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条打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99881发布日期:2020-12-25 08: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凭条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供纸机构、打印头、切刀机构和送纸器,所述送纸器包括送纸器主体、送纸器驱动机构、送纸器传动机构、第一主动导纸胶辊和第一从动导纸胶辊,所述送纸器驱动机构、所述送纸器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主动导纸胶辊和所述第一从动导纸胶辊均安装于所述送纸器主体;所述送纸器主体设有送纸器通道,所述切刀机构的下方设有出纸嘴,所述出纸嘴与所述送纸器通道的前端连通,所述送纸器通道的后端设有送纸器出口;所述送纸器驱动机构通过所述送纸器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主动导纸胶辊驱动连接,所述第一主动导纸胶辊与所述第一从动导纸胶辊在所述送纸器通道中对应滚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凭条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纸器主体包括送纸器上部、送纸器下部、送纸器左侧板和送纸器右侧板,所述送纸器上部与所述送纸器下部之间形成所述送纸器通道,所述送纸器上部、所述送纸器下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送纸器左侧板连接,所述送纸器上部、所述送纸器下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送纸器右侧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凭条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纸器驱动机构包括送纸器电机,所述送纸器电机安装于所述送纸器下部,所述送纸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所述送纸器右侧板,所述送纸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有第一输出齿轮;所述送纸器传动机构包括送纸器传动轴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送纸器传动轴一端的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送纸器传动轴的两端对应安装在所述送纸器左侧板、所述送纸器右侧板上;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主动导纸胶辊的一端设有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凭条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纸器上部靠近所述切刀机构的一侧设有检测光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凭条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纸器还包括送纸器通道上盖板,所述送纸器通道上盖板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从动导纸胶辊上;所述送纸器通道上盖板包括左侧支撑板、右侧支撑板以及弧形盖板,所述弧形盖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支撑板、所述右侧支撑板的上端对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凭条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纸机构包括上供纸机构、下供纸机构和底板,所述上供纸机构包括上供纸部,所述下供纸机构包括下供纸部,所述上供纸部、所述下供纸部和所述底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上供纸部与所述下供纸部之间形成上供纸通道,所述下供纸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下供纸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凭条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供纸机构还包括第二主动导纸胶辊、第二从动胶辊、第一从动同步带轮、第一从动轮、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带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从动轮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同步带轮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一从动同步带轮与所述第二主动导纸胶辊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胶辊与所述第二主动导纸胶辊在所述上供纸通道中对应滚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凭条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供纸机构还包括第三主动导纸胶辊、第三从动胶辊、第二从动轮、第二电机和第三同步带,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从动轮之间通过所述第三同步带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与所述第三主动导纸胶辊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主动导纸胶辊与所述第三从动胶辊在所述下供纸通道中对应滚动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凭条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供纸部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反射式光耦和第二反射式光耦,所述下供纸部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光耦反射板和第二光耦反射板,所述第一反射式光耦与所述第一光耦反射板相对应,所述第二反射式光耦与所述第二光耦反射板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凭条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供纸部的下表面设有第三反射式光耦和第四反射式光耦,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三光耦反射板和第四光耦反射板,所述第三反射式光耦与所述第三光耦反射板相对应,所述第四反射式光耦与所述第四光耦反射板相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凭条打印装置。该凭条打印装置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供纸机构、打印头、切刀机构和送纸器,所述送纸器包括送纸器主体、送纸器驱动机构、送纸器传动机构、第一主动导纸胶辊和第一从动导纸胶辊,所述送纸器主体设有送纸器通道,所述切刀机构的下方设有出纸嘴,所述出纸嘴与所述送纸器通道的前端连通,所述送纸器通道的后端设有送纸器出口。该凭条打印装置不仅实现了对打印后凭条纸的缓存和传动输送,从而有效避免凭条打印过程中凭条纸被过早扯断的不良现象发生,而且能够提供两个供纸通道传输凭条纸,无需频繁更换纸卷,使得一次更换后纸卷的使用时间更长,维护方便,卡纸率低。

技术研发人员:邓胜江;姜利;戴建强;梁帅;万国睿;张兆龙;贾振兴;刘伟;冯子豪;李阳;王然然;付志霞;李佳鹏;逄礡;王明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31
技术公布日:2020.12.2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