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集成旁路电容器的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65547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集成旁路电容器的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应用在液晶显示(LCD)装置中的玻璃上或基板上集成电路,更具体地涉及透明显示基板,该透明显示基板包括用于提高由基板上电路生成的驱动信号的可靠转换的装置,以及涉及具有提高了可靠性的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液晶显示(LCD)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使用穿过液晶材料和穿过诸如由玻璃制成的透明基板的透光率来显示图像,其中,面板包括开关元件阵列,用于控制施加到LCD装置的像素区的电场的,并且该面板还包括电连接的栅极驱动电路,以输出穿过该面板的显示区的一个或多个选通信号;以及电连接的源极驱动电路,以输出穿过该面板的显示区的一个或多个数据信号。显示面板可以被看作是包括多个像素部分,其中,每个像素部分均包括开关元件以及电连接到开关元件的液晶电容器。栅极驱动电路为开关元件提供用于接通开关元件(将开关元件转换到导电状态)的对应选通信号,以及源极驱动电路为开关元件提供用于驱动液晶电容器的对应数字或模拟数据信号,以将液晶电容器驱动至期望的充电(或放电)状态。
通常,输出缓冲器与源极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电学上设置成一行,其中,源极驱动电路的包围电路布置在与面板基板分离的电路板上。传统的脱离基板(off-substrate)的输出缓冲器具有连接到缓冲器的电源端的瞬态旁路电容器,用于减少或去除电源线瞬态或纹波分量,这些分量可能由输出缓冲器输出的数据信号的快速转换产生。通常,脱离基板的输出缓冲器布置在源极驱动电路中,并且该源极驱动电路被安装到与面板基板分开的印刷电路板(PCB)。对应的旁路电容器被分离地安装在同一PCB上。
近来,因为LCD装置的尺寸变得越来越小,并且具有其他的优点,例如重量轻、制造成本低、以及光效率高等,所以该产业已经开始采用玻璃覆晶封装(chip-on-glass,COG)方法。在COG方法中,源极驱动电路包括在直接安装、熔合或接合到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部分(或其它介电基板部分)的单块集成电路(芯片)中。然而,当采用COG方法时,形成用于稳定源极驱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旁路电容器并不容易,特别是,如果电容器是集成地形成在邻近其对应输出缓冲器的同一介电基板上。因此,至今所采用的COG方法都避免具有相邻的旁路电容器,并且由于缺少旁路电容器而没有足够衰减纹波分量,使从源极驱动电路输出的数据信号具有不稳定的趋势,从而采用COG方法时,显示质量受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通过将一个或多个旁路电容器集成在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部分(或其他介电基板部分)上来提高面板驱动数据信号的转换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基板包括输出焊盘部、扇出部、第一电源布线部、以及与第一电源布线部交叉电容性连接的第一导电图案。输出焊盘部电连接到驱动芯片的多个输出端。扇出部将输出焊盘部电连接到多个源极布线。第一电源布线部沿与源极布线交叉的多个栅极布线的纵向延伸。第一电源布线部例如通过将第一驱动电压和接地电压施加到驱动芯片来供电。第一导电图案与第一电源布线部电容性地重叠,以限定在地和第一驱动电压之间为局部产生的AC尖峰信号或瞬态信号提供分流路径的集成旁路电容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图案形成在驱动芯片之间,在相邻驱动芯片的输出焊盘部之间的中间区域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栅极驱动部、多个源极驱动芯片、第一电压布线部、第二电压布线部、以及第一导电图案。栅极驱动部将选通信号输出到显示区的多个栅极布线。源极驱动芯片将数据信号输出至与栅极布线交叉的多个源极布线。第一电压布线部形成在其中安装有源极驱动芯片的外围区域中。第一电压布线将第一驱动电压提供给源极驱动芯片。第二电压布线部形成在外围区域中。第二电压布线部将第二驱动电压提供给源极驱动部。第一导电图案与形成在彼此相邻的芯片之间的中间区域中的第一电压布线部重叠,以稳定数据信号。
在又一实施例中,根据在其上布置有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电源布线部的显示基板上集成地制造一个或多个旁路电容器以将功率传输电压传送至进一步被安装到显示基板的集成电路的方法,介电层布置在沿一个或多个电源布线部延伸的多个电压传送导体中的至少第一电压传送导体的上方。然后,导电图案布置在介电层上,以使导电图案绝缘地与多个电压传送导体中的至少第一电压传送导体重叠。导电图案进一步与沿一个或多个电源布线部延伸的多个电压传送导体中的至少第二电压传送导体重叠,从而限定了用于至少第一和第二电压传送导体之间出现的AC电压信号的电容分流路径。
因此,使用这样的显示基板和具有这样的显示基板的显示装置,在显示装置中的数据输出信号的纹波分量可以容易地去除,从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优点会更加清晰。附图中图1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示出了图1中的显示基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3是沿图2中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了图1中的源极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图5是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6是示出了图5中的显示基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7是沿图6中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以及图8是示出了图5中的源极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应当理解,当元件或层被指出“位于”、“连接到”、“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上时,该元件可直接位于、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上,或者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插入元件或层,用于提供间接耦合。相反地,当元件或层被指出“直接位于”、“直接连接到”、“直接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上时,不存在插入元件或插入层。通篇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正如在此所应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任何的以及所有的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术语的结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此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不同的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并不局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下文所述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便于说明,在此可能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上面”、以及“上面的”等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功能部件与另一元件或功能部件的关系。应当理解,除图中所示的方位之外,空间关系术语将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装置的各种不同的方位。例如,如果翻转图中所示的装置,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功能部件“下面”或“之下”的元件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元件或机构的“上面”。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包括在上面和在下面的方位。装置可以以其它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在其他方位),并且在此所描述的空间关系可相应地进行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在此,参考作为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的示意图的横截示意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同样,可以预料诸如具体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以导致示意图形状的变化。因此,本发明不应该被理解为局限于在此示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例如由于具体制造技术而导致的形状的偏差以及常规的设计选择。例如,注入区域被示意性地显示为矩形的区域,典型地可能具有圆形和/或弯曲的特性,和/或在其边缘处注入浓度的梯度而不具有从注入区向未注入区的二元变化。同样,通过注入形成的掩埋区可能在掩埋区与发生注入的表面之间的区域中产生一定量的注入。因此,在图中示出的区域实际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形状并不用于描述装置区域的准确形状,并且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另有限定,在此所采用的所有的术语(包括技术和科技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意思。对该术语的进一步理解,例如,字典中通常采用的限定术语应该被解释为与相关技术上下文中的意思相一致的意思,并且除非在此进行特别限定,其不应被解释为理想的或者过于正式的解释。
图1是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印刷电路板(PCB)100、显示面板400、以及柔性第二PCB(也称作FPC)500。
主驱动电路110安装在PCB 100上。主驱动电路110从外部装置(未示出)接收原始的控制信号和原始的驱动信号,并通过柔性第二PCB 500输出用于驱动显示面板400的相应的控制信号和驱动信号。
显示面板400包括显示基板200和与显示基板200组合的相对基板300,以容纳介于之间的液晶层。两个相对的基板200和300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相对透明的部分,用于使光从其穿过。显示面板400包括显示区DA(参见图3)、第一外围区PA1(图1中的顶部)、第二外围区PA2(左侧)、以及第三外围区PA3(右侧)。中间显示区DA相对透明并且用于形成显示给用户的图像。第一、第二和第三外围区PA1、PA2、和PA3围绕显示区DA的对应的三侧。外围区PA1、PA2、和PA3通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透明的,但是不必须是透明的(例如,它们可以具有安装在其中的不透明的驱动电路)。
多条源极线(也称作数据线)DL和多条栅极线GL穿过显示区DA而形成。源极线DL和栅极线GL彼此垂直交叉。多个像素部P限定在源极线DL和栅极线GL的各个交叉点。每个像素部P均包括开关元件,例如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液晶电容器CLC(由对应的像素电极、以及相对的共电极和介于其间的液晶材料限定)、以及电荷存储电容器CST。
多个源极驱动芯片接合到位于其第一外围区PA1中的显示面板400的基板上。各个源极驱动芯片分别将数据电压施加于各个源极线DL,用于传输通过显示区。更具体地,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组)多个左侧源极驱动芯片LD1、LD2、LD3和LD4安装在第一外围区PA1的左侧部分,以及第二(组)多个右侧源极驱动芯片RD1、RD2、RD3和RD4安装在第一外围区PA1的右侧部分。
多个第一电源布线部(或第一电源总线)210、多个第二电源布线部(第二电源总线)220、多个连接布线部(或信号总线)230和多个导电图案240形成在第一外围区PA1中,并且分别电连接到相邻的源极驱动芯片LD1、...、RD4。例如,第一电源布线部210将第一驱动电压(例如,第一电源电压VDD1和第一接地电压VSS1)传送到源极驱动芯片LD3(即,传送到LD3中的内部PMOS和NMOS缓冲晶体管(buffering transistor))。第二电源布线部220将第二驱动电压(例如,第二电源电压VDD2和第二接地电压VSS2)传送到同一个源极驱动芯片LD3(即,传送到在LD3内限定DAC的内部PMOS和NMOS晶体管)。连接布线部230将数据信号和一个或多个伽马校正电平信号传送到同一个源极驱动芯片LD3。数据信号和伽马信号在相应的源极驱动芯片对之间传送,例如通过连接布线部230彼此级联连接的LD2和LD3。
导电图案240绝缘地与第一电源布线部210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导体重叠,并且导电图案240还与第一电源布线部210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导体重叠,从而限定了瞬态旁路电容器,其至少用于在第一电源布线部210中的第一和第二导体上局部产生的电压。因为导电图案240在传送第一电源电压VDD1的电源线和传送布线部210的第一接地电压VSS1的接地线之间形成了预定电容,所以旁路电容器帮助保持相邻源极驱动芯片(即,LD2和LD3)附近的第一电源电压VDD1和第一接地电压VSS1的稳定电平(即,无纹波的电平)。从而,可能由相应的源极驱动芯片(即,LD3)输出并沿第一电源布线部210传送的数据信号的开关噪声分量可以被去除或减少。(图4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导电图案240限定了电容器C1和C2的串联组合,从而减少或去除了可能在电源连接节点VDD1和VSS1上出现的开关噪声电压瞬变。下面将具体描述图4。)仍然参考图1,多个栅极驱动部610和620输出各个选通信号至相互交叉的栅极线,例如被标志为GL的一条栅极线。栅极驱动部610和620被集成并安装在基板的第二和第三外围区PR2和PR3。每个栅极驱动部610和620均交替地电连接到栅极线并顺序地将选通信号输出至其多条栅极线中的一条,从而提供对显示区(DA)的交错垂直光栅扫描。在图1中,栅极驱动部610和620形成在第二和第三外围区PA1和PA2中,它们分别形成了显示区DA的两个空间分开的部分。可选地,栅极线驱动部610可以与栅极线驱动部620一起仅形成在第二外围区PA2中。
多个电源和信号布线部510、520、530、540、550、和560布置在FPC 500中。电源和信号布线部510、520、530、540、550、和560将PCB 100和显示面板400互相电连接。布线部510、520、530、540、550、和560将由主驱动电路110提供的控制信号和电源信号传送到显示面板400。
例如,第一信号布线部510将第一驱动电压VDD1和VSS1传送到第一电源布线部210。第二信号布线部520将第二电源电压VDD2和VSS2传送到第二电源布线部220。每个第一和第二信号布线部510和520均电连接(分配)到设置在面板的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一电源布线部210和第二电源布线部220中的相应电源布线部。例如,线510和520被显示成连接在左侧上的第一源极驱动芯片LD1和右侧上的第一源极驱动芯片RD1之间。
第三信号布线部530包括传送数据信号和伽马信号的多个信号布线,这些数据信号和伽马信号被提供给安装在第一外围区PA1的左侧部分中的源极驱动芯片LD1、LD2、LD3、和LD4。第三信号布线部530电连接到左侧部分的第一源极驱动芯片LD1。进入正中、左侧的源极驱动芯片LD1的数据信号和伽马信号通过信号级联方法可以连续传送到左侧部分的其他源极驱动芯片LD2、LD3、和LD4。
第四信号布线部540包括传送数据信号和伽马信号的多个信号布线,这些数据信号和伽马信号被提供给安装在第一外围区PA1的右侧部分中的源极驱动芯片RD1、RD2、RD3、和RD4。第四信号布线部540电连接到右侧部分的第一源极驱动芯片RD1。进入正中、右侧的源极驱动芯片RD1的数据信号和伽马信号通过信号级联方法可以连续传送到右侧部分的其他源极驱动芯片RD2、RD3、和RD4。
第五信号布线部550包括将栅极驱动信号传送到在第二外围区域PA2中形成的第一栅极驱动部610的多个信号布线。第六信号布线部560包括将栅极驱动信号传送到在第三外围区域PA3中形成的第二栅极驱动部620的多个信号布线。
图2是示出了包括导电图案240的图1中的显示基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参考图1和图2,第一外围区PA1中的每个重复部分可以被再分成三个功能区域,即,第一芯片区CA1,具有通过玻璃覆晶封装(COG)或其他接合方法安装在其中的第一源极驱动芯片(即,LD1);第二芯片区CA2,具有通过玻璃覆晶封装或其他接合方法安装在其中的第二源极驱动芯片(即,LD2);以及中间区域IA,介于第一芯片区CA1和第二芯片区CA2之间。
第一电源布线部210和第二电源布线部220通常形成为延伸穿过第一芯片区CA1、中间区域IA、和第二芯片区CA2。信号连接布线部230形成在中间区域IA中。第一电源布线部210包括第一电压供应导体211(VDD1)和第一接地供应导体(ground-supplyingconductor)212(VSS1)。例如,第一电压供应导体211可以构造为接收来自外部源的第一电源电压并将第一电源电压传送到多个IC中的至少一个IC。例如,第一接地供应导体212可以构造为延伸基本上与第一电压供应导体211平行的布线,接收来自外部源的第一接地电压,并将第一电源电压传送到所述至少一个IC。第二电源布线部220包括第二电压供应导体211(VDD2)和第二接地供应导体222(VSS2)。信号连接布线部230包括用于传送相应的数据信号和伽马信号的多个布线。
第一输入焊盘部IP1和第一输出焊盘部OP1形成在第一芯片区CA1中。第一输入焊盘部IP1包括用于接触第一和第二电源布线部210和220以获得相应的电源电压和接地电压(VDD1和VSS1)并将这些布线连接到第一源极驱动芯片LD1的适当电源输入端的装置。第一输出焊盘部OP1接触第一源极驱动芯片LD1的输出端。第一扇出部FO1形成在第一芯片区CA1中。第一扇出部FO1电连接到第一输出焊盘部OP1,并与第一电源布线部210绝缘地重叠。
第二输入焊盘部IP2和第二输出焊盘部OP2形成在第二芯片区CA2中。第二输入焊盘部IP2接触第一和第二电源布线部210和220,并将它们连接到第二源极驱动芯片LD2的适当的输入端。第二输出焊盘部OP2接触第二源极驱动芯片LD2的相应输出端。第二扇出部FO2形成在第二芯片区CA2中。第二扇出部FO2电连接到第二输出焊盘区OP2,并与第一电源布线部210绝缘地重叠。
第一和第二电源布线部210和220、连接布线部230和导电图案240形成在中间区域IA中。连接布线部230形成在中间区域IA中,以与第二电源布线部220的一部分绝缘地重叠。导电图案240形成在中间区域IA中,以与第一电源布线部210的一部分绝缘地重叠。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图案240具有不规则的五角形形状,通过将三角形的底边附接至长方形的底部相连而形成的,其中,长方形的底部尺寸与向下突出的三角形的底边尺寸相同。
第一电源布线部210的第一部分与第一和第二扇出部FO1和FO2重叠,以及第一电源布线部210的第二部分与导电图案240重叠。即,导电图案240形成在中间区域IA中,从而不能基本上与第一和第二扇出部FO1和FO2重叠,从而形成连接在第一和第二扇出部FO1和FO2之间的寄生电容。
第一电源布线部210包括第一电压供应导体211和接地电压布线212。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导电图案240和第一电压供应导体(VDD1)211之间的电容效应重叠区大于在导电图案240和第一接地电压布线(VSS1)之间的电容效应重叠区。
第一电容器C1(仍然参见图4)通过绝缘地重叠第一电压供应导体211和导电图案240而限定,以及第二电容器C2通过绝缘地重叠第一接地电压布线212和导电图案240而限定。因此,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容器C1的电容大于第二电容器C2的电容。进一步地,在导电图案240上形成的DC偏置电压大体上比VSS1电平更接近VDD1电平。由第一电源布线部210传送的第一电源电压VDD1和第一接地电压VSS1可以被通过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1和C2形成的噪声分流串联电路稳定(即,至少部分地避免了开关噪声瞬变)。
图3是沿图2中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参考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400包括TFT支撑基板(200)、相对的共电极支撑基板(300)、以及介于其间的液晶层(LC)。
具有诸如薄膜晶体管(TFT)和液晶电容器CLC的开关元件的像素部形成在显示区DA中。更具体地,栅电极G由沉积(接合)到面板的透明第一底基板(base substrate)101的第一导电层形成。栅绝缘层202形成在形成栅电极G的第一导电层上(即,沉积在其上方)。半导体沟道层(CH,即,掺杂多晶硅)形成在对应于栅电极G的栅绝缘层220上。源电极S和漏电极D在沉积在半导体沟道层CH上的第二导电层的外部被图案化,从而限定了由栅电极G控制导电的薄膜晶体管。
源极/漏极钝化层203通过将介电材料沉积在源电极S和漏电极D上来形成。像素电极PE形成在钝化层203上并延伸穿过过孔,以接触漏电极D。像素电极PE通常由透光并且导电的材料构成。像素电极PE可以限定液晶电容器CLC的第一电极。作为液晶电容器CLC的第二电极的共电极CE形成在相对基板300的第二底部301上。液晶层LC介于像素电极PE和共电极CE之间。
形成栅电极(G)的第一导电层可以在外围区域(PA1)中被进一步图案化,以将第一电压供应导体(VDD1)211、第一接地电压布线(VSS1)212、第二电压供应导体(VDD2)221、以及第二接地电压布线(VSS2)222限定为沿与在第一外围区域PA1中形成的栅极布线GL的纵向平行的纵向延伸。例如,第一电压供应导体211和第一接地供应导体212形成为空间分开但彼此相邻。第一电压供应导体211大体上平行于第一接地电压布线212延伸。第二电压供应导体221和第二接地电压布线222也形成在空间分开的区域中但彼此相邻。第二电压供应导体221大体上平行于第二接地电压布线222。栅极绝缘层202形成在第一电压供应导体211、第一接地电压布线212、第二电压供应导体221和第二接地电压布线222上。
信号连接布线部230在形成在栅极绝缘层202上的第二导电层外部被图案化,以部分与第二接地电压布线部222重叠。第一扇出部FO1也由第二导电层形成。第一扇出部FO1形成在第一芯片区CA1中,以与第一电压供应导体211和第一接地电压布线212重叠(最好参见图2)。
图3的钝化层203形成在第二导电层上。导电图案240在源极/漏极钝化层203上(即,使用适当导体沉积处理沉积)形成的第三导电层外部被图案化。导电图案240形成在中间区域IA中,以与第一电压供应导体211和第一接地电压布线212重叠(最好参见图2)。
作为限定在导电图案240和功率传导带(power conductionstrip)212-212之间的绝缘重叠的结果,通过将第一电压供应导体211与导电图案240重叠来限定第一电容器C1,以及通过将第一接地电压布线212与导电图案240重叠来限定第二电容器C2。因此,在第一电源布线211和第一接地供应导体212之间,第一电容器C1串联连接到第二电容器C2,从而,瞬态旁路电容器Ccap由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1和C2来限定,以满足于下面等式1表示的实例。
等式1Ccap=1(1C1+1C2).]]>图4是示出了与图1中可能使用的源极驱动电路的实施例相同的等效电路图。
参考图1和图4,每个源极驱动芯片LD1、LD2、LD3、LD4、RD1、RD2、RD3和RD4均可以包括数模转换部710和输出缓冲部730。
数模转换部710包括多个对应于源极驱动芯片的各个输出端的数模转换器DAC1、DAC2、...、DACm-1和DACm。每个数模转换器DAC1、DAC2、...、DACm-1和DACm接收第二电源电压VDD2和第二接地电压VSS2作为第二电源供应电压,例如,在数模转换器DAC1的情况下,每个都通过连接布线部230接收对应的多位数字数据信号D1和多个伽马校正电压电平VR1、VR2、...、VRi-1和VRi。数模转换器DAC1输出基于由所提供的数据信号D1表示的数字值所选择的伽马校正电压VR1、VR2、...、VRi-1和VRi作为其模拟输出信号(输出至对应的缓冲器B1)。
输出缓冲部730包括电连接到相应的数模转换器DAC1、DAC2、...、DACm-1和DACm的各个输出端的多个输出缓冲器B1、B2、...、Bm-1和Bm。每个输出缓冲器B1、B2、...、Bm-1和Bm均接收第一电源电压VDD1和第一接地电压VSS1作为第一电源供应电压,例如在输出缓冲器B1的情况下,每个缓冲器缓冲并输出对应于由相应的数模转换器DAC1输出的伽马校正电压的相应模拟数据电压。在此,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容器C2由导电图案240形成,以彼此串连来形成第一电源电压VDD1和第一接地电压VSS1之间的瞬态旁路电容器Ccap。例如,在数字数据信号D1的转换之间旁路电容器充电以存储输出缓冲器B1在DAC1输出转换时所使用的有功分量,以使输出缓冲器B1的操作稳定并且可以减少和去除输出信号的纹波分量或激振(ringing)分量,使得相应的瞬变不能通过电源线返射回,以导致在其他没有进行有意识的亮度转换的像素区域中出现显著的干扰。
因此,沿每个源极布线DL的数据信号输出可以保持稳定,以避免不期望的电压纹波(或使这些纹波的幅度基本上减小),从而提高显示质量。
以下,相同的参考标号用于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并将省略对上述元件的重复解释。
图5是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在图8所示的示意图中,通过穿过由VDD2和VSS2电源带所限定的电源轨串联连接C3和C4来形成第二旁路电容器。从图5的平面图可以看出,添加导电图案250用于限定C3-C4串联电路。从图6的平面图可以看出,附加的导电图案250与如图所示的副电源带221和222绝缘地重叠。
下面,详细地参考图5,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PCB 100、显示面板400和柔性PCB 500。
多个源极驱动芯片LD1、...、LD4、RD1、RD2、...、RD4安装在显示面板400的第一外围区域PA1中。源极驱动芯片将模拟型数据信号输出至源极布线DL。
第一电压布线部210、第二电压布线部220、连接布线部230、第一导电图案240和第二导电图案250形成在源极驱动芯片之间。例如,第一电压布线部210将第一电源电压VDD1和第一接地电压VSS1共同传送到源极驱动芯片,以及第二电压布线部220将第二电源电压VDD2和第二接地电压VSS2共同传送到源极驱动芯片。连接布线部230将数字型数据信号和伽马信号传送到彼此邻近的源极驱动芯片。
第一导电图案240形成在第一电压布线部210中,以限定第一旁路电容器。可以通过由第一旁路电容器(C1-C2)所提供的瞬态抑制来稳定第一电源电压VDD1和第一接地电压VSS1。
第二导电图案250形成在第二电压布线部220中,以限定第二旁路电容器。可以通过由第二旁路电容器(C3-C4)所提供的瞬态抑制来稳定第二电源电压VDD2和第二接地电压VSS2。
因此,驱动每个源极驱动芯片的第一驱动电压VDD1和VSS1以及第二驱动电压VDD2和VSS2可以保持稳定,从而作为源极驱动芯片的输出的多个数据信号可以保持稳定。
图6是示出了图5中显示基板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参考图5和图6,第一电压布线部210、第二电压布线部220、连接布线部230、第一导电图案240、以及第二导电图案250形成在显示基板的中间区域IA中。
第一电压布线部210的第一部分与第一和第二扇出部FO1和FO2重叠,以及第一电压布线部210的第二部分与第一导电图案240重叠。即,第一导电图案240形成在中间区域IA中,以基本上不与第一和第二扇出部FO1和FO2重叠。
第一电压布线部210包括第一电源布线211和第一接地供应导体212。在第一导电图案240和第一电源布线211之间的重叠区大于第一导电图案240和第一接地供应导体212之间的重叠区。
第二电压布线部220的第一部分与连接布线部230重叠,以及第二电压布线部220的第二部分与第二导电图案250重叠。即,第二导电图案250形成在中间区域IA中,以不与连接布线部230重叠。
第二电压布线部220包括第二电源布线221和第二接地供应导体222。在第二导电图案250和第二电源布线221之间的重叠区大于第二导电图案250和第二接地供应导体222之间的重叠区。
因此,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容器C2形成在第一电源布线211和第一接地供应导体212之间,使得传送到第一电源布线部210的第一电源电压VDD1和第一接地电压VSS1可以保持稳定。此外,第三电容器C3和第四电容器C4通过第二导电图案250形成在第二电源布线221和第二接地供应导体222之间,以使传送到第二电压布线部220的第二电源电压VDD2和第二接地电压VSS2可以保持稳定。
图7是沿图6中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参考图6和图7,作为第一导电层的第一电源布线211、第一接地供应导体212、第二电源布线221以及第二接地供应导体222形成在第一外围区域PA1中。栅极绝缘层202形成在第一电源布线211、第一接地供应导体212、第二电源布线221以及第二接地供应导体222上。
作为第二导电层的连接布线部230、第一扇出部FO1以及第二扇出部FO2形成在栅极绝缘层202上。钝化层203形成在第二导电层上。作为第三导电层的第一导电图案240和第二导电图案250形成在钝化层203上。第一导电图案240与第一电源布线211和第一接地图案212重叠,以及第二导电图案250与第二电源布线221和第二接地供应导体222重叠。
因此,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1和C2限定在第一电源布线211和第一接地供应导体212之间。此外,第三和第四电容器C3和C4限定在第二电源布线221和第二接地供应导体222之间。第三和第四电容器C3和C4彼此串联连接,以形成由等式1限定的电容器Ccap。
图8示出了图5中的源极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参考图5和图8,每个数模转换器DAC1、DAC2、...、DACm-1、以及DACm均接收第二电源电压VDD2和第二接地电压VSS2作为第二驱动电压,例如在数模转换器DAC1的情况下,通过连接布线部230接收数据信号D1和多个伽马电压VR1、VR2、...、VRi-1和VRi。每个数模转换器DAC1、DAC2、...、DACm-1以及DACm分别包括电阻器串(电阻器梯,resistor ladder)。第二电源电压VDD2和第二接地电压VSS2被用作电阻器串的基准电压。数模转换器DAC1使用电阻器串作为产生不同电压电平的装置,来将从外部装置输入的单一伽马校正电压再分成对应于总灰度级的多个伽马校正等级,并输出对应于从外部装置输入的数字数据信号(Dm)的数据电压电平中的一个。
在此,第三和第四电容器C3和C4彼此串联连接在作为数模转换器DAC1的驱动电压的第二电源电压VDD2和第二接地电压VSS2之间,以使第二电源电压VDD2和第二接地电压VSS2通过第三和第四电容器C3和C4局部维持在基本恒定的电压。因此,由数模转换器DAC1输出的转换输出信号的纹波分量可以被减少和去除。
去除了纹波分量的数模转换器DAC1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输出缓冲器B1。第一驱动电压,即,施加到输出缓冲器B1的第一电源电压VDD1和第一接地电压VSS1可以由第一和第二电容器C1和C2保持稳定。因此,作为源极驱动芯片的输出信号的数据信号D1’、...、Dm’的噪声分量可以被去除,从而可以提高显示质量。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直接安装在基板上的源极驱动芯片将数据信号输出到显示面板的源极布线的玻璃覆晶封装(COG)结构或其他集成电路被接合或熔合到显示基板的结构中,一个或多个旁路电容器通过使用绝缘覆盖导电图案来集成形成,从而稳定源极驱动芯片的输出信号。集成旁路电容器可以单块(monolithically)形成在显示面板上,以提供可靠的大规模生产,由此可以去除数据信号的噪声分量。因此,显示装置的驱动信号可以保持稳定,从而可以提高显示质量。
尽管已经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属于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基板,被构造为具有与其接合的用于将线路驱动信号输出到所述基板的集成信号承载线上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IC),所述基板包括输出焊盘部,被构造为电连接到所述多个IC中对应的一个的多个输出端;扇出部,将所述输出焊盘部电连接到所述基板的所述集成信号承载线的一个子集;第一电源布线部,沿所述基板延伸,用于通过对应的第一电压供应导体将第一组电源电压传送到所述多个IC中的至少一个IC;以及第一导电图案,与所述第一电源布线部重叠,以限定在多个所述第一电压供应导体中的至少两个之间进行分流的第一旁路电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布线部包括第一电压供应导体,被构造成从外部源接收第一电源电压,并将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传送到所述多个IC中的所述至少一个IC;以及第一接地供应导体,被构造成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电压供应导体延伸,并从外部源接收第一接地电压,以及将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传送给所述多个IC中的所述至少一个I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布线部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扇出部重叠,但是不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布线部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在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和所述至少两个电压供应导体中的第一个之间的重叠区大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和所述至少两个电压供应导体中的第二个之间的重叠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进一步包括输入焊盘部,用于电连接到所述IC的对应的多个输入端;以及连接布线部,用于将相邻IC的所述输入焊盘部彼此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进一步包括第二电源布线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电源布线部延伸,所述第二电源布线部将第二驱动电压施加到所述IC;以及第二导电图案,与所述第二电源布线部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电源布线部包括第二电压供应导体,用于接收第二电源电压;以及第二接地供应导体,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二电压供应导体,其中,所述第二接地供应导体接收第二接地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电源布线部的第一部分形成在相邻IC之间的中间区域中并且与所述连接布线部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电源布线部的第二部分形成在所述中间区域中并与所述第二导体图案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在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接地供应导体之间的重叠区大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接地供应导体之间的重叠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布线部和第二电源布线部由第一导电层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导电层进一步用于形成栅极布线,所述扇出部和所述连接布线部由第二导体层形成,并且所述第二导电层进一步用于形成源极布线,以及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由第三导电层形成,以及所述第三导电层进一步用于形成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绝缘的一个或多个像素电极。
13.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栅极线驱动部,用于将多个栅极驱动信号输出到在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区中设置的多个栅极布线;多个源极线驱动芯片,用于将多个数据信号输出到与所述栅极布线交叉的多个源极布线;第一电源布线部,形成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外围区域中,并具有安装在其中的所述源极线驱动芯片,所述第一电源布线部将第一供电电压传送到所述源线驱动芯片;第二电源布线部,形成在所述外围区域中,所述第二电源布线部将第二供电电压传送到所述源线驱动芯片;以及第一导电图案,重叠相邻的所述驱动芯片之间的中间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电源布线部的至少第一部分,所述第一导电图案为在所述第一电源布线部中出现的AC电压信号提供电容性分流路径,以稳定在所述第一电源布线部的重叠区中的电压电平。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源布线部包括接收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一电源布线以及接收第一接地电压的第一接地供应导体,其中,所述第二电源布线部包括接收第二电源电压的第二电源布线以及接收第二接地电压的第二接地供应导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扇出部,将所述源极驱动芯片电连接到所述源极布线;以及连接布线部,通过级联方法将数据信号传输到彼此邻近的所述源极驱动芯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形成在所述中间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电源布线部与所述扇出区部分地重叠,并且所述第一电源布线部与所述第一导电图案部分地重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一接地电压布线之间的重叠区大于在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一电压供应导体之间的重叠区。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导电图案,重叠在中间区域中形成的所述第二电源布线部的至少一部分,以为在所述第二电源布线部中出现的AC电压信号提供电容性分流路径,从而稳定所述第二电源布线部的重叠区中的电压电平。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形成在所述中间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电源布线部与所述连接布线部部分地重叠,并且所述第二电源布线部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部分地重叠。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电压供应导体之间的重叠区大于在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接地图案之间的重叠区。
21.一种一个或多个集成在显示基板上的旁路电容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显示基板具有布置在其上用于将供电电压传送至进一步安装到所述显示基板的集成电路的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电源布线部,所述方法包括将介电层设置于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电源布线部中延伸的多个第一电压传递导体中的至少第一个的上方;以及在所述介电层上设置导电图案,以使所述导电图案绝缘地重叠所述多个电压传送导体中的所述至少第一个,其中,所述导体图案进一步重叠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电源布线部中延伸的所述多个电压传送导体中的至少第二个,以限定用于出现在所述电压传送导体的至少第一个和至少第二个之间的AC电压信号的电容性分流路径。
全文摘要
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输出焊盘部、扇出部、第一电源布线部以及第一导电图案。输出焊盘部电连接到第一驱动芯片的多个输出端。扇出部将输出焊盘部电连接到多个源极布线。第一电源布线部沿与显示基板的源极布线交叉的多个栅极布线的纵向延伸。第一电源布线部将至少第一和第二供电电压传送到驱动芯片。第一导电图案与相邻第二驱动芯片的输出焊盘部之间的中间区域中的第一电源布线部绝缘地重叠。因此,第一导电图案限定了用于电压瞬变或纹波的电容性分流路径。
文档编号G09G3/36GK101093303SQ200710111568
公开日2007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9日
发明者郭玧熙, 张钟雄, 文胜焕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