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头、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减振部件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1525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喷墨头、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减振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头、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减振部件的制造方法,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降低由串扰引起的压力室的列之间的影响的喷墨头、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减振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喷墨头有时由于在驱动下产生的压力波而使射出性能变得不均匀。这是由于,通过驱动而在压力室内产生的压力波向通过公用墨水室而连通的其他压力室传播,产生在该压力波所传播的压力室的射出特性中发生变动的所谓串扰(crosstalk)。
[0003]以往,作为降低由串扰引起的压力室之间的影响的技术,提出有以下技术:利用体积弹性率在40GPa以下的材质来形成与连接压力室的墨水入口和墨水出口的直线的延长线交叉的壁面部件的技术(专利文献1);形成面向公用墨水室进行弹性变形的减振壁的技术(专利文献2);在公用墨水室内作为其他部件而配置具有填充了空气的减振室的减振部件的技术(专利文献3)等。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68185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06513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18312号公报
[0007]近年来,要求嗔墨头具有能够以更尚速进彳丁尚精细的图像记录的性能。为此,提出有通过将排列有多个压力室的压力室的列进行多列并排设置而能够进行高密度的图像记录的喷墨头。
[0008]但是,经本发明人确认后可知,当驱动具有多个压力室的列的喷墨头时,与仅具有一列压力室的列的喷墨头相比,串扰的影响增大,射出特性的变动的问题显著显现。
[0009]S卩,在其结构为压力室由多列构成、且列之间的压力室的墨水入口通过公用墨水室而连通的喷墨头中,因驱动了一个压力室的列而在压力室内产生的压力波,经由公用墨水室向其他列的压力室传播,对其他列的压力室的射出特性产生影响。
[0010]于是,为了抑制声音串扰,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技术中,公用墨水室的壁面使用具有使压力波衰减的功能的部件。但是,例如,当为了抑制声音串扰而使公用墨水室的壁面接近在公用墨水室内开口的墨水入口时,公用墨水室会相应变狭小,存在不再能确保储存所需量的墨水的容积的问题。
[0011]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技术为在公用墨水室内作为其他部件而配置减振部件的结构,因此,具有能够自由配置减振部件并且也能够确保公用墨水室的容积的优点。但是,对于在减振室中填充了空气的减振部件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减振面使用挠性膜。因此,在由于喷墨头的驱动而产生的热(例如,在使用像凝胶UV墨水或陶瓷墨水等那样为了排出而需要利用加热器等成为高温的墨水的情况下,为该高温墨水的热)的影响下,减振室的空气膨胀而使减振面向压力室方向突出。突出的减振面使通向压力室的墨水流路变变窄,恐怕会妨碍顺畅的墨水供给。
[0012]在该专利文献3中具有将减振部件内的气压设为大气压以上的记载。并且记载了下述内容:在使用环境下空气的温度越高,减振室的容积因空气的膨胀而越大,并且,减振部件内的气压上升而大于大气压,衰减特性得以提高。因此,专利文献3完全没有考虑墨水流路会因减振部件的膨胀而变窄的问题。
[0013]为了防止因减振室的空气膨胀而使墨水流路变窄,也可以考虑对构成减振面的膜的厚度进行加厚来抑制膨胀时的突出量。但是,若加厚膜的厚度,则导致压力波衰减效率的降低,存在有损减振效果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4]于是,本发明以提供一种搭载有下述减振部件的喷墨头作为课题,所述减振部件在发挥减振效果的同时,不会导致减振面向压力室方向突出而使墨水流路变窄。
[0015]另外,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具备搭载有下述减振部件的喷墨头的喷墨记录装置作为课题,所述减振部件在发挥减振效果的同时,不会导致减振面向压力室方向突出而使墨水流路变窄。
[0016]进而,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容易制造下述减振部件的减振部件的制造方法作为课题,所述减振部件在发挥减振效果的同时,不会导致减振面向压力室方向突出而使墨水流路变窄。
[0017]本发明的其他课题通过以下的记载而明确。
[0018]上述课题由以下各发明来解决。
[0019]1.
[0020]一种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具有:
[0021]压力室,所述压力室排列有2列以上;
[0022]公用墨水室,所述公用墨水室经由所述压力室的墨水入口与所述压力室连通;以及
[0023]减振部件,所述减振部件配置在所述公用墨水室内,
[0024]所述减振部件具有减振框架和挠性膜,所述减振框架的至少与所述墨水入口对置的面由所述挠性膜形成,由所述减振框架和所述挠性膜隔出的内部的压力为负压。
[0025]2.
[0026]如上述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0027]配置在所述墨水入口和所述挠性膜之间的分离距离比该墨水入口和输送方向上的相邻的所述压力室的某列中的所述墨水入口之间的距离小的位置处。
[0028]3.
[0029]如上述2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0030]以所述墨水入口和所述挠性膜之间的分离距离比该墨水入口和输送方向上的相邻的所述压力室的列的所述墨水入口之间的距离小的方式配置的所述墨水入口的个数比例,为所有的所述墨水入口的个数的90%以上。
[0031]4.
[0032]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0033]所述烧性膜的厚度为10 μ m以上150 μ m以下。
[0034]5.
[003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0036]由所述减振框架和所述挠性膜隔出的内部的压力被减压为在常温下为50kPa以上且不足大气压。
[0037]6.
[0038]如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0039]当从与存在所述墨水入口的面垂直的方向投影所述减振部件时,该减振部件包括所有的压力室的所述墨水入口。
[0040]7.
[0041]如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0042]所述减振部件的所述挠性膜在处于排出所述公用墨水室内的墨水的使用温度时,形成平坦面或凹陷的面。
[0043]8.
[0044]如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0045]所述减振部件的所述挠性膜在常温下形成平坦面或凹陷的面。
[0046]9.
[0047]如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0048]所述减振框架的至少一部分由金属形成。
[0049]10.
[0050]一种喷墨头,其特征在于,具有:
[0051]压力室,所述压力室排列有2列以上;
[0052]公用墨水室,所述公用墨水室经由所述压力室的墨水入口与所述压力室连通;以及
[0053]减振部件,所述减振部件配置在所述公用墨水室内,
[0054]所述减振部件具有减振框架和挠性膜,所述减振框架的至少与所述墨水入口对置的面由所述挠性膜形成,所述减振部件配置成在处于排出所述公用墨水室内的墨水的使用温度时所述挠性膜和所述墨水入口的分离距离为70 μπι以上。
[0055]11.
[0056]如上述10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0057]与配置成所述挠性膜和所述墨水入口之间的分离距离为70 μπι以上的所述减振部件对应的所述墨水入口的个数比例,为所有的所述墨水入口的个数的90%以上。
[0058]12.
[0059]如上述10或11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0060]所述减振部件的所述挠性膜在处于排出所述公用墨水室内的墨水的使用温度时,形成平坦面或凹陷的面。
[0061]13.
[0062]如上述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0063]所述减振部件的所述挠性膜在处于常温时形成平坦面或凹陷的面。
[0064]14.
[0065]如上述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其特征在于,
[0066]所述烧性膜的厚度为50 μ m以上150 μ m以下。
[0067]15.
[0068]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0069]具备上述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
[0070]16.
[0071]一种减振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减振部件是喷墨头中的减振部件,所述喷墨头具有:
[0072]压力室,所述压力室排列有2列以上;
[0073]公用墨水室,所述公用墨水室经由通向所述压力室的墨水入口与所述压力室连通;以及
[0074]所述公用墨水室内的所述减振部件,
[0075]所述减振部件具有减振框架和挠性膜,所述减振框架的至少与所述墨水入口对置的面由所述挠性膜形成,
[0076]所述减振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0077]具有使由所述减振框架和所述挠性膜隔出的内部的压力为负压的负压形成工序。
[0078]17.
[0079]如上述16所述的减振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0080]在所述负压形成工序中,通过在被减压到了规定压力的减压腔室内使所述挠性膜与所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