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印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9588发布日期:2018-12-28 20:5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油墨印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油墨印码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执行器底座上需要印刷油墨码,印码位置需要标准归一,印刷清晰。因此需要对电子执行器位置确定固定后,进一步需要对印码胶头蘸墨程度、按压位置和按压力度进行精准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油墨印码装置,其可对印码胶头蘸墨程度、按压位置和按压力度进行控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油墨印码装置,主要包括机座1、胶头运动机构、墨斗凹槽2,所述机座1后端设有待印码装置定位座3,机座1前端设有方形墨斗凹槽2,其特征在于,墨斗凹槽2中横向设有刮墨凸棱21,刮墨凸棱21两侧分别设有缓冲斜面;所述胶头运动机构包括印码胶头41、定位翻板42、固定座43、按压手柄44,所述固定座43侧部设有滑块45,滑块45设于机座1的固定滑杆49上,按压手柄44的按压柱46贯穿固定座43,按压柱46底部连接印码胶头41,固定座43上方的按压柱46上套有缓冲弹簧47,固定座43前部向下设有U形支架48,U形支架48中间横向铰接定位翻板42。

优化,其还包括移动导向机构,所述移动导向机构包括墨斗凹槽2侧部的导轨51、铰接架52、滚轮53,所述滑块45底部横向铰接铰接架52,铰接架52端部连接滚轮53,滚轮53对应导轨51,铰接架52上部设有固定架54,固定架54与铰接架52之间设有连接螺栓55,固定架54和铰接架52之间的连接螺栓55上套有可压缩弹簧5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按压手柄44向前推动,则定位翻板和印码胶头一起向前移动,定位翻板碰到墨斗凹槽2前壁则停止运动。按压手柄44向下按压印刷胶头,在刮墨凸棱21后部的墨斗凹槽2中蘸墨。向后拉按压手柄44,则定位翻板和印码胶头一起向后移动,印码胶头被刮墨凸棱21刮下多余的油墨。当定位翻板碰到墨斗凹槽2后壁则停止运动,此时印码胶头与印刷位置对应。向下按压按压手柄44,在缓冲弹簧47的最底限压缩变形下,按压手柄44被按压至最底部,确保按压力度一致可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利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可对印码胶头蘸墨程度、按压位置和按压力度进行控制,确保印刷的清晰度和位置整齐归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墨印码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机座-1、墨斗凹槽-2、刮墨凸棱-21、固定座-3、印码胶头-41、定位翻板-42、固定座-43、按压手柄-44、滑块-45、按压柱-46、缓冲弹簧-47、U形支架-48、导轨-51、铰接架-52、滚轮-53、固定架-54、连接螺栓-55、可压缩弹簧-5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油墨印码装置,主要包括机座1、胶头运动机构、墨斗凹槽2,所述机座1后端设有待印码装置定位座3,机座1前端设有方形墨斗凹槽2,其特征在于,墨斗凹槽2中横向设有刮墨凸棱21,刮墨凸棱21两侧分别设有缓冲斜面;所述胶头运动机构包括印码胶头41、定位翻板42、固定座43、按压手柄44,所述固定座43侧部设有滑块45,滑块45设于机座1的固定滑杆49上,按压手柄44的按压柱46贯穿固定座43,按压柱46底部连接印码胶头41,固定座43上方的按压柱46上套有缓冲弹簧47,固定座43前部向下设有U形支架48,U形支架48中间横向铰接定位翻板42。

优化,其还包括移动导向机构,所述移动导向机构包括墨斗凹槽2侧部的导轨51、铰接架52、滚轮53,所述滑块45底部横向铰接铰接架52,铰接架52端部连接滚轮53,滚轮53对应导轨51,铰接架52上部设有固定架54,固定架54与铰接架52之间设有连接螺栓55,固定架54和铰接架52之间的连接螺栓55上套有可压缩弹簧56。此机构可避免胶头运动机构在前后移动过程中发生错位,滚轮53在可压缩弹簧56的按压下,滚轮卡在导轨51中进行前后限位移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优选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