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子组件中形成的流体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46675发布日期:2020-12-01 13:2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在子组件中形成的流体阀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打印装置操作来将液体分配到基材的表面上。在一些示例中,这些打印装置可包括二维(2d)和三维(3d)打印装置。在2d打印装置的情况下,诸如墨之类的液体可被沉积到基材的表面上。在3d打印装置的情况下,增材制造液体可被分配到基材的表面上,以便在增材制造过程期间建立3d物体。在这些示例中,打印液体从储存器或其他供应装置供应到这样的打印装置。打印液体储存器容纳一定体积的打印液体,该打印液体被传递到液体沉积装置并最终沉积在表面上。

附图说明

附图图示了本文所述原理的各种示例,并且是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图示的示例仅为了说明而给出,并且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连接打印机以向该打印机提供打印液体的打印液体供应子组件(100)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可替换的打印流体供应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可替换的打印流体供应装置的一部分的角切等距视图。

图4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用于打印液体供应装置的具有成角度的夹持凸缘的嘴部的等距视图。

图5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用于打印液体供应装置的具有成角度的夹持凸缘的嘴部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另一个示例的用于打印液体供应装置的具有成角度的夹持凸缘的嘴部的等距视图。

图7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用于图4中所描绘的打印液体供应装置的具有成角度的夹持凸缘的嘴部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具有偏置嘴部的柔韧的打印液体供应储存器的等距视图。

图9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具有偏置嘴部的多个打印液体供应储存器的平面图。

图10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具有楔形叉端的供应容器夹板的等距视图。

图11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具有楔形叉端的供应容器夹板的等距视图。

图12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的等距视图。

图13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在插入到打印装置中时的不同的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的等距视图。

图15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的开口的等距视图。

图16a-16f和图17a-17e相应地图示了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打印液体供应装置的组装的剖视图和等距视图。

图18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套环的侧向剖视图。

图19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图18的套环的侧向剖视图。

图20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流体互连装置的侧向剖视图。

贯穿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相似但不一定相同的元件。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可放大某些部分的尺寸以更清楚地图示所示的示例。此外,附图还提供了与本说明书一致的示例和/或实施方式;然而,本说明书并不限于附图中提供的示例和/或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诸如打印装置中的打印流体和/或3d打印装置中的增材制造液体之类的流体从液体供应装置被供应到沉积装置。这样的液体供应装置具有许多形式。例如,一种这样的液体供应装置是柔韧性储存器。柔韧性储存器其制造方式简单并且其成本低廉。然而,柔韧性储存器其自身难以操作并耦接到喷射装置。例如,由于柔韧性储存器周围缺乏刚性结构,用户可能难以物理地操纵柔韧性储存器在打印装置内就位。

在本文所述的示例中,柔韧性储存器被设置在容器、纸箱、盒或其他类似的结构内。该容器提供了用户相对更容易操作的结构。也就是说,与单独的柔韧性储存器相比,用户可更容易地操作刚性容器。作为具体示例,随着时间的流逝,液体供应装置中的液体被耗尽,使得该液体供应装置将由新的供应装置代替。因此,易于操作使得液体供应装置的更换更容易,并且导致更令人满意的消费者体验。在一些示例中,设置在刚性容器内的柔韧性容纳储存器可被称为盒中袋式供应装置或盒中袋式液体供应装置。因此,这样的盒中袋式供应装置提供了容易的操作以及简单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制造。

虽然盒中袋式供应装置提供了可进一步提高其实用性和功效的某些特性,但是为了赋予打印装置适当的功能,要在储存器和打印装置之间建立流体密封的路径。为了建立这样的路径,可形成储存器与从储存器接收液体的喷射装置部件之间的对准。由于柔韧性储存器的脆弱性质,可能难以确保储存器与喷射装置之间的适当对准。

因此,本说明书描述了打印液体储存器和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该供应装置在容纳储存器的嘴部与喷射系统之间形成结构上刚性的接合。也就是说,本系统将储存器的嘴部定位并固定在预定位置。在如此固定的情况下,打印液体从容纳储存器到喷射装置所通过的嘴部不应相对于刚性容器旋转、弯曲或平移,而将相对于该容器保持固定。以这种方式附连嘴部确保了嘴部将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保持坚固。

本说明书描述了一种打印液体供应子组件。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打印液体供应子组件可连接到打印机,以将打印液体提供给该打印机。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打印液体供应子组件可包括打印液体输出部,以连接到该打印机的打印液体输入部。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打印液体供应子组件可包括处于打印液体输出部上游的第一流体通道。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第一流体通道可包括第一流体阀,以防止打印液体进入第一流体阀上游的供应容器。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打印液体供应子组件可包括处于打印液体输出部上游的第二流体通道。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第二流体通道可被流体耦接到第一流体通道。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打印液体供应子组件的第二流体通道可包括第二流体阀,以选择性地防止流体在第二流体阀下游从该供应容器中流出。

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打印液体供应子组件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可相对于彼此成角度布置。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相对于彼此垂直。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二流体通道与第一流体通道偏置。

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一流体阀包括第一止回阀球和密封件,以防止流体流过第一止回阀球并流入到供应容器中。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流体阀包括弹簧,以促使第一止回阀球抵靠该密封件。

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打印液体供应子组件的第二流体阀可包括第二止回阀球和隔膜,以防止流体在第二流体阀的下游从供应容器中流出。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二流体阀包括弹簧,以促使第二止回阀球抵靠形成在该隔膜中的可选择性关闭的孔。

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二流体通道包括多个肋,当第二止回阀球被流体针推入到第二流体通道中时,流体可通过该多个肋流过第二止回阀球。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之间的接合部位于沿第二流体通道的偏心长度的一定距离处。

本说明书还描述了一种可替换的打印流体供应装置。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可替换的打印流体供应装置可包括容纳一体积的打印流体的容器。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可替换的打印流体供应装置可包括流体接口。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流体接口可包括流体耦接到该容器的第一流体通道。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流体接口可包括流体耦接到第一流体通道的第二流体通道。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二流体通道包括第一流体阀,以选择性地防止打印流体在第一流体阀的下游从该容器中流出。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与该流体接口的水平中部偏置。

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可替换的打印流体供应装置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彼此偏置。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与该流体接口的中部的偏置等于每个通道的半径之和。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包括第二流体阀,并且其中,第二流体阀包括第一球,以通过被促动到套环中来防止回流到该容器中,套环形成在第一流体通道的最接近该容器的近端上。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二流体阀包括弹簧,以促使球进入到该套环中。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可替换的打印流体供应装置可包括放置在该套环和球中间的垫圈,以选择性地在第二流体阀中密封流体。

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二流体通道可包括隔膜。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流体阀包括弹簧和球,该弹簧促使该球抵靠形成在该隔膜中的可重新密封的孔。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隔膜的处于该球和该隔膜之间的表面是凹形的。

本说明书还描述了一种盒中袋式流体供应装置。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盒中袋式流体供应装置可包括柔韧性流体容纳袋,以容纳打印流体的供应。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盒中袋式流体供应装置可包括纸箱,该柔韧性流体容纳袋被设置在其中。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盒中袋式流体供应装置可包括在盒中袋式打印流体供应装置内形成的流体路径。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流体路径可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其包括球和垫圈,以防止流体进入放置在第一流体通道上游的柔韧性流体容纳袋。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流体路径可包括第二流体通道,其包括球和隔膜,以防止流体经由第二流体通道从该盒中袋式打印流体供应装置中流出。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流体耦接到彼此。

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形成在该纸箱外部的盖内,并且流体耦接到该柔韧性流体容纳袋。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二流体通道包括弹簧和球,该弹簧对该球施加力,以使该球推靠隔膜中的可重新密封的孔。

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隔膜在其中包括可重新密封的孔,以选择性地接收打印流体供应装置。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二流体通道与第一流体通道偏置,并且其中,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之间的接合部位于沿第二流体通道的偏心长度的一定距离处。

如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打印液体供应装置”是指容纳打印流体的装置。例如,该打印液体供应装置可以是柔韧性储存器。相应地,打印液体供应容器是指用于该打印液体供应装置的纸箱或其他壳体。例如,该打印液体供应容器可以是其中设置柔韧性容纳储存器的纸板盒。

更进一步地,如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打印流体”是指通过打印装置沉积的任何类型的流体,并且例如可包括打印墨或增材制造加工剂。更进一步地,如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加工剂”是指所沉积的任何数量的试剂,并且例如包括熔剂、抑制剂、粘结剂、着色剂和/或材料输送剂。材料输送剂是指包括在增材制造过程中使用的至少一种材料的悬浮颗粒的液体载体。

现在转到附图,图1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连接打印机以向该打印机提供打印液体的打印液体供应子组件(100)的示意图。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打印液体供应子组件(100)可包括:打印液体输出部(105);处于打印液体输出部(105)上游的第一流体通道(110);处于第一流体通道(110)内的第一流体阀(115);处于打印液体输出部(105)上游的第二流体通道(120),该第二流体通道(120)流体耦接到第一流体通道(110);以及处于第二流体通道(120)内的第二流体阀(125)。

打印液体输出部(105)可包括如下任何装置,即:该装置将打印液体供应子组件(100)流体耦接到打印装置接口,以便将打印液体提供给打印装置。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打印液体输出部(105)可包括第一流体通道(110)的具有隔膜(130)的末端。该隔膜(130)可包括在其中限定的孔,打印机的针可通过该孔插入。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隔膜(130)可具有凹形形状,其中球(135)与隔膜(130)接合。在其他示例中,球(135)与隔膜(130)相遇的隔膜(130)的表面可与球(135)相符。

第二流体通道(120)还可包括第二流体阀(125)。该第二流体阀(125)可以是可选择性地允许打印液体传递到打印液体输出部(105)和/或通过打印液体输出部(105)的任何类型的阀。在一个示例中,当第一流体阀(115)与打印装置的针相互作用时,第二流体阀(125)可选择性地允许打印液体传递到打印液体输出部(105)和/或通过打印液体输出部(105)。在图1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二流体阀(125)包括球(145)。

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打印装置的针可穿过限定在隔膜(130)中的孔并且被允许将球(135)推离隔膜(130)。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110)的内表面可包括旁路通道,该旁路通道的脊将球(135)保持在该旁路通道所形成的谷上方。这可允许在流体被允许传递通过球(135)并到达本文所述的针时该球(135)同时被保持在第一流体通道(110)内的纵向中心位置。

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打印液体供应子组件(100)可包括第一流体通道(110)。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第一流体通道(110)可相对于第二流体通道(120)成一定角度。在一个示例中,在第一流体通道(110)正交或垂直于第二流体通道(120)的情况下,该角度为90度。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110)和第二流体通道(120)可相对于彼此偏置。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110)和第二流体通道(120)可相对于彼此成一定角度放置。在一个示例中,该角度为正交或垂直的。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110)和第二流体通道(120)可与打印液体供应子组件(100)的中心平面偏置。

第二流体通道(120)可包括第二流体阀(125)。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第二流体阀(125)可包括垫圈(140)和球(145)。第二流体阀(125)可防止打印液体进入第二流体阀(125)上游的供应容器。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流体阀(125)可防止发生打印流体从第一流体通道(110)和第二流体阀(125)到供应容器的回流。在一个示例中,在第二流体阀(125)内实现的压力可使球(145)邻接垫圈(140),从而防止回流到容器中。在一个示例中,可在第二流体阀(125)下游的第二流体阀(125)内包括弹簧,该弹簧对球(145)施加力,使得球(145)可选择性地接触垫圈(140)。在该示例中,通过打印装置的泵提供的第二流体阀(125)和/或第一流体通道(110)内的负压可使得弹簧的力被克服,从而将球(145)拉离垫圈(140)。

尽管特定示例描述了用于第一流体阀(115)和第二流体阀(125)的特定类型的阀,但是可使用任何合适的阀,并且本说明书预期了使用这些其他类型的阀。示例性阀可包含垫圈、球和/或塞等。其他类型的示例性阀可包括蝶形阀、旋塞阀和锥形阀等。尽管本说明书使用术语“流体阀”,但是术语“止回阀”也可用于描述本文中的第一流体阀(115)和第二流体阀(125)。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110)和第二流体通道(120)相对于彼此偏置。第一流体通道(110)和第二流体通道(120)之间的偏置等于第一流体通道(110)和第二流体通道(120)中任一者的直径。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110)和第二流体通道(120)之间的偏置等于第一流体通道(110)和第二流体通道(120)两者的横截面半径之和。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110)和第二流体通道(120)之间的偏置为水平偏置:该偏置的水平方向由第二流体通道(120)的纵向轴线限定,并且从第二流体通道(125)的第一端延伸到在第一流体通道(110)和第二流体通道(120)的接合部之间形成的窗口(150)。

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110)和第二流体通道(120)之间的接合部可包括窗口(150),第一流体通道(110)和第二流体通道(120)的壁在此处相遇。基于第一流体通道(110)和第二流体通道(120)彼此重叠的程度,该窗口(150)可以是任何尺寸。

图2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可替换的打印流体供应装置(200)的示意图。可替换的打印流体供应装置(200)可包括容器(205),其流体耦接到形成在可替换的打印流体供应装置(200)内的第二流体通道(210)。可替换的打印流体供应装置(200)还可包括流体耦接到第二流体通道(210)的第一流体通道(215)。第一流体通道(215)可包括第一流体阀(220)。第一流体阀(22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流体阀,并且本说明书预期了使用任何类型的阀来防止打印流体在第一流体阀(220)下游从容器(205)中流出。

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第二流体通道(210)和第一流体通道(215)可相对于彼此偏置。本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第二流体通道(210)相对第一流体通道(215)的偏置程度。除了相对于彼此偏置之外,第二流体通道(210)和第一流体通道(215)还可各自与容器(205)的中点偏置。

图3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可替换的打印流体供应装置(300)的一部分的角切等距视图。该可替换的打印流体供应装置(300)可包括从柔韧性流体袋(310)的内部引出的第一流体通道(305)。该第一流体通道(305)可由流体互连装置(315)的主体形成,该流体互连装置(315)将柔韧性流体袋(310)流体耦接到例如打印装置。

在图3中所示的示例中,流体互连装置(315)包括第二流体通道(320)。该第二流体通道(320)可具有与第一流体通道(305)的纵向轴线分开的纵向轴线。在图3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305)和第二流体通道(320)的纵向轴线(390、395)分别相对于彼此正交。另外,在图3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305)和第二流体通道(320)相对于彼此偏置。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305)和第二流体通道(320)之间的偏置等于第一流体通道(305)和第二流体通道(320)中任一者的直径。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305)和第二流体通道(320)之间的偏置等于第一流体通道(305)和第二流体通道(320)两者的半径之和。

在图3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305)相对于第二流体通道(320)的偏置在第一流体通道(305)和第二流体通道(320)之间形成流体接口,使得流体可从一个流动到另一个。在图3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305)不在第二流体通道(320)的中间处将第二流体通道(320)一分为二,而是替代地,第一流体通道(305)与第二流体通道(320)的接触点相对于第二流体通道(320)的纵向中点不对称。第一流体通道(305)和第二流体通道(320)之间的该不对称的连接点可允许紧凑地放置在流体互连装置(315)内形成的装置。另外,可通过将第一流体通道(305)和第二流体通道(320)之间的接合部置于距第二流体通道(320)的末端更远的位置处来实现某些流体流动特性,例如增加或减少流体的流动。

第一流体通道(305)可包括套环(325)。该套环(325)可被激光焊接到第一流体通道(305)的末端。另外,套环(325)/第一流体通道(305)子组件可被压配合到熔合到柔韧性流体袋(310)的嘴部(330)中。压配合套环(325)/第一流体通道(305)子组件可使套环(325)/第一流体通道(305)子组件被锁定到位。在该示例中,可在套环(325)和第一流体通道(305)的接合部之间形成唇缘,使得套环(325)的直径大于第一流体通道(305)的外径。嘴部(330)的内径可等于第一流体通道(305)的外径。在压配合过程期间,套环(325)的相对较大的直径可暂时扩大嘴部(330)的内径。当套环(325)经过嘴部(330)的一部分时,形成的唇缘可防止套环(325)/第一流体通道(305)子组件再次被移除。

如本文所述,第一流体通道(305)可包括垫圈(335)和球(340)。垫圈(335)和球(340)可作为单向阀,其允许流体从柔韧性流体袋(310)流出但不允许流入到柔韧性流体袋(310)中。在一个示例中,可在第一流体通道(305)内产生背压,以将球(340)推向垫圈(335)。该背压可由柔韧性流体袋(310)的弹性性质引起。当由于从中抽取流体而在柔韧性流体袋(310)内不再实现负压时,第一流体通道(305)内的压力和/或流体的流动可使球(340)迅速邻接垫圈(335),从而停止流体流入到柔韧性流体袋(310)中。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305)还可包括弹簧(345),当存在来自从柔韧性流体袋(310)抽取流体的正压时,该弹簧(345)对球(340)施加力。当第一流体通道(305)中实现无压力或负压时,该弹簧可快速地将球(340)压向垫圈(335),以再次呈现流体回流到柔韧性流体袋(310)中。

第二流体通道(320)还可包括阀,以防止流体在流体互连装置(315)未耦接到例如打印装置接口时离开流体互连装置(315)。在图3中所示的示例中,该阀也包括隔膜(350)、球(355)和弹簧(360)。尽管图3示出了阀的具体示例,但是本说明书预期了使用可在与打印装置的接合过程期间选择性地打开的任何其他类型的阀。

隔膜(350)可包括沿第二流体通道(320)的纵向轴线(395)限定的孔。该孔可通过来自打印装置接口的针来定位(address),使得该针穿过该孔的插入使球(355)从隔膜(350)移开,从而克服弹簧(360)施加于球(355)的力。当将流体互连装置(315)从打印装置接口移除并且将针从隔膜(350)移除时,隔膜(350)的弹回特性可重新密封该孔,直到流体互连装置(315)再次与打印装置接合。

在该针插入第二流体通道(320)内期间,如本文所述,该针可推动球(355),从而克服弹簧(360)所施加的对球(355)的力。在第二流体通道(320)的内表面内,可形成多个肋。这些肋可使球(355)保持沿第二流体通道(320)的轴线,同时允许流体经过球(355)传递,以便允许针接近在可替换的打印流体供应装置(300)中并且特别是在第二流体通道(320)内保持的流体。

流体互连装置(315)可与多个其他装置接合,以形成盒中袋式打印流体供应装置和/或可替换的打印流体供应装置。这些其他装置将相对于流体互连装置(315)来更详细地描述。

图4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用于打印液体供应装置的具有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的嘴部(400)的等距视图。嘴部(400)使得设置在诸如柔韧性流体容器(图1,130)之类的储存器内的打印液体能够被传递到喷射装置,以便沉积在表面上。嘴部(400)可由诸如聚合材料之类的任何材料形成。在一具体示例中,嘴部(400)由聚乙烯形成。

嘴部(400)包括各种特征以确保精确和有效的液体输送。具体而言,嘴部(400)包括具有开口的套筒(402),打印液体穿过该开口传递。套筒(402)尺寸设置成与液体喷射装置的部件耦接。例如,套筒(102)可被耦接到打印装置内的接收器端口。一旦耦接,储存器内的液体就穿过套筒(102)被抽吸/传递到喷射装置。也就是说,在操作期间,喷射装置内的力将来自储存器的液体抽吸通过套筒(102)并抽吸到喷射装置中。然后,该喷射装置操作来将液体以期望的图案排出到表面上。

套筒(402)可以是圆柱形的,并且由诸如刚性塑料之类的刚性材料形成,以便于牢固地耦接到接收器端口。套筒(402)可具有介于5毫米至20毫米之间的内径。例如,套筒(402)可具有介于10毫米和15毫米之间的内径。作为另一示例,套筒(402)可具有介于11.5毫米和12.5毫米之间的内径。

嘴部(400)还包括第一凸缘(404)。第一凸缘(404)从套筒(402)向外延伸并将嘴部(400)附连到储存器。例如,该储存器在空状态下可包括正面和背面。所述正面可具有孔,该孔尺寸设置成允许第二凸缘(406)和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穿过,但不允许第一凸缘(404)穿过。也就是说,第一凸缘(404)可具有大于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和第二凸缘(406)两者的直径的直径。

因此,在使用中,第一凸缘(404)可被设置在该正面的一侧,即内侧上,并且第二凸缘(406)和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可被设置在该正面的另一侧、即外侧上。然后,可将热和/或压力施加于嘴部(400)和储存器,使得第一凸缘(404)的材料成分和/或储存器的材料成分改变,使得嘴部(400)和储存器永久地附连到彼此。以这种方式,第一凸缘(402)将嘴部(400)附连到储存器。

嘴部(400)还包括第二凸缘(406)。第二凸缘(406)类似地从套筒(402)向外延伸。第二凸缘(406)将嘴部(400)和对应的储存器附连到它们设置在其中的容器或盒。也就是说,在使用期间,期望嘴部(400)保持在一个位置而不从该位置移动。如果嘴部(400)移动,这可能会影响液体输送。例如,如果嘴部(400)平移,则它可能不与喷射装置上的接口对准,使得液体将不会如期望的那样输送到喷射装置或可能根本不会被输送。此外,这种未对准可能导致液体泄漏和/或损伤喷射装置或液体供应装置的部件。因此,第二凸缘(406)连同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一起操作以将嘴部(400)定位在预定位置,而不相对于容器移动。

更具体而言,当安装时,第二凸缘(406)位于其中设置储存器的容器或盒的壁上。夹板和打印液体供应容器的表面被设置并挤压在第二凸缘(406)和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之间。第二凸缘(406)和容器之间的力将嘴部(400)相对于容器固定就位。由于容器是刚性的,因此嘴部(400)也被刚性地定位。图15a-16e描绘了嘴部(400)的安装和定位。

嘴部(400)还包括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如上所述,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与第二凸缘(406)一起将嘴部(402)和其所附接到的储存器牢固地附连到容器,使得其不会相对于容器移动。容器与嘴部(402)之间的任何相对移动都可能损害储存器与喷射装置之间的液体路径,从而导致无效的液体输送、液体泄漏和/或部件损伤。图5进一步描绘了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的操作。

具体而言,图5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用于本文图8中所描绘的打印液体供应装置的具有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的嘴部(400)的侧视图。如图5中所描绘的,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具有:1)成角度的表面(510)以及2)与成角度的表面(510)相对的直表面(512)。在一些示例中,成角度的表面(510)相对于直表面(512)具有介于0.5度和10度之间的角度。更具体而言,成角度的表面(510)相对于直表面(512)具有介于0.5度和8度之间的角度。在又一示例中,成角度的表面(510)相对于该直表面具有介于0.5度和3度之间的角度。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的宽度沿插入方向增加,该插入方向在图5中由箭头(514)指示。沿插入方向增加的成角度的表面(510)有助于将嘴部相对于容器夹持或附连到预定位置。具体而言,如上所述,第二凸缘(406)将位于容器的壁的顶部上。然后,夹板沿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滑动,并且该夹板和容器的外表面在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和第二凸缘(406)之间被压缩。该压缩提供了将嘴部(400)和相关联的储存器附连到容器的力。

因此,如本文所述的嘴部(400)在相对于容器的位置牢固地保持就位,使得容器和储存器作为一体移动。如此设置,用户可在知道嘴部(400)将保持在该特定位置的情况下操纵容器,从而允许嘴部(400)与喷射装置的液体输送系统对准。如果嘴部(400)未牢固地保持就位,则在将容器插入到打印装置期间可能发生嘴部(400)的移动,而这样的移动会影响在储存器和喷射装置之间建立适当的流体连接的能力。换句话说,如本文所述的嘴部允许使用柔韧性储存器,该柔韧性储存器可容纳大量的流体,可易于制造,并且对于液体和空气传送是可渗透的,与此同时还易于插入到喷射装置中。

在一些示例中,可存在嘴部(400)的附加特征。因此,图6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另一个示例的用于打印液体供应装置的具有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的嘴部(400)的等距视图。具体而言,在该示例中,除了套筒(402)、第一凸缘(404)、第二凸缘(406)和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之外,该嘴部(400)在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凹口(616)。该至少一个凹口(616)接收该夹板上的突起并且允许该夹板与第二凸缘(406)平行地旋转。也就是说,该夹板可最初相对于嘴部(400)旋转,以允许将容器定位在第二凸缘(406)下方。这样的旋转允许用于待插入的外表面的大的开口。也就是说,如果夹板最初平行于第二凸缘(406),则将有很小的空间来插入容器壁,从而影响组装的便利性。

一旦套筒(402)与容器的壁适当地对准,夹板上的突起就装配到凹口(616)中,使得夹板旋转成与容器平行并相邻。在旋转之后,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的角度促使滑动的夹板将容器壁压靠第二凸缘(406),从而提供力以将嘴部(400)相对于容器保持就位。结合图15a-16e提供了嘴部(400)和夹板的操作的具体示例。

图7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用于图6中所描绘的打印液体供应装置的具有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的嘴部(400)的侧视图。在一些示例中,嘴部(400)还包括对准机构,以将嘴部(400)相对于打印液体供应装置对准到预定的径向位置。也就是说,如上面提到的,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可沿插入方向(514)在宽度上增加。因此,该对准机构可确保嘴部(400)对准,使得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沿该插入方向在宽度上增加。也就是说,该对准机构可确保嘴部(400)被插入到储存器中,使得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对准,以使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的最厚部分沿插入方向(514)比成角度的夹持凸缘的较薄部分更远。换句话说,该对准机构确保了嘴部(400)对准,使得在插入时,夹板首先与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的薄部分相互作用,并且随后,与成角度的夹持凸缘(108)的厚部分相互作用。

在图6和图7中所描绘的具体示例中,该对准机构是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和第二凸缘(406)中的至少一个的切口(618)。在嘴部(400)插入到储存器中期间,该切口(618)可与基准表面对准以确保适当的对准。

图8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打印液体供应装置(820)的等距视图,该打印液体供应装置(820)包括具有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的嘴部(400)。打印液体供应装置(820)包括柔韧性储存器(822)。在一些示例中,储存器(822)可以是可收缩的储存器(822)。也就是说,储存器(822)可形状形成为设置在其中的内容物。

如上所述,储存器(822)容纳任何类型的液体,例如待沉积在2d基材上的墨或待设置在3d构建材料上的增材制造加工剂。例如,在增材制造过程中,可在构建区域中形成构建材料层。熔剂可按照三维物体层的图案选择性地分布在构建材料层上。能量源可暂时将能量施加于构建材料层。该能量可被选择性地吸收到熔剂所形成的图案化区域和没有熔剂的空白区域中,这导致组分选择性地熔合在一起。

可形成附加层,并且可对每个层执行上述操作,以由此生成三维物体。在先前层的顶部上顺序地层叠和熔合部分的构建材料层可有助于三维物体的生成。三维物体的逐层形成可被称为分层增材制造过程。

储存器(822)可以是任何尺寸,并且可由其可容纳的液体量来限定。例如,储存器(822)可容纳至少100毫米的流体。虽然具体参考了容纳特定量的流体的储存器(822),但是储存器(822)可容纳任何体积的流体。例如,如图9中所描绘的,不同的储存器(522)可容纳100、250、500或1,000毫米的流体。如图8中所描绘的,在大致空的状态下,储存器(822)可具有矩形形状。虽然图8将储存器(822)的角部描绘为直角,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角部可以是圆形的。

为了容纳流体,储存器(822)可具有任何数量的尺寸,例如,当储存器(822)为空时,储存器可以是145毫米高或更高,并且在一些特定示例中,可介于145毫米和160毫米高之间。注意,在附图中,对诸如顶、底、侧之类的相对位置和诸如高度和宽度之类的尺寸的引用在附图中作为参考,并且不意在作为限制本说明书的指示。

储存器(822)可以是双层储存器(822)。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储存器(822)在为空时可包括柔韧的正面和柔韧的背面(未示出)。可使用铆固过程将这两者直接连结在一起。储存器(822)的材料是流体/空气/蒸气屏障,以抑制空气进入或蒸气离开。具体而言,储存器(822)可由塑料或金属膜形成,以抑制空气/蒸气传递。为了具有这样的性质,该正面和/或背面可由多层形成,每一层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具有不同的性质。

图8还清楚地描绘了附连到储存器(822)的嘴部(400),打印液体穿过该嘴部(400)。具体而言,嘴部(400)可在与正面(820)的中心线的偏置(824)处附连在该正面的角部处。具体而言,嘴部(400)可与储存器(822)的中心线具有至少***毫米的偏置(824)。更具体而言,嘴部(400)可与储存器(822)的中心线具有介于***和***毫米之间的偏置(824)。如图8中所示,嘴部(400)可不对称地定位在储存器上。

具体而言,嘴部(400)可与储存器(822)的中心线具有大于0mm且为60mm或更小的偏置(824)。例如,嘴部(400)可与储存器(822)的中心线具有介于20-50毫米之间的偏置(824)。作为另一示例,嘴部(400)可与储存器(822)的中心线具有至少48毫米的偏置(824)。

在一些示例中,嘴部(400)在空储存器的中心线和边缘之间延伸,例如在与该中心线相距该中心线与该边缘之间的距离的至少大约六分之一、至少大约四分之一或至少大约一半的距离处。

除了与储存器(822)的中心线具有偏置(824)外,嘴部(400)还可与储存器(822)的顶部边缘(826)具有偏置,并且可与储存器(822)的侧边缘(828)具有偏置。注意,方向指示顶、底和侧在附图中用于解释目的,并且在操作期间可能会变化。例如,图8中所示的顶部边缘(826)可能在使用期间随着储存器(822)被倒置而变成底部边缘。

返回到所述偏置,嘴部(400)可与储存器(822)的顶部边缘(826)偏置介于15毫米和50毫米之间,并且在一些示例中,可与储存器(822)的顶部边缘(826)偏置介于25毫米和35毫米之间。类似地,嘴部(400)可与储存器(822)的侧边缘(828)偏置介于15毫米和50毫米之间,并且在一些示例中,可与储存器(822)的侧边缘(828)偏置介于25毫米和35毫米之间。

图9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打印液体供应装置(820-1、820-2、820-3、820-4)的平面图,该打印液体供应装置(820-1、820-2、820-3、820-4)具有带成角度的凸缘(图4,408)的嘴部(图4,400)。如上所述,每个打印液体供应装置(820)包括储存器(822),其具有平坦的具有正面和背面的柔韧性主体,并且由液体传送抑制材料形成。每个液体供应装置(820)还包括附连到储存器(822)的嘴部(400)。为简单起见,在图8中,仅用于一个打印液体供应装置(820)的嘴部(400)和储存器(822)以附图标记表示。

每个储存器(822)可包括第一壁(930),其可以是最接近储存器(822)到容器中的插入点的壁。每个储存器(822)还包括第二壁(932),其可与第一壁(930)相对,并且在一些示例中,是距储存器(822)到容器中的插入点最远的壁。也就是说,当安装时,第一壁(930)可以是储存器(822)的最接近储存器(822)及其容器安装所通过的开口的壁,并且第二壁(932)可以是储存器(822)的距储存器(822)安装所通过的开口最远的壁。

如图9中所示,对于任何尺寸的储存器(822),嘴部(400)都定位成比第二壁(932)更靠近第一壁(930)。此外,在每种情况下,无论容积如何,嘴部(400)都位于与第一壁(930)相同的距离处。换句话说,每个储存器(822)可容纳不同体积的流体,例如100ml、250ml、500ml和/或1,000ml,并且第一壁(930)和第二壁(932)之间可具有不同的距离。然而,与其他储存器(822)相比,不同储存器(822)的嘴部(400)都与对应的第一壁(930)位于相同的距离处,即具有相同的偏置。换句话说,不同储存器(822)的嘴部(400)可与相应的角部相距相同的距离。此外,每个储存器(822)可具有相同的高度。也就是说,每个储存器(822)可具有不同的宽度,即第一壁(930)和第二壁(932)之间的差,但是可具有介于145毫米和160毫米高之间且包括145毫米和160毫米的高度。由于每个储存器(822)具有相同的高度,因此容器的对应面将类似地相同。也就是说,如图14中所描绘的,无论储存器(822)和/或容器的尺寸或宽度如何,容器的正面或插入面都具有相同的尺寸,而不管供应装置的容积如何。

图10和图11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示例的具有楔形端(1038-1、1038-2)的供应容器夹板组件(1034)的等距视图。夹板组件(1034)包括夹板(1036),其与嘴部(图4,400)接合,如图18a-19e中详细描绘的,以将嘴部(图4,400)和储存器(图8,822)牢固地固定在预定位置,使得嘴部(图4,400)可与喷射装置的连接件接合,以将液体输送到喷射装置。夹板组件(1034)还包括近似正交于夹板(1036)的背板(1040)。推动背板(1040)接合夹板(1036)的楔形叉端(1038-1、1038-2),以接合嘴部(图4,400)。

夹板(1036)包括各种部件,以有助于与嘴部(图4,400)的这种接合。具体而言,夹板(1036)包括由两个楔形叉端(1038-1、1038-2)限定的槽(1042)。槽(1042)接收并保持嘴部(图4,100)。也就是说,槽(1042)的直径可与套筒(图4,402)的外径相同或略小于套筒(图4,402)的外径,以便在夹板(1036)和嘴部(图4,400)之间形成过盈配合。

叉端(1038-1、1038-2)可以是楔形的。因此,在插入期间,楔形件的角度与成角度的夹板(图4,408)的角度接合,以将容器抵靠第二凸缘(图4,408)附连。容器和第二凸缘(图4,408)之间的压力阻止这些部件的相对运动,使得提供了刚性接合。该刚性接合确保了在容器被插入到打印装置中时或在操作期间嘴部(图4,400)都不会移动。如果嘴部(图4,400)移动,则将难以使嘴部(图4,400)与打印装置上的对应液体互连装置对准,并且关于嘴部(图4,400)是否与这样的液体互连装置适当地对准将存在不确定性。该不确定性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其可能导致低于期望的性能,整体缺少功能和/或损伤部件。

在一些示例中,夹板(1036)包括多组突起(1044、1046),其在插入过程期间与嘴部(图4,400)并且特别是与成角度的夹持凸缘(图4,408)接合。具体而言,在插入的第一阶段期间,从槽(1042)的前部突入的一组前部突起(1044)在成角度的夹持凸缘(图4,408)下方对准,并且从槽(1042)的后部突入的一组后部突起(1046)在成角度的夹持凸缘(图4,408)上方对准。换句话说,夹板组件(1034)相对于嘴部(图4,400)向下成角度。这样做为容器壁的插入提供了较大的对准点。当容器已定位在第二凸缘(图4,406)和成角度的夹持凸缘(图4,408)之间时,旋转夹板组件(1034),使得前部突起(1044)穿过成角度的夹持凸缘(图4,408)的凹口(图5,516),以使前部突起(1044)和后部突起(1046)处于成角度的夹持凸缘(图4,408)上方。在该位置,楔形端(1038)准备沿成角度的夹持凸缘(图4,408)的成角度的表面(图5,510)滑动,以将容器和嘴部(图4,400)压在一起。如上所述,图18a-19e描绘了该操作。

图10和图11中所描绘的夹板可由面对插入期间施加的压力而不会变形的任何材料形成。例如,夹板组件(1034)可由热塑性聚酯材料形成。

图12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1248)的等距视图。如上所述,储存器(图8,822)可被设置在容器(1250)内。容器(1250)提供了刚性结构,以在插入期间由用户操作。也就是说,虽然储存器(图8,822)可易于制造,但是难以操作,并且由于其与其中的内容物的形状相符,可能难以插入到喷射装置中并耦接到该喷射装置。本文所述的容器(1250)提供了结构强度,使得可使用储存器(图8,822)。容器(1250)可由包括瓦楞纤维板的任何材料形成,该瓦楞纤维板可被称为纸板。瓦楞纤维板容器(1250)可易于制造并且可提供用户的有效操纵。

图13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1348)的剖视图。具体而言,图13是沿图12的线a-a截取的剖面图。如图13中所描绘的,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1248)包括柔韧性储存器(822)、其中设置柔韧性储存器(822)的容器(1250)、如上所述的夹板(1036)以及如上所述的嘴部(400)。

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1248)包括套环(1305)。图13还示出了形成在套环(1305)上的唇缘(1310)。唇缘(1310)延伸超过形成在流体接口(1320)中的流体通道(1315)的外周界。

图14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在插入到打印装置中时不同的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图12,1248-1、1248-2、1248-3、1248-4)的等距视图。如本文所述,打印液体供应装置(图12,1248)将打印液体提供给打印装置或其他喷射装置。因此,在一些示例中,打印装置或其他喷射装置包括接收打印液体供应装置(1248)的端口。这些槽可具有统一尺寸的开口。因此,无论容积如何,每个打印液体供应容器(1250-1、1250-2、1250-3、1250-4)的尺寸都可具有适配于开口中的尺寸。也就是说,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长度,图14中描绘的每个容器(1250)都具有不同的体积。然而,每个容器(1250)的与该端口中的开口对准的尺寸是相同的。在一些示例中,前表面,即暴露给用户的表面,可具有至少1.5的纵横比。作为具体示例,每个容器(1250)的面可具有介于1.5与2.0之间的纵横比。也就是说,容器(1250)的高度可以是容器(1250)的宽度的1.5倍至2倍。通过使容器(1250)具有相同的前表面形状和尺寸,而无论长度以及因此的体积任何,在给定的供应端口中可使用多种体积的打印供应装置。也就是说,不是受限于打印供应装置的尺寸,而是端口可接受具有不同体积的多种容器(1250),这些容器各自具有相同的前表面尺寸和形状。

图14还描绘了嘴部(图4,400)的位置。也就是说,嘴部(图4,400)可被设置在图14中所描绘的流体接口(1452)下方。在本文所述的一些示例中,流体接口(1452)也可被称为液体袋接口。因此,如图14中所描绘的,嘴部(图4,400)可被设置在储存器(图8,822)的角部处,使得在将储存器(图8,822)插入到容器(1250)中时,嘴部(图4,400)处于容器(1250)的将与该端口的开口相邻的角部处。更进一步地,嘴部(图4,400)可被设置在储存器(图8,822)的角部处,使得在将储存器(图8,822)插入到容器(1250)中时,该嘴部处于容器(1250)的将与该端口的底部相邻的角部处。这样做有助于液体从储存器(图8中的822)中流出,因为重力将自然地将液体向下引出。

图15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1500)的开口的等距视图。如本文所述,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1500)可包括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多个壁(1505)。在本文所述的任何示例中,长方体形状的壁(1505)中的一个可由多个折板(1510-1、1510-2、1510-3)形成,其中每个折板在抵靠彼此折叠时形成壁(1505)。在该示例中,在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1500)的组装期间,折板(1510-1、1510-2、1510-3)可用作供柔韧性袋插入到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1500)中的进入位置。

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1500)还可包括多个对准结构(1515),其用于将支撑元件与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1500)的壁(1505)对准。在一个示例中,该支撑元件包括本文所述的夹板(图10,1036)。在这些示例中,形成在夹板(图10,1036)上的特征可装配在对准结构(1515)内,使得夹板(图10,1036)可装配在其中并齐平地抵靠对准结构(1515)所切入的壁的边缘(1520)定位。

在一个示例中,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1500)包括通道(1525),储存器(图8,822)的嘴部(图4,400)可穿过该通道(1525)与夹板(图10,1036)一起放置。在一个示例中,夹板(图10,1036)可包括在其上形成的多个细长对准指形件,以与通道(1525)的边缘接合,从而在夹板(图10,1036)和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1500)的壁(1505)之间形成配合。

在本文所述的任何示例中,任何数量的折板(1510-1、1510-2、1510-3)可包括在其中形成的多个孔(1530)或空隙。当液体不可渗透的液体袋(310)被封闭时,孔(1530)可用于在其中维持一定量的粘合材料。在一个示例中,该粘合材料可用于将折板(1510-1、1510-2、1510-3)中的一个粘附到另一个,以及将多个折板(1510-1、1510-2、1510-3)粘附到夹板(图10,1036)的背板(图10,1040)。一旦粘合材料已固化,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1500)就可保持封闭,从而将充满流体的柔韧性袋收容在内部。

图16a和图16b相应地图示了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打印液体供应装置的组装的剖视图和等距视图。如本文所述,打印液体供应装置包括全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容器(1250)内的许多部件,例如储存器(822)、嘴部(400)和夹板组件(1034)。该系统还包括流体接口(1452),其提供其中插入该供应装置的打印装置之间的接口。如图16a和图16b中所描绘的,嘴部(400)已经由铆固或其他操作附接到储存器(822),使得第一凸缘(404)设置在储存器(822)的内侧上。图16a还清楚地描绘了楔形叉端(1038)的角度。在一些示例中,这些楔形端(1038)的角度与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的成角度的表面(图5,510)的角度匹配。

如图16a中所描绘的,夹板组件(1034)相对于嘴部(400)以一定角度对准。具体而言,它们被对准,使得当夹板组件(1034)沿箭头(1654)所示的方向向前滑动时,夹板组件(1034)上的前部突起(图10,1044)在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下方对准,并且夹板组件(1034)上的后部突起(图10,1046)在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上方对准。这样做会创建一大的窗口,容器(1250)可被插入该窗口中。换句话说,在夹板组件(1034)的插入的第一阶段期间,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的直表面(图5,512)与夹板(1036)上的前部突起(图10,1044)接合,以使夹板组件(1034)相对于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维持非平行的角度。夹板组件(1034)将保持在此成角度的定向,直到前部突起(图10,1044)与成角度的夹持凸缘(408)中的凹口(图6,616)对准。

图16b还描绘了容器(1250)上的对准机构。容器(1250)上的对准机构在柔韧性储存器(822)的插入期间将嘴部(400)定位在预定位置处。这样的预定位置可处于其中接收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的端口的开口附近。将嘴部(400)放置在该端口的前部处允许用户容易地将具有不同长度的液体供应装置插入到该端口中。例如,如果嘴部(400)靠近端口的后部,则用户将不得不将他们的手完全伸入该端口内以插入较小的液体供应装置。如图16a中所示,该对准机构是:通道(1656-3),其接收嘴部(400);以及槽(1656-1、1656-2),其接收夹板组件(1034)的对准突起(1658-1、1658-2)。

图16b图示了盒中袋式打印液体供应装置的封闭。具体而言,在一些示例中,容器(1250)包括可折叠的开口,柔韧性储存器(822)通过该开口插入。因此,一旦嘴部(400)、夹板组件(1034)和储存器(822)被完全插入并与容器(1250)适当地对准,该可折叠的开口就可被封闭和密封。在该示例中,在封闭时,第一凸缘(图4,404)和成角度的夹持凸缘(图4,408)以及夹板组件(1034)被封闭在容器(1250)内。

图18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套环(1700)的侧向剖视图。图17示出了套环(1700),其被示出为耦接到流体通道(1705)。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流体通道(1705)可形成在如本文所述的流体接口内。耦接在一起的流体通道(1705)和套环(1700)可被压配合到柔韧性流体容器的嘴部(1710)中。

套环(1700)包括第一表面(1715)和第二表面(1720)。第一表面(1715)可以是暴露于保持流体的柔韧性流体容器的内部的表面。第二表面(1720)可以是暴露于流体通道(1705)的内部的表面。

套环(1700)在第二表面(1720)处可包括筒(1725)。筒(1725)可具有外表面(1735)。该外表面(1735)接触流体通道(1705)的内表面,并防止套环(1305)相对于流体通道(1705)水平地平移,如图18中所示。套环(1700)还包括内表面(1740)。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套环(1700)的第二表面(1720)的内表面(1740)可包括垫圈接合部(1745)。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该垫圈接合部(1745)可与流体通道(1705)内使用的垫圈接合。在该示例中,该垫圈可与防止回流到柔韧性流体容器中的阀球接合。然而,在一个示例中,套环(1305)可不包括垫圈接合部(1745),并且可替代地具有套环(1700)与所述的球接合的内表面(1740)。在一个示例中,套环(1700)可不与球接合。

在本文呈现的任何示例中,套环(1305)可包括闪蒸阱(1730)。该闪蒸阱(1730)可在焊接过程期间用作可保持套环(1700)和/或流体通道(1705)的熔化部分的位置。同样,套环(1700)可被激光焊接到流体通道(1705)。在激光焊接过程期间,套环(1700)的某些部分和/或流体通道(1705)的第一端可能被熔化。这些熔化部分可从套环(1700)和流体通道(1705)之间的接合部中流出。如果离开的话,则套环(1700)和/或流体通道(1705)的熔化部分随后可能硬化,以产生从套环(1700)/流体通道(1705)子组件中向外的鼓起和/或尖锐突起。这些鼓起和/或尖锐突起可能损伤嘴部(1710)的内表面,从而导致不完整的流体屏障(100)。为了防止这些鼓起和/或尖锐突起的形成,套环(1700)可包括在套环(1700)和流体通道(1705)之间形成的闪蒸阱(1730)。在激光束焊接过程期间,该闪蒸阱(1730)可在其中接收来自套环(1700)和/或流体通道(1705)的一定量的熔化材料。

第一表面(1715)可包括锥形表面(1750)。该锥形表面(1750)可相对于套环(1700)的轴线(1755)具有介于18-25度之间的角度(1760)。在套环(1700)与流体通道(1705)的激光焊接过程期间,锥形表面(1750)的角度(1760)可使激光折射通过套环(1700)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以便将激光引导到套环(1700)与流体通道(1705)之间的接合部。然后,激光熔化套环(1700)和流体通道(1705)中任一者或两者的一定量材料。来自套环(1700)和流体通道(1705)中任一者或两者的熔化的材料量可泄漏到闪蒸阱(1730)中并被允许固化。由此,闪蒸阱(1730)防止一定量的熔化材料泄漏到套环(1700)和/或流体通道(1705)中任一者的直径之外。该激光焊接过程可能会熔化套环(1700)和流体通道(1705)中任一者或两者的厚度在10-200微米之间的一层。在一个示例中,闪蒸阱(1730)可具有介于xxxmm3和xxxmm3之间的容积。

图19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图17的套环的侧向剖视图。在激光焊接过程期间,激光(1805)可被引导到套环(1700)和流体通道(1705)之间的接合部。该激光(1805)可具有特定的强度和方向,以熔化如本文所述的套环(1700)和流体通道(1705)中任一者或两者的材料。如本文所述,熔化的材料被允许流入到闪蒸阱(1730)中。

图20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一个示例的流体互连装置(2000)的侧向剖视图。图20中所示的流体互连装置(2000)示出了图3中所描绘的第二流体通道(320)与第一流体通道(305)的偏置。从柔韧性流体袋(310)延伸到流体互连装置(2000)的第一流体通道(305)可与第二流体通道(320)偏置一距离(2005),该第二流体通道(320)从第一流体通道(305)延伸到流体互连装置(2000)的外部。在一个示例中,该距离(2005)是第一流体通道(305)和第二流体通道(320)中的一者的半径。在一个示例中,该距离(2005)是第一流体通道(305)和第二流体通道(320)中的一者的直径。在一个示例中,距离(2005)与流体互连装置(2000)的中心线偏置。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流体通道(305)和第二流体通道(320)之间的偏置等于第一流体通道(305)和第二流体通道(320)中每一者的半径之和。在这些示例中,距离(2005)是第一流体通道(305)和第二流体通道(320)中任一者的直径或第一流体通道(305)和第二流体通道(320)中任一者的半径中的一个。在本文解释的任何示例中,可形成第一流体通道(305)和第二流体通道(320)之间的流体窗口,从而允许流体从第一流体通道(305)流动到第二流体通道(320)。

本说明书和附图描述了打印液体供应子组件、可替换的打印流体供应装置和盒中袋式打印流体供应装置。所述供应装置包括防止流体回流到流体耦接到流体接口的柔韧性流体袋中的阀和/或防止流体离开供应装置的阀。防止回流到柔韧性流体袋中防止了将空气引入第一流体通道和/或第二流体通道,从而减少了空气被引入到使用本文所述的流体供应装置的打印系统中的机会。防止流体离开供应装置防止了在将供应装置与打印装置接合之前的流体泄漏。本文所述的流体供应装置的制造为流体供应装置提供了相对较低的制造成本。本文所述的流体通道的定向提供了流体接口内的通道的布局,当耦接到打印装置接口时,该布局在流体供应装置上提供了向前定向的流体接口。在流体接口内如所述的两个流体通道中具有两个阀允许单个接口来控制流体供应装置内的流体的输出和维持。

已经给出前面的描述来说明和描述所述原理的示例。该描述不意在是穷尽式的或将这些原理限于所公开的任何具体形式。鉴于上述教导,许多修改和变型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