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以及褶皱的去除方法_3

文档序号:9227740阅读:来源:国知局
随记录介质W的输送而旋转,并构成为,在图2中按顺时针旋转。
[0122]弓状部件31呈弓状,在其两端具有第I保持部311和第2保持部312。
[0123]第I保持部311以及第2保持部312呈针状。第I保持部311的针状的顶端伸到记录介质W的一端部附近,保持记录介质W的一端部。另外,第2保持部312的针状的顶端伸到记录介质W的另一端部附近,保持记录介质W的另一端部。
[0124]距离调整单元34设置为包含弓状部件31与记录介质W接触的位置。
[0125]距离调整单元34由轨道341与轨道342构成。
[0126]轨道341与轨道342的间隔构成为,在图4中下方的端部(弓状部件31的移动方向上的上游)侧宽,在图4中上方的端部(弓状部件31的移动方向上的下游)侧窄。
[0127]弓状部件31的移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的、轨道341与轨道342的间隔构成为,比没有施加负载的状态的弓状部件31的第I保持部311与第2保持部312的间隔稍大。而且,弓状部件31的移动方向上的下游侧的、轨道341与轨道342的间隔构成为,比没有施加负载的状态的弓状部件31的第I保持部311与第2保持部312的间隔窄。
[0128]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在弓状部件31在轨道341与轨道342之间通过时,第I保持部311与第2保持部312的彼此间隔通过距离调整单元34而变窄。而且,第I保持部311与第2保持部312在间隔变窄了的状态下,与记录介质W接触,第I保持部311与第2保持部312分别保持记录介质W的端部附近。如果在该状态下进一步输送记录介质W而弓状部件31在距离调整单元34通过,则变为不在弓状部件31上施加负载的状态,所以第I保持部311与第2保持部312要分别向离开的方向移动。由此,在记录介质W上向宽度方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施加应力,记录介质W的褶皱被去除。
[0129]另外,通过根据记录介质W的种类而进行弓状部件31的材质变更和/或弓状部件31的出口附近的轨道341与轨道342间隔变更等,从而能够改变施加于记录介质W的应力。
[0130]介质输送机构42具备:具有载置固定于主体用底盘41上的左右(X轴方向)一对边框422的主体框架421 ;由一对边框422支撑并具有环状的输送带(环状带)424的带输送单元423 ;和配设于带输送单元423下侧的带清洗单元425。另外,介质输送机构42具备:在上游侧从上侧面向带输送单元423的按压辊426 ;和在下游侧相对于带输送单元423配设于斜上方的分离辊427。
[0131]主体框架421具有:由厚板材构成的一对边框422 ;和连结一对边框422的前后(y轴方向)一对连结框架428,在一对边框422部分载置固定于主体用底盘41。另外,主体框架421具有支撑框架429,该支撑框架429位于一对连结框架428之间,连结一对边框422,并且支撑上述带清洗单元425。在各边框422适宜地设置有用于安装带输送单元423的缺口部和/或用于安装印刷机构部5的缺口部,另外形成有用于对带清洗单元425检修的开口部。
[0132]带输送单元423具有: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驱动带轮431 ;位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从动带轮432 ;和架设于驱动带轮431与从动带轮432之间的环状的输送带424。另夕卜,带输送单元423具有:位于从动带轮432的附近而对输送带424的运行进行导向的第I导向板433 ;位于印刷机构部5的正下方而对输送带424的运行进行导向的第2导向板434 ;和位于上述支撑框架429的正上方而对旋转入背侧的输送带424的运行进行导向的第3导向板435。
[0133]第I导向板433以及第2导向板434在配设成相互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同一水平面)的状态下架设于一对边框422之间,也作为主体框架421的一部分而发挥作用。另夕卜,第I导向板433对刚刚从动带轮432离开的(上侧的)输送带424进行导向使得其水平地运行,第2导向板434进行导向使得在位于印刷区域的输送带424的上侧不会产生松弛。因此,位于第2导向板434的正上方的输送带424作为压印卷筒发挥作用。进一步,第3导向板435以按压方式对刚刚从带清洗单元425受到上推力的输送带424进行导向。另夕卜,关于刚刚从驱动带轮431离开的(下侧的)输送带424,也水平地运行。S卩,输送带424在由带清洗单元425进行清洗的位置,水平地运行。
[0134]驱动带轮431以及从动带轮432经由专用的轴承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于一对边框422,在驱动带轮431的一个轴端连结有使输送带424间歇地运行的输送马达(马达)436。
[0135]输送马达436中内置有编码器436a。通过对由该编码器436a检测出的旋转量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可靠地间歇输送输送带424。另外,也能够基于所检测的旋转量、即基于输送马达436是否旋转,而可靠地检测记录介质W是否处于输送之中。
[0136]输送带424由外周面(固定部)424a、即与记录介质W相对侧的面具有粘着性的(粘着处理)宽度较宽的特殊的带构成,该外周面424a成为对记录介质W的长边方向的中途进行保持的固定部。而且,记录介质W,利用外周面424a(固定部)上的粘着而被保持,在该状态下驱动输送带424从而被输送。由此,记录介质W,在印刷机构部5的正下方,一边不产生卷边等地被间歇输送,一边利用从该印刷机构部5排出的墨水进行记录。
[0137]在从动带轮432的上侧,配设有将从褶皱去除机构3送入的记录介质W粘贴于输送带424的按压辊426。按压辊426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于一对支撑臂437的顶端部,该一对支撑臂437转动自如地被支撑于边框422。另外,按压辊426具有预定的弹性与自重,通过该自重,在从动带轮432的正上方将记录介质W按到输送带424上。即,按压辊426与从动带轮432夹着输送带424作为夹持辊发挥作用,向运行的输送带424连续地粘贴记录介质Wo另外,在各支撑臂437的中间位置,连结有用于使支撑臂437转动的气缸438,通过使一对气缸438同步驱动,从而按压辊426从输送带424被拉离。
[0138]另一方面,在驱动带轮431的斜上方,配设有将印刷后的记录介质W从输送带424剥离而送入卷取部6的分离辊427。分离辊427转动自如地被支撑于从边框422延伸的一对副框架439。该情况下,分离辊427从环绕驱动带轮431而旋转入背侧的输送带424相对地将记录介质W剥离,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从输送带424的剥离力因记录介质W的种类而不同。因此,根据记录介质W的种类,有在输送带424开始环绕的位置开始剥离的情况和在环绕进行到某种程度的位置开始剥离的情况。不过,如果剥离的点旋转入背侧,则记录介质W恐会卷入输送带424。
[0139]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从输送带424送入分离辊427的记录介质W的角度进行位置检测,基于该位置检测的检测结果对卷取单元61进行卷取驱动,防止剥离的点旋转入输送带424的背侧。
[0140]在具有粘着性的输送带424上,随时间的经过会附着线头和/或灰尘,所以由带清洗单元425实施输送带424的定期清洗。带清洗单元425在输送带424的下侧被支撑于支撑框架429,以横截输送带424的方式在X轴方向上延伸。另外,最终残留于输送带424的清洗液用废布擦除。
[0141]印刷机构部5具备:以跨输送路径11 (带输送单元423)的方式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打印机框架53 ;被支撑于打印机框架53的头移动机构52 ;,被搭载于头移动机构52而在X轴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滑架单元51 ;和覆盖它们的打印机外壳54。另外,没有特别图示,但在印刷机构部5,搭载有保护墨喷头511的罩盖单元和/或清洁单元。另外,印刷机构部5中的所谓的用纸罩盖(工件罩盖),在各种记录介质W中在记录介质W的厚度上具有宽度,所以通过相对于装置主体4 (介质输送机构42)使印刷机构部5整体升降,得到调整。
[0142]打印机框架53具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板金制的梁状框架531 ;和在两端部支撑梁状框架531的板金制的一对立设框架532,在一对立设框架532部分被支撑于上述边框422。另外,打印机外壳54安装于该打印机框架53。
[0143]滑架单元51具有:具有彩色打印用的多种颜色的喷嘴列的墨喷头511 ;和保持墨喷头511使得喷嘴面向下的滑架512。另外,向各喷嘴列供给的各色的染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