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二氧化氮的教学实验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52477阅读:871来源:国知局
制取二氧化氮的教学实验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制取二氧化氮的教学实验装置,包括:反应瓶;集气瓶,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反应瓶连通,该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流量调节阀;以及气囊,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集气瓶连通,该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流量调节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观察二氧化氮制取和溶于水的全过程及保证实验无有害气体排放。
【专利说明】制取二氧化氮的教学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取二氧化氮的教学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制取二氧化氮的教学实验装置通过反应瓶与集气瓶的简单连接构成,实验时不能有效控制实验进程,不能对废气进行回收,伴有有毒有害气体的溢出。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强、操作简单、多功能、环保型的制取二氧化氮的教学实验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制取二氧化氮的教学实验装置,包括:反应瓶;集气瓶,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反应瓶连通,该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流量调节阀;以及气囊,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集气瓶连通,该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二流量调节阀。
[0005]反应瓶用于制取二氧化氮,集气瓶用于观察二氧化氮溶于水的过程,气囊用于向集气瓶送入氧气从而回收有毒的一氧化氮,各流量调节阀用于控制实验进程。
[0006]较优地,反应瓶包括瓶体、瓶底和瓶盖,该瓶底与该瓶体可滑动密闭配合,该瓶盖下端设有挂钩。通过瓶底与瓶体可滑动密闭配合方便地控制反应进程。
[000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观察二氧化氮制取和溶于水的全过程及保证实验无有害气体排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_反应瓶,11-瓶体,12-瓶底,13-瓶盖,2-集气瓶,3-气囊,4-第二连接管,5-第二流量调节阀,6-第一连接管,7-第一流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1]如图1所示的制取二氧化氮的教学实验装置,包括:反应瓶1,由瓶体11、瓶底12和瓶盖13组成,该瓶底12与该瓶体11可滑动密闭配合,该瓶盖13下端设有挂钩;集气瓶2,通过第一连接管6与所述反应瓶I连通,该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流量调节阀7 ;以及气囊3,通过第二连接管4与所述集气瓶2连通,该第二连接管4上设有第二流量调节阀5。
[0012]该制取二氧化氮的教学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0013]实验时,反应瓶I内装入浓硝酸,其瓶盖13下端挂置铜丝,集气瓶2内装入半瓶水,气囊3内存入氧气。
[0014]开启第一流量调节阀7,关闭第二流量调节阀5,反应瓶I的瓶底12向上推,使得瓶内的浓硝酸与铜丝接触发生反应,这时可观察到铜丝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绿色,集气瓶2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此红棕色气体即为二氧化氮N02。
[0015]瓶底12向下推使得溶液脱离铜丝,反应停止,关闭第一流量调节阀7,摇动集气瓶2,可观察到红棕色气体消失,说明二氧化氮溶于水,其化学反应式为3N02+H20=2HN03+N0。
[0016]开启第二流量调节阀5,将气囊3中的氧气挤入集气瓶2,可观察到集气瓶2内的气体又变为红棕色,说明NO为无色且不溶于水,遇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02,其反应式为2N0+02=2N02,再摇动集气瓶2,红棕色气体又消失,重复几次直到气体颜色不再变化为止,这时二氧化氮较完全地被水吸收并转化为硝酸。
[001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取二氧化氮的教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瓶(I);集气瓶(2),通过第一连接管(6)与所述反应瓶(I)连通,该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流量调节阀(7);以及气囊(3),通过第二连接管(4)与所述集气瓶(2)连通,该第二连接管(4)上设有第二流量调节阀(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取二氧化氮的教学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瓶(I)包括瓶体(11)、瓶底(12 )和瓶盖(13),该瓶底(12)与该瓶体(11)可滑动密闭配合,该瓶盖(13)下端设有挂钩。
【文档编号】G09B23/24GK203812471SQ201420124946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9日
【发明者】安正阳, 孙旭, 梁卫国, 张国建, 王炳强 申请人:安正阳, 孙旭, 梁卫国, 张国建, 王炳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