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装置以及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220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显示装置以及投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显示多灰度等级的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适于高灰度等级显示的图像显示装置以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EL(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电致发光显示器)、CRT(Cathode RayTube,阴极射线管)和投影式显示装置等电子显示装置中的画质改善十分显著,正逐渐实现就分辨率色域来说具有几乎可与人的视觉特性相当的性能的装置。
但是,关于亮度动态范围,其再现范围至多是1~102〔nit〕左右的范围,另外表现灰度等级度的位数一般也使用8位。
另一方面,人的视觉一次能觉察的亮度动态范围的范围是10-2~104〔nit〕左右,另外亮度辨别能力是0.2〔nit〕,若对应着该亮度辨别能力、将亮度动态范围的范围换算成灰度等级数,则需要相当于大约12位的数据量。
在经由上述的视觉特性来看现有的电子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时,很明显亮度动态范围窄,并且阴影部和高光部的灰度等级分辨能力不足,所以会感到显示画面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有所欠缺。
另外,在电影和游戏等所使用的CG(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绘图)的图像中,使数据具有与人的视觉相近的亮度动态范围和灰度等级特性从而追求描写的真实性,逐渐成为主流动向。
但是,由于电子显示装置的性能不足,所以在显示上述CG内容的图像时,不能充分发挥CG内容原本具有的图像表现力(表现灰度等级的位数多)。
并且,在下一代的Windows(注册商标)中,预先设定采用16位色空间,与现有的8位色空间相比较,其动态范围和灰度等级数飞跃地增加。因此,十分需要实现能充分发挥CG内容的16位色空间的高动态范围、高灰度等级的电子显示装置。
在电子显示装置中,液晶投影机、称作DLP(注册商标)(Digital LightProcessing,数字光处理)投影机的投影式图像显示装置,是能以大型画面进行图像显示、有效地再现所显示画面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的图像显示装置。
在这种电子显示装置中,为了扩大上述亮度动态范围的范围,实施了各种方案。
例如,在使用了作为强介电性液晶面板和光反射型调制元件的DMD等的数字驱动调制显示元件的情况下,灰度等级度的显示方法是子场驱动的时间积分灰度等级,成为以显示画面为单位对所有像素同时进行导通/断开的以面为单位的重写驱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在为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以扫描线为单位,通过线顺序重写驱动来进行显示处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5912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25067号公报但是,在使用上述数字驱动调制显示元件和液晶显示元件来构成二调制光学系统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一方的数字驱动调制显示元件以面为单位进行图像数据转换,与此相对,另一方的液晶显示元件以线为单位进行图像数据转换,所以相对于以面为单位的转换,对于画面上的最初的扫描线和最后的扫描线来说灰度等级值的设定在时间上有很大的偏差,从而不能提高显示画面整体的对比度比。
另外,在液晶显示元件中,因取向变化的响应特性,从施加控制电压开始、到射出的光的亮度值成为与该控制电压相对应的值为止,需要花费时间,从而具有使上述设定时间的偏差进一步变大的缺点。
因此,在将以面为单位使图像数据一同进行转换的数字驱动调制显示元件、和以扫描线为单位进行图像数据转换的液晶显示元件组合,来构成二调制光学系统的情况下,在灰度等级显示定时上双方之间会产生偏差,不能以可实现高对比度比的灰度等级特性来显示正确的灰度等级特性,从而画质劣化。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为了提高液晶显示元件的动态图像显示性能,通过控制光源的点亮,在每个帧显示中插入进行黑显示的定时,消除上述定时的偏差从而提高动态图像性能的构成。
并且,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背光源与预定区域的扫描线对应着进行分割,参照液晶显示元件的线顺次驱动以及液晶的响应特性,进行分别点亮控制,顺次地使与进行了图像数据重写的扫描线的区域对应的背光源点亮。
在专利文献1中,当不进行上述的分别控制时,就会因液晶的取向方向的变化、即上升以及下降的过渡特性,看到显示亮度降低等,不能得到预期的灰度等级显示。
但是,上述的以往例,由于按每个区域对光源进行点亮显示,所以需要特别的面光源和驱动控制电路,从而制造成本上升。
另外,即使进行分别控制,若使用通常液晶显示元件等所用的冷阴极管作为光源,则不能以很小的单位(扫描线的条数)进行控制,从而也不能抑制画质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原因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以及投影机,它是以像素为单位串联配置有进行以面为单位的重写驱动的数字驱动调制显示元件、和进行以扫描线为单位的顺次重写驱动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二调制光学系统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通过与液晶显示装置的线顺次重写定时相应地进行数字驱动调制元件的重写控制,可进行高画质的灰度等级显示。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是光学性地串联配置有以面为单位按每个子场进行各像素的导通/断开工作的第一光学调制元件、和以线为单位进行各像素的灰度等级显示的第二光学调制元件,进行与所输入的图像信号对应的图像显示的二调制光学系统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线顺次驱动上述第二光学调制元件的第二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以及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其相对上述第二光学调制元件的线顺次驱动中的单行或几行单位的驱动间隔、生成对位于与该单行或几行单位对应的位置的行的像素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使定时与单行或几行单位相应地,来控制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
根据上述构成,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是包括以面为单位进行导通断开工作的第一光学调制元件、和以扫描线为单位进行灰度等级显示的第二光学调制元件的二调制光学系统,其中,由于对应着第二光学调制元件的线顺次驱动的定时,生成以面为单位进行导通断开工作的控制信号,所以可实现与第二光学调制元件对应的灰度等级控制,从而可抑制画质降低。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在生成下一帧的量的、以子场为单位的控制信号时,按照第二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的驱动中的上述驱动间隔,使该控制信号包括与当前帧中的子场的灰度等级控制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和与下一帧中的子场的灰度等级控制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并且使与当前帧中的灰度等级控制对应的控制信号的比例,与第二光学调制元件对于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的定时延迟相对应。
根据上述构成,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在每个驱动间隔中,以子场为单位,与第二光学调制元件的灰度等级显示的延迟相对应地,通过与本应在紧前的帧显示的延迟了的图像信号对应的控制信号,对相应于该延迟的量的子场进行控制,所以可通过第一光学调制元件的子场的控制来调整校正第一以及第二光学调制元件的灰度等级显示的偏差,从而抑制画质的降低。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具有第一存储部和第二存储部,当从该第一存储部以及第二存储部中的一方向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输出控制信号时,使下一帧中对第一光学调制元件的控制信号存储在其中的另一方中。
根据上述构成,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对应着第二光学调制元件的驱动间隔,设置两个存储部、即第一以及第二存储部,这样可在不停止显示处理的情况下,生成在第一光学调制元件的下一驱动间隔的定时所使用的控制信号,从而可在平稳地进行图像显示的同时,进行抑制画质降低的控制。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按各个场,使一个或多个子场的期间为黑显示。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以上述驱动间隔为单位,在进行黑显示的子场数的期间断开第一光学调制元件,而在一帧中剩下的子场进行灰度等级控制。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在控制紧前的帧的子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控制当前的帧的子场的第二控制信号之间,插入进行上述黑显示的子场的控制信号。
根据上述构成,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可在第二光学调制元件的灰度等级控制中,对于液晶的取向变化的响应延迟,将余像去除,从而可提高动态图像的显示特性。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帧包括以相同控制时间为单位的多个主子场、和将主子场的时间分割了的以各不相同的时间为单位的副子场,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使上述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的比例与主子场对应。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在一帧的期间内,将显示副子场的定时位置固定进行输出。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将上述定时位置固定为第二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的回扫期间。
根据上述构成,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到第二光学调制元件中的灰度等级控制在所有的扫描线都完成为止,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中的灰度等级控制都能稳定进行,从而不会使画质劣化。在此,副子场的控制必须与当前帧中的图像数据对应。
本发明的投影机,其构成为在上述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设置有投影光学系统。
根据上述构成,本发明的投影机,与第二光学调制元件的线顺次驱动的定时相应地,生成以面为单位进行导通断开工作的控制信号,所以能实现与第二光学调制元件对应的灰度等级控制,从而可抑制画质降低。


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投影机的硬件构成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部的构成示例的框图。
图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由反射型调制元件以及液晶光阀构成的二调制光学系统的灰度等级显示的控制的波形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位数据移位部83所生成的显示数据的构成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图2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亮度调制元件驱动部8的构成示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图2中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亮度调制元件驱动部8的构成示例的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位数据移位部83所生成的显示数据的构成的概念图。
图8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由反射型调制元件以及液晶光阀构成的二调制光学系统的灰度等级显示的控制的波形图。
标号说明5 二调制信号处理部 6 信号处理用LUT(查找表)
7 色调制液晶LV驱动部8 亮度调制元件驱动部60R、60G、60B 液晶光阀 81 帧缓冲器82 帧位数据生成部 83 位数据移位部84、85 位数据缓冲器 86 输出控制部87 位数据移位/黑插入部 100 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

使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投影机。图1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构成的框图。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投影型液晶显示装置作为示例来进行说明,其中作为第一光调制单元具有一片反射型调制元件(例如DMDDigital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器件)、且作为第二光调制单元按R(红)、G(绿)、B(蓝)的不同色光使用透射型液晶光阀。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第一光调制单元称作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将第二光调制单元称作色调制用液晶光阀。并且,在用于下面说明的各个附图中,为了使各个部件成为可辨认的大小,将各部件的比例尺适当地进行了变更。
在此,作为进行亮度调制的第一光调制单元是线性灰度等级特性显示元件,进行色调制的第二光调制元件是非线性灰度等级特性显示元件。
图1是表示投影机PJ1(投影式显示装置)的主要光学构成的图。
投影机PJ1具有光源10,使从光源10入射的光的亮度分布均匀化的均匀照明系统20,作为对从均匀照明系统20射的光的整个波长范围的亮度进行调制的第一光调制单元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对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入射的光进行中继的中继透镜90,分别对从中继透镜90入射的光的波长范围中的RGB三原色的亮度进行调制的色调制部25(作为第二调制元件包括蓝色光用透射型液晶光阀60B、绿色光用透射型液晶光阀60G、红色光用透射型液晶光阀60R这三种透射型液晶光阀),和将从色调制部25入射的光投影到屏幕120上的投影透镜110。
另外,上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是DMD等进行时间积分灰度等级的灰度等级控制的线性灰度等级特性显示元件。光源10具有由超高压水银灯或氙灯等构成的灯11、以及对来自灯11的射出光进行反射、聚光的反射器12。
均匀照明系统20包括由蝇眼透镜等构成的第一、第二透镜阵列21、22,偏振转换元件23,以及聚光透镜24。于是,从光源10射出的光的亮度分布在第一、第二透镜阵列21、22的作用下被均匀化,通过第一、第二透镜阵列21、22后的光在偏振转换元件23的作用下偏振为可入射到色调制部的偏振方向,偏振后的光通过聚光透镜24聚光,射向中继透镜90。
从中继透镜90射出的光束入射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进行第一调制。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是线性灰度等级特性显示元件,对入射的光的整个波长范围的亮度进行调制后将其射出。
并且,偏振转换元件23例如由PBS阵列和1/2波长板构成,将随机偏振光变换成特定的直线偏振光。
色调制部25包括作为光分离单元的两个分色镜30、35,三个镜体(反射镜36、45、46),五个场透镜(透镜41、中继透镜42、平行化透镜50B、50G、50R),三个液晶光阀60B、60G、60R,以及十字分色棱镜80。
分色镜30、35将来自光源10的光(白色光)分离(分光)成红(R)、绿(G)、蓝(B),即RGB三原色光。分色镜30在玻璃板等上形成具有将B光以及G光反射、而使R光透射的性质的分色膜,对于来自光源10的白色光,对该白色光所包含的B光以及G光进行反射,而使R光透射。分色镜35在玻璃板等上形成具有将G光反射、而使B光透射的性质的分色膜,将透射分色镜30的G光以及B光中的G光反射使其传播到平行化透镜50G,而使蓝色光透射使其传播到透镜41。
中继透镜42将透镜41附近的光(光强度分布)传递到平行化透镜50B附近,透镜41起到的作用是使光高效地入射到中继透镜42。另外,入射到透镜41的B光以其强度分布被基本保存的状态,且几乎没有光损失地被传递到在空间上与透镜41分离的液晶光阀60B。
平行化透镜50B、50G、50R起到的作用是,使要入射到与它们对应的液晶光阀60B、60G、60R的各色光大致平行化,使其高效地入射到液晶光阀60B、60G、60R。于是,被分色镜30、35分出的RGB三原色光经由上述镜体(反射镜36、45、46)、以及透镜(透镜41、中继透镜42、平行化透镜50B、50G、50R)入射到液晶光阀60B、60G、60R。
液晶光阀60B、60G、60R是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元件,其在像素电极以及用于将其驱动的薄膜晶体管元件或薄膜二极管等开关元件被形成为矩阵状的玻璃基板、与遍及整面地形成有共用电极的玻璃基板之间夹入TN型液晶,并且在外表面配置有偏振板。
另外,液晶光阀60B、60G、60R以在未施加电压状态下成为白/明(透射)状态、而在施加电压状态下成为黑/暗(非透射)状态的常白模式,或与其相反的常黑模式进行驱动,根据所提供的控制值对明暗间的灰度等级进行模拟控制。液晶光阀60B根据显示图像数据对入射的B光进行光调制,射出内含光学像的调制光。液晶光阀60G根据显示图像数据对入射的G光进行光调制,射出包含光学像的调制光。液晶光阀60R根据显示图像数据对入射的R光进行光调制,射出包含光学像的调制光。
十字分色棱镜80由四个直角棱镜贴合而成,在其内部,反射B光的电介质多层膜(B光反射分色膜81)以及反射R光的电介质多层膜(R光反射分色膜82)剖面呈X状。于是,使来自液晶光阀60G的G光透射,并使来自液晶光阀60R的R光和来自液晶光阀60B的B光弯折,对这三种颜色的光进行合成,形成彩色图像。
从十字分色棱镜80射出的光束入射到作为投影光学系统的投影透镜110,借助投影透镜110被投影到屏幕120上。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除了投影光学系统(投影透镜110)以及屏幕120的构成定义为图像显示装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二调制光学系统中,借助前级的第一光调制单元对入射的白色光进行亮度调制。然后,该进行了亮度调制的光进而借助后级的三片第二光调制单元按RGB中的每种颜色进行色调制,这样就可进行超过几万∶1这样非常高的高对比度的图像显示。
接下来,参照图2说明进行图1的投影机PJ1中的图像显示的控制(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以及色调制部25中的各液晶光阀的控制)的图像处理控制部。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控制部的构成示例的框图。
二调制信号处理部5根据输入的图像信号的灰度等级度,确定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和色调制部25中的液晶光阀60R、60G、60B各自的控制值,并将其分别输入到色调制液晶LV驱动部7、亮度调制元件驱动部8。
在此,二调制信号处理部5相对于色调制液晶LV驱动部7,生成非线性地对液晶光阀的各像素进行控制的控制值(与用于得到预期的亮度的电压值相对应),并将其输出;另一方面,相对于亮度调制元件驱动部8,生成由对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例如DMD)像素单位进行导通/断开驱动的控制数据构成的图像代码(DMD驱动信号),并将其顺次输出。
这样,色调制液晶LV驱动部7具有D/A转换单元,将输入的数字的控制值转换成相对应的模拟控制值,对液晶光阀60R、60B、60G分别进行色调制的控制。
另外,亮度调制元件驱动部8将以数字值输入的图像代码的控制数据存储在内部的缓冲器中,按每个子场以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显示画面的全体像素为单位使之进行导通/断开工作,进行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亮度调制的控制。
另外,在信号处理用LUT6中设置有查找表,该查找表对照着输入的灰度等级度,确定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以及液晶光阀(60R、60B、60G)各自的控制值(在之后进行叙述的驱动控制值)。该查找表设置有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用的第一查找表和液晶光阀用的第二查找表,第二查找表按照RGB中的各种颜色分别设置。
上述第一查找表和第二查找表存储有灰度等级度、和与灰度等级度对应地设定的控制值(用于设定与灰度等级度相对应的亮度值)之间的对照关系。
这些控制值是对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以及液晶光阀各自的特性进行测定而预先求得的,是用于对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进行线性灰度等级控制、对液晶光阀进行非线性灰度等级控制的数值。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图像显示装置的各个具有因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液晶光阀、光源10等的个体差异而引起的个体显示特性。因此,第一查找表以及第二查找表中所存储的控制值是与每个图像显示装置的个体差异分别相对应地根据测定值设定的数值,从而各个图像显示装置就可得到与输入的图像信号相对应的预期的显示特性。
这样,二调制信号处理部5通过参照信号处理用LUT6中的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查找表来确定与输入的图像信号的灰度等级度相对应的控制值。
在此,在前级、后级、以及亮度调制、色调制中使用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以及液晶光阀中的任一种,这样的组合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即使在各种变形后也能进行同样的处理。
例如,也可以在前级单板DMD通过使用旋转滤色器或RGB的LED灯等进行色调制,在后级单板液晶光阀进行亮度调制。在这种构成的情况下,由于后级的液晶光阀可以是单板,另外不需要分色镜等光学元件,所以可使成本大幅度降低。另外,不需要对三片液晶光阀进行像素位置对准,从而难于产生像素偏移或干扰条纹等画质劣化。
当然,液晶光阀除了高温多晶硅TFT等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以外,也可是LCoS等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以及液晶光阀是分别具有“1280×720”像素数(720P)的调制元件,作为图像信号输入与720P等的像素数相对应的图像信号等。
上述720P等图像信号,其数据形式是光栅扫描(线顺序扫描)型的形式,是将显示画面对从上侧到下侧方向的各条扫描线(像素在水平方向上并列的行)、顺次输入以行为单位在像素显示的像素数据的排列。
LCD(液晶显示元件)或液晶LV(光阀)等线顺序驱动型的模拟调制显示元件与该图像信号的扫描相对应地,按照线顺序、即按从显示画面的上侧到下侧的方向,按每条扫描线按顺序对各个像素进行像素数据的重写。
另一方面,在为DMD或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显示面板)等面重写型数字调制元件的情况下,由于与显示画面所有的像素同步地,以子场为单位进行显示的导通/断开从而进行时间积分灰度等级显示,所以设置至少按一帧单位将输入的图像信号保持成显示画面的所有像素的像素数据的缓冲器,在显示画面上同步地进行所有像素的显示处理中的导通/断开工作。
在此,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在子场驱动时,在导通工作的情况下使入射光反射到中继透镜90,在断开工作的情况下使入射光向不会入射到中继透镜90的方向反射。也就是说,在为导通工作的子场的总计时间内表现灰度等级(已叙述过的时间积分灰度等级)。
如在以往例中说明的那样,DMD那样的面重写型的数字调制元件、和液晶光阀那样的线顺序驱动型的模拟调制元件,其各个像素的显示处理中的重写方法在以面为单位时和以扫描线为单位时大不相同。因此,在使用了像素的重写方法不同的两个调制元件的二调制光学系统的情况下,若没有注意到这种重写特性的不同而构成控制部,则最终显示出的图像的画质就会劣化。
接下来,为了使本发明中的更改之处更加易懂,下面参照图3详细地对引起显示图像的画质劣化的原因进行说明。图3(a)是说明扫描线(行A、行C)的位置的、在以面为单位时和以扫描线为单位时的图像数据的重写的定时的偏移的波形图,其中,横轴表示时刻,纵轴表示各个信号的电平。另外,图3(b)是表示显示画面中的行A和行C的扫描定时位置的概念图,其中扫描方向(从上侧的扫描线向下侧的扫描线顺次地进行写入操作)与时刻相对应。回扫期间设定为用于在完成了向一帧的最下段的扫描线的各个像素写入图像数据后,开始在下一帧进行最上段的扫描线的写入的裕量。
在此,图3(a)中,行A-二调制显示结果以及行C-二调制显示结果分别从行A、行C的扫描线中的像素来看,示出了各个像素的亮度值。在此,行A是显示画面中的最上段的扫描线,行C是位于显示画面中间的扫描线。
另外,图像信号以及液晶光阀扫描方向是在图3(b)中从最上段的扫描线向最下段的扫描线的方向,如上所述,在最下段的扫描线的下部设置有称作回扫期间的时间裕量。
在对行A的像素和行C的像素(以下将像素省略,称作行A、行C)的液晶驱动中的数据的重写的定时进行比较时,在图3(a)中,行A在时刻t0被写入图像数据,另一方面,行C在时刻t1被写入图像数据,在一帧表示时刻t0~时刻t2之间的情况下,可知行C相对于行A其图像数据的重写延迟了半帧周期的时间量(时间T)。在图3(a)中,由于在同一帧中,在行A和行C中写入了同一图像数据,因此,能很容易看到行C相对于行A的写入定时的延迟。
对于上述行C相对于行A的延迟,在这些行中的各个像素中,作为二调制光学系统的图像显示结果,为了得到与图像信号相对应的灰度等级,需要与时间T的驱动的延迟同步地进行行C中的图像信号的显示。
另一方面,在驱动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时,进行调制的面全体的像素同步(同时)地被重写,所以不会以帧为单位延迟,而在显示画面整面中,在时刻t0、时刻t2......时各个像素的图像数据与帧的变化同步地进行重写。
这样,在行A中,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与液晶光阀的像素的重写定时成为同步,但是,在行C中,两个调制元件的重写定时则成为液晶光阀延迟了帧显示时间的半周期的量。也就是说,在时刻t2~时刻t3中,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将像素的数据重写成为当前帧中所显示的图像数据,而液晶光阀的像素仍保持着紧前的帧中所显示的图像数据的状态。
当前帧中所显示的图像数据与紧前的图像数据重合地进行二调制处理,因显示出不同的灰度等级从而出现显示误差,显示图像的画质就会劣化。
另外,上述图像数据的重写定时的延迟,在显示画面的最下段的扫描线的位置变为最大,在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和液晶光阀中,偏移了大约一帧的周期的量,显示误差变为最大。
因此,在上述二调制光学系统中,为了抑制上述显示误差,提高显示的画质,在使用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同时,还需要与液晶光阀的图像数据的重写定时对应地,在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中对与液晶光阀的扫描线的位置相对应的区域的行方向的像素进行图像数据的重写定时,以使得与行C的相对于行A的延迟时间T相当,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在此,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在使用了DMD等数字调制元件的情况下,将帧分割成子帧(或子场),按每个子帧进行导通/断开控制,通过为导通的时间进行灰度等级控制,即为了进行中间灰度等级的显示,按每个子帧进行使用了导通/断开控制驱动等的时间积分灰度等级显示。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控制上述子帧的数据以一行或几行为单位,对应着液晶光阀的扫描线,使这些数据的重写定时与液晶光阀的图像数据的重写定时相对应,由此对行C相对于行A的延迟进行调整,这样就解决了图像重写的定时在二调制光学系统的各个调制元件中产生偏移、画质降低的问题。
接下来,图4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帧中作为对子帧进行控制的控制值的集合的、图像代码的生成方法的图。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子帧构成方法是,在输入的图像信号的灰度等级度表示为512灰度等级的情况下,将用灰度等级数512除一帧周期的期间而得到的结果作为时间单位“1”,在此将“16”时间单位的长度作为主子帧。然后,用上述主子帧的长度“16”除灰度等级数512,将一帧分为32份,将其中的31个作为主子帧,将剩下的一个主子帧作为时间单位分别是“8”、“4”、“2”、“1”的各一个副子帧,从而成为显示出512灰度等级的构成(但是,子帧的构成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该主子帧数进行调整,从而将多个行单位(例如,在图像信号为720P的情况下,垂直行数(扫描线数)/32=720/3222行)作为第一组,将该第一组单位的垂直行,与在液晶光阀的对应位置的扫描线的第二组的图像重写的驱动定时相对应,对从液晶光阀的最上段的第二组向位于下侧方向的第二组的图像重写的延迟进行调整。
在此,对重写定时的调整进行如下在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垂直行中,将对在各个帧中显示的图像数据进行显示的定时,以上述第一组为单位,在位于下侧方向的每组中都进行偏移(移位)。
也就是说,亮度调整元件驱动部8以与相对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数据重写的定时的、所生成的与第一组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组的重写定时所偏移的时间相应的比率,使应在当前帧显示的显示数据和应在紧前的帧显示的显示数据生成在一帧内混合有在当前帧显示的图像数据和在紧前的帧显示的图像数据的显示数据。
例如,在图4中,行A是属于位于显示画面的最上段的第一组的垂直行,在该情况下,亮度调制元件驱动部8可使显示的显示数据(与当前帧中显示的图像数据对应的、由控制导通/断开的控制数据构成的图像代码)全部都由当前帧的图像数据构成。
另外,行B是在显示画面中,位于从最上段算起相当于四分之一左右的、属于第一组的垂直行(例如,从最上部的垂直行算起的第187行的垂直行),在该位置上与行A进行比较,液晶光阀的图像数据的重写定时相对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数据重写定时来说,延迟了四分之一左右的帧周期的时间的量,所以在最开始的四分之一左右的子帧(在图4中为子帧SF1~SF8)数的量,通过与前一帧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控制数据进行驱动显示,在剩下的子帧中通过当前帧的控制数据进行显示。因此,在当前帧中,预先存储有上一帧中的一部分图像数据(即、图像代码的控制值),并且作为显示数据,生成进行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灰度等级驱动的图像代码。
接下来,参照图5,说明生成将在当前帧显示的图像数据、和在紧前的帧显示的图像数据进行混合的显示数据的亮度调制元件驱动部8。图5是表示图2中本实施方式的亮度调制元件驱动部8的构成示例的框图。
当从图2的二调制信号处理部5输入驱动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图像代码时,帧缓冲器81以像素为单位暂时保持显示画面所有的像素的图像代码。
然后,帧位数据生成部82从帧缓冲器81以子帧为单位顺次输入图像代码的驱动数据,将该驱动数据转换成对像素进行导通/断开的、以一位的“1(例如为导通)”、“0(例如为断开)”来表示的帧位数据。
以往,将上述帧位数据以帧为单位存储在缓冲器中,按子帧周期,顺次将其输出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在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中,通过与每个像素对应的帧位数据进行控制,使得与像素对应的镜体的导通/断开控制在显示画面的全体像素中同时进行,这样来进行灰度等级处理。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将以帧为单位的上述帧位数据,与液晶光阀的写入定时相对应地,以第一组为单位,在前后的帧中进行偏移(使之移位),从而以与液晶光阀相对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延迟对应的比率,将当前帧和紧前帧的帧位数据进行混合。
因此,如图5所示,亮度调制元件驱动部8设置有两个位数据缓冲器,即位数据缓冲器84和位数据缓冲器85。
位数据移位部83,使帧位数据对应着液晶光阀的驱动定时(图像数据的重写定时),将从帧位数据生成部82输入的帧位数据按照混合比率,分别分配到位数据缓冲器84以及位数据缓冲器85。
输出控制部86在图像显示时,以显示的帧为单位,对位数据缓冲器84以及位数据缓冲器85这两个位数据缓冲器进行转换,向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发送对应的帧位数据,这样来实现同步处理,使得与各个第二组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组的导通/断开工作的定时,与该第二组的驱动定时相对应。
输出控制部86将数据从汇集了位数据缓冲器一帧的量的数据的行顺次传输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也就是说,当位数据移位部83完成了向位数据缓冲器84存储行N的帧数据,开始进行下一行、即行N+1的位数据移位处理时,输出控制部86从位数据缓冲器84向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送出行N的数据。为了能实现这种功能,位数据缓冲器84、85必须是可同时输入输出不同行的数据的存储缓冲系统。
下面来看对图4的行B进行控制的显示数据,分别说明帧N中的位数据缓冲器84和帧缓冲器85的状态。位移位部83进行帧位数据的分配处理,使得成为下面的状态。
在此,为了说明方便,使得在位数据缓冲器84中存储有用于在帧N内对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进行控制的显示数据,在位数据缓冲器85中存储有用于在帧(N+1)内对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进行控制的显示数据。
在存储有由在当前帧N中对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进行控制的帧数据构成的显示数据(图像代码)的位数据缓冲器84中,因为将帧的转换定时按主子帧的八个周期的量偏移,所以在行B的划斜线的主子帧SF1到SF8为止存储有与紧前的帧(N-1)中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帧位数据,在SF9到SF34为止存储有与当前帧N中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帧位数据。
另一方面,在存储有由在下一帧(N+1)中对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进行控制的帧数据构成的显示数据(图像代码)的位数据缓冲器85中,在行B的划斜线的主子帧SF1到SF8为止存储有与当前帧N中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帧位数据,在SF9到SF34为止存储有与下一帧(N+1)中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帧位数据。
如上所述,当输出控制部86在紧前的帧(N-1)内将显示数据从位数据缓冲器85输出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时,位数据移位部83按照已说明的对应于液晶显示元件的延迟设定的比率,将应在帧(N-1)中显示的与主子帧对应的帧位数据写入位数据缓冲器84,然后将应在帧N中显示的灰度等级信息顺次写入剩下的子帧。然后,当输出控制部86在帧N内将显示数据从位数据缓冲器84输出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时,位数据移位部83按照已说明的与液晶显示元件的延迟对应地设定的比率,将应在帧N内显示的与主子帧对应的帧位数据写入位数据缓冲器85,之后将应在帧(N+1)中显示的灰度等级信息顺次写入剩下的子帧。
上述比率,如已说明的那样,相对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数据重写定时,使由液晶光阀中的扫描线构成的第二组在每个位置延迟的延迟量对应,所以使反射型调制元件100的、与上述第二组位于同一位置的第一组的帧位数据,越过帧的周期,在前后帧之间进行移位。
也就是说,将在当前帧中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控制强制地偏移到下一帧期间,这样可使具有面重写和行重写这两种不同重写定时的两个光学调制元件的图像数据显示定时对应,进行没有画质劣化的图像显示。
和上述处理一样,行A、行C、行D也同样,对应着位于与各自所属的第一组对应的位置上的第二组的重写定时,将对应于相对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重写定时、位于分别对应位置上的液晶光阀第二重写定时的延迟时间的、主子帧的多个周期在帧之间移位。
在存储有在当前帧N内对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进行控制的显示数据的位数据缓冲器84中,就帧行A来说,由于其是液晶光阀中的最上段的第二组,所以不会对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重写定时产生延迟,因此第一组自身不需要使帧位数据移位,从而所有主子帧都与当前的图像数据对应。
另一方面,在位数据缓冲器84中,行C所属的第二组由于和行B所属的第二组相比较其扫描顺序位于下级,从而相对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重写定时延迟了主子帧的十六个周期的量,所以使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帧转换定时延迟十六个周期的量,因此,在位数据缓冲器84中存储有使从SF1到SF16为止的帧位数据与紧前的帧(N-1)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
同样,在位数据缓冲器84中,行D所属的第二组由于与行C所属的第二组相比其扫描顺序位于更下级,从而相对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重写定时延迟了主子帧的三十一个周期的量,所以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帧的转换定时延迟三十一个周期的量,因此,在位数据缓冲器84中存储有使从SF1到SF31为止的帧位数据(斜线部)与紧前的帧(N-1)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
另外,在存储有在下一帧(N+1)内对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进行控制的显示数据的位数据缓冲器85中,就帧行A来说,其是液晶光阀中的最上段的第二组,所以相对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重写定时没有延迟,因此,第一组自身不需要使帧位数据移位,从而所有主子帧与下一帧(N+1)的图像数据相对应。
另一方面,在位数据缓冲器85中,行C所属的第二组由于与行B所属的第二组相比较其扫描顺序位于下级,从而相对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重写定时延迟了主子帧的十六个周期的量,所以使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帧转换定时延迟十六个周期的量,因此,在位数据缓冲器85中存储有使从SF1到SF16为止的帧位数据(斜线部)与当前帧N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数据。
同样,在位数据缓冲器85中,行D所属的第二组由于与行C所属的第二组相比较其扫描顺序位于更下级,从而相对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重写定时延迟了主子帧的三十一个周期的量,因此,使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帧的转换定时延迟三十一个周期的量,因此在位数据缓冲器85中,存储有使SF1到SF31为止的帧位数据(斜线部)与当前帧N的图像数据对应的数据。
这样,将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各个第一组中的行的导通/断开控制的显示数据的转换定时,与位置对应的第二组的重写定时的、对于上述第一组的延迟时间相对应地,向紧接的帧移位,这样使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各第一组的重写定时(帧的转换定时)与对应位置的第二组的重写定时相对应,由此可在将图像显示于显示画面整体上时,使具有对图像数据的重写定时进行面重写和行重写这两种不同的重写定时的两个光学调制元件的图像数据的显示定时,在显示画面整体上对应。
位数据移位部83如上所述,以帧为单位交替转换位数据缓冲器84以及位数据缓冲器85,一边使前后帧中的帧位数据进行移位,一边将其写入。
在此,位数据部83为了在向各个位数据缓冲器写入位帧数据时、使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帧转换定时移位,需要在不消除预先存储的紧前的帧的帧位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写入。这时,对紧前的帧位数据和当前帧位数据,通过使之进行各自移位的掩模使不必要的部分为“0”,使对应的位位置对应来进行“或”运算,这样可容易地生成输入各个位数据缓冲器的显示数据。
上述掩模,以行B为例,在一方的位数据缓冲器输出显示数据、另一方的位数据移位部被输入显示数据时,就用于进行与下一帧对应的图像显示的帧位数据来说,对与从SF1到SF8对应的帧位数据进行掩蔽使之为“0”,另一方面,就用于进行与当前帧对应的图像显示的帧位数据来说,对与从SF9到SF34对应的帧位数据进行掩蔽使之为“0”。位数据移位部83将进行了上述掩蔽处理的帧位数据的位列(图像代码),以各自对应的位进行“或”运算,这样在各个帧的显示定时中,将紧前的帧的帧位数据和当前帧的帧位数据合成,从而生成使帧周期移位的显示数据。
另外,对于液晶光阀进行图像数据的重写定时的延迟,在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中,将帧的转换按划斜线的主子场的周期的量移位,另一方面,对于副子场来说在液晶光阀的回扫期间固定为一直显示与当前帧所显示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帧位数据,这样就可成为稳定的灰度等级显示,可进一步提高画质。由于仅在主子帧的周期对写入定时的偏移进行校正,所以还可使校正处理以及电路构成简单,从而以低制造成本来提高画质。
通过进行上述处理,图3(a)的波形图的行C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图像的重写定时实际上延迟了相当于虚线部分的时间T,与行C的液晶光阀的数据重写的定时大致同步,消除了与斜线部分相当的显示误差,从而可提高灰度等级显示特性,抑制画质的降低。在行A中时刻t0~t2(t2~t4、t4~t6)的帧在行C中向时刻t1~t3(t3~t5、t5~t7)偏移了时间T。
并且,不会为了抑制画质降低而需要特别的光源、用于控制该光源的控制电路,对于进行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的驱动的亮度调制元件驱动部8来说,仅添加进行位移位的电路构成即可,从而能以低成本来提高画质。
接下来,作为第二实施方式,说明通过反射型光调制元件100,插入进行黑显示的子场,来提高动态图像的显示性能的构成。LCD以及液晶光阀等是称作保持型显示元件的显示元件,是在一帧的期间内各个像素保持为大致同样的亮度值的显示元件。
在这种保持型显示元件中进行动态图像显示时,人会感觉到正在变动的图像的余像,实质的画质低劣。为了提高这种显示元件的动态图像显示性能,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像CRT那样仅在帧内的一定期间内进行显示的脉冲型显示。
为了进行上述脉冲型显示,使用的技术是在LCD、液晶光阀中,通过光源、液晶本身的驱动,在帧内的一定期间内显示黑(黑插入),进行模拟脉冲显示,从而提高动态图像显示性能。
但是,由于进行了黑插入,自然会存在显示亮度降低的问题,另外还需要用于光源控制的控制电路,因此出现了制造成本会增加的问题。
特别是,在LCD、液晶光阀的驱动中,为了进行上述黑插入,需要按每个帧将各个像素暂时控制为黑,但是液晶的像素其响应特性不是很快,由于该过渡状态的期间的量,灰度等级特性中的亮度损失又成为一个问题。
另外,由于在使用了光源的黑插入中,存在与上述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和液晶光阀的组合中的图像数据的重写定时相同的问题、即液晶光阀为线顺序驱动,而亮度调制进行面重写,所以为了得到预期的灰度等级,必须进行考虑到了液晶光阀的驱动定时的黑插入。
因此,在作为以往示例来进行说明的专利文献2中,考虑了液晶显示元件的驱动定时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过渡特性,以某个区域为单位进行光源的控制,从而实现亮度不怎么降低、且灰度等级特性也良好的显示。
但是,在为用于通常的液晶光阀等的冷阴极管的情况下,光源的分割数不能对照明区域进行细分,因此存在画质以及亮度降低的缺点。
另外,另需要能在任何定时、任何区域对光源进行控制的光源控制电路,从而因电路构成增大,制造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相对于上述的专利文献2中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原本进行了二调制显示,所以像之后说明的那样,可利用进行亮度调制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的工作来进行黑插入,从而能实现进行以细小的行为单位的黑插入的调整。
另外,由于仅在DMD驱动部添加很少的电路即可,所以成本很低。
在此,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处理控制部将图2的亮度调制元件驱动部8的构成从图5中的构成改变成图6中的构成。参照图6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亮度调制元件驱动部8的构成的框图。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位数据移位部83被改变成位数据移位/黑插入部87。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附加相同符号,说明从略。
上述位数据移位/黑插入部87在写入控制下一帧的帧位数据时,向成为写入模式的位数据缓冲器,将黑插入的数据(即、主子帧为将反射控制成断开的“0”)插入到当前帧用的帧位数据和下一帧用的帧位数据之间。
为了说明上述构成,在图7中示出了由控制下一帧的、存储在位数据缓冲器的各行中的帧位数据构成的显示数据。
在进行256灰度等级的灰度等级显示时,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将一帧分割成512灰度等级,在原本显示出512灰度等级的子帧构成中的一半的主子帧中进行黑插入,在利用剩下的256灰度等级进行灰度等级显示的同时,可实现如图8所示那样考虑了液晶光阀的驱动定时以及过渡响应特性的黑插入,从而可实现高画质的动态图像显示性能。
在上述黑插入处理中,位数据移位/黑插入部87在写入控制下一帧的帧位数据时,在当前帧用的帧位数据和下一帧用的帧位数据之间进行黑插入,所以就相对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没有图像重写定时的延迟的行A来说,向SF1~SF15的位进行黑插入,在剩下的SF17~SF34中存储与应在下一帧中显示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帧位数据。
另外,在上述黑插入处理中,位数据移位/黑插入部87在写入控制下一帧的帧位数据时,在当前帧用的帧位数据与下一帧用的帧位数据之间进行黑插入,所以就相对于反射型光调制元件存在15个周期的量的图像重写定时的延迟的行C来说,使与在当前帧中应显示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帧位数据存储在SF1~SF15的主子场中,在与其后的SF16~SF31对应的位中进行黑插入,在剩下的SF32~SF34中存储与在下一帧中应显示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帧位数据。
如上所述,位数据移位/黑插入部87在将控制下一帧的显示数据存储到位数据缓冲器中时,在实际的帧转换定时进行黑插入。
结果,如图8的波形图(与图3的构成相同)所示,就液晶光阀的行A来说,在与作为液晶的过渡变化期间的时刻t0~t1、时刻t2~t3、时刻t4~t5对应的子场中进行黑插入,另一方面,就液晶光阀的行C来说,在与时刻t1~t2、时刻t3~t4、时刻t5~t6对应的子场中进行黑插入,从而分别在第一以及第二组中的实际的帧转换定时进行黑插入。因此,在二调制显示结果中,由于在液晶光阀的过渡变化期间内没有进行灰度等级显示,而在变成了稳定的灰度等级的期间内进行灰度等级显示,所以可提高画质。
另外,DMD等的反射型光调制元件与LCD、液晶光阀相比较,其对导通/断开控制的响应很快,更易进行脉冲化的显示,这也能有助于大幅提高动态图像显示性能。
并且,还可以将实现图2的第二调制信号处理部5、和色调制液晶LV驱动部7以及亮度调制元件驱动部8(除了位数据缓冲器部之外)中的除了数字/模拟转换之外的处理和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介物中,使记录在该记录媒介物中的程序被计算机系统读取,并将其执行,这样来进行图像显示控制的处理。并且,在此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和外围设备等硬件。另外,“计算机系统”也包括具有主页提供环境(或显示环境)的WWW系统。另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介物”是指软磁盘、光磁盘、ROM、CD-ROM等的可移动媒介物,以及内装在计算机系统内的硬盘等的存储装置。并且,“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介物”还包括像在经由互联网络等的网络、电话线路等的通信线路发送程序的情况下成为服务器、客户机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RAM)那样,将程序保持一定时间的记录媒介物。
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从将该程序存储在存储装置等中的计算机系统,经由传输媒介物、或通过传输媒介物中的传输波,传输到其他计算机系统。在此,传输程序的“传输媒介物”是指,具有像互联网络等网络(通信网)、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通信线)那样传输信息的功能的媒介物。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还可以是,通过与已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组合来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即所谓的差分文件(差分程序)。
也可以将进行关于时间积分灰度等级的控制的、具有线性灰度等级特性的PDP(等离子显示器)作为第一光学调制元件用于亮度调制,来构成本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二调制光学系统的图像显示装置,其光学性地串联配置有以面为单位按每个子场进行各像素的导通/断开工作的第一光学调制元件、和以线为单位进行各像素的灰度等级显示的第二光学调制元件,进行与所输入的图像信号对应的图像显示,其特征在于,具有线顺次驱动上述第二光学调制元件的第二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以及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其相对上述第二光学调制元件的线顺次驱动中的单行或几行单位的驱动间隔、生成对位于与该单行或几行单位对应的位置的行的像素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使定时与单行或几行单位相对应地,来控制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在生成下一帧的量的以子场为单位的控制信号时,按照第二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的驱动的上述驱动间隔,使之包括与当前帧中的子场的灰度等级控制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和与下一帧中的子场的灰度等级控制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使与当前帧的灰度等级控制对应的控制信号的比例,与第二光学调制元件对于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的定时延迟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具有第一存储部和第二存储部,当从该第一存储部以及第二存储部中的一方向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输出控制信号时,使下一帧中的、对第一光学调制元件的控制信号存储在另一方中。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按各个场,使一个或多个子场的期间为黑显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以上述驱动间隔为单位,在进行黑显示的子场数的期间断开第一光学调制元件,而在一帧中剩下的子场内进行灰度等级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在控制紧前的帧的子场的第一控制信号、和控制当前帧的子场的第二控制信号之间,插入进行上述黑显示的子场的控制信号。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帧包括以相同控制时间为单位的多个主子场和将主子场的时间分割的、以各不相同的时间为单位的副子场,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使上述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的比例与主子场对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在一帧的期间内,将显示副子场的定时位置固定进行输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将上述定时位置固定为第二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的回扫期间。
10.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在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设置有投影光学系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图像显示装置和投影机,是包括进行以面为单位的重写驱动的数字驱动调制显示元件和进行以扫描线为单位的顺次重写驱动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二调制光学系统,可与液晶显示装置相应地控制数字驱动调制元件。其光学性地串联配置以面为单位按子场进行各像素的导通/断开工作的第一光学调制元件和以线为单位进行各像素的灰度等级显示的第二光学调制元件,进行与输入的图像信号对应的图像显示,其特征在于具有与周期时钟同步地线顺次驱动第二光学调制元件的第二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和第一光学调制元件驱动部,使定时与第二光学调制元件的线顺次驱动的单行或几行单位的驱动间隔一致地生成显示图像数据的控制信号,来控制上述第一光学调制元件。
文档编号G09G3/36GK101038422SQ20071013591
公开日2007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3日
发明者新田隆志, 中村旬一, 旭常盛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