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led光栅屏整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043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led光栅屏整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LED光栅屏整体结构。
背景技术
LED屏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城市信息现代化建设的标志。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LED显示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光栅屏整体结构的认识将会越来越深入,其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现有LED屏中,通常大多数用于室内,由于现有LED屏防水效果和遮光效果不好,通风散热效果也非常差,会造成LED屏的发光效果,而且非常容易短路或损坏,给使用者在使用光栅屏整体结构的过程中带来了不方便。目前光栅屏整体结构应用越来越广泛,显示 屏的面积也是越做越大,使得屏体的重量加大,受到的风阻也相应增大,为了降低屏体的重量及风阻,同时保证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简化产品的加工工艺,提高产品拼装精度和安装效率,特开发此款产品。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LED光栅屏整体结构体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LED光栅屏整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LED模组,LED模组由模组框架、模块组件、后盖、后盖密封圈及电源控制组件组成;其中模块组件由模块底壳、模块面罩及百叶组成,一模块底壳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模组框架的前表面上,在模块底壳上平行设置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在电路板上平行设置LED发光单元,一模块面罩与LED发光单元配合使用设置在模块底壳上,在模块面罩、电路板、模块底壳、模组框架分别设置格栅状的通孔,各个通孔对应设置,形成通透的LED模组;在模块底壳与模组框架的前表面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空腔,所述空腔用于设置百叶,在模组框架后部设置一电源控制组件和一腔体,在腔体上设置一后盖,在模组框架后部四角各设置一把手,所述把手底部与模组框架底部一致,所述把手用于做支撑座。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百叶是可分离式百叶,设置在在模块底壳与模组框架的前表面之间的一个空腔内,百叶用于通风遮背光,当屏体安装高楼上时,大风与屏体正相迎,一部分的风则通过模块的间隔处到达屏体后面去,从而减少屏体受到的风力。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电源控制组件由电源、电源安装板、接收卡及转接板组成。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模组框架两边设置有1-90度角度,用于弧形拼接。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模组框架是采用压铸铝模块化结构。[0011]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LED模组的信号线及电源线都是通过模块进线孔进出,在模块进线孔上设置的密封圈,是用于模块防水。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模组框架百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底壳和面罩上的通风孔相通。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电路板是灯条型电路板。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底壳和所述面罩设置24个电路板卡位。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面罩上设置有透光孔,所述LED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设置在透光孔中。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连接片组件是单独组件。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连接片组件包括平面连接片组件和弧形连接片组件。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设置特殊的底壳、模组框架、并在底壳上设置有透光孔,底壳与模组框架的特殊结合方式和透光孔与所述LED发光二极管结合的部位,设置有防水塑胶有效的解决了防水和遮光的目的,使之有了突出的实质性特点;这种光栅屏整体结构使用,不仅减少占用空间、减少连接繁琐、减少成本投入,具有良好的防水和遮光性能,而且简洁美观、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从而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采用光栅灯条形式,箱体模块化结构;、模块带可分离式百叶,通风遮背光,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户外防水;箱体可实行吊装和堆装两种拼装形式,已适应不同的安装场合。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中光栅屏整体结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光栅屏整体结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光栅屏整体结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路板与LED发光二极管结合示意图之一;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光栅屏整体结构结构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I如图I、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新型LED光栅屏整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LED模组,LED模组由模组框架10、模块组件、后盖、后盖密封圈及电源控制组件25组成;其中模块组件由模块底壳16、模块面罩15及百叶26组成,一模块底壳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模组框架的前表面上,在模块底壳上平行设置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在电路板上平行设置LED发光单元8,一模块面罩与LED发光单元配合使用设置在模块底壳上,在模块面罩、电路板、模块底壳、模组框架分别设置格栅状的通孔,各个通孔对应设置,形成通透的LED模组;在模块底壳与模组框架的前表面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空腔,所述空腔用于设置百叶,在模组框架后部设置一电源控制组件和一腔体,在腔体上设置一后盖,在模组框架后部四角各设置一把手,所述把手底部与模组框架底部一致,所述把手用于做支撑座。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百叶是可分离式百叶,设置在在模块底壳与模组框架的前表面之间的一个空腔内,百叶用于通风遮背光,当屏体安装高楼上时,大风与屏体正相迎,一部分的风则通过模块的间隔处到达屏体后面去,从而减少屏体受到的风力。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电源控制组件由电源、电源安装板、接收卡及转接板组成。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模组框架两边设置有1-90度角度,用于弧形拼接。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模组框架是采用压铸铝模块化结构。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LED模组的信号线及电源线都是通过模块进线孔进出,在模块进线孔上设置的密封圈,是用于模块防水。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模组框架百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底壳和面罩上的通风孔相通。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电路板是灯条型电路板。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底壳和所述面罩设置24个电路板 卡位。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面罩上设置有透光孔,所述LED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设置在透光孔中。本实用新型中百叶26是可以拆装的,根据安装的需要,安装位置的风的大小,来决定模块底壳16是否安装百叶26。所述LED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LED发光二极管和至少一个单线控制芯片;各电路板排列设置在所述模组框架上,各个LED发光单元在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形成一个LED屏出光面,所述模组框架的内沿设置有凹槽,用来固定所述电路板,用来形成LED屏。优选方案,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百叶26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底壳和面罩上的通风孔相通。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设置特殊的底壳、模组框架、并在底壳上设置有透光孔,底壳与模组框架的特殊结合方式和透光孔与所述LED发光二极管结合的部位,设置有防水塑胶有效的解决了防水和遮光的目的,使之有了突出的实质性特点;这种光栅屏整体结构使用,不仅减少占用空间、减少连接繁琐、减少成本投入,具有良好的防水和遮光性能,而且简洁美观、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从而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LED光栅屏整体结构,包括模组框架10、模块底壳16、设置在模块底壳16后部的百叶26,在底壳和面罩之间设置至少一电路板9、所述电路板9上设置至少两个LED发光单元,通常情况下LED发光单元是通过灌封胶27固定在电路板9上、在两个相邻的LED发光单元之间的底壳和面罩上分别设置有通风孔32,所述通风孔32与百叶26上面的遮光板30对应设置;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至少一正极电源线路5、至少一负极电源线路6、至少一信号控制线路7,各个LED发光单元之间通过至少一信号控制线路、一根正极电源线路和一根负极电源线路连接;所述LED发光单元包括至少一个LED发光二极管和至少一个单线控制芯片;各电路板排列设置在所述模组框架上,各个LED发光单元在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形成一个LED屏出光面,所述模组框架的内沿设置有凹槽,用来固定所述电路板,用来形成LED屏。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百叶26上设置有通孔31,所述通孔31与底壳和面罩上的通风孔32相通。本实用新型中百叶26是可以拆装 的,根据安装的需要,安装位置的风的大小,来决定模块底壳16是否安装百叶26。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电路板9是灯条型电路板。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底壳和所述面罩设置24个电路板卡位。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中,所述面罩上设置有透光孔,所述LED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设置在透光孔中。I、模块由底壳、灯板PCB组件、面罩、百叶组成,装配关系为PCB通过M2自攻铜螺柱固定到底壳上,面罩再通个Ml. 2机牙螺钉固定到M2自攻铜螺柱上。2、底壳后面装有百叶,由M3自攻螺钉固定到底壳上。3、模块的信号及电源都是通过模块进线孔进出,而模块进线孔上的密封圈则是为了模块防水设计的。模块功能说明I、当屏体安装高楼上时,大风与屏体正相迎,一部分的风则通过模块的间隔处到达屏体后面去,从而减少屏体受到的风力.2、模块的百叶采用分离式,可根据客户的需求选择是否安装百叶。3、由于产品注塑而成,将24条灯条型式的模壳注塑成一个整体模块,整个模块只需8颗螺钉固定,从而减少产品的加工复杂性.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设置特殊的底壳、模组框架、并在底壳上设置有透光孔,底壳与模组框架的特殊结合方式和透光孔与所述LED发光二极管结合的部位,设置有防水塑胶有效的解决了防水和遮光的目的,使之有了突出的实质性特点;这种光栅屏整体结构使用,不仅减少占用空间、减少连接繁琐、减少成本投入,具有良好的防水和遮光性能,而且简洁美观、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从而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模组框架10上,所述模块底壳16设置在所述模组框架10的外部;二者紧密结合用于防水;所述模组框架10的内沿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大小稍微大于电路板9的截面,凹槽中设置有卡槽,电路板9的截面的一侧设置有卡扣,卡槽和卡扣配对使用,用来固定多块所述电路板9形成的屏。在模组框架10上下左右四壁均呈栅格状或网眼状,使机内空气畅通对流,利于元器件降温散热。其中设置在电路板9上各电源线路,也可以设置为包括多条正极电源线路和多条负极电源线路,各正极电源线和各负极电源线分别与外接电源连接,以保证电路板9内各LED发光二极管等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设置多对正、负极电源线路可以分别与LED发光二极管和其他电子元器件相连接,在某一对正、负极电源线路断开时,不影响其他正、负极电源线路的正常工作;也可以将其中一对正、负极电源线路作为主电源线,其他正、负极电源线路作为备用电源线,电源线具有多重的保证,使在主电源线断开时,不影响LED发光二极管和其他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为了使本实施例中LED灯条结构简单,一般地,仅设置一正极电源线路5和一负极电源线路6。在模块底壳16与LED发光二极管相结合的部位设置有透光孔,所述LED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设置在透光孔中,为了更好的防水,在所述透光孔与所述LED发光二极管结合的部位设置有防水塑胶。实施例3在实施例I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中百叶26是可以拆装的,根据安装的需要,安装位置的风的大小,来决定模块底壳16是否安装百叶26。所述连接片组件51包括平面连接
片组件和弧形连接片组件。根据实际的需要,可以组成不同形状的屏,如果需要组装成一个弧形的组装屏,就需要使用多个LED模组在所述模组框架两边设置有角度,这个角度根据设计弧形的角度来定,把多个带有弧形的角度的LED模组框架用弧形连接片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弧形的LED屏,这种屏可以吊装也可以在模块底壳16与LED发光二极管相结合的部位设置有透光孔,所述LED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设置在透光孔中,为了更好的防水,在所述透光孔与所述LED发光二极管结合的部位设置有防水塑胶。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所属技术领域人员可做出适当变更调整,而这些变更调整也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LED光栅屏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LED模组,LED模组由模组框架、模块组件、后盖、后盖密封圈及电源控制组件组成;其中模块组件由模块底壳、模块面罩及百叶组成,一模块底壳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模组框架的前表面上,在模块底壳上平行设置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在电路板上平行设置LED发光单元,一模块面罩与LED发光单元配合使用设置在模块底壳上,在模块面罩、电路板、模块底壳、模组框架分别设置格栅状的通孔,各个通孔对应设置,形成通透的LED模组;在模块底壳与模组框架的前表面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空腔,所述空腔用于设置百叶,在模组框架后部设置一电源控制组件和一腔体,在腔体上设置一后盖,在模组框架后部四角各设置一把手,所述把手底部与模组框架底部一致,所述把手用于做支撑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是可分离式百叶,设置在在模块底壳与模组框架的前表面之间的一个空腔内,百叶用于通风遮背光,当屏体安装高楼上时,大风与屏体正相迎,一部分的风则通过模块的间隔处到达屏体后面去,从而减少屏体受到的风力。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组件由电源、电源安装板、接收卡及转接板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框架是采用压铸铝模块化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模组的信号线及电源线都是通过模块进线孔进出,在模块进线孔上设置的密封圈,是用于模块防水。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栅屏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框架百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底壳和面罩上的通风孔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LED光栅屏整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LED模组,LED模组由模组框架、模块组件、后盖、后盖密封圈及电源控制组件组成;其中模块组件由模块底壳、模块面罩及百叶组成,一模块底壳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模组框架的前表面上,在模块底壳上平行设置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在电路板上平行设置LED发光单元,一模块面罩与LED发光单元配合使用设置在模块底壳上,在模块面罩、电路板、模块底壳、模组框架分别设置格栅状的通孔,各个通孔对应设置,形成通透的LED模组;在模块底壳与模组框架的前表面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空腔,所述空腔用于设置百叶,在模组框架后部设置一电源控制组件和一腔体,在腔体上设置一后盖,在模组框架后部四角各设置一把手,所述把手底部与模组框架底部一致,所述把手用于做支撑座。
文档编号G09F9/33GK202523345SQ20122017786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5日
发明者曹延良, 石建功, 龚杰 申请人:深圳市迈锐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