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12578发布日期:2021-02-03 12:5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瓦楞纸板印刷设备中,纸板传动结构通常是通过在机架上水平阵列多根传动辊,且两端通过链条带动其同步转动,使得纸板置于传动辊上时,被传动辊带动其往传送方向移动。但是,传动辊在不同点上的水平方向的速度并不同,即在纸板传输时,只有在每根传动辊的最高点处接触,才能保证纸板的速度稳定且平衡。但是,有些纸板存在微量弯曲,因此在传输时,纸板某些位置接触的传动辊的水平速度不同,导致纸板的传输速度不稳定,进而导致纸板的传送速度与印刷辊的转动线速度不一致,即形成印刷位置的误差,影响产品印刷质量。
[0003]
特别对于尺寸较小的纸板,其同时与传动辊接触点较少,因此其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在传动辊之间的间隙初下沉,导致纸板的水平方向的传输速度不稳定,即形成印刷位置的误差,影响产品印刷质量;并且采用多根传动辊的传输结构,其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
[0004]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纸板传送的精度不高而导致印刷质量不高的问题。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包括两端均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印刷辊和压印辊,所述压印辊中部的圆周表面设有齿轮,齿轮的齿顶直径小于压印辊的直径,齿轮上包覆连接有同步带,该同步带的另一端连接有传动辊,所述同步带的内侧设有与齿轮啮合的轮齿;所述同步带与纸板抵接的一端面与所述印刷辊和所述压印辊的中心距垂直。
[0008]
所述的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中,所述同步带为多根,同步带与同步带之间平行设置。
[0009]
所述的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中,压印辊包括辊体,辊体中心为中空腔体,中空腔体的两端固定有与机架转动连接的连接头,齿轮设在辊体的圆周外表面。
[0010]
所述的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中,还包括真空箱,真空箱包括箱体和盖在箱体顶部的盖板,该箱体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箱体底部设有出气口,所述压印辊和传动辊置于箱体中,盖板固定在箱体的顶面,盖板上设有通气孔,同步带的承载面置于盖板的上方。
[0011]
所述的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中,以两根或以上数量的同步带为一组,每组同步带连接在同一齿轮上,通气孔设在每组的两根同步带之间盖板上。
[0012]
所述的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中,所述同步带的上端面为承载面,所述承载面水平设置,所述压印辊设在印刷辊的正下方。
[0013]
所述的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中,所述同步带的下端面水平设置,所述压印辊设在印刷辊的正上方。
[0014]
所述的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中,还包括支撑板,该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支撑板中部对应同步带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同步带置于该凹槽内,所述传动辊中心设有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的两侧壁转动连接。
[0015]
所述的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中,压印辊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结构,驱动结构固定在机架上。
[0016]
有益效果:
[0017]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
[0018]
1、采用同步带与压印辊包覆设计,使得压印辊在支撑纸板的同时,带动同步带传动,而纸板置于同步带上,使得其被同步带带动至印刷辊处印刷,进而实现印刷,使得简化动力传动,即只需提供动力给压印辊,不需额外提供动力给传动辊。
[0019]
2、同步带与压印辊包覆设计,使得同步带的在水平段的外表面速度与其节线速度一致,而印刷辊的线速度与同步带的节线速度一致,因此,保证了纸板的精度。
[0020]
3、同步带传送与纸板为面接触,不仅大大增加了接触面,而且解决了传送过程中高低不平的问题,起到了提高纸板的传送精度、提高印刷精度的效果。
[0021]
4、在同步带位置还设有真空箱,同步带以两根或以上为一组,与真空箱连通的通气孔设在每组的两根同步带之间,因此,纸板、盖板的上端面和两根同步带靠近通气孔的一侧面形成一个较小的与箱体内部连通的空腔,即该空腔也为负压,由于负压的存在,纸板与同步带的承载面贴合得更紧,使得其传送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的原理示意图,其中,箭头指示纸板的传送方向。
[0023]
图2为传动辊与同步带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的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0025]
图4为图3在b-b方向的剖视图。
[0026]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为图5所示的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拆去印刷辊和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的压印辊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中:1-机架,2-支撑板,21-凹槽,3-同步带,31-轮齿,311-轮齿的顶面,4-传动辊,42-第一转轴,5-压印辊,51-连接头,52-辊体,521
-ꢀ
齿轮,522-中空腔体,6-印刷辊,7-纸板,8-真空箱,81-箱体,811-出气口,82-盖板,821-通气孔,9-驱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2]
请参阅图1,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步带包覆压印辊的纸板传动结构,包括两端均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印刷辊6和压印辊5,压印辊 5转动连接在印刷辊6的正下方,压印辊5上连接有同步带3,且同步带3 的另一端连接传动辊4,且传动辊4的两端与机架1转动连接,其中,同步带3的上端面承载面,该承载面水平设置,且与印刷辊6和压印辊5的中心距垂直。
[0033]
参阅图2,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同步带3与压印辊5之间产生相对移动,在同步带3的内侧设有轮齿31,压印辊5上设有与轮齿31啮合的齿轮53。即同步带3上的轮齿31与齿轮53啮合,形成齿轮53啮合,可有效的避免同步带3与压印辊5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其中,压印辊5的齿轮53可以直接在压印辊5上加工形成,即通过加工中心在压印辊5的对应位置铣出该齿轮53,而齿轮53的齿顶半径小于压印辊5的半径,其半径差对应同步带的厚度。该实施例中,传动辊4可以设置为光滑表面。
[0034]
进一步的,同步带包覆在压印辊时,需要会产生变形,并且,因厚度的影响,齿根位置比齿顶位置更容易变形,而在压印辊5上设有与同步带啮合的齿轮53,使得同步带包覆在压印辊5上时,不受同步带的轮齿影响,即,使得同步带包覆在压印辊时的变形均匀,保证了纸板的印刷精度。
[0035]
上述中,机架1、印刷辊6为现有的印刷机的机架1和印刷辊6,本申请采用同步带3与压印辊5包覆设计,使得压印辊5在支撑纸板7的同时,带动同步带3传动,而纸板7置于同步带3上,使得其被同步带3带动至印刷辊6处印刷,进而实现印刷,并且在印刷后从另一侧将纸板7传出。使得简化了动力传动,即只需提供动力给压印辊5,不需额外提供动力给传动辊4。
[0036]
其中,同步带3与压印辊5包覆设计,使得同步带3在水平段的外表面速度与其节线速度一致,而印刷辊6的线速度与同步带3的节线速度一致,因此,保证了纸板7的精度。而现有的印刷机的传送机构通过传动辊4 传送纸板7,传动辊4与传动辊4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在传送纸板7时,纸板7因受重力作用,或者纸板7可能存在微量弯曲,使得纸板7传送到下一个传动辊4时,接触点并不是最高点,即接触点为水平速度不一样的点,使得两者产生相对速度,即存在摩擦,进而导致纸板7的传送速度改变,使得其与印刷辊6的线速度不一致,进而影响了纸板7的印刷精度。换而言之,传动辊4在线速度不在水平位置时,其线速度分为竖向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两个分速度,因此其水平方向的速度小于线速度。
[0037]
在实际应用中,设计中往往采用节线速度,即本申请印刷辊6的线速度与同步带3的节线速度相等,而同步带3的外表面与节线之间存在一定的厚度,同步带3的水平段(即上
端面)与节线速度相同,即纸板7的传送速度与印刷辊6的线速度一致,保证了印刷精度。而压印辊5不再水平方向上的线速度由于其外径略大于节线的直径,因此其速度会略大于节线速度,但其会产生如上述的分速度,并且其非水平面几乎不与纸板7接触,即纸板7在同步带3的水平段接触,不会对纸板7的传送速度造成影响,同步带3传送与纸板7为面接触,不仅大大增加了接触面,而且解决了传送过程中高低不平的情况,起到了提高纸板7的传送精度、提高印刷精度的效果。
[0038]
进一步的,同步带3的上端面水平设置且与印刷辊6和压印辊5的中心距垂直,使得纸板7的印刷点刚好在印刷辊6和压印辊5相切点处,印刷辊6施加给纸板7的力垂直于纸板7的表面,而且压印辊5施加给纸板7 的反向力与印刷辊6施加给纸板7的力在同一直线上。即使得纸板7在印刷时上下两侧面的受力平衡,不会产生扭矩力而导致纸板7折弯而影响印刷精度,使得印刷精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0039]
上述中,因为现有的压印辊5与传动辊4之间有较大的间隙,而同步带3包覆压印辊5上,使得其只在传出纸板7的一侧有间隙,因此用于传送小纸板7也比较平稳。
[0040]
参阅图7,具体的,压印辊5包括辊体52,辊体中心为中空腔体522,中空腔体522的两端固定有与机架转动连接的连接头51,齿轮521设在辊体52的圆周外表面。齿轮521与同步带的轮齿31啮合。并且同步带3在齿轮处的外表与辊体52的外表面在印刷时平齐。压印辊5包括辊体和连接头51,在安装时,先将连接头51转动连接在机架的对应位置,并且使连接头51在其轴向有一定的用于安装辊体的可移动量,再将辊体固定在连接头 51上,使得方便压印辊5的安装,并且在需要更换同步带时,也可以利用该可移动量将同步带移出或套在压印辊上,方便简单。
[0041]
参阅图2,在另一实施例中,传动辊4可以为现有的皮带轮,轮齿的顶面311优选为设为圆弧状,圆弧状的半径与传动辊4的半径相等,使得各个轮齿31在传动辊4表面贴合处形成圆弧面,即同步带3在于传动辊4贴合处的多个轮齿的顶面311组合形成一个与传动辊4外表面贴合圆弧面,方便两者贴合。即同步带3的整个轮齿31顶面与传动辊4的外表面贴合,同步带3的轮齿31的圆弧面在各个传动辊4的贴合面处在同一个大圆弧面上,增加了接触面积,避免同步带3的外表面在传送时产生跳动,影响纸板的传送精度。换言之,由于同步带具有柔性,在带轮齿的同步带中,在由于齿根位置的会优先变形实现包在传动辊上,而齿顶位置厚度较大,在使用中几乎不变形,将轮齿31的顶面设为圆弧面311,轮齿31的顶面在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存在一个位置差值,在与传动辊传动时,齿顶与传动辊的贴合面更接近一个圆弧面,可以减少该差值的跳动量,提高精度。当然,传动辊4也可以是现有的同步带齿轮。
[0042]
具体的,同步带3为多根且平行设置,并且在压印辊5的长度方向上均匀的设置,使得纸板7与多根同步带3接触,使得纸板7在传送中更加稳定。
[0043]
参阅图3和图4,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真空箱8,真空箱8包括箱体81和盖在箱体81顶部的盖板82,该箱体81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箱体81底部设有出气口811,所述压印辊5和传动辊4 置于箱体81中,盖板82固定在箱体81的顶面,盖板82上设有通气孔821,同步带3的承载面置于盖板82的上方。
[0044]
上述中,出气口811连接有负压管道,通过在负压管道上设置风机抽取空气,使得箱体内部形成负压,壁板置于同步带3的承载面上,即纸板在通气孔的上方,因此,纸板会被
通气孔处的负压吸引,使得纸板与同步带的承载面贴合得更紧,使得其传送更加稳定。
[0045]
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以两根或以上数量的同步带为一组,每组同步带3连接在同一齿轮821上,通气孔设在每组的两根同步带之间的盖板上。其中,同组的相邻的两个同步带之间的距离较小,而通气孔设在每组的两根同步带之间,因此,纸板、盖板的上端面和两根同步带靠近通气孔的一侧面形成一个较小的与箱体内部连通的空腔,即该空腔也为负压,由于负压的存在,纸板与同步带的承载面贴合得更紧,使得其传送更加稳定。
[0046]
上述中,通过将通气孔设在每组的两根同步带之间的盖板上,使得纸板、盖板的上端面、两根同步带靠近通气孔的一侧面形成的负压空腔处的气压直接作用在纸板上,即纸板在移动中,也始终受到负压吸力。而现有的的纸板传送中,通气孔设在皮带上,皮带在移动中通气孔会与真空箱8 上的孔错位,影响真空负压对纸板的吸附力。换言之,本申请将通气孔设在每组的两根同步带之间,使得负压对纸板的吸附力更加稳定,并且在提供相同的吸附力的情况下,本申请的负压对纸板的吸附面积更大,使得真空箱可以提供更小的负压压力,进而使得为真空箱提供负压的风机能耗更小,达到节能效果。
[0047]
参阅图8,实施例三:上述的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仅给出了印刷纸板 7上端面的实施例,当需要印刷纸板7的下端面时,可以将其结构中的印刷辊6与压印辊5的上下位置调换。即同步带用于压纸板,而在同步带下方还设有用于传送纸板的传送带。
[0048]
参阅图5和图6,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机架1上固定有支撑板2,支撑板2中部对应同步带3的位置设有凹槽21,同步带3置于该凹槽21内。其中,传动辊4中心设有第一转轴42,该第一转轴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凹槽21的两侧壁转动连接,换而言之,该实施例中,每根同步带3对应设置有一个传动辊4,该传动辊4可以为现有的皮带轮,传动辊4 置于凹槽21的一端,每个传动辊4均通过第一转轴42连接在对应的凹槽21的两侧壁上。其中,该实施例中,可以每个传动辊4对应设置一根第一转轴42,也可以将多个传动辊4都设在一根转轴上。该支撑板2的设置填补两条同步带3之间对应压印套52位置的空隙,避免在传送小纸板7时,纸板7掉落该间隙中。
[0049]
上述的结构中,在实际应用中,压印辊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结构9,驱动结构9固定在机架上,其中,可以为电机,或者电机与减速器组合。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传动结构,例如,在印刷辊6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机构,压印辊5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且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分别驱动印刷辊6和压印辊5同步转动。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驱动机构均为现有的印刷机的驱动机构,其分别与印刷辊6和压印辊5亦采用现有的连接方式,该驱动机构包括减速机和电机,并且减速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刷辊/压印辊5连接。又例如,在印刷辊6与压印辊5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且传动结构设在压印辊5的其中一侧,印刷辊6上连接有驱动机构。其中,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印刷辊6的一端的第一传动轮,固定在压印辊5一端的第二传动轮,以及连接在第一传动轮和第一传动轮之间的传送带。当然,该传动机构也可以采用齿轮53传动或链传动。
[0050]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