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具,尤其涉及一种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
背景技术:
已知现有传统单纯用于书写功能的笔具,被附加有各种不同的功能与结构(如 雷射笔、简易型手持光源、内藏便条纸等),藉以提升笔具的整体附加价值,但在目前一般所 常见的笔具附加装置多是简易的低附加价值结构,不易真正有效提升该笔具的整体价值, 难以创造较高利润与较佳竞争力。再者,随着科技不断地进步,目前的显示装置已由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液晶 显示器(LCD)进步到更薄的片状体(如电子纸Electronic^paper、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等)结构,且相较于该阴极射线管、液晶显示器的坚硬无法弯曲、能源消耗效率等缺点,薄 片状体的显示器结构确实具有更轻薄、耗电量低等优点,同时,更具有上述传统显示装置所 无法比拟的柔软、可挠曲弹性等特点,但针对上述薄片状显示组件而言,其于应用上亦有其 限制,由于其结构上并无法对折压扁,因此并无法藉由反复对折以缩小其面积,而若以该薄 片状显示组件的整体尺寸加以收存,则势必占用较大的空间,无法增加空间利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克服现有笔具存在 的缺陷,而有效的收容薄片状显示组件,并结合一般笔具结构,藉以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功 能,可有效提升笔具整体附加价值。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其薄片状显示组件 可提供易于向外伸展及顺畅收缩的动作,以增进使用时的便利性。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包括一内筒,是一内部具容置空间的管状体,于该内筒表侧设有一轴向延伸的镂空开 Π ;一枢轴,所述枢轴是轴向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中央部位;一涡卷簧片,为一螺旋状卷曲片体,具有与该枢轴结合的内端部及一外端部;一薄片状显示组件,具有可弯曲的挠性及可回复平直的弹性,该薄片状显示组件 的一侧是结合于该涡卷簧片的外端部,使其可随枢轴经由涡卷簧片的带动而收卷于内筒的 容置空间内,或由该容置空间内向外伸展;一笔管,衔接结合于该内筒的一端侧,于该笔管内设有一向外凸伸的笔芯。其中,所述薄片状显示组件选自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电子纸(Electronic^ paper)等其中之一。其中,所述内筒的外周侧另包覆一外壳套,该外壳套有一对应于镂空开口的槽缝。其中,所述内筒的一端侧设有由边侧向中央延伸的定位凹槽,而该外壳套外侧设 有一挂夹部,且该挂夹部具有一贯穿外壳套的卡掣端部,以供嵌入该定位凹槽内形成定位。[0015]其中,所述外壳套与笔管之间是通过相对应的内螺纹、外螺纹相结合。其中,所述内筒的内周缘环设有复数环凸缘。其中,所述枢轴的一端突出于内筒,并结合一旋帽。其中,所述内筒的一端侧为一镂空,以供结合一端盖。本实用新型内具片状显示屏的有益效果为具有显示屏与笔具结合的特点,易于 操作,除了具有基本的书写功能外,亦可对预设的薄片状显示组件提供一极有效率的收容 空间,不但便于携带,更可进行顺畅的收缩或伸展动作,提供使用上的便利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份组合示意图(一)。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份组合示意图(二)。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合外观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于外壳套中段横切的组合剖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例如各图所示,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内筒1、枢轴2、涡卷簧片 3、薄片状显示组件4、外壳套5及笔管6等部份,内筒1是一内部具容置空间11的管体,且 于该容置空间11周侧设有复数环凸缘12,于该内筒1 一端中央设有轴孔141,且于轴孔141 端部外表侧设有一由中央向外延伸的定位凹槽14,内筒1的另端则呈一镂空,以供结合一 端盖13,且于该端盖13中央设有一对应于轴孔141的轴孔131,而于内筒1表侧设有一轴 向延伸的镂空开口 111,于该镂空开口 111内设有斜伸的导斜边112,枢轴2是轴向设置于 该容置空间11的中央部位,其一端设有正多边形断面的结合端部21,可贯穿轴孔141向外 凸伸,而枢轴2的另端则是伸入于该轴孔131形成枢接,涡卷簧片3是呈一螺旋状卷曲的 弹性片体,其于螺旋内部设有一内端部,可结合于枢轴2表侧,而该涡卷簧片3于螺旋外部 设有一外端部,薄片状显示组件4是为一薄片状且具有可弯曲的挠性及可回复平直的弹性 的显示装置,其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子纸(Electronic^paper)或相似的显示机 构,该薄片状显示组件4的一端侧是结合于该涡卷簧片3的外端部,外壳套5是一两端具开 口的管状体,所述外壳套5可套合于该内筒1外周侧,且具有一对应于镂空开口 111的槽缝 51,于该槽缝51内设有斜伸的导斜边511,于该外壳套5外侧设有一挂夹部53,该挂夹部53 具有一贯穿外壳套5的卡掣端部531,以供嵌入该定位凹槽14内,使该外壳套5与内筒1得 以形成相互定位,于外壳套5另一端内部设有内螺纹52,另有一旋帽54,于该旋帽54底部 设有一凹孔541,可供套合于该枢轴2的结合端部21形成一连动,笔管6的一端部设有向外 凸伸的笔芯61,另一端则于外周缘设有外螺纹62,外螺纹62可螺合于该外壳套5的内螺纹 52而形成一衔接结合。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除可直接以笔管6的笔芯61进行书写动作外,并可藉由拨动 该旋帽54而连动该枢轴2经由涡卷簧片3带动该薄片状显示组件4,于图标(图6)中,若 该旋帽54以逆时针方向(如图示的箭头方向)转动,则该薄片状显示组件4可由该内筒1的容置空间11内向外伸展,以便于使用;而若该旋帽54顺时针方向转动,则该薄片状显示 组件4可被收卷于容置空间11内,且利用该涡卷簧片3的扩张弹性而使收卷的薄片状显示 组件4得以保持紧密贴合;而该挂夹部53则可供夹持于口袋或收容袋的袋口,以提供一收 存时的定位。本创作上述的结构,其除了具有基本的书写功能外,亦可对预设的薄片状显示组 件4提供一极有效率的收容空间,其不但便于携带,更可进行顺畅的收缩或伸展动作,提供 使用上的便利性。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 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 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内。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 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一内筒,所述内筒是一内部具容置空间的管状体,于该内筒表侧设有一轴向延伸的镂空开口;一枢轴,所述枢轴是轴向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中央部位;一涡卷簧片,所述涡卷簧片为一螺旋状卷曲片体,具有与该枢轴结合的内端部及一外端部;一薄片状显示组件,所述薄片状显示组件具有可弯曲的挠性及可回复平直的弹性,该薄片状显示组件的一侧是结合于该涡卷簧片的外端部,使其可随枢轴经由涡卷簧片的带动而收卷于内筒的容置空间内,或由该容置空间内向外伸展;一笔管,衔接结合于该内筒的一端侧,于该笔管内设有一向外凸伸的笔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状显示组件 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电子纸(Electronic^paper)其中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 的外周侧另包覆一外壳套,该外壳套有一对应于镂空开口的槽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一端侧设 有由边侧向中央延伸的定位凹槽,而外壳套外侧设有一挂夹部,且该挂夹部具有一贯穿外 壳套的卡掣端部,以供嵌入该定位凹槽内形成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套与笔管之 间是通过相对应的内螺纹、外螺纹相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 的内周缘环设有复数环凸缘。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内周缘环 设有复数环凸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 的一端突出于内筒,并结合一旋帽。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的一端是突 出于该内筒,并结合一旋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的一端是突 出于该内筒,并结合一旋帽。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 筒的一端侧为一镂空,以供结合一端盖。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一端侧为 一镂空,以供结合一端盖。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一端侧为 一镂空,以供结合一端盖。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一端侧为 一镂空,以供结合一端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具片状显示屏的笔具,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笔具与显示装置相结合等问题而发明。主要是在一中空容置空间的内筒表侧设有一轴向延伸的镂空开口,且于该容置空间内部中央部位设有一轴向延伸的枢轴,以一螺旋状卷曲的涡卷簧片的内端部结合在该枢轴上,并以一具可挠性的薄片状显示组件(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电子纸Electronic_paper)一端侧结合于该转轴簧片的外端部,另于该内筒的一端侧可衔接结合一笔管,于该笔管内设有一向外凸伸的笔芯,藉由该枢轴转动而可经由涡卷簧片连动该薄片状显示组件,使其可向内均匀地收卷于管筒的容置空间内,或由该容置空间内向外平顺地释出伸展,以形成一兼具有书写功能及显示屏幕的组合结构。
文档编号B43K29/20GK201619342SQ201020001200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5日
发明者林昭仁 申请人:台湾玄丽国际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