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6918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文具,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笔。
背景技术
本发明在使用时的出芯方式实现了顿笔出芯,点顿笔尖,可以实现对笔芯的移动 的控制。以往的同类品在使用时把笔芯填装在中筒⑷里面,也就是说把笔芯和顶芯(2) 填装在同一个通道里,这主要产生了两个问题①若从尾部填装笔芯,只能把顶芯(2)取 出。②所使用的笔芯只能和顶芯(2)等粗。本发明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用者使用时若从笔的后端填装笔芯,不必取 出顶芯(2)。本发明所使用的笔芯可以比顶芯(2)细。

发明内容
本自动笔所使用的笔芯包含粉笔、铅笔、蜡笔、橡皮。内管(10)设有纵向槽。所使用的笔芯填装在内管(10)内。顶芯(2)设有卡头(3)和爪(11)。顶芯⑵套在内管(10)外面,爪(11)透过内管(10)的纵向槽固定住内管(10) 内的笔芯。内筒(1)设有纵向槽。内筒⑴套在顶芯(2)外面。卡头⑶卡在内筒⑴的纵向槽内。中筒(4)设有螺旋槽。中筒(4)套在内筒⑴外面。卡头(3)透过内筒⑴的纵向槽卡在中筒⑷的螺 旋槽里。中筒(4)的旋转可以带动卡头(3)沿内筒(1)的纵向槽发生移动,从而带动顶芯 (2)发生移动,于是实现了笔芯的移动。中筒(4)设有前齿(6)和后齿(7)。外筒(5)设有前顶齿(8)和后顶齿(9)。外筒(5)套在中筒(4)的外面。当使用者使外筒(5)向前移动时,外筒(5)的后顶齿(9)与中筒(4)的后齿(7) 发生接触,此接触使中筒(4)发生旋转。然后使用者使外筒(5)向后移动,外筒(5)的前顶齿(8)与中筒(4)的前齿(6) 发生接触,此接触使中筒(4)发生旋转。中筒(4)的旋转带动顶芯⑵在内筒(1)内移动,从而实现笔芯在内管(10)内的移动。

图1是自动笔整体外观正面视图。图中(1)是内筒,⑷是中筒,(5)是外筒,(10) 是内管。图2是自动笔整体外观90度角侧视图。图中(1)是内筒,⑷是中筒,(5)是外 筒,(10)是内管。图3是自动笔整体外观俯视图。图中(1)是内筒,⑷是中筒,(5)是外筒,(10) 是内管。图4是拆散后的所有零件的外观图。图中⑴是内筒,⑵是顶芯,(4)是中筒, (5)是外筒,(10)是内管。图5是外筒(5)的外观图。图6是外筒(5)的纵剖图。图中⑶是前顶齿,(9)是后顶齿。图7是中筒(4)的外观图。图中(6)是前齿,(7)是后齿。图8是中筒(4)的俯视图。图9是中筒(4)的纵剖图。图中(6)是前齿,(7)是后齿。图10是内筒(1)的外观图。图11是内筒(1)的俯视图。图12是内管(10)的外观图。图13是顶芯(2)的外观图。图中⑶是卡头,(11)是爪。图14是内筒(1)、顶芯(2)、内管(10)组合在一起后的正面效果图。图中(3)是 卡头。图15是内筒(1)、顶芯(2)、内管(10)组合在一起后的侧面效果图。图中(3)是 卡头。图16是将外筒(5)纵剖之后的效果图。此时是自动笔书写时的状态。图17是将外筒(5)纵剖之后的效果图。此时是外筒(5)向前移动时的状态,后顶 齿(9)和后齿(7)发生接触,将使中筒(4)发生旋转。图18是将外筒(5)纵剖之后的效果图。此时是外筒(5)向后移动时的状态,前顶 齿(8)和前齿(6)发生接触,将使中筒(4)发生旋转。图19是将外筒(5)纵剖之后的效果图。此时是外筒(5)向后移动结束时的状态, 中筒(4)已发生旋转。
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时,需使中筒套在内筒的外面可以自由旋转,但相对于内筒的高度位置 是固定的。把中筒固定在内筒外面的某个高度上,中筒在这个高度上可以自由的旋转,但是 高度位置不可发生变化。中筒和内筒之间的固定方式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方式是,可以利用 卡槽把中筒固定在内筒外面某个高度上,在内筒上设立卡槽,中筒嵌在卡槽里,使中筒可以 自由旋转而相对于内筒的高度则不发生变化。另一种固定方式是利用凸起,在中筒和内筒 上都设立相对的凸起,凸起相互作用,起到格挡的效果,这样就可以把中筒固定在内筒的某 个高度上了,中筒可以自由旋转而不能上下移动。再一种方式是只在内筒上设立凸起,中筒 嵌在内筒的两个凸起之间,这时内筒上的两个凸起就自然的形成了一个槽,起到格挡作用,中筒在槽里可以自由的旋转而无法上下移动。本自动笔在使用时实现了顿笔出芯。点顿笔尖出芯的过程详述如下点顿笔尖,也就是点顿笔芯,这使笔芯遇到抗力回退,笔芯顶着顶芯,所以笔芯的 回退使顶芯回退。顶芯上的卡头是卡在中筒的螺旋槽里的,于是顿笔的力量通过卡头和螺 旋槽的相互作用传递给中筒,顶芯的回退推动中筒的回退,所以点顿笔尖促成了中筒的回 退。这里的回退指的是相对于外筒的回退。当中筒回退,中筒上的后齿和外筒上的后顶齿 发生接触,后齿和后顶齿相互作用,使中筒发生旋转。当点顿笔尖结束,握笔的手抬起,回退的过程终止,这时,中筒、内筒、内管、笔芯、 顶芯由于自身的重量开始自然回落。中筒回落,中筒上的前齿和外筒上的前顶齿发生接触, 前齿和前顶齿相互作用,使中筒发生旋转。中筒发生旋转,中筒上的螺旋槽对卡头产生推 力,此推力使卡头在内筒上的纵向槽内向前移动。卡头是顶芯上的一部分,卡头向前移动顶 芯就向前移动。顶芯上的爪固定着笔芯,顶芯向前移动使笔芯也向前移动。所以,中筒的旋 转使笔芯发生了移动。最终,点顿笔尖实现了笔芯的推进。从笔尾填装笔芯的过程详述如下旋转中筒,中筒上的螺旋槽对卡头产生推力,推力使卡头在内筒上的纵向槽内发 生移动,由于卡头是顶芯上的一部分,卡头的移动也就是顶芯的移动,所以旋转中筒促成了 顶芯的移动。旋转中筒推动顶芯,当顶芯被推到笔的尾端,顶芯上的爪会自动打开,此时使 用者便可以从笔的后端装入新笔芯。装入新笔芯后点顿笔尖,此时由于刚装入笔芯,笔芯 的长度不足以从笔的前端露出,所以这时点顿笔尖点顿的是露出笔的前端的一小段内筒, 点顿的是内筒。点顿内筒,内筒回退,中筒也随之回退。这里的回退指的是相对于外筒的回 退。当中筒回退,中筒上的后齿和外筒上的后顶齿发生接触,后齿和后顶齿相互作用,使中 筒发生旋转。当点顿笔尖结束,回退的过程终止,这时,中筒、内筒、内管、笔芯、顶芯由于自 身的重量开始自然回落。中筒回落,中筒上的前齿和外筒上的前顶齿发生接触,前齿和前顶 齿相互作用,使中筒发生旋转。中筒发生旋转,中筒上的螺旋槽对卡头产生推力,此推力使 卡头在内筒上的纵向槽内向前移动。卡头是顶芯上的一部分,卡头向前移动顶芯就向前移 动。当顶芯向前移动移离笔尾,顶芯上的爪会自动合上。爪合上后会固定住笔芯,使笔芯随 着顶芯的移动而移动。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从笔尾装入新笔芯时,不必取出笔内的残笔芯, 新笔芯会顶住残笔芯,残笔芯可以继续使用,从而达到笔芯的最佳使用率。顶芯上的卡头与外筒上的螺旋槽匹配旋转上下,使笔芯伸缩,当顶芯推到筒的尾 端,顶芯的爪会自动打开,使用者便可从后端装入新笔芯,顶住残笔芯继续使用,从而达到 笔芯的最佳使用率。
权利要求
一种自动笔,其特征是结构包括内筒(1),顶芯(2),卡头(3),中筒(4),外筒(5),内管(10),爪(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笔,其特征是内筒(1)设有纵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笔,其特征是顶芯(2)设有卡头(3)和爪(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笔,其特征是中筒(4)设有螺旋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笔,其特征是中筒(4)设有前齿(6)和后齿(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笔,其特征是外筒(5)设有前顶齿⑶和后顶齿(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笔,其特征是内管(10)设有纵向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笔,其结构包括内管、内筒、中筒、外筒、卡头。本发明在使用时出芯方式实现了顿笔出芯。以往的同类品在使用时把笔芯填装在中筒里面,也就是说把笔芯和顶芯填装在同一个通道里,这主要产生了两个问题①若从尾部填装笔芯,必须把顶芯取出。②所使用的笔芯必须和顶芯等粗。本发明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用者使用时若从笔的后端填装笔芯,不必取出顶芯。本发明所使用的笔芯可以比顶芯细。
文档编号B43K21/00GK101898479SQ20101017539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6日
发明者姚远 申请人:姚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