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成型用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651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内成型用标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内成型用标签,其用于通过预先令标签接触模具壁面,并将热塑性树脂的熔融型坯引入模具进行吹塑成型,或将熔融的热塑性树脂注射成型,或将熔融热塑性树脂薄片真空成型或加压成型来制备具有标签的树脂模制品。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将带标签的树脂成型容器以整体的形式成型,预先在模具中嵌入坯料或标签,然后通过注射成型、吹塑成型、差压成型或膨胀成型等在模具中使容器成型,随后对该容器进行彩绘(参见特开昭58-69015号公报和欧洲专利公开号第254923号)。这种已知的模内形成用标签包括凹板印刷的树脂膜、多色胶印的合成纸(例如,参见特公平2-7814号公报和特开平2-84319号公报),或通过在铝箔背面层压高压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随后在其正面进行凹板印刷而制得的铝标签等,这些标签已经投入实际应用。
近年来,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严重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以容器回收法(Containers Recycling Law)为代表,所谓的物料回收已成为主流,将以往焚烧或埋入土壤的塑料容器回收、粉碎、熔融成型。此时,使用与容器相同的材料或使用熔点接近塑料容器材料的热塑性树脂作为粘附在容器上的标签材料,可以在贴有标签的状态下粉碎容器,随后熔融成型。
然而,这些标签通常在其表面上印有印刷油墨,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在容器和标签的粉碎物熔融成型时,会使再生品带色。因此强烈希望容易地将经印刷的标签从容器剥离。在这方面,特表平7-507397号公报和特开平10-25847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可以剥离的标签;然而,它在起始剥离性和剥离延传性方面是几乎不够的。
此外,近年来,为了在标签上较小的区域上记载更多的信息,实际上采用了将标签多层化,在正面和背面进行印刷,并使其暂时粘附的方法。然而,在模内成型的实例中,多层标签间的暂时粘附不能抵抗成型时的成型收缩,因而会导致标签间剥离而起卷(lifting)。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内成型用标签,其具有优异的起始剥离性和剥离延传性以及低剥离强度,任何人都可以容易地从容器上剥离标签,并可以在由标签隐藏的内侧记录例如图片和文字等信息,能够有效利用标签的显示区,或利用剥离的标签部分作为申请表或折扣券,即所谓的赠券。
本发明人细致研究了这些问题以解决它们,结果发现,通过层压具有特定层结构的热塑性树脂膜,可以提供具有所需性能的模内成型用标签。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内成型用标签,该标签依次包含了含热塑性树脂的基底层(A)、可层内剥离的层(B)和热封层(D)。此外,对应信息显示的位置,可在可层内剥离的层(B)和热封层(D)之间设置中间层(C)。
可层内剥离的层(B)优选是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经过拉伸的膜,其包含10~80重量%无机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以及热塑性树脂;可层内剥离的层(B)的剥离剥离强度优选是5~75g/cm;中间层(C)优选包含热塑性树脂。
此外,热封层(D)优选包含熔点比基底层(A)中使用的主要树脂的熔点低5℃或5℃以上的乙烯类树脂和/或丙烯类树脂作为主要组分;优选在热封层(D)的一部分表面上设置减粘区域(adhesive restriction)以利于提高起始剥离性。
此外,根据需要,可以在可层内剥离的层(B)、中间层(C)和热封层(D)的任何一个的表面上进行印刷,同时标签上可以设置穿孔。
此外,在可层内剥离的层(B)处剥离后的基底层(A),其在剥离1分钟后的卷曲高度优选小于等于30mm;优选基底层(A)和可层内剥离的层(B)满足下列公式(1)1.5≤(E×t-50)/P≤400……(1)E基底层(A)的拉伸模量[kg/cm2]t基底层(A)的壁厚[cm]P可层内剥离的层(B)的剥离强度[g/cm)本发明还包括贴有上述模内成型用标签的树脂模制品。


图1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模内成型用标签的截面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模内成型用标签的截面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模内成型用标签的截面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剥离的模内成型用标签的截面图。
至于图中数字和符号A1代表基底层;A2代表表面层;B代表可层内剥离的层;C代表中间层;D代表热封层。1代表印刷油墨(信息);和2代表减粘区域(印刷油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易于分离的层压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层压膜包含基底层(A)、可层内剥离的层(B)和热封层(D),并且在必要时可以具有中间层(C)。尽管标签上的印刷通常在基底层(A)侧进行,但也可以在热封层(D)侧的一部分上进行减粘以便使起始剥离更为容易。
此外,根据需要,可以在可层内剥离的层(B)、中间层(C)和热封层(D)的任何一个的表面上进行印刷,以便使基底层(A)剥离后显现出例如图片和文字等信息。
基底层(A)包含热塑性树脂,该层本身具有极大的强度,剥离时其本身很难破裂。
对基底层(A)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类型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聚烯烃类树脂,如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丙烯类树脂或聚甲基-1-戊烯;聚酰胺类树脂,例如尼龙-6或尼龙-6,6;热塑性聚酯类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其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脂肪酸聚酯;聚碳酸酯、无规立构的聚苯乙烯或间规立构的聚苯乙烯等。这些热塑性树脂中,优选加工性能优异的聚烯烃类树脂。
更具体的聚烯烃类树脂实例包括烯烃的均聚物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烯烃形成的共聚物,所述烯烃有例如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和甲基-1-戊烯。
作为基底层(A)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从上述热塑性树脂中选择一种树脂单独使用,或从中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脂组合使用。此外,考虑到耐化学性和成本等,在这些聚烯烃类树脂中优选丙烯类树脂。所用的丙烯类树脂优选包含丙烯均聚物、丙烯与α烯烃例如乙烯、1-丁烯、1-己烯、1-庚烯或4-甲基-1-戊烯共聚合得到的共聚物作为主要组分,所述的共聚物以丙烯为主要组分,所述丙烯均聚物是呈全同立构或间规立构和任何不同的立体规整性的丙烯均聚物。该共聚物可以是二元或二元以上的共聚物,或可以是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优选在共混2~25重量%熔点低于该丙烯类树脂熔点的树脂之后使用该丙烯类树脂。这种熔点较低的树脂的例举实例包括高密度或低密度聚乙烯。
基底层(A)的主要树脂是指使用量最大的树脂,优选是聚烯烃类树脂,更优选是丙烯类树脂。
根据需要,基底层(A)的热塑性树脂中可以加入无机细粉末、有机填料、稳定剂、光稳定剂、分散剂、润滑剂等。
当加入无机细粉末时,通常可以使用粒径为0.01~15μm的无机细粉末,优选使用粒径为0.1~5μm的无机细粉末。具体的实例包括碳酸钙、烧结粘土、硅石、硅藻土、白垩土、滑石、氧化钛、硫酸钡、氧化铝、沸石、云母、绢云母、膨润土、海泡石、蛭石、白云石、硅灰石和玻璃纤维等。
根据形成空孔的目的,有机填料选自熔点或玻璃化转变点高于上述热塑性树脂的非相容性树脂。可例举的具体实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酰胺、聚碳酸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苯乙烯、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三聚氰胺树脂、聚亚苯基亚硫酸酯(polyphenylene sulphite)、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环烯烃的均聚物和环烯烃与乙烯的共聚物(COC)等。其中,当聚烯烃类树脂用作基底层(A)的热塑性树脂时,有机填料优选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酰胺、聚碳酸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苯乙烯、环烯烃的均聚物和环烯烃与乙烯的共聚物(COC)等。
通常可以在0.001~1重量%的范围加入稳定剂。具体地讲,可以使用位阻酚类、磷类或胺类等稳定剂。当使用光稳定剂时,其使用量通常在0.001~1重量%的范围。具体地讲,可以使用位阻胺或苯并三唑类、二苯甲酮类等光稳定剂。使用分散剂或润滑剂用于例如使无机细粉末分散。其使用量通常可以在0.01~4重量%。具体地讲,可以使用硅烷偶联剂、油酸或硬脂酸等高级脂肪酸、金属皂、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或它们的盐等。
基底层(A)的壁厚为10~500μm,优选为20~300μm。当壁厚小于10μm时,基底层(A)的破裂强度变得极低,以致在剥离期间发生破裂。因此,没有达成本发明的目的。此外,当壁厚大于500μm时,标签的刚性变得极高,以致于模内成型时标签端的容器部分的强度降低。
基底层(A)可以是双层结构,或是具有三层或三层以上的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的拉伸轴数量可以是单轴/单轴、单轴/双轴、双轴/单轴、单轴/单轴/双轴、单轴/双轴/单轴、双轴/单轴/单轴、单轴/双轴/双轴、双轴/双轴/单轴或双轴/双轴/双轴。通过将基底层(A)制成多层,可以获得更有利的书写特性、印刷特性、热转印适应性、耐磨性和二次加工适应性等。
为了使文字或图片印刷特性更有利,可以在基底层(A)的表面上设置涂层。该涂层的涂层剂的实例包括已知的粘合剂与已知的各种颜料的组合,这些组合作为颜料涂层适于胶印、凹版印刷、柔性版印刷、丝网印刷或凸版印刷等;或适于各种印刷油墨的粘合剂。用于热感记录的涂层的实例包括已知无色染料和显影剂的组合。用于喷墨记录的涂层的实例包括水溶性树脂和乳液树脂、吸水性颜料和作为染料定色剂的阳离子物质的已知组合。用于热熔转印记录的涂层的实例包括亲油性颜料和任何各种粘合剂树脂的已知组合,或者它也可以是以熔点为130℃或低于130℃的低熔点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接受层。用于升华热转印的涂层的实例可以是含有可固着染料的树脂作为主要组分的接受层。
颜料涂层剂的更具体实例包括含10~80重量%的可用于普通涂布纸的颜料和90~20重量%的粘合剂的颜料涂层剂,所述的颜料有例如粘土、滑石、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硅石、硅酸铝、硅酸钙、塑性颜料、二氧化钛或白垩土粉末等。此外,其中使用的粘合剂的实例包括胶乳例如SBR(丁苯橡胶)和MBR(甲基丙烯酰基-丁二烯橡胶)、丙烯酰类乳液(包含丙烯酸酯树脂等的水溶液)、淀粉、PVA(聚乙烯醇)、CMC(羧甲基纤维素)和甲基纤维素等。此外,这些复合剂中可以混合特殊聚羧酸钠等分散剂、聚酰胺脲类树脂等交联剂、防泡剂、防水剂、润滑剂或荧光涂布材料等。通常,这些颜料涂层剂以固体含量为5~90重量%的水溶性涂层剂的形式使用,优选以固体含量为35~65重量%的水溶性涂层剂的形式使用。
至于在上述基底材料层上涂布该涂层剂的方式,具体地讲,可以采用例如辊涂、刮涂、条涂、气刀涂布、凹版涂布、反转涂布、口模式涂布、模唇式涂布、喷涂、刮刀式涂布(comma coating)、施胶压榨涂布或热熔涂布等涂布方式。
涂层的涂布量是0.1~50g/m2,优选是0.1~15g/m2。此时,形成的涂层的壁厚为0.1~50μm,优选为0.1~20μm,特别优选为0.5~15μm。
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压延法等对经涂布的表面进行加压平滑处理。此外,如有必要,可以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涂布。
本发明可层内剥离的层(B)是强度低于基底层(A)和中间层(C)的层。本发明的标签的剥离是通过破坏该可层内剥离的层(B)来进行的。所述可层内剥离的层(B)的优选类型是热塑性树脂拉伸膜,该拉伸膜包含10~80重量%、优选15~70重量%的无机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和90~20重量%、优选85~30重量%的热塑性树脂。当可层内剥离的层(B)的无机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含量少于10重量%时,不能获得足够的剥离性能,而当其含量大于80重量%时,该膜的成型稳定性受损。至于所述热塑性树脂,可以使用基底层(A)项中给出的热塑性树脂,与基底层(A)相似,优选使用聚烯烃类树脂。至于所述无机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可以使用基底层(A)项中给出的无机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
优选可层内剥离的层(B)是经过拉伸的。通过拉伸成型,厚度薄且均匀,形成了微细的空孔,强度得到降低,因此,可以获得本发明想要的剥离强度。
可层内剥离的层(B)的厚度为0.1~30μm,优选是0.2~10μm。当厚度小于0.1μm时,不能获得足够的剥离性能。当厚度大于30μm时,尽管剥离性能没问题,但是不能提供均匀的剥离面,因此当使用剥离膜时,所得膜的厚度不均匀。
尽管可层内剥离的层(B)表面具有中间层(C)和热封层(D),但通过在设置这些层前进行印刷,可使容器侧出现图片和文字等。进行印刷前,通过在可层内剥离的层(B)表面上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等可以使印刷油墨获得良好的粘附性能。
根据模内成型容器成型时使用的树脂,适当选择用于本发明的热封层(D)的树脂。优选该树脂的熔点比基底层(A)中使用的主要树脂的熔点低5℃或5℃以上,更优选低10℃~120℃。可以使用的该树脂的实例包括熔点为50~140℃的乙烯类树脂,例如密度为0.900~0.935g/cm3的低密度或中密度高压聚乙烯、密度为0.860~0.970g/cm3的直链线型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其中烷基具有1~8个碳原子)、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其中烷基具有1~8个碳原子)和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金属盐(Zn、Al、Li、K、Na等);和/或熔点为90℃~155℃、以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为代表的丙烯类树脂。其中,优选乙烯类树脂。通过粘附由所述树脂形成的膜、或将该树脂直接挤出层压或挤出层压后进行拉伸,可将热封层(D)层压在层(B)或中间层(C)上。
此外,可以施用各种热熔性粘合剂,例如醋酸乙烯酯类、聚酯类、聚烯烃类、苯乙烯-弹性体类和聚酰胺类树脂,也可以使用各种涂布机以溶剂中溶解有醋酸乙烯酯类或聚酯类树脂的溶液进行涂布、干燥。
在不妨碍预期热封性能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热封用树脂中可以选择性地加入其它已知用于树脂的添加剂。该添加剂的实例包括染料、核剂、增塑剂、脱模剂、抗氧化剂、阻燃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等。
热封层(D)的厚度为0.1~20μm,优选为0.5~10μm。当厚度小于0.1μm时,不能获得对容器足够的粘合力,当厚度大于20μm时,膜卷曲变得明显,因此可能在供纸印刷或标签插入模具时产生问题。
在不妨碍容器上模内成型物的粘附性能的范围内,通过在热封层(D)表面上进行印刷,可使容器侧出现图片和文字等。此外,进行印刷前,通过在热封层(D)表面上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等可以改善印刷油墨的粘附性能。
本发明中间层(C)是经过对可层内剥离的层(B)的破坏而保留在热封层(D)这一侧(容器侧)上的层。设置热封层(D)之前,在层(C)表面上进行印刷可使容器这一侧呈现图片和文字等。
至于构成中间层(C)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使用基底层(A)项中给出的热塑性树脂。与基底层(A)相似,优选使用聚烯烃类树脂,并且优选具有低断裂强度的树脂。具体实例包括乙烯类树脂和丙烯类树脂。中间层(C)是可包含或不包含无机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的层。优选不包含或少量包含无机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因为这样可得到透明性优异的中间层(C),在剥离基底层(A)时,可以极好地辨认位于中间层(C)之下的图片和文字等。
优选中间层(C)是经拉伸的树脂膜。通过拉伸成型,可以得到薄且厚度均匀的中间层(C)。
中间层(C)可以是具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结构的多层结构。该层的膜厚度小于20μm,更优选小于15μm,再优选小于10μm。当膜厚度大于等于20μm时,中间层(C)很难破裂,剥离很难延传至可层内剥离的层(B),并且传到可层内剥离的层(B)必然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剥离后产生不良的外观。
设置热封层(D)之前对中间层(C)表面进行印刷可使容器侧呈现图片和文字等。进行印刷前,通过在中间层(C)表面上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等可以改善印刷油墨的粘附性能。
对热塑性树脂膜成型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而是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方法。具体实例包括浇铸成型,使用连接到螺杆式挤出机的单层或多层T模或I模以薄片形式挤出熔融树脂;膨胀成型,使用圆型冲模以管形挤出熔融树脂,随后以内部空气压力使之膨胀;压延成型,使用多个加热辊对捏和过的材料进行平轧,以将其加工成薄片;以及平辊成型等。
对本发明的各层进行层压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而是可以使用各种已知方法中的任何方法。具体实例包括使用供料头或多支路歧管的多层模压法;使用多个模具等的挤出层压方法等。此外,可以组合使用多层成型和挤出层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层压法,例如使用粘合剂的干法层压或湿法层压;或涂布热熔胶等。
可以通过常用的各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进行拉伸。
拉伸温度可以是适合于热塑性树脂的已知温度范围,该温度范围为基底层(A)中主要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点至该热塑性树脂的晶体部分的熔点。具体地说,该温度比熔点低1~70℃,当基底层(A)的热塑性树脂是丙烯均聚物(熔点155~167℃)时,拉伸温度应该是100~166℃;当热塑性树脂是高密度聚乙烯时(熔点121~136℃),温度应该是70~135℃。
拉伸方法的实例包括,当拉伸浇铸成型的膜时,利用轧辊圆周速度的不同进行纵向拉伸;使用拉幅烘燥机进行横向拉伸;平辊碾轧;通过组合使用拉幅烘燥机和直线电动机进行同时双轴拉伸等。此外,拉伸吹胀膜方法的实例包括通过管式法进行同时双轴拉伸。
对拉伸比没有特别限定,在考虑基底层(A)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性能的情况下,适当地确定拉伸比。例如,当以丙烯均聚物或其共聚物作为热塑性树脂使用时,单取向拉伸时的拉伸比约为1.2~12倍,优选为2~10倍,而双轴拉伸时,以面积来计,该比率为1.5~60倍,优选为4~50倍。当使用另一种热塑性树脂时,单取向拉伸时,该拉伸比为1.2~10倍,优选为2~5倍,而双轴拉伸时,以面积来计,该比率为1.5~20倍,优选为4~12倍。此外,拉伸形成的细空穴产生了光漫射,从而提高了不透明性,因此改善了印刷在层(B)或层(C)表面上的图片和文字等的隐蔽性。
本发明可层内剥离的层(B)的剥离强度优选为5~75g/cm,更优选10~70g/cm。当剥离强度小于5g/cm时的缺点是,二次加工,例如制版、印刷和片材截断时可能产生剥离。剥离强度大于75g/cm时,剥离时可层内剥离的层处的剥离进行得不均匀,或剥离过程中标签易断开或裂开,这是不理想的。
(Paste restriction)优选在热封层(D)的表面上设置本发明的减粘区域,以便在进行标签的模内成型时抑制热封层和容器材料间的热熔合,以及从容器剥离标签时促进起始剥离。优选在标签端的一部分上,占用通常手指可以捏住程度的面积设置所述减粘区域。当该面积太小时,起始剥离可能困难,当面积太大时,标签可能从容器卷起,因此使有标签的容器的外观不良。
例如,可以通过在热封层(D)的表面上印刷来进行减粘。对用于所述印刷的油墨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胶印油墨、紫外线胶印油墨、凹印油墨、丝网油墨、柔性版印墨和紫外线柔性版印墨等中的任何一种。此外,还可以同样地使用任何各种清漆。
对本发明的印刷油墨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胶印油墨、紫外线胶印油墨、凹印油墨、丝网油墨、柔性版印墨和紫外线柔性版印墨等中的任何一种。此外,还可以同样地使用用于保护油墨的各种清漆。
本发明标签可以设有穿孔。构成穿孔的狭缝部分的长度优选为4~10mm,相邻的狭缝部分之间的间隔优选为0.3~0.6mm。穿孔可以沿标签的纵向或横向设置,此外,可以任意设定穿孔的数量。
本发明的卷曲高度表示从容器剥离后基底层(A)卷曲的程度。当基底层(A)剥离后用作申请表或折扣券即所谓的赠券时,优选卷曲高度的绝对值小于等于30mm。测定剥离后卷曲高度的方法如下切下宽度70mm、高度90mm的剥离的基底层(A),将其剥离的表面向下放置在平玻璃板上,放置1分钟或1分钟以上,此后在四角测量起卷高度,以平均值作为剥离后卷曲高度。
当基底层(A)在保持1分钟或1分钟以上后向剥离面一侧卷曲时,将剥离的表面向上放置在平玻璃板上,并测量剥离后的卷曲高度。在这一情况下,剥离后卷曲高度前加″-(负号)″表示。
本发明剥离后卷曲高度的绝对值优选在小于等于30mm,更优选小于等于25mm,再优选小于等于20mm。当剥离后卷曲高度大于30mm时,则作赠券等时其将变成卷状,导致难以读到印刷在赠卷上的信息。
为了使剥离后卷曲高度的绝对值小于等于30mm,优选基底层(A)和可层内剥离的层(B)满足下列公式。
1.5≤(E×t-50)/P≤400……(1)E基底层(A)的拉伸模量[kg/cm2]t基底层(A)的壁厚[cm]P可层内剥离的层(B)的剥离强度[g/cm]本发明的公式(1)代表的值优选为1.5~400,更优选为1.6~350,再优选为1.7~300。测定基底层(A)的拉伸模量时,使用模内成型后剥离的样品,切成宽度为10mm,在恒温室(温度20℃,相对湿度65%)中保持12小时,此后用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制造,AUTOGRAPH)以2毫米/分钟的伸长速率测量,根据两点间的应变(应变比0.0005~0.0025)和其应力差进行计算。
在差压成型模具的下部阴模的内表面上放置本发明模内成型用标签,这样就使标签的印刷面接触所述内表面,通过抽气将标签固定在模具内壁上,然后在该下部阴模的顶部引入作为容器成型材料的树脂片的熔融物,随后通过根据常规方法的差压成型使标签熔粘在容器外壁形成一体,从而形成带有标签的树脂模制品。差压成型可采用真空成型法或加压成型法,但通常结合两者使用,并且优选使用助压模塞的差压成型。
此外,该标签特别适合用作用于通过用压缩空气将熔融的树脂型坯压粘在模具内壁上的中空成型的模内成型用标签。
对于这样制造的具有标签的树脂模制品来说,因为在标签固定至模具内部后标签和树脂容器是整体成型的,所以标签不会变形,容器主体和标签间具有很大的粘结强度,而且没有砂眼,因而得到由标签装饰的外观良好的容器。
实施例通过下列实施例、对比例和测试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下列陈述的材料、使用量、比率和操作方式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改变。因此,本发明范围不受下列示范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具体说明,下文所述的百分比(%)代表重量%。
(1)在温度设定为270℃的挤出机中分别捏和组合物(A1)和组合物(B),其中所述组合物(A1)是在80重量%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8g/10min的丙烯均聚物和5重量%高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中混合15重量%平均粒径为1.5μm的碳酸钙得到的,所述组合物(B)在55重量%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8g/10min的丙烯均聚物中混合45重量%平均粒径1.5μm的碳酸钙得到的,随后将它们送入共挤出模具,将其在该模具内部层压从而以片材形式挤出,用冷却装置冷却该片材以得到未拉伸的片材。然后,在140℃加热该未拉伸的片材,利用辊圆周速度沿纵向拉伸4倍,得到单轴拉伸的片材。
(2)用于表面层(A2)的组合物是在55重量%MFR为4g/10min的丙烯均聚物中混合45重量%平均直径为1.5μm的碳酸钙的组合物,将所述用于表面层(A2)的组合物用温度设定为270℃的挤出机捏和并挤出的片材层压于上述(1)中的步骤得到的经4倍拉伸的片材的(A1)侧。
(3)在转鼓混合机中将包含如下成分的混合物混合3分钟70重量%的乙烯-1-己烯共聚物(1-己烯含量22重量%,结晶度30,数均分子量23000),其MFR为18g/10min,密度为0.898g/cm3,熔点为90℃,该共聚物是通过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共聚合乙烯和1-己烯而得到的;以及30重量%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其MFR为4g/10min,密度为0.92g/cm3,熔点为110℃。将该混合物以线材的形式从模具挤出,随后切割得到热封层球粒(D)。
(4)各自使用单独的挤出机,以250℃分别熔融捏和该球粒和与(A2)中的组合物同样组成的组合物(C),并送入共挤出模具,在230℃于模具内部进行层压。此后,将所得产品层压在(2)所述步骤得到的片材的层(B)侧,使层(D)位于外侧。
(5)将这五层膜(A2/A1/B/C/D)送入拉幅烘燥机,再次加热至155℃,沿横向拉伸8倍。随后在160℃进行热固定,然后冷却至55℃,切开边缘部位。此外,在表面层(A2)侧,以70W/m2/min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得到具有五层结构的多层膜,其密度为0.80g/cm3,壁厚为100μm(每一层的厚度(A2/A1/B/C/D)=15/70/5/5/5μm)。
(6)在该膜的表面层(A2)侧,使用具有油基印墨(Best SP(商品名),由T&K TOKA Company生产)的DAIYA(II型)胶印机进行胶印。此外,在标签(长70mm,宽90mm)一边的热封层(D)侧,以10mm×10mm的区域作为减粘区域,对此进行胶印。对其进行切割并穿孔加工,得到模内成型用标签。
(7)使用自动标签送料装置,利用真空将这些模内成型用标签固定在用于吹塑成型的分瓣模之一上,以使印刷面接触模具,此后,以200℃熔融挤出高密度聚乙烯型坯(熔点134℃)。然后夹紧该分瓣模,向型坯内供给4.2kg/cm2的压缩空气,使型坯胀大而靠近模具,形成容器的形状,同时使其与模内粘附的标签熔粘在一起。然后,在冷却后打开模具,移出粘附有标签的中空容器。
(8)从减粘区域的位置开始将粘附的标签从该瓶子上剥离。测量剥离该标签后的卷曲,结果是20mm。
此外,测量拉伸模量,结果是纵向为16200Kg/cm2,横向为26700Kg/cm2。根据公式(1)的参数(E×t-50)/P分别为(16200×0.0085-50)/50=1.75以及(26700×0.0085-50)/50=3.54。
(1)起始剥离性根据下列判断标准评估(D)侧有减粘区域的模内成型标签的剥离起始部位的剥离容易程度。
特别良好(◎)起始剥离容易良好(○)当用指甲剥离标签一角几次就可以开始剥离。
稍差(△)用指甲剥离标签一角大约十次可以开始剥离。
低劣(×)不能用指甲开始剥离。
(2)剥离延传性在将(D)侧有减粘区域的模内成型标签的起始剥离部位剥离后,用手指捏住该部位,全面剥除该标签,此时观察起始剥离部位延传到可层内剥离的层(B)的剥离状态,并根据下列判断标准评估。
良好(○)起始剥离部位在小于10mm的距离内可容易地延传到可层内剥离的层,并且在所述可层内剥离的层处可干净利落地剥离。
稍差(△)从起始剥离部位延传到可层内剥离的层需要10mm或更长的距离,并且延传部分的外观差。
低劣(×)不能彻底延传,在中途停止。
图4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1的模内成型用标签的剥离状态的截面图。
层C和层D断裂,并且该断裂传至层B而导致层B内发生破裂,从而使剥离推进(图4中虚线标明破裂面)(3)剥离强度在上述(2)项中剥离推进至可层内剥离的层后,将标签切割成宽度10mm,使用拉伸试验机(由岛津制作所制造,AUTOGRAPH)以300mm/min的伸长速率和180°的角度测量容器侧和标签侧的剥离强度(可层内剥离的层的剥离强度)。本发明剥离强度为5~75g/cm,优选10~70g/cm。当剥离强度小于5g/cm时,可能出现缺陷是二二次加工时,例如制版、印刷和片材切割时发生剥离。当该剥离强度大于75g/cm时,剥离时不能在可层内剥离的层处进行均匀的剥离,或标签易于断开或裂开。
评估的结果列于表1。
(4)标签的粘附缺陷上述模内吹塑成型后,目视观察标签是否起卷而没有粘附至容器。对于没有起卷评估为○,将起卷而没有粘附评估为×。评估结果列于表1。
如实施例1,其中没有同时挤出层(C)和层(D),而是单独挤出层(C)并层压。将该四层膜(A2/A1/B/C)送入拉幅烘燥机,再次加热至155℃,横向拉伸8倍。随后在160℃热固定,然后冷却至55℃,并切开边缘部位。进一步地,以70W/m2/min在正面和背面(A2)、(C)上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得到具有四层结构的多层膜,其密度为0.78g/cm3,壁厚为95μm(每一层的厚度(A2/A1/B/C)=15/70/5/5μm)。
使用刮条涂布机将ADD涂层1790(D)(商品名称,由TOYOMorton,LTD.生产)施用至该膜的层(C)一侧上作为热封层(D),使干燥后厚度为4μm,并干燥。除了该步骤,进行与实施例1中类似的印刷、拉伸和吹塑成型。对由此得到的标签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
如实施例2,其中在涂布热封层(D)前,用胶印机在层(C)侧上印刷图片。此后,与实施例2相似,设置热封层(D),并进行与实施例1中类似的印刷、拉伸和吹塑成型。当从该容器剥离该标签时,可以看到已经印刷在层(C)和层(D)之间的图片。对由此得到的标签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
如实施例1,其中中代替同时挤出层(C)和层(D),单独挤出层(D)后层压。将这四层膜(A2/A1/B/D)送入拉幅烘燥机,再次加热至155℃并横向拉伸8倍。随后在160℃热固定,然后冷却至55℃,并切开边缘部位。进一步地,在正面层(A2)一侧上以70W/m2/min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得到具有四层结构的多层膜,其密度为0.76g/cm3,壁厚为95μm(每一层的厚度(A2/A1/B/D)=15/70/5/5μm)。此后,进行与实施例1中类似的印刷、拉伸和吹塑成型。对由此得到的标签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
如实施例1,其中不对层(C)和层(D)进行层压而是将三层膜(A2/A1/B)引入拉幅烘燥机,然后再次加热至155℃,并横向拉伸8倍。随后在160℃热固定,然后冷却至55℃,并切开边缘部位。此外,以70W/m2/min在正面和背面(A2)、(B)上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得到具有三层结构的多层膜,其密度为0.74g/cm3,壁厚为90μm(每一层的厚度(A2/A1/B)=15/70/5μm)。使用刮条涂布机将ADD涂层1790(D)(由TOYO Morton,LTD.生产)施用至该膜的层(C)侧作为热封层(D),使干燥后的厚度为4μm,并将其干燥。此后,进行与实施例1中类似的印刷、拉伸和吹塑成型。对由此得到的标签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
如实施例5,其中在涂布的热封层(D)之前,使用胶印机在层(B)侧上印刷图片。此后,与实施例5同样,设置热封层(D),进行与实施例1中类似的印刷、拉伸和吹塑成型。当从该容器剥离该标签时,可以看到已经印刷在层(B)和层(D)之间的图片。对由此得到的标签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
如实施例1,其中没有在热封层(D)一侧上进行减粘的印刷。尽管起始剥离稍显困难,但通过使用指甲剥离几次后可以开始剥离。对如此得到的标签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
以类似实施例1中(1)和(2)的方式,通过将层(A2)挤出至单轴拉伸的层(A1)的一个面上而制得片材。在设定为270℃的挤出机中,与所得到的片材分别捏和可层内剥离的层(B)、与(A2)相同配料的层(A3)(构成基底层一部分)和热封层(D)球粒,其中,所述可层内剥离的层(B)是通过将65重量%的平均粒径为1.5μm的碳酸钙混入35重量%的MFR为4g/10min的丙烯均聚物而制得的。并用共挤出模具将它们层压,在上述片材的(A1)侧上挤出,从而得到五层式膜(A2/A1/A3/B/D)。将该膜送入拉幅烘燥机,再次加热至155℃,横向拉伸8倍。随后在160℃热固定,然后冷却至55℃,切开边缘部分。进一步地,在层(A2)表面一侧上以70W/m2/min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得到具有五层结构的多层膜,其密度为0.79g/cm3,壁厚为100μm(每层厚度(A2/A1/A3/B/D)=15/70/5/5/5μm)。除了这些变化,进行与实施例1中类似的印刷、拉伸和吹塑成型。对如此得到的标签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
如实施例1,其中在表面层(A2)和热封层(D)的两面上以70W/m2/min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使用油基印墨以DAIYA(II型)胶印机在表面层(A2)侧上进行胶印。此后,在背面中心附近进行微印刷图片(印刷部分面积占该标签全部面积的约20%),进一步在边缘10mm×10mm面积实施胶印,制成减粘区域。对如此得到的标签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
如实施例1,其中可层内剥离的层(B)的配料改为组合物(B),该组合物(B)在95重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8g/10min的丙烯均聚物中混合了5重量%的平均粒径为1.5μm的碳酸钙,此外进行与实施例1中类似的印刷、拉伸和吹塑成型。尽管由于减粘区域的印刷使起始剥离容易,但是在可层内剥离的层(B)处难以剥离。因此,没有顺利地延传剥离,从而导致了基底层(A1)的部分断裂。此外,测量标签卷曲时,由于发生圆柱形卷曲,所以不能测量高度。
根据公式(1)的参数(E×t-50)/P分别为(16200×0.0085-50)/130=0.67以及(26700×0.0085-50)/130=1.36。对如此得到的标签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
如实施例1,其中调整挤出机的旋转数以使层(C)的壁厚变为25μm。
因为层(C)很难断裂,很难将剥离延传至可层内剥离的层(B),延传至可层内剥离的层(B)需要15~20mm的距离,因此剥离后的外观差。对如此得到的标签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
如实施例1,其中除了标签的角上减粘区域的印刷部分之外,还在热封层(D)侧的几乎整个表面上印刷图片。该标签在吹塑成型时没有粘附至容器,标签从容器起卷发生在几乎整个表面上。对如此得到的标签的评估结果列于表1。
如实施例1,其中将可层内剥离的层(B)的配料改为100重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8g/10min的丙烯均聚物(B,拉伸后壁厚5μm);将中间层(C)改为由50重量%的MFR4g/10min、密度0.92g/cm3且熔点为110℃的低密度聚乙烯与50重量%的MFR12.5g/10min、密度0.960g/cm3且熔点为134℃的高密度聚乙烯组成的混合物(C,拉伸后壁厚20μm)。在这一情况下的剥离不是(B)层的断裂,而是在层(B)和层(C)之间剥离。除了这些变化,进行类似于实施例1的印刷、拉伸和吹塑成型。尽管由于减粘区域的印刷而起始剥离容易,但层(C)很难断裂,因此,在和层(C)之间难以延传剥离,延传至层(B)需要15~20mm的距离,因此剥离后的外观差。
表1(1)

表1(2)

*1在整个面上印刷图片尽管参考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显而易见的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多种变化和改变。
本申请基于2002年2月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2-027119),此处以参照的方式全文引入。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模内成型用标签,由于其优异的起始剥离性和剥离延传性以及低剥离强度,任何人可以容易地从容器剥离该标签,并可以在由标签隐藏的内侧记录例如图片和文字等信息,因此使得能够有效利用显示区,或利用剥离标签部分作为申请表或折扣券即所谓的赠券。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内成型用标签,该标签依次包含了含热塑性树脂的基底层(A)、可层内剥离的层(B)和热封层(D)。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该标签在所述层(B)和所述热封层(D)之间包含中间层(C)。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中,所述层(B)包含了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经过拉伸的膜,该膜包含10重量%~80重量%的无机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以及热塑性树脂。
4.如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中,所述层(B)的剥离强度为5g/cm~75g/cm。
5.如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中,所述热封层(D)以熔点比所述基底层(A)中使用的主要树脂的熔点低5℃或低5℃以上的乙烯类树脂和/或丙烯类树脂作为主要组分。
6.如权利要求1~5任何一项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中,在所述热封层(D)表面的一部分上实施了减粘。
7.如权利要求1~6任何一项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中,所述基底层(A)的表面具有涂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中,在所述层(B)的表面上实施印刷后,设置所述热封层(D)。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中,在所述层(B)的表面上实施印刷后,设置所述中间层(C)。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中,在所述中间层(C)的表面上实施印刷后,设置所述热封层(D)。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中,在所述热封层(D)的表面上实施了印刷。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何一项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中,在所述标签上设置穿孔,以使该标签仅有一部分可剥离。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中,在所述层(B)处剥离后的基底层(A),其在剥离1分钟后的卷曲高度小于等于30mm。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中,该标签满足下列公式(1)1.5≤(E×t-50)/P≤400……(1),E基底层(A)的拉伸模量[kg/cm2];t基底层(A)的壁厚[cm];P层(B)的剥离强度[g/cm]。
15.一种带标签的树脂模制品,其是通过热熔合将权利要求1~14任何一项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粘贴在树脂模制品上而整体形成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内成型用标签,该标签具有优异的起始剥离性、剥离延传性以及低剥离强度。因而,任何人均可以容易地从容器剥离该标签。它可以在从标签外无法看到的内层上记录例如图案或文字等信息。因此,可有效利用标签的显示区,或利用剥离的标签部分作为申请表或折扣券即所谓的赠券等。所述模内成型用标签的特征在于其依次包含了含热塑性树脂的基底层(A)、可层内剥离的层(B)和热封层(D)。该标签可包含置于可层内剥离的层(B)和热封层(D)之间的中间层(C)。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带标签的树脂模制品,其是通过热熔合将上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粘贴在树脂模制品而整体形成的。
文档编号G09F9/35GK1628332SQ038032
公开日2005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4日
发明者西泽孝利, 小池弘 申请人:优泊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