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地震成因模拟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64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地震成因模拟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教学教具的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地震成因模拟球。
背景技术
在自然常识课中对地震成因进行讲解时,因为面对的都是小学生群体,老师往往都是采用书本或者报纸等物体代替地层,进行挤压的演示方式,来说明地震是由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引起的,但是这样的演示方法并不能有效和直观的反应整个地球板块的运行的状况,对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地震成因模拟球,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内球体I、外球体2、填充海绵3、隔板4和气孔5 ;内球体I设置在外球体2内,在内球体I和外球体2之间根据世界各地的板块分布图采用隔板4隔板,且每个独立的板块为一个独立的腔体,并在每个独立的板块内设置填充海绵3,气孔5安装在与每个独立的板块相对应外球体2的表面。所述的填充海绵3的上面和下面分别与外球体2内表面和内球体I外表面粘接。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较为直观的模拟出地震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地震所发生的位置和板块之间运行的情况,大大的增加了教学质量,便于学生们的理解。


图I是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
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内球体I、外球体2、填充海绵3、隔板4和气孔5 ;内球体I设置在外球体2内,在内球体I和外球体2之间根据世界各地的板块分布图采用隔板4隔板,且每个独立的板块为一个独立的腔体,并在每个独立的板块内设置填充海绵3,气孔5安装在与每个独立的板块相对应外球体2的表面。所述的填充海绵3的上面和下面分别与外球体2内表面和内球体I外表面粘接。外球体2整体为一个充气的地球仪,使用前先将内球体I和外球体2之间的所有板块充气,进行演示时拔掉气孔5上的塞子,进行缓慢放气,随着板块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外球体2放气的部位就会逐渐变形,板块之间就会发生开裂或者隆起等地震现象,从而完整的模拟出地震时各个板块的运行情况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较为直观的模拟出地震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地震所发生的位置和板块之间运行的情况,大大的增加了教学质 量,便于学生们的理解。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地震成因模拟球,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内球体(I)、外球体(2)、填充海绵⑶、隔板⑷和气孔(5);内球体⑴设置在外球体⑵内,在内球体⑴和外球体⑵之间根据世界各地的板块分布图采用隔板(4)隔板,且每个独立的板块为一个独立的腔体,并在每个独立的板块内设置填充海绵(3),气孔(5)安装在与每个独立的板块相对应外球体⑵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地震成因模拟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海绵(3)的上面和下面分别与外球体(2)内表面和内球体(I)外表面粘接。
全文摘要
一种新型地震成因模拟球,它涉及教学教具的制造领域;它包含内球体(1)、外球体(2)、填充海绵(3)、隔板(4)和气孔(5);内球体(1)设置在外球体(2)内,在内球体(1)和外球体(2)之间根据世界各地的板块分布图采用隔板(4)隔板,且每个独立的板块为一个独立的腔体,并在每个独立的板块内设置填充海绵(3),气孔(5)安装在与每个独立的板块相对应外球体(2)的表面;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较为直观的模拟出地震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地震所发生的位置和板块之间运行的情况,大大的增加了教学质量,便于学生们的理解。
文档编号G09B23/40GK102881213SQ20111019649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4日
发明者姚铭轩 申请人:上海市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