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以及褶皱的去除方法_2

文档序号:9227740阅读:来源:国知局
...旋转单元
[0096]665......转动臂11......输送路径
[0097]12……控制部(控制单元) 13……输送机构部(输送单元)
[0098]W......记录介质W’......衬纸
【具体实施方式】
[0099]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以及褶皱的去除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
[0100]<印刷装置〉
[010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概略侧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的褶皱去除机构的概略侧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褶皱去除机构的X-X剖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褶皱去除机构所具备的距离调整机构(凸轮机构)的俯视图。另外,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图1中的纸面进深方向称为“X轴方向”,将左右方向称为“y轴方向”,将上下方向称为“z轴方向”。
[0102]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I使用专用的染料墨通过喷墨方式在通过所谓滚筒对滚筒(roll to roll)的形式供料卸料的布帛(纸卷)上印刷(印染)花纹等。另外,在印刷装置I中,作为布帛的记录介质W被输送的方向(水平方向)为y轴方向,与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为X轴方向,铅垂方向成为z轴方向。
[0103]印刷装置I具备:放出部2,其放出并输送被卷绕成卷筒状的记录介质W ;褶皱去除机构3,其将被放出的记录介质W的褶皱去除;装置主体4,其为了印刷而将被放出的记录介质W沿着输送路径11输送;印刷机构部(记录单元)5,其配设于装置主体4的上侧,与装置主体4协作以喷墨方式对记录介质W进行印刷;卷取部6,其将由印刷机构部5印刷过的记录介质W在装置主体4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卷取而回收;和控制部(控制单元)12,其对这些各部的工作进行控制。该印刷装置I中,由放出部2、褶皱去除机构3、装置主体4和卷取部6,构成对呈长条状的记录介质W沿着其长边方向、即y轴方向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部(输送单元)13。
[0104]装置主体4具有:组装钢材而构成的主体用底盘41 ;和介质输送机构42,其被支撑于主体用底盘41,通过带输送在y轴方向上间歇输送记录介质W。
[0105]印刷机构部5具有:具有墨喷头511的滑架单元51 ;和头移动机构52,其使滑架单元51在X轴方向上往复运动。
[0106]放出部2具有:将记录介质W放出的放出单元21 ;和松弛消除单元22,其消除被放出的记录介质W的松弛。
[0107]卷取部6具有:卷取记录介质W的卷取单元61 ;向卷取单元61供给衬纸W’的衬纸单元62 ;和加热器单元63,其在卷取记录介质W前使浸入于记录介质W的染料墨水的溶剂(水分)气化,构成为,这些单元搭载于卷取部用底盘64。
[0108]从放出单元21被放出的记录介质W(布帛)由松弛消除单元22拉紧使得松弛得到消除,被送入褶皱去除机构3。
[0109]被送入裙皱去除机构3的记录介质W,裙皱被去除并被送入介质输送机构42。被送入介质输送机构42的记录介质W被粘着于表面而被带输送。在该带输送中,记录介质W在I轴方向上被间歇输送(副扫描),另一方面与此同步地,滑架单元51在X轴方向上往复运动,从墨喷头511进行墨水排出(主扫描)。
[0110]在这样进行印刷后,记录介质W的印刷完毕部分(印染完毕部分)被从介质输送机构42向卷取部6送出。在卷取部6,从衬纸单元62向从介质输送机构42送出的记录介质W连续地供给衬纸W’,记录介质W与衬纸W’重叠地向加热器单元63被输送。在加热器单元63中,记录介质W与衬纸W’一起被加热,使染料墨水的溶剂(水分)气化。这样进行了干燥处理的印染完毕的记录介质W与衬纸W’ 一起被卷取于卷取单元61。
[0111]放出单元21具有:放出框架213,其由固定于上述主体用底盘41的左右(x轴方向)一对T字状框架211以及架设于一对T字状框架211之间的多根棒状框架212构成;2根放出侧杆基座214,其在X轴方向上滑动自如地被支撑于一对T字状框架211,并在X轴方向上延伸;和一对放出轴突起(送出卷筒)215,其滑动自如地被支撑于2根放出侧杆基座214。各放出轴突起215的顶端部形成为圆台形状,一对放出轴突起215,通过与记录介质W的宽度相对应的相互的靠边配置(幅寄甘),使各自的顶端部嵌入卷筒状的记录介质W的放出芯而水平地支撑记录介质W。而且,在该支撑状态下记录介质W向介质输送机构42 (输送带424)侧被送出。
[0112]一对放出轴突起215通过马达驱动的宽度移动单元216隔着2根放出侧杆基座214左右(记录介质W的宽度方向上)一体地移动。
[0113]另外,在一对放出轴突起215的一方组装入有马达驱动的旋转单元217,由该旋转单元217使一对放出轴突起215放出旋转而将记录介质W放出。进一步,在放出单元21的下方,设置有检测有无从放出单元21放出的记录介质W的反射型的光传感器23。
[0114]在本实施方式中,有一边对记录介质W付与一定的张力一边将其放出的张力模式和尽可能减小张力地进行放出的松弛模式,根据记录介质W的差别而进行模式切换。该张力模式与松弛模式,能够在设置于印刷机构部5的操作画面(图示省略)中通过⑶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接口 )按钮来切换。
[0115]张力模式是以伸缩性低的通常的布帛(记录介质W)为对象的模式,在该情况下,由例如个人计算机构成的控制部12控制旋转单元217使得其对记录介质W付与所需要的张力而向第I辊225放出。更具体地说,控制部12利用旋转单元217的马达的转矩控制,在由介质输送机构42进行的记录介质W的输送隔着时,驱动旋转单元217使得其放出记录介质W,在由介质输送机构42进行的记录介质W的输送停止时,驱动旋转单元217使得其记录介质W稍稍卷回。由此,在对放出单元21与松弛消除单元22之间的记录介质W付与有张力的状态下,记录介质W被输送。
[0116]另一方面,松弛模式是以例如丝袜基底那样伸缩性高的布帛(记录介质W)为对象的模式,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2控制旋转单元217使得放出的记录介质W从暂时向下方松弛起被送入松弛消除单元22 (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松弛部分的记录介质W)。S卩,控制部12,伴随着由介质输送机构42所进行的记录介质W的输送工作,记录介质W的松弛量变少,若设置于放出单元21下方的光传感器23检测到“无”记录介质W,则使旋转单元217正旋转驱动使得其放出记录介质W,由此松弛量增加,若光传感器23检测到“有”记录介质W,则使旋转单元217的驱动停止。通过该松弛量的控制,在放出单元21与松弛消除单元22之间的记录介质W适当地松弛的状态下,记录介质W被输送。
[0117]松弛消除单元22具有:松弛消除框架221,其由固定于介质输送机构42的边框422的左右(X轴方向)一对L字状框架222以及架设于一对L字状框架222之间的杆框架223构成;和辊组224,其旋转自如地以两端支撑的方式被支撑于一对L字状框架222。辊组224,为了使从放出单元21送入的记录介质W的输送路径11在多个部位弯曲,而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起依次配设有第I辊225、第2辊226以及第3辊227,这三个辊分别由摩擦系数高的辊构成。
[0118]从放出单元21放出的记录介质W在第I辊225折返而到达第2辊226以及第3辊227。第2辊226以及第3辊227上下接近地配设,两端部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于一体形成的一对轴承部24。另外,各轴承部24转动自如地被支撑于L字状框架222,在一方的轴承部24组装入有对第2辊226以及第3辊227的上下配置角度进行调整的角度调整单元25。
[0119]在第2辊226以及第3辊227通过的记录介质W,“S”字状地进行路径变更,但根据记录介质W的种类而对该“S”字曲线进行变形调整,使得能够对记录介质W分别付与适度的张力。由此,记录介质W,局部的松弛和/或褶皱被消除而被送入介质输送机构42。另夕卜,第I辊225、第2辊226、第3辊227优选设为中间较高的形状,使得其对记录介质W作用从中心朝向外侧的分力。
[0120]如图2、3所示,褶皱去除机构3,具备:一对辊32 ;架设于一对辊32之间的环状的带33 ;固定于带33的多个弓状部件31 ;和对弓状部件31的两端部的距离进行调整的距离调整单元34。
[0121]环状的带33构成为跟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