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压式笔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6457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按压式笔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具,具体是一种按压式笔具。
背景技术
按压式笔具由于其在使用上特有的便利性深受消费者欢迎,目前大部分自动铅笔 和不少圆珠笔都是按压式的。书写之前,使用者只需往下按压位于笔杆末端的按压头,笔芯 的笔尖便可露出笔杆头部,书写完毕后,只要再次按动该按压头就可将笔尖收起来藏于笔 杆内部。可见,按压式笔具的操作非常方便,而且能很好地保护笔芯的笔尖。但是,现有的 此类按压式笔具的缺点笔具的内部结构复杂且按压机构完全藏于笔杆内部,按压头只是套 接在按压机构的顶端上,使用者一不小心容易若弄丢按压头,就无法对按压机构进行操作, 造成整个笔具无法正常使用。另一个不足之处是,笔芯的弹出和缩回动作均通过操作按压 头来完成,结构较为普通。因此,有必要对此类按压式笔具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笔芯的弹 出和缩回动作由不同部件来操作的按压式笔具。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按压式笔具包括设置在笔 杆上端的按压组件,以及给笔芯提供向上作用力的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组件包括 一可连动笔芯作上下滑动的按压套筒和一弹性卡扣,所述的弹性卡扣装在所述的按压套筒 内,并且两者之间设有能使笔芯保持弹出或缩回状态的限止结构;另外所述的弹性卡扣具 有一可供按压的限位块,相应地,笔杆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块凸伸于该限位孔外。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卡扣为具有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的U形构件,其中第 一弹性臂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一凸块,第二弹性臂向外侧延伸形成所述的限位块和位于该 限位块下方的限位挡块;所述的按压套筒的对应侧壁上纵向开有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装 在按压套筒内的弹性卡扣,其第一弹性臂上的凸块透过第一导孔弹性抵设在笔杆的内壁 上,第二弹性臂上的限位块透过第二导孔凸伸于所述的限位孔外,限位挡块挡在第二导孔 的底壁上;由此,由所述第二导孔的底壁与第二弹性臂上的限位挡块构成所述的使笔芯保 持弹出状态的限止结构。限位挡块的下边沿与第二导孔的底壁相抵,阻止按压套筒向上滑 动,进而使笔芯保持在弹出状态。为保持笔芯处于缩回状态,可采用多种限止结构。比如,在按压套筒内部设置一限 位结构,当限位挡块从第二导孔的底壁脱离后,按压套筒往上滑动,通过限位挡块与该限位 结构相抵可阻止按压套筒继续上滑。作为优选,所述使笔芯保持缩回状态的限止结构由所 述第二导孔的底壁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限位块构成,在笔芯缩回时,第二导孔的底壁与第 二弹性臂的限位块相碰。进一步地,为使按压限位块后笔芯的缩回动作更为灵敏,所述的限位块比限位挡 块更向外延伸。这样,对限位块稍作按压,位于其下端的限位挡块便可与第二导孔的底壁脱离,按压套筒向上滑动,笔芯缩回。所述的笔芯与按压套筒可采用活动连接或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 的按压套筒的内部还设有一可供笔芯连接用的插孔。笔芯插入该插孔内,笔芯与按压套筒 相抵,两者保持连动。进一步地,所述的按压套筒上端设置有一笔夹,以方便将笔夹在书本或衣袋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按压式笔具内部结构简单,通过对按 压套筒和弹性卡扣上的限位块进行操作来分别实现笔芯的弹出和缩回,结构较为新颖,而 且笔芯的弹出和缩回通过不同的部件来完成可一定程度上延长笔具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笔芯弹出时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图1中的限位挡块刚脱离第二导孔后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笔芯缩回时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压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另一角度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性卡扣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8所示,该按压式笔具由笔杆1、笔芯2、弹簧3、按压套筒4,弹性卡扣 5、笔杆头17和笔夹15组成。其中弹性卡扣5为具有第一弹性臂10和第二弹性臂11的U形构件,其中第一弹性臂 10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一凸块12,第二弹性臂11向外侧延伸形成限位块6和位于该限位 块6下方的限位挡块13,并且以限位块6比限位挡块13更向外突出为佳。笔杆1的侧壁上设置有使限位块6卡入的限位孔7,限位孔7的大小与限位块6的 大小相匹配。按压套筒4可滑动地安装在笔杆1内,并且上部外露于笔杆1外,以可手动按压。 该按压套筒4在其对应侧壁上纵向开有长条形的第一导孔8和第二导孔9,弹性卡扣5装在 按压套筒4内,其第一弹性臂10上的凸块12透过第一导孔8弹性抵设在笔杆1的内壁上, 第二弹性臂11上的限位块6透过第二导孔9凸伸于笔杆1上的限位孔7外。笔芯2与按压套筒4相连接,而两者间的连接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其中一种较 为简单的是在按压套筒4的内部设一插孔14,将笔芯2的尾端插在该插孔14内即可。这 样向下按压按压套筒4时,可带动笔芯2 —起向下而弹出;反之,当笔芯2在弹簧力的作用 下回缩时,又带动按压套筒4 一起上移。而弹簧3的设置与现有笔具类同,也即套在笔芯2 上,笔芯2上设置有弹簧3限位用的环形台阶16。本实施例的笔夹15直接装在按压套筒4的上端。另于笔杆1的下端还装有一笔 杆头17。但根据不同笔具的设计,这些都可作不同的改型,而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图中所示的。装配该笔具时,先将笔杆头17装在笔杆1下端,然后弹簧3套在笔芯2的下端,将 套上弹簧3的笔芯2装入笔杆1内,最后将弹性卡扣5装入按压套筒4内,按压位于第一弹 性臂10上的凸块12和第二弹性臂11上的限位块6,使第一弹性臂10和第二弹性臂11均 向内弯曲,即可顺利将按压套筒4装入笔杆1上端内部,向下移动按压套筒4使限位块6最 终限位在位于笔杆1上的限位孔7内。此时,第一弹性臂10上的凸块12透过第一导孔8 弹性抵设在笔杆1的内壁上,而第二弹性臂11上的限位挡块13弹性抵在笔杆1内壁的同 时,又与第二导孔9的底壁接触。这时由于有限位挡块13对按压套筒4的阻挡,因而使笔 芯2保持如图1所示的弹出状态,此时弹簧3处于压缩状态。欲缩回笔芯2,即要从图1所示的状态变为图3所示的状态,只要按压限位块6,由 于第一弹性臂10上的凸块12始终与笔杆1的内侧壁相抵,因而第二弹性臂11便弯向第一 弹性臂10,同时其上的限位挡块13也离开第二导孔9的底壁。这时由于解除了限位挡块 13对按压套筒4的阻挡,笔芯2和按压套筒4就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直至第二导孔 9的底壁与限位块6相碰,此时笔芯2缩回,笔具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此时限位挡块13弹 性抵在按压套筒4的内壁上。欲弹出笔芯2,只要向下按压按压套筒4,使按压套筒4向下滑动,当其上的第二导 孔9的底壁处于限位挡块13以下时,第二弹性臂11上的限位挡块13脱离按压套筒4的内 壁重又抵在笔杆1内壁上(从图2到图1所示)。此时限位挡块13处于第二导孔9底壁的 上方,松开对按压套筒4的按压后,按压套筒4即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上移至第二导孔9的底 壁与限位挡块13相碰。此时笔芯2为弹出可书写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按压式笔具,包括设置在笔杆(1)上端的按压组件,以及给笔芯( 提供向上 作用力的弹簧(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组件包括一可连动笔芯(2)作上下滑动的按压 套筒(4)和一弹性卡扣(5),所述的弹性卡扣( 装在所述的按压套筒内,并且两者之 间设有能使笔芯(2)保持弹出或缩回状态的限止结构;另外所述的弹性卡扣(5)具有一可 供按压的限位块(6),相应地,笔杆(1)上设有限位孔(7),所述限位块(6)凸伸于该限位孔 (7)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卡扣( 为具有第一 弹性臂(10)和第二弹性臂(11)的U形构件,其中第一弹性臂(10)的端部向外延伸形成一 凸块(12),第二弹性臂(11)向外侧延伸形成所述的限位块(6)和位于该限位块(6)下方的 限位挡块(1 ;所述的按压套筒(4)的对应侧壁上纵向开有第一导孔(8)和第二导孔(9), 装在按压套筒⑷内的弹性卡扣(5),其第一弹性臂(10)上的凸块(12)透过第一导孔⑶ 弹性抵设在笔杆⑴的内壁上,第二弹性臂(11)上的限位块(6)透过第二导孔(9)凸伸于 所述的限位孔(7)外,限位挡块(1 挡在第二导孔(9)的底壁上;由此,由所述第二导孔 (9)的底壁与第二弹性臂(11)上的限位挡块(13)构成所述使笔芯(2)保持弹出状态的限 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压式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笔芯(2)保持缩回状 态的限止结构由所述的第二导孔(9)的底壁与所述第二弹性臂(11)的限位块(6)构成,在 笔芯(2)缩回时,第二导孔(9)的底壁与第二弹性臂(11)的限位块(6)相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压式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套筒的内部 还设有一可供笔芯( 连接用的插孔(1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按压式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套筒的上端 设置有笔夹(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压式笔具,该按压式笔具包括设置在笔杆上端的按压组件,以及给笔芯提供向上作用力的弹簧,其中按压组件包括一可连动笔芯作上下滑动的按压套筒和一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装在所述的按压套筒内,并且两者之间设有能使笔芯保持弹出或缩回状态的限止结构;另外该弹性卡扣具有一可供按压的限位块,相应地笔杆上设有限位孔,该限位块凸伸于限位孔外。该笔具的优点是内部结构简单,通过对按压套筒和弹性卡扣上的限位块进行操作来分别实现笔芯的弹出和缩回,结构较为新颖,而且笔芯的弹出和缩回通过不同的部件来完成可一定程度上延长笔具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43K24/08GK201890013SQ20102057790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5日
发明者周新潮 申请人:周新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