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控仪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34038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控仪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印控仪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印控技术也越来越完善。现有印控技术也逐渐由传统的人工管理、手动操作转变为自动化控制模式,实现了印控技术的有效提升。
[0003]但是,现有印控仪的自动化控制并不完善,比如其不能实时检测印控件是否进行放置或者说油墨盒内的油墨是否快要用完,其亦不能在印控仪进行印章时对其进行纠偏处理等,这导致印控仪的使用性能得不到进一步地提升,使其更加智能与安全。
[000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所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印控仪控制电路,能够有效提升现有印控仪的使用性能,使其更加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种印控仪控制电路,包括主控中心,所述主控中心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控制模块一、控制模块二、控制模块三及控制模块四,所述控制模块一设置有与按键控制单元相连接的若干按键控制端,所述控制模块三设置有与USB转串口控制单元相连接的若干串口通讯端、与若干传感器检测控制单元相连接的传感控制端,所述控制模块四设置有与光幕控制单元相连接的光幕单元开启端、光幕单元关闭端及传感信号接收端、与蜂鸣器控制单元相连接的蜂鸣器控制端、与LED控制单元相连接的若干LED控制端及与电机工作检测控制单元相连接的若干电机检测传感端,同时,所述控制模块一、所述控制模块二及所述控制模块三还分别与电机及电磁铁驱动板的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一、所述控制模块二、所述控制模块三及所述控制模块四的电源端均连接有+5V电源,并且,所述控制模块二的晶振端一及晶振端二分别设置有晶振单元一,及晶振单元二,所述控制模块二的复位端设置有复位单元,所述控制模块二的电源对外滤波端与接地端设置有第一电容,所述控制模块二的i2c传输数据端与I2C时钟端之间连接有设备信息存储单元,其中,所述设备信息存储单元的地址输入端均接地,所述设备信息存储单元的电源端接+5V电源且其写入保护输入端与电源端之间设置有第二电容,所述设备信息存储单元的串行数据输入输出端及串行时钟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二的1?传输数据端与I2C时钟端之间设置有第一电阻及第二电阻,所述控制模块二的工作模式选择端分别外接有一端相连接的第四电阻及第五电阻,其中,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工作模式选择端之间还设置有一端与+5V电源相连接的按键二,所述控制模块三的模拟电源电压端外接有并联的第八电阻和第十三电容、模拟阀值电压端外接有并联的第九电阻和第十四电容、模拟电源地端外接有第十电阻,其中,所述第八电阻及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接+5V电源,所述第十电阻、第十三电容及第十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模块三的油墨传感器数据输入输出端与电源端之间设置有第十一电阻,同时,所述控制模块三的串口输入输出端还连接有串口与外部设备连接控制单元,并且,所述控制模块四还连接有内部控制程序烧写单元。
[0008]进一步地,若干所述传感器检测控制单元包括纸张检测传感单元、油墨检测传感单元及定位盘检测传感控制单元。
[0009]进一步地,所述晶振单元一包括晶振一及并联在所述晶振一两端的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晶振单元二包括晶振二及并联在所述晶振二两端的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单元包括与复位端相连接的第七电容及与所述第七电容相连接的并联的第八电容和按键一,其中,所述按键一相对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端还连接有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5V电源。
[0011]进一步地,所述设备信息存储单元的串行数据输入输出端及串行始终输入端分别连接有一端与+5V电源相连接的第六电阻及第七电阻。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一、所述控制模块二、所述控制模块三及所述控制模块四的电源端分别外接有一端接地的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及第十二电容。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串口与外部设备连接控制单元的第一接收器输出电压端与第二传送器输出电压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三的串口输入输出端相连接,并且,其第一电荷栗电容正端与第一电荷栗电容负端之间设置有第十五电容,其负电压V-端外接有一端接地的第十六电容,其正电压V+端外接有串联的第十七电容及第十八电容,所述第十七电容及所述第十八电容的连接端与其电源端相连接且其电源端连接有+5V电源,同时,其第二电荷栗电容正端与第二电荷栗电容负端之间设置有第十九电容,并且,其第一接收器输入电压端与第一传送器输出电压端直接连接有一连接器。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电路功能齐全且性能稳定,能够更加全面且有效的对印控仪上的各部件进行实时的检测及监控,从而有效提高了印控仪的使用性能,使其更有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印控仪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
[0018]1、控制模块一 ;2、控制模块二 ;3、控制模块三;4、控制模块四;5、按键控制端;6、串口通讯端;7、传感控制端;8、光蒂单兀开启端;9、光蒂单兀关闭端;10、传感彳目号接收端;11、蜂鸣器控制端;12、LED控制端;13、电机检测传感端;14、电机及电磁铁驱动板的控制单元;15、+5V电源;16、第一电容;17、设备信息存储单元;18、第二电容;19、第一电阻;20、第二电阻;21、第四电阻;22、第五电阻;23、按键二 ;24、第八电阻;25、第十三电容;26、第九电阻;27、第十四电容;28、第十电阻;29、第^^一电阻;30、串口与外部设备连接控制单元;31、内部控制程序烧写单元;32、晶振一 ;33、第三电容;34、第四电容;35、晶振二 ;36、第五电容;37、第六电容;38、第七电容;39、第八电容;40、按键一 ;41、第三电阻;42、第六电阻;43、第七电阻;44、第九电容;45、第十电容;46、第^^一电容;47、第十二电容;48、第十五电容;49、第十六电容;50、第十七电容;51、第十八电容;52、第十九电容;53、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印控仪控制电路,包括主控中心,所述主控中心包括相互电连接的控制模块一 1、控制模块二 2、控制模块三3及控制模块四4,所述控制模块一 1设置有与按键控制单元相连接的若干按键控制端5,所述控制模块三3设置有与USB转串口控制单元相连接的若干串口通讯端6及与若干传感器检测控制单元相连接的传感控制端7,所述控制模块四4设置有与光幕控制单元相连接的光幕单元开启端8、光幕单元关闭端9及传感信号接收端10、与蜂鸣器控制单元相连接的蜂鸣器控制端11、与LED控制单元相连接的若干LED控制端12及与电机工作检测控制单元相连接的若干电机检测传感端13,同时,所述控制模块一 1、所述控制模块二 2及所述控制模块三3还分别与电机及电磁铁驱动板的控制单元14相连接,并且,所述控制模块一 1、所述控制模块二 2、所述控制模块三3及所述控制模块四4的电源端均连接有+5V电源15,所述控制模块二 2的晶振端一及晶振端二分别设置有晶振单元一及晶振单元二,所述控制模块二 2的复位端设置有复位单元,所述控制模块二 2的电源对外滤波端与接地端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容16,所述控制模块二 2的I2C传输数据端与I2C时钟端之间连接有设备信息存储单元17,其中,所述设备信息存储单元17的地址输入端均接地,所述设备信息存储单元17的电源端接+5V电源15且其写入保护输入端与电源端之间设置有第二电容18,所述设备信息存储单元17的串行数据输入输出端及串行时钟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二 2的I2C传输数据端与I2C时钟端之间设置有第一电阻19及第二电阻20,所述控制模块二 2的工作模式选择端分别外接有一端相连接的第四电阻21及第五电阻22,其中,所述第五电阻22与所述工作模式选择端之间还设置有一端与+5V电源15相连接的按键二 23,所述控制模块三3的模拟电源电压端外接有并联的第八电阻24和第十三电容25、模拟阀值电压端外接有并联的第九电阻26和第十四电容27、模拟电源地端外接有第十电阻28,其中,所述第八电阻24及第九电阻26的另一端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