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及等离子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570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及等离子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及等离子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等离子显示器需要的驱动信号中,需要波形如下的驱动信号先直接上升到定电压值后再斜线上升的擦除波形,这种波形的产生需要维持功率管与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共同实现。其中,维持管开通后能够直接拉升一个VS电平,然后再此VS电平的基础上,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产生一个上斜波信号,即在VS电平的基础上叠加一个缓慢上升的斜波。现有技术中的驱动信号产生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功率管Ql',第二功率管 Q2'和第三功率管Q3'。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第一功率管Ql'快速开通,直接拉升一个VS的电压,然后第一功率管Ql' —直开通维持在VS电压,在第一功率管Ql'开通时, 同时第三功率管Q3'也缓慢开通,因为第三功率管Q3'的供电电压VSET是在VS的电压基础之上的,所以波形在达到VS电压以后出现缓慢上升的波形,缓慢波形上升到VS+VSET的电压值时停止上升,并保持第三功率管Q3' —直开通,至需要的保持时间后第一功率管和第二功率管都关断,波形回到零电平。其中,第三功率管Q3'缓慢开通由图2所示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控制实现,该电路包括第三功率管Q3',电容C',电阻R',变阻器VR',二极管D',VS电平(以15V 信号为例)加在电路的输入端,第三功率管Q3'的控制端GS电压逐渐升高,在达到第三功率管Q3'的开启电压时开始开启,第三功率管Q3'的控制端GS电压基本维持不变,DS两端电压开始逐渐下降。由于第一功率管Ql'是快速开通的,电压迅速上升到VS电压值,而第三功率管 Q3'是缓慢开通的,在第三功率管Q3'的GS端电压未达到开启电压时,第三功率管Q3'的 DS两端电压不会下降,因此也就不会产生缓慢上升的波形,在采用这样电路结构时,驱动信号产生电路的波形如图3所示,在产生上斜波信号时存在一定的延迟,而该延迟影响等离子显示器的显示效果。针对相关技术中产生上斜波信号时存在延迟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及等离子显示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产生上斜波信号时存在延迟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根据本发明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包括输出电路,第一端接第一供电电压,第二端用于输出上斜波信号;主控电路,第一端接第二供电电压,第二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用于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输出电路输出上斜波信号;以及辅助电路,第一端接第二供电电压,第二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用于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输出电路输出上斜波信号。进一步地,辅助电路包括分压电路,输入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第一开关管,第一端与分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端接地;第一电阻;以及第二开关管,第一端经由第一电阻连接第二供电电压,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第二供电电压。进一步地,分压电路包括第二电阻,第一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以及第三电阻,第一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其中,在第二电阻与第三电阻之间设置有第一节点,第一节点用于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进一步地,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均为三极管。进一步地,输出电路包括第四电阻;功率管,第一端经由第四电阻接第一供电电压,第二端用于输出上斜波信号;第五电阻,第一端与功率管的第三端相连接;第一电容, 第一端与第五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以及第六电阻,第一端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端连接于第二节点,其中,第二节点为第四电阻与功率管的第一端之间的节点,其中,在第五电阻与第一电容之间设置有第四节点,第四节点用于连接主控电路的第二端和辅助电路的第二端。进一步地,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正极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负极连接于第二节点;以及第七电阻,与第一二极管并联于第二节点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之间。进一步地,主控电路包括第一变阻器,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接第二供电电压;以及第八电阻,第一端与第一变阻器的第三端相连接,第二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进一步地,主控电路还包括第九电阻,第一端接第二供电电压;以及第二二极管,负极接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正极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进一步地,主控电路还包括第十电阻,第一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第二端接地;以及第一稳压管,与第十电阻并联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与地之间,其中,第一稳压管的正极接地,负极接输出电路的第三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器。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器包括权利要求本发明提供的任一种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通过本发明,采用包括以下部分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输出电路,第一端接第一供电电压,第二端用于输出上斜波信号;主控电路,第一端接第二供电电压,第二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用于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输出电路输出上斜波信号;以及辅助电路,第一端接第二供电电压,第二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用于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输出电路输出上斜波信号,在主控电路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之前,通过辅助电路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输出电路输出上斜波信号,从而解决了产生上斜波信号时存在延迟的问题,达到了产生无延迟的上斜波信号的效果。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等离子显示器的驱动信号产生电路的原理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的原理图;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的驱动信号的波形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的原理图;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驱动信号的波形示意图;以及图6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首先介绍本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的等离子显示器。该等离子显示器包括一种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通过该电路,能够产生无延迟的上斜波信号,使用该电路产生的上斜波信号驱动等离子显示器,能够使等离子显示器得显示效果更好。下面介绍该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的原理图,如图4所示,该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包括输出电路,第一端接第一供电电压VSET,第二端接OUT端,用于输出上斜波信号;主控电路,第一端接第二供电电压VS,第二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 用于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输出电路输出上斜波信号;以及辅助电路,第一端接第二供电电压VS,第二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用于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输出电路输出上斜波信号。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供电电压VS提供上斜波信号的起点电压,第一供电电压VSET 提供上斜波信号的上升电压。主控电路在接收到第二供电电压VS时,需要在一定的延迟之后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输出电路输出上斜波信号,在此延迟时间内,通过辅助电路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输出电路输出上斜波信号,从而能够产生无延迟的上斜波信号。采用该实施例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用于驱动信号产生电路中式,能够产生如图5所示的驱动信号,与图3所示的驱动信号波形图相比,在上斜波信号处没有延迟。图6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的原理图,如图6所示,在该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中辅助电路包括分压电路,输入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第一开关管Q2,第一端与分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端接地;第一电阻R5 ;以及第二开关管Q1,第一端经由第一电阻R5连接第二供电电压,第二开关管Ql的第二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第二开关管Ql的第三端连接第二供电电压。优选地,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均为三极管, 此时,第一开关管Q2和第二开关管Ql的第一端均为基极,第二端均为发射极,第三端均为集电极。其中,分压电路包括第二电阻R9,第一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以及第三电阻R10,第一端与第二电阻R9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电阻RlO的第二端接地,其中,在第二电阻R9与第三电阻RlO之间设置有第一节点,第一节点用于连接第一开关管Q2的第一端,输出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6 ;功率管Q3,第一端经由第四电阻R6接第一供电电压 VSET,第二端用于输出上斜波信号;第五电阻R8,第一端与功率管Q3的第三端相连接;第一电容C3,第一端与第五电阻R8的第二端相连接;以及第六电阻R7,第一端与第一电容C3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端连接于第二节点,其中,第二节点为第四电阻R6与功率管的Q3第一端之间的节点,其中,在第五电阻R8与第一电容C3之间设置有第四节点,第四节点用于连接主控电路的第二端和辅助电路的第二端,第一二极管D3,正极与第六电阻R7的第二端相连接,负极连接于第二节点;以及第七电阻R12,与第一二极管D3并联于第二节点与第六电阻R7的第二端之间。主控电路包括第一变阻器VR1,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接第二供电电压VS ;以及第八电阻R4,第一端与第一变阻器VRl的第三端相连接,第二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 第九电阻R3,第一端接第二供电电压VS ;第二二极管D2,负极接第九电阻R3的第二端,正极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第十电阻R11,第一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第二端接地;以及第一稳压管ZD1,与第十电阻Rll并联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与地之间,其中,第一稳压管ZDl的正极接地,负极接输出电路的第三端。此外,该电路的第二供电电压VS的供电电路包括驱动器U1,该驱动器为TLP701 芯片,具有六个管脚,其中,第一管脚接脉控制信号SETUP,第二管脚悬空,第三管脚经由第十一电阻R2接地,第四管脚为地,第五管脚输出第二供电电压VS,第六管脚经由第三二极管Dl和第十二电阻Rl接电源(以15V为例),其中,在第四管脚与第五管脚之间设置有并联的第二电容Cl和第三电容C2。该电路能够在驱动器Ul信号到来的时,迅速达到功率管Q3的开启电压,使功率管Q3的开启与驱动器Ul信号的到来时间基本一致,消除了延迟的产生,其具体原理阐述如下当SETUP端控制信号来了以后,经过驱动器Ul的变换,产生15V的电平,此时由于 C3电容的电压钳位作用,功率管Q3控制端的电压基本为零,此处电压经第二电阻R9和第三电阻RlO分压后加在第一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不足以使第一开关管Q2开启,第一开关管 Q2对第二开关管Ql无控制作用,而第二开关管Ql此时由于在控制端有第一电阻R5与15V 电平相连,第二开关管Ql在15V电压加上时迅速导通,驱动器Ul输出的15V电压直接通过第二开关管Q1、第六电阻R7和第一二极管D3为第一电容C3充电,由于整个支路的充电常数很小,使得功率管Q3控制端的电平迅速的提高,当功率管Q3控制端的电平达到某一电平的时候,此电平经第二电阻R9和第三电阻RlO分压后致使第一开关管Q2导通,第一开关管 Q2开通后致使第二开关管Ql的基极控制端电平拉低,第二开关管Ql截止,输入的15V电压通过第一变阻器VR1、第六电阻R7和第一二极管D3给C3电容充电,这样辅助电路就不在起作用。因此当15V电平供给上斜波产生电路的时候,功率管Q3的控制端能迅速的达到一个电压VI,通过调整第二电阻R9与第三电阻RlO的参数能使电压Vl的值正好与功率管Q3 的开启电压相同,这样当15V电压到来时,功率管Q3迅速开始导通,去除开启电压的等待时间,也即消除了产生上斜波信号的延迟时间。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在主控电路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之前,通过辅助电路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输出电路输出上斜波信号,从而避免了主控电路不能及时控制输出电路输出上斜波信号导致的延迟的问题,使得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能够产生无延迟的上斜波信号,从而增强等离子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出电路,第一端接第一供电电压,第二端用于输出上斜波信号; 主控电路,第一端接第二供电电压,第二端与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用于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输出电路输出所述上斜波信号;以及辅助电路,第一端接第二供电电压,第二端与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用于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输出电路输出所述上斜波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路包括 分压电路,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第一开关管(Ql),第一端与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端接地; 第一电阻(R5);以及第二开关管(Q2),第一端经由所述第一电阻(肪)连接所述第二供电电压,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电压,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二供电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包括 第二电阻(R9),第一端与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以及第三电阻(RlO),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9)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lO)的第二端接地,其中,在所述第二电阻(R9)与所述第三电阻(RlO)之间设置有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均为三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路包括 第四电阻(R6);功率管(Q3),第一端经由所述第四电阻(R6)接第一供电电压,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上斜波信号;第五电阻(R8),第一端与所述功率管0^3)的第三端相连接; 第一电容(C3),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8)的第二端相连接;以及第六电阻(R7),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O)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端连接于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四电阻(R6)与所述功率管0^3)的第一端之间的节点,其中,在所述第五电阻(R8)与所述第一电容(O)之间设置有第四节点,所述第四节点用于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的第二端和所述辅助电路的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路还包括 第一二极管(D3),正极与所述第六电阻(R7)的第二端相连接,负极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以及第七电阻(R12),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3)并联于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六电阻(R7)的第二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包括 第一变阻器(VRl),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接所述第二供电电压;以及第八电阻(R4),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变阻器(VRl)的第三端相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还包括 第九电阻(R3),第一端接所述第二供电电压;以及第二二极管(D2),负极接第九电阻(旧)的第二端,正极与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还包括 第十电阻(R11),第一端与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第二端接地;以及第一稳压管(ZD1),与所述第十电阻(Rll)并联与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三端与地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稳压管(ZDl)的正极接地,负极接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三端。
10.一种等离子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及等离子显示器。该上斜波信号产生电路包括输出电路,第一端接第一供电电压,第二端用于输出上斜波信号;主控电路,第一端接第二供电电压,第二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用于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输出电路输出上斜波信号;以及辅助电路,第一端接第二供电电压,第二端与输出电路的第三端相连接,用于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输出电路输出上斜波信号。通过本发明,能够产生无延迟的上斜波信号。
文档编号G09G3/28GK102426818SQ20111030211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
发明者徐世文, 陆得盛 申请人: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