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4709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折叠显示器。在一个方面,可折叠显示器包括基底基板,基底基板包括柔性区域和布置在柔性区域的一侧或多侧的刚性区域。可折叠显示器也包括设置于基底基板上的图像显示装置。基底基板包括基质和植入基质的织物。织物包括对应柔性区域的柔性部分和对应刚性区域的刚性部分。刚性部分与柔性部分的织法不同。
【专利说明】可折叠显不器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根据37CFR1.57,将与本申请一起提交的申请资料表中确定的要求外国优先权或本国优先权的任何及所有申请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0003]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7月29日向韩国知识产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3-0089557号的优先权,通过弓I用将它们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0004]所描述的技术总体上涉及可折叠显示器。

【背景技术】
[0005]通常,可折叠显示设备使用平板显示面板,诸如液晶显示(IXD)面板、场发射显示(FED)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JP /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面板。这些可折叠显示器通常用在电视和/或移动式电话中。最近,对在诸如移动式电话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DA)的小型便携装置中使用大屏幕的需求已增加。因此,已提出使用彼此连接的多个平板显示面板的装置来实现大屏幕。因此,已对包含柔性基板的显示面板的制造进行了研究。
[0006]典型的可折叠显示器是柔性的并且是可折叠的,能够容易携带并且具有大屏幕。可折叠显示器可用在各种装置中,诸如,便携式电话、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仪、超移动个人计算机(UMPC)、电子书、电子报纸、电视机和/或监视器。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具有改善的耐用性和柔韧性的可折叠显示器。
[0008]另一个方面是一种可折叠显示器,包括:基底基板,基底基板包括柔性区域和布置在柔性区域的一个或多个侧的刚性区域;以及图像显示装置,设置在基底基板上。基底基板包括基质以及植入基质中的织物,织物包括对应于柔性区域的柔性部分和对应于刚性区域的刚性部分。刚性部分与柔性部分的织法不同。
[0009]织物可以包括由纱线形成的纬纱和经纱。柔性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纱线的密度可以小于刚性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纱线的密度。柔性部分的纬纱和经纱的至少一个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可以小于刚性部分的纬纱和经纱的至少一个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
[0010]纬纱和经纱中至少一个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可以从柔性部分的中心向柔性部分的边缘逐渐增加。
[0011 ] 柔性部分可以仅包括纬纱和经纱中的一个。
[0012]柔性区域的纬纱和经纱中至少一个的直径可以小于刚性区域的纬纱和经纱中至少一个的直径。
[0013]可折叠显示器可以进一步包括当从平面图观看时基本重叠织物的至少一个额外的织物。额外的织物可以包括由纱线形成的纬纱和经纱,并且额外的织物可与刚性区域和柔性区域中的织法基本相同。可替换地,额外的织物中的分别布置于刚性区域和柔性区域中的部分可以彼此织法不同。
[0014]柔性区域可以包括多个柔性区域。
[0015]图像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图像显示层和密封图像显示层的密封件。密封件可以包括图像显示层介于其间的相对基板。相对基板可以以与基底基板相对应的方式包括柔性区域和布置于柔性区域的一侧或多侧的刚性区域,并且相对基板的刚性部分和柔性部分可以彼此织法不同。
[0016]图像显示层可以是液晶显示层、有机电致发光层、电泳层或电润湿层中的任何一个。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根据附图及随附的详细说明,所描述的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
[0018]图1A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可折叠显示器的平面图。
[0019]图1B是沿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可折叠显示器的图1A的线1-1’截取的截面图。
[0020]图1C是示出图1A的可折叠显示器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截面图。
[0021]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基底基板的织物的平面图。
[0022]图3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基底基板的织物的平面图。
[0023]图4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基底基板的织物的平面图。
[0024]图5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基底基板的织物的平面图。
[0025]图6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基底基板的织物的立体图。
[0026]图7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基底基板的织物的立体图。
[0027]图8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基底基板的织物的立体图。
[0028]图9A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可折叠显示器的平面图。
[0029]图9B是沿示出可折叠显示器的图9A的线1_1’截取的截面图。
[0030]图9C是示出图9A的可折叠显示器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现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所描述的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所描述的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从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的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技术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其的方法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应当注意,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各种形式实现。因此,提供示例性实施方式仅用于公开所描述的技术并且将所描述的技术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所描述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在本文中提供的具体实例并且为了清晰可以放大所描述的技术的元件。
[0032]此外,将结合作为所描述的技术的理想示例性视图示出的截面图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因此,示例性视图的形状可根据产生所描述的技术中所用的制造技术和/或根据容许误差进行修改。因此,所描述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形状,而是可以包括可根据制造过程创建的其他形状。附图中例示的区域具有一般属性,并且用于示出元件的具体形状。因此,示意图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所描述的技术的范围。
[0033]此外,在本文中参考作为理想化示例性示意图的截面示意图和/或平面示意图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因此,由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导致的示意图形状的变化是预期的。因此,所描述的技术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在本文中所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例如由制造所导致的形状偏差。例如,示出为长方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圆的或弯曲的特征。因此,在图中示出的区域实际上是示意图以及它们的形状不是旨在示出装置区域的实际形状以及不是旨在限制所描述的技术的范围。
[0034]图1A是示出根据所描述的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可折叠显示器的平面图。图1B是沿示出可折叠显示器的图1A的线1-1’截取的截面图。图1C是示出图1A的可折叠显示器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截面图。
[0035]参照图1A至图1C,可折叠显示器显示诸如文本、视频、照片、或二维或三维图像的视觉信息。在下文中,由可折叠显示器显示的视觉信息被称作“图像”。
[0036]可折叠显示器可具有各种不同形状中的任一种。例如,可折叠显示器可具有基本矩形板状,其包括基本彼此平行的第一对边以及基本彼此平行的第二对边。根据某些实施方式,可折叠显示器具有基本正方形形状,或根据其设计要求的另一种形状。如果可折叠显示器具有基本矩形板状,第一对边和第二对边中的一个可以比另一对边长。为了方便描述,将可折叠显示器描述为具有矩形板状以作为所描述的技术的实例,该矩形板状具有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可折叠显不器的长边延伸的方向称作第一方向Dl,并且短边延伸的方向称作第二方向D2。
[0037]可折叠显示器包括基底基板BS和设置于基底基板BS上的图像显示装置(或显示面板)DD。
[0038]基底基板BS可具有与可折叠显示器的形状基本相同的形状。根据某些实施方式,基底基板BS具有基本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具有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基底基板BS可由纤维增强的塑料基板形成。基底基板BS包括基质和植入基质中的织物。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基底基板BS。
[0039]图像显不装直DD包括设直于基底基板BS上的图像显不层DSP ;以及面向基底基板BS的密封件,并且图像显示层DSP介于基底基板与密封件之间。
[0040]图像显示层DSP是能够显示图像的层。图像显示层DSP不限于特定类型的层或构造。例如,图像显示层DSP可以是液晶显示层(IXD)、有机电致发光层、电泳层或电润湿层中的任何一个。至少一个电极可以设置至图像显示装置DD以向图像显示层DSP施加电场,从而控制图像是否由图像显示层DSP显示。
[0041]设置密封件以保护图像显示层DSP。密封件以图像显示层DSP介于其间的方式面对基底基板BS,并且密封件覆盖图像显示层DSP。根据某些实施方式,密封件是由与基底基板BS基本相同的材料形成的并且与基底基板BS具有基本相同形状的相对基板CS。然而,密封件的材料和形状不限于此。根据某些实施方式,密封件是覆盖图像显示层DSP的薄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件是由与基底基板BS基本相同的材料形成的并且与基底基板BS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
[0042]可折叠显示器的至少部分是柔性的。可折叠显示器包括柔性的柔性区域(或第一部分)以及不是柔性的或柔性明显低于柔性区域的刚性区域(或第二部分)。刚性区域布置在柔性区域的一侧或多侧上。可折叠显示器可以在柔性区域上折叠。
[0043]根据某些实施方式,在图1A至图1C中示出沿第一方向Dl依次布置的第一刚性区域RAl、柔性区域FA、以及第二刚性区域RA2。柔性区域FA沿第二方向D2延伸。
[004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绕对应于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柔性区域FA的折叠轴折叠可折叠显示器。换言之,可折叠显示器的折叠轴与第二方向D2基本上平行。在可折叠显示器被折叠之后,第一刚性区域RAl和第二刚性区域RA2彼此相对。
[0045]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折叠”意指元件或部件的形状不固定而是从初始形状转换成另一形状。换言之,术语“折叠”意指元件或部件沿作为其折叠轴的一条或多条特定线折叠或弯曲。此外,术语“折叠”也意指元件或部件成曲形、弯曲或成卷。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刚性区域的表面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彼此相对,但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此。例如,刚性区域的表面彼此成预定角(例如,锐角、直角、或钝角),并且柔性区域FA介入其间。
[0046]此外,即使使用术语“刚性”,刚性区域RAl和RA2可完全坚硬或者可以具有低于柔性区域FA的柔性。因此,刚性区域RAl和RA2可以坚硬而没有柔性。可替换地,刚性区域RAl和RA2可具有柔性但刚性区域RAl和RA2的柔性可以小于柔性区域FA的柔性。因此,当可折叠显示器折叠时,可折叠显示器可在柔性区域FA折叠。
[0047]出于方便解释的目的,将第一刚性区域RAl和第二刚性区域RA2描述为具有相同的面积,并且将柔性区域FA描述为布置于刚性区域RAl和刚性区域RA2之间,如图1A至图1C中所示。然而,所描述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刚性区域RAl和第二刚性区域RA2可具有彼此不同的面积。此外,刚性区域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可折叠显示器中可以设置单个刚性区域或三个以上的刚性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刚性区域可以以柔性区域介于其间的方式而彼此间隔开。在柔性区域FA位于可折叠显示器的最外边的边缘的情况下,柔性区域FA可以折叠、弯曲或成卷。
[0048]柔性区域FA被示出为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二方向是可折叠显示器的短边延伸的方向。然而,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以上描述。根据某些实施方式,柔性区域FA可沿第一方向Dl延伸,第一方向是可折叠显示器的长边延伸的方向。根据其他实施方式,柔性区域FA可以沿向第一方向Dl或第二方向D2倾斜的方向延伸,并且可折叠显示器可以在对应于柔性区域FA延伸的方向的其折叠轴上被折叠。
[0049]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基底基板的织物的平面图。
[0050]参照图2,织物CL被制作成当从平面图看时具有与基底基板基本相同的形状。织物CL被植入基质(未示出)中。
[0051]基质可以位于织物CL的纤维(或纱线)之间以及位于织物CL的上面和下面。基质可由能够植入织物CL的材料形成。然而,基质的材料没有限制。例如,基质可由以下至少一个形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非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有机硅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树脂、丁二烯类树脂、异戊二烯类树脂、氯丁二烯、聚氯丁烯树脂、乙烯丙烯二烯三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树脂、氢化腈类树脂、或塑化聚氯乙烯。
[0052]织物CL可以包括具有高强度的纤维。纤维可以是碳纤维或玻璃纤维。因此,织物CL可以包括由碳纤维和/或玻璃纤维形成的纱线。纱线可通过以各种方式捻接碳纤维和/或玻璃纤维来制作。
[0053]织物CL的纱线可以使用纬纱WF和经纱WP来编织。织物CL的纱线可以由诸如平纹编织、斜纹编织、或缎纹编织的各种方法中的任一种来编织。
[0054]织物CL包括对应于可折叠显示器的柔性区域的柔性部分FP以及对应于可折叠显示器的刚性区域的刚性部分RP。柔性部分FP是织物CL中的对应于可折叠显示器的柔性区域的一部分,以及刚性部分RP是织物CL中的对应于可折叠显示器的刚性区域的一部分。柔性部分FP和刚性部分RP彼此织法不同,以使得柔性部分FP是柔性的并且刚性部分RP不是柔性的。可替换地,柔性部分FP可被编织成具有高柔性并且刚性部分RP可被编织成具有低于柔性部分FP的柔性。
[0055]为了获得柔性部分FP和刚性部分RP之间的柔性差异,柔性部分FP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的密度可以小于刚性部分RP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的密度。柔性部分FP的纬纱WF和经纱WP的至少一个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可以小于刚性部分RP的纬纱WF和经纱WP的至少一个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
[0056]特别地,纬纱WF和经纱WP中的基本上平行于折叠轴的线可具有柔性部分FP中的低密度。例如,如果柔性区域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且可折叠显示器在基本上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折叠轴上折叠,则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线(B卩,经纱WP)的密度可以小于柔性部分FP中纬纱WF的密度,如在图2中所示。根据某些实施方式,柔性部分FP中纬纱WF的密度基本上等于刚性部分RP中纬纱WF的密度。刚性部分RP的纬纱WF可以不与柔性部分FP的纬纱WF分离,而是可分别连接至柔性部分FP的纬纱WF。因为柔性部分FP的经纱WP具有低于刚性部分RP的经纱WP的密度,所以柔性部分FP可具有大于刚性部分RP的柔性。
[0057]可以编织纤维来制造织物CL,并且然后基质可涂覆于织物CL上或者织物CL可植入基质中。此后,可硬化基质来制造基底基板。这里,纤维可加工成纱线形式并且然后可被编织以形成织物CL。
[0058]具有以上所描述的结构的可折叠显示器使用纤维增强的塑料,从而增大可折叠显示器的耐用性。此外,因为改进了可折叠显示器的折叠部分的柔性,所以施加于折叠部分的弯曲应力或折叠应力可以减少或最小化以减少可折叠显示器中的错误或缺陷。在传统的可折叠显示器中,玻璃基板用作基底基板。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可折叠显示器的耐用性是极好的但是传统可折叠显示器的折叠特性不好。因此,如果传统可折叠显示器被折叠,那么施加于传统可折叠显示器的折叠应力可能会增加。因此,难以制造高柔性可折叠显示器。此外,如果传统塑料基板用作基底基板,则可折叠显示器的折叠特性可以很好但是刚性部分的耐用性可能显著降低。
[0059]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因为可折叠显示器使用纤维增加的塑料,所以可折叠显示器具有高耐用性。此外,控制织物CL的密度以减小施加于可折叠显示器的折叠部分的折叠应力。因此,能够改进可折叠显示器的耐用性和折叠特性两者。
[0060]此外,如果密封件包括相对基板,则相对基板可以被提供为与基底基板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换言之,相对基板具有柔性的柔性区域以及布置在柔性区域的一侧或多侧的刚性区域,该刚性区域对应于基底基板的刚性区域,并且相对基板的刚性部分和柔性部分织法可彼此不同。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基底基板的织物的平面图。
[0061]在下文中将仅详细描述本实施方式和之前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并且为了容易和方便解释将省略或简要提及与之前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元件的描述。
[0062]参照图3,在可折叠显示器中,柔性部分FP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的密度可以低于刚性部分RP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的密度。可以去除柔性部分FP中纬纱WF和经纱WP中任何一者。换言之,刚性部分RP是由纬纱WF和经纱WP形成的,但是柔性部分FP是仅由纬纱WF和经纱WP中的一者形成的。
[0063]特别地,可以去除柔性部分FP中平行于折叠轴的线。例如,如果柔性区域沿第二方向D2延伸并且可折叠显示器的折叠轴基本上平行于第二方向,可以去除柔性部分FP中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线(B卩,经纱WP),如在图3中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刚性部分RP的纬纱WF的密度可以基本上等于柔性部分FP的纬纱WF的密度。刚性部分RP和柔性部分FP的纬纱WF可以彼此不分开而是可分别彼此连接。
[0064]因此,因为柔性部分FP具有比刚性部分RP低的经纱WP密度,所以柔性部分FP可具有大于刚性部分RP的柔性。
[0065]在本实施方式中,去除基底基板的柔性部分FP中的纬纱WF或经纱WP,以使得植入柔性部分FP中的织物CL的密度与刚性部分RP的密度相比减少约5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保持由植入的织物CL引入的耐用性,并且与包括织物密度没有降低的柔性部分FP的基底基板相比,施加于基底基板的弯曲应力可以减少30%以上。因此,当折置可折置显不器时,可以减轻施加于整个可折叠显示器的应力,从而减少由所施加的应力造成在可折叠显示器中出现的缺陷。
[0066]图4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基底基板的织物的平面图。
[0067]在可折叠显示器中,柔性部分FP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的密度可以低于刚性部分RP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的密度,并且柔性部分FP的纬纱WF和经纱WP中之一的直径可以与刚性部分RP的纬纱WF和经纱WP中之一的直径不同。根据某些实施方式,柔性部分FP的纬纱WF和经纱WP中之一的直径可以小于刚性部分RP的纬纱WF和经纱WP中之一的直径。
[0068]更详细地,参照图4,刚性部分RP的经纱WP的直径称作第一直径,并且柔性部分FP的经纱WP的直径称作第二直径。第一直径大于第二直径。这里,刚性部分RP的纬纱WF的直径可基本上等于柔性部分FP的纬纱WF的直径。因为柔性部分FP的经纱WP的直径小于刚性部分RP的经纱WP的直径,所以柔性部分FP的柔性大于刚性部分RP的柔性,以使得在可折叠显示器折叠时减小弯曲应力。
[0069]根据某些实施方式,示出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柔性区域和基本上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折叠轴作为实例,所以可以控制经纱WP的直径。然而,所描述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换言之,基本上平行于柔性部分FP的折叠轴延伸的线的直径可形成为小于刚性部分RP的相应线的直径。刚性部分RP和柔性部分FP的纬纱WF可以彼此不分开而是可分别彼此连接。
[0070]如果柔性区域沿第一方向Dl延伸并且可折叠显示器在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方向Dl的折叠轴上折叠,则刚性部分RP和柔性部分FP的纬纱WF可以彼此不同。
[0071]图5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基底基板的织物的平面图。
[0072]在可折叠显示器中,柔性部分FP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的密度可以低于刚性部分RP的每单位面积的纤维的密度,并且柔性部分FP可以包括彼此具有不同纤维密度的部分。在柔性部分FP中,纬纱WF和经纱WP中至少一个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可以从柔性部分FP的中心向柔性部分FP的一个或两个边缘逐渐增加。在图5中,经纱WP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从柔性部分FP的中心向柔性部分FP边缘逐渐增加。
[0073]根据某些实施方式,为了控制柔性部分FP中的折叠程度(fold degree),柔性部分FP具有纬纱WF和经纱WP中至少一个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不同的部分。可以控制纬纱WF和经纱WP中至少一个的密度以控制可折叠显示器的折叠位置和折叠程度。
[0074]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基底基板的织物的立体图。
[0075]在根据先前实施方式的可折叠显示器中,基底基板具有单层结构,该单层结构具有植入基质中的单织物。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可折叠显示器中,基底基板可具有包括单层结构的堆叠的多层结构。例如,额外的织物可进一步包含于包括织物CL的基质中。织物CL可以是根据先前实施方式中之一的织物CL。在本实施方式中,图3的实施方式的织物CL被示出为实例。
[0076]单个额外织物可以设置于织物CL的上面或下面。可替换地,多个额外的织物可以分别设置于织物CL的上面和下面。在这种情况下,织物CL可以布置于额外织物之间。在图6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额外织物ACLl和第二额外织物ACL2分别布置于织物CL的上面和下面。
[0077]参照图6,额外的织物ACLl和ACL2被制造成从平面图看时与基底基板具有相同的形状。因此,额外的织物ACLl和ACL2在从平面图看时基本上与织物CL重叠。额外的织物ACLl和ACL2具有与织物CL基本相同的大小。
[0078]额外织物ACLl和ACL2中的每一个可由各种纤维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例如,额外织物ACLl和ACL2中的每一个可由碳纤维或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个形成。额外的织物ACLl和ACL2可以包括使用碳纤维和/或玻璃纤维形成的纱线。纱线可通过采用各种方法中的至少一种捻接碳纤维或玻璃纤维来制造。
[0079]使用纱线作为纬纱和经纱可以编织额外的织物ACLl和ACL2。额外织物ACLl和ACL2的编织方法可以是诸如平纹编织、斜纹编织、或缎纹编织的各种方法中的至少一个。
[0080]额外织物ACLl和ACL2可以在其整个表面上基本上相同地编织。例如,每个额外织物ACLl或ACL2中的对应于刚性区域的部分的纤维密度可基本上等于每个额外织物ACLl或ACL2中的对应于柔性区域的另一部分的纤维密度。然而,所描述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每个额外织物ACLl或ACL2中的对应于刚性区域的部分的织法和每个额外织物ACLl或ACL2中的对应于柔性区域的部分也可以织法不同。
[0081]因为向可折置显不器的基底基板加入额外的织物ACLl和ACL2,所以基底基板的耐用性增加。
[0082]图7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基底基板的织物的立体图。
[0083]根据某些实施方式,基底基板具有多层结构并且织物CL’的线的直径可被配置为不同于额外织物的线的直径。例如,如果织物CL’的纬纱和经纱的至少一个的直径称作第一直径,并且额外织物ACLl和ACL2的纬纱和经纱的至少一个的直径称作第二直径,则第一直径可大于第二直径。例如,第一直径可以在约50 μ m至约100 μ m的范围内,并且第二直径可以在约10 μ m至约30 μ m的范围内。
[0084]在本实施方式中,织物CL’的纬纱和经纱中的每个的直径大于额外织物ACLl和ACL2的纬纱和经纱中的每个的直径。织物CL’可以是根据先前实施方式中之一的织物。在本实施方式中,织物CL’被编织成与图3中示出的织物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织物CL’的纬纱和经纱的直径大于额外织物ACLl和ACL2的纬纱和经纱的直径。
[0085]图8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基底基板的织物的立体图。
[0086]参照图8,基底基板是多层基底基板并且织物CL的编织方向可以被配置为不同于额外织物ACL1’和ACL’的编织方向。例如,织物CL的纬纱和/或经纱延伸的方向可以不同于额外织物ACL1’和ACL2’的纬纱和/或经纱延伸的方向。
[0087]在本实施方式中,织物CL的纬纱和经纱分别沿可折叠显示器的长边和短边(即,第一方向Dl和第二方向D2)的方向延伸。与之相比,额外织物ACL1’和ACL2’的纬纱和经纱可以沿相对于第一方向Dl或第二方向D2具有一角度的方向延伸。
[0088]如上所述,可以控制织物和额外织物的密度、直径、和/或编织方向以满足具有多层基底基板的可折叠显示器的柔性和耐用性要求。
[0089]图9A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可折叠显示器的平面图。图9B是沿示出可折叠显示器的图9A的线1-1’截取的截面图。图9C是示出图9A的可折叠显示器处于折叠状态的截面图。
[0090]参照图9A至图9C,可折叠显示器可以包括多个柔性区域和多个刚性区域。
[009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一刚性区域RA1、第一柔性区域FA1、第二刚性区域RA2、第二柔性区域FA2、以及第三刚性区域RA3顺次布置在第一方向Dl上。第一柔性区域FAl和第二柔性区域FA2中的每一个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
[0092]可折叠显示器可在第一柔性区域FAl和第二柔性区域FA2折叠。根据某些实施方式,可折叠显示器沿着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的其折叠轴折叠两次。例如,可折叠显示器可在第一柔性区域FAl和第二柔性区域FA2两者处折叠。在附图中,可折叠显示器被示出为折叠成第二刚性区域RA2位于第一刚性区域RAl和第三刚性区域RA3之间。然而,所描述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可折叠显示器可折叠成使得第一刚性区域RAl可以位于第二刚性区域RA2和第三刚性区域RA3之间。
[0093]可折叠显示器的折叠轴的方向不限于特定方向。可折叠显示器的折叠轴的方向可根据柔性区域的数量以及柔性区域延伸的方向而变化。根据某些实施方式,设置多个柔性区域并且柔性区域包括沿第一方向Dl延伸的柔性区域和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柔性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可折叠显示器可使用沿第一方向Dl延伸的柔性区域作为其折叠轴来折叠以及可使用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柔性区域作为其折叠轴来折叠。
[0094]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当与传统基底基板相比时,基底基板的弯曲应力明显减小。
[0095]为了测量传统基底基板和根据所描述的技术的基底基板的弯曲应力,使用常规方法以及根据所描述的技术的实施方式制造许多基底基板。
[0096]用约80 μ m的玻璃纤维编织的织物植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基质中,从而形成传统的基底基板。传统基底基板被形成为具有约130 μ m的厚度。传统基底基板被形成为在整个基板具有相同的编织密度。通过将织物植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基质中来制造根据所描述的技术的基底基板。与传统的基底基板不同,从基底基板的柔性区域中去除纬纱。传统基底基板的编织方法和其他条件与根据所描述的技术的基底基板的那些相同。
[0097]在约20mm/秒的速度和约3的曲率半径的条件下将每个基底基板折叠约十次后,测量每个基底基板的恢复力的大小以获得每个基底基板的弯曲应力。
[0098]因此,传统基底基板的弯曲应力为约0.45N,并且根据所描述的技术的基底基板的弯曲应力为约0.35N。根据所描述的技术的基底基板的弯曲应力与厚度为约80 μ 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的刚性基本上相同。因此,根据所描述的技术的基底基板比传统基底基板具有明显低的弯曲应力。
[0099]根据所描述的技术的可折叠显示器可用于各种应用或产品中。例如,根据所描述的技术的可折叠显示器可用于便携式装置、智能手机、电子书、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和/或布告板中。然而,所描述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
[0100]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可折叠显示器具有改善的柔性和耐用性。
[0101]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所描述的技术,然而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没有背离所描述的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不是限制性的而是示例性的。因此,所描述的技术的范围由以下权利要求和其等同物的宽泛容许的解释来确定,并且不应被上述描述制约或者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折叠显示器,包括: 基底基板,包括柔性区域和刚性区域,其中,所述刚性区域位于所述柔性区域的一侧或多侧;以及 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基底基板上, 其中,所述基底基板包括: 基质,以及 织物,嵌入所述基质中,所述织物包括:1)对应于所述柔性区域的柔性部分以及11)对应于所述刚性区域的刚性部分, 其中,所述刚性部分与所述柔性部分的织法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显示器,其中,所述织物包括纬纱和经纱,并且其中所述纬纱和经纱中的每一个都由纱线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显示器,其中,所述柔性部分的纱线的密度小于所述刚性部分的纱线的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显示器,其中,所述柔性部分的纬纱和经纱中的至少一个的密度小于所述刚性部分的纬纱和经纱中的至少一个的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显示器,其中,纬纱和经纱中的至少一个的密度从所述柔性部分的中心朝向所述刚性部分逐渐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显示器,其中,所述柔性部分仅包括所述纬纱和经纱中的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显示器,其中所述柔性部分的纬纱和经纱中的至少一个的直径小于所述刚性部分的纬纱和经纱中的至少一个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显示器,其中,所述纱线包括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显示器,进一步包括在平面视图上重叠所述织物的至少一个额外织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显示器,其中,所述额外织物包括纬纱和经纱,其中所述额外织物的纬纱和经纱中的每一个由纱线形成,并且其中所述额外织物以与所述刚性区域和所述柔性区域基本上相同的方式编织。
【文档编号】G09F9/00GK104346999SQ201410143858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9日
【发明者】闵贵楠, 金圭宁, 李揆宅, 李钟寅, 韩炅宇, 韩昭娟 申请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