把手式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4595发布日期:2019-04-20 03:0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把手式墨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耗材,更具体是涉及一种墨盒。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生产厂家根据市场需求,不定期的向市场推出新型号的喷墨打印机,以及与该机型配套的墨盒产品。随着打印机的畅销以和打印量的增加,其中的墨盒作为一次性耗材产品,其消耗量也快速增加,而打印机厂商推出的原装一次性使用墨盒成本高昂,导致用户打印成本的增加。

为了降低打印成本,市场上出现了同等功能的兼容墨盒。现有的兼容墨盒为了规避专利,拆装结构设计复杂,增加了生产和装配的复杂度,使用方法和原装墨盒迥异,降低了用户体验。

以日本特许第5218712号公报中公开的一种墨盒为例,该墨盒的前后都设置有突起的卡位,这种结构的卡位分别匹配墨车后部的凹槽和前部的旋转把手。用户需要按下墨车上的旋转把手取出墨盒。现有兼容墨盒为了规避专利点,将卡位设计在墨盒上方,与旋转把手的操作位扣合,用户无法像原装墨盒一样使用该兼容墨盒,并且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化装配、方便拆卸的把手式墨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把手式墨盒,包括墨盒本体(2),所述墨盒本体(2)的芯片面处装配有弹性把柄(1)。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把柄(1)由弹性操作板(11)和芯片装配板(12)组成,弹性操作板(11)与芯片装配板(12)平面呈20~40度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操作板(11)设置有与墨车(B)内旋转把手(B1)的转轴(B2)相对应的卡位(111、112)。

进一步地,所述墨盒本体(2)的内部设置有导气腔(21)、具有过滤和缓冲功能的过滤缓冲腔(22)和储墨腔(23)。

进一步地,所述墨盒本体(2)的后面扣合保护罩(3),保护罩(3)由若干个限位柱(311、312、313)、若干扣位(321、322、323)、若干胶垫定位孔(331、332)和至少一个弹性把手(35)构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由于墨盒本体设置弹性把柄,弹性把柄卡扣在墨车的旋转把手的旋转轴上,旋转轴相对于旋转把手更加稳定,且对打印机内机械组件的磨损更小。用户安装墨盒时,弹性把柄上的卡位和打印机墨车中旋转把手的旋转轴扣合,扣合在固定组件上更加稳固,也减轻了墨盒对旋转把手的磨损和挤压力,延长打印机本体组件的使用期限;用户取出墨盒时,同样通过按动旋转把手,旋转把手挤压墨盒上的把柄,塑料把柄产生形变,形变的把柄使得扣合的卡位和旋转轴脱离,墨盒在芯片顶针的作用力下弹起,用户操作方式不变,增加的把柄更加方便用户拾取墨盒。

其次,墨盒本体,将原有设计的过滤腔和缓冲腔合并,消除了过滤腔中的棉芯也缓冲腔的海绵接触不良问题;为储墨腔让出了更多的空间;节省的棉芯和对应的组装工作,降低了物料和生产成本。这种非对称的结构,即保证了缓冲和过滤的功能,又增大了墨盒储墨腔容积。一体化的结构,不仅消除了原有双腔结构两块海绵接缝问题,还节省了一个装配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最后,保护罩,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限位结构,配合墨盒本体上的扣位,可以实现保护罩的自动装配,自动装配压力均匀,避免了人工装配过程中虚扣的问题,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品质进一步提高。保护罩和出墨口的限位滑槽和卡扣结构:原有的卡扣结构没有设计限位和滑台,保护罩和墨盒出墨口的扣合,需要一定角度旋转,推拉和按压才能完成,以上动作连贯复杂,工装设备设计复杂,都由手工作业。增加限位和滑槽后,通过简单的传送装置,分别将墨盒和保护罩送入工装中,在通过墨盒上面的压力,自动完成保护罩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把手式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把手式墨盒的爆炸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图4为把手式墨盒与墨车装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把手式墨盒A由墨盒本体2、弹性把柄1、保护罩3和面盖4四部分组成。组合后的墨盒A可以方便的拆装在打印机墨车B中,并配合打印机完成打印功能。墨盒本体2的上面装配面盖4,墨盒本体2的下面扣合保护罩3,墨盒本体2的右面(芯片面)装配有弹性把柄1。

弹性把柄1由弹性操作板11和芯片装配板12组成。弹性操作板11上设有卡位111和112,卡位111和112用于装入墨车B中。芯片装配板12具有平面和斜面,平面贴合于墨盒本体的右面的垂直面,斜面上设有安装芯片用的卡位121和122。弹性操作板11与芯片装配板12的平面呈30度夹角。弹性操作板11的尾部延伸设置有导向按压作用的折边。

墨盒本体2内部由导气腔21、过滤缓冲腔22、储墨腔23和过墨口24组成,外部由进气口25、出墨口26、安装保护罩用的卡位281、282和283、以及侧面限位滑槽291和尾部限位块292组成。

保护罩3由三个限位柱311、312和313、三个扣位321、322和323、两个胶垫定位孔331和332,以及一个弹性把手35构成,并在弹性把手上设置有胶垫状态观察窗36。

面盖4外侧由导气孔41、导气槽42和注墨孔43组成,内侧由三组焊线441、442和443和焊线旁若干限位柱组成。

墨盒的组装过程是:首先,将压缩海绵X装入墨盒本体2的缓冲过滤腔22中;在将面盖4超声焊接在墨盒本体2上,通过面盖4上的焊接线441、442和443与墨盒本体2的各腔壁形成相互独立的腔室;在将装有密封胶垫Y的保护罩3扣合在墨盒本体2上,通过保护罩3上的卡位321、322和323和墨盒本体2上的卡位281、282和283,并可以通过保护罩3上的限位柱311、312和313实现机器自动装配,最后封闭进气口25和出墨口26。墨盒半制品的装配完成。

其次,使用负压注墨机,将墨水Z从面盖4的注墨孔43注入墨盒本体2的缓冲腔22中,墨水Z通过过墨口24进入真空的储墨腔23内。注入指定重量的墨水后,在用密封膜U将面盖4上的导气孔41、导气槽42和注墨孔43封闭。在将打印机可识别的墨盒芯片V安装在把柄1的芯片装配板12上,墨盒成品的装配完成。

如图4所示,墨盒的使用过程是:安装墨盒,首先摘除保护罩3,然后通过墨盒本体2上的限位滑槽291和限位块292将墨盒A后部装入打印机墨车B中;墨盒A前部的把柄1上的扣位111和112,沿着墨车B上的旋转把手B1两侧空隙,滑落到旋转把手B1的转轴B2上。此时用户按压墨盒本体2的前部,把柄1受到用户压力F1、转轴B2的阻力F2和芯片顶针B3的弹力F3,把柄1产生形变,向墨盒本体2一侧弯曲,形变的把柄1使得扣位111和112滑到转轴B2的下方,形变的把柄1回弹后和旋转把手B1贴合,墨盒A稳固的装入墨车B中。

打印开始前,打印机通过把柄1上装配的芯片V中的信息识别墨盒A;打印过程中,墨车B从墨盒本体2的出墨口26抽取墨水Z,为了保证墨盒内压力的平衡,空气从墨盒本体2下部的进气口25进入,经过导气腔21,导气槽42、过滤缓冲腔22和过墨口24,最后进入储墨腔23的上部空间。打印机抽取的墨水和进入储墨腔23的空气达到平衡,经海绵过滤的墨水不断的供应给墨车下面的打印头,实现连续的打印功能。

需更换拆卸墨盒时,用户从墨车B中取出墨盒A时,推动墨车B上的旋转把手B1,与旋转把手B1贴合的弹性把柄1受到同样的推力F4,向墨盒本体2侧产生形变,形变的把柄1使得扣位111和112脱离转轴B2,此时把柄1底部芯片位12上的芯片V,受到芯片顶针B3斜向上的弹力F3,将墨盒本A的前部弹起,用户通过抓取把柄1将墨盒A从墨车B中取出。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