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耳式真空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8462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耳式真空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耳式真空铃,是一种声学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铃是验证“真空不能传声”的经典装置。但常用的真空铃效果差,甚至存在误导。其原因在于一个正常发声的电铃,一旦被盖上真空罩,铃声就被真空罩阻断,能够传到外面的铃声已经很小。对于这已经很小的铃声是否随着罩内的空气被抽出而再变小,判断起来是很困难的。因而,这个实验没有能够完成“真空不传声”的证明。更严重的是许多人误把玻璃罩内对铃声的阻隔而造成的铃声减小,就算做真空对声音的削弱,这是传统真空铃设计者对实验者不经意的误导。上述问题无法通过改进真空罩来解决,因为真空罩的气密性越好,它对声音的阻隔就越利害,上述矛盾就越突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为真正能够证明“真空不能传声”而设计了在真空罩中除设置传统的声源外,还设计有功能如同人耳的拾音装置,即内耳式真空铃。内耳式真空铃,主要包括真空罩(7),真空罩(7)内通过细线(6)吊装有电铃(1),真空罩(7)的底部设有抽气孔,抽气孔与真空泵(4)相通,在真空罩(7)内通过另一根细线(6)还吊装有拾音装置(2),拾音装置(2)通过导线(5)与真空罩(7)外的音频信号放大器(3)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真空罩中设计有拾音装置,使参与实验者对真空罩内的声音,从有空气状态到真空状态的变化有一个比较真切的感受,从中能够清楚证明“真空不能传声”。该装置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可广泛用于声学实验室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内耳式真空铃,主要包括真空罩7,真空罩7内通过细线6吊装有电铃1,真空罩7的底部设有抽气孔,抽气孔与真空泵4相通,在真空罩7内通过另一根细线6还吊装有拾音装置2,拾音装置2通过导线5与真空罩7外的音频信号放大器3连接。
使用时,先打开电铃开关使电铃发声,扣上真空罩。接通音频信号放大器的电源,使参与实验者能够听到电铃声通过拾音装置及放大器传出的声音。然后起动真空泵对罩内抽真空,随着罩内空气的减少,铃声明显变弱,变弱的原因是由于空气的被抽出,由此真正证明了“真空不能传声”。
权利要求1.一种内耳式真空铃,主要包括真空罩(7),真空罩(7)内通过细线(6)吊装有电铃(1),真空罩(7)的底部设有抽气孔,抽气孔与真空泵(4)相通,其特征是在真空罩(7)内通过另一根细线(6)还吊装有拾音装置(2),拾音装置(2)通过导线(5)与真空罩(7)外的音频信号放大器(3)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内耳式真空铃,主要包括真空罩,真空罩内通过细线吊装有电铃,真空罩的底部设有抽气孔,抽气孔与真空泵相通,在真空罩内通过另一根细线还吊装有拾音装置,拾音装置通过导线与真空罩外的音频信号放大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真空罩中设计有拾音装置,使参与实验者对真空罩内的声音,从有空气状态到真空状态的变化有一个比较真切的感受,从中能够清楚证明“真空不传声”。该装置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可广泛用于声学实验室中。
文档编号G09B23/14GK2534642SQ02211050
公开日2003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5日
发明者韩德君, 李国德 申请人:韩德君, 李国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