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收纳中心针的圆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386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收纳中心针的圆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规,其能够利用简单的机构适当地将针保持于收纳筒部突出的位置和收纳的位置上,并且难以发生变形或破损。前端侧设置有针(8)的碰撞构件(6)插入于中心脚(2)的收纳筒部(20)内,其且能够在该收纳筒部(20)内移动。在收纳筒部(20)内设置有用于对碰撞构件(6)向与针(8)相反一侧施力的弹簧(90)。在收纳筒部(20)上形成有窗孔(208),并且在碰撞构件(6)上形成有爪部(707)。当克服了弹簧(90)的作用力推动碰撞构件(6)时,爪部(707)卡合到窗孔(208)的缘部(209),将碰撞构件(6)保持在使得针(8)从收纳筒部(20)突出的突出位置。在碰撞构件(6)上,赋予卡固功能的突起(702)与爪部(707)分体形成。
【专利说明】一种能够收纳中心针的圆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文具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收纳中心针的圆规。
【背景技术】
[0002]日本特开平11-24029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中心针可自由伸缩的设置在形成针脚的筒状部内的圆规,即二脚规。中心针活动设置在筒状部内保持杆的前端部上。在筒状部设置有压缩弹簧,利用压缩弹簧,对保持杆向用于使中心针拉入筒状部内的方向以及向筒状部圆周转动的方向施力。在筒状部上形成有纵割槽,在保持杆上设置有可自由移动地插入于纵割槽中的销。当向下推保持杆时,保持杆受到压缩弹簧的作用力而向一方向转动,销卡止到形成于筒状部的纵割槽一侧的切槽中,由此,维持着使中心针从筒状部中突出的状态。另外,通过使销克服压缩弹簧的作用力而转动,而销受到压缩弹簧的作用力而移动到纵割槽的上端位置,使中心针收纳到筒状部内。
[0003]该圆规通过在中心针收纳于筒状部内时使销接触到纵割槽上端,可防止保持杆从筒状部内脱落出来。但是,销也同时作为在中心针从筒状部突出时卡止到筒状部内的部分,即,销同时起到实现防止保持杆卡脱的功能以及在使中心针突出时对保持杆保持的功能。为此,其难以适当地发挥出实现保持杆固定的功能以及在使得中心针突出时用于对保持杆进行保持的功能。另外,销反复受到作用力也可能发生变形或破损。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机构使中心针保持在筒状部突出的位置上以及收纳的位置上,并且难以发生变形或破损的圆规。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能够收纳中心针的圆规,包括设置于中心脚的收纳筒部以及在收纳筒部前端侧设置有针的碰撞构件,所述碰撞构件插入于收纳筒部内且能够向该收纳筒部的轴向移动,在所述收纳筒部内设置有用于对碰撞构件向与针相反一侧施力的施力机构,在所述收纳筒部内设置有卡合部,在所述碰撞构件上设置有被卡合部,当克服所述施力机构的作用力推动碰撞构件时,所述被卡合部卡合到卡合部中,所述碰撞构件保持在使针从收纳筒部突出的突出位置上,在所述碰撞构件位于突出位置上时,碰撞构件解除对被卡合部的卡合,所述碰撞构件利用施力机构的作用力移动到使针收纳于收纳筒部内的收纳位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碰撞构件上设置有与被卡合部分离的被卡固部,在所述收纳筒部设置有卡固部,所述卡固部通过与被卡固部抵接避免了收纳位置的碰撞构件从收纳筒部向与针相反一侧脱落的问题。
[0007]而且,在所述碰撞构件上设置有与被卡合部及被卡固部均分离的第二被卡固部,在所述收纳筒部设置有第二卡固部,第二卡固部通过与所述第二被卡固部抵接避免了碰撞构件从收纳筒部向与针相反一侧脱落的问题。
[0008]而且,在所述收纳筒部设置有贯通该收纳筒部周壁部的窗孔,所述卡合部由窗孔以及缘部构成,在所述中心脚或与其连结为能够相对于该中心脚自由转动的旋转脚上设置有卡止解除构件,所述碰撞构件位于突出位置时,关闭所述中心脚和旋转脚,利用所述卡止解除构件,将设置于所述窗孔的被卡合部推动到解除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位置上。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0]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于碰撞构件的被卡合部与设置于收纳筒部的卡合部相互卡合,对位于突出位置的碰撞构件进行保持;通过被卡固部与卡固部的相互抵接,能够防止位于收纳位置的碰撞构件向中心脚转动中心侧脱落。因此,通过将碰撞构件的被卡合部设计为与所对应的卡合部适应的形状,能够适当地保持位于突出位置上的碰撞构件;而且,通过将碰撞构件的被卡合部设计为与所对应的卡固部适应的形状,能够防止位于收纳位置上的碰撞构件从收纳筒部向中心脚转动中心侧脱落的问题。另外,通过在碰撞构件上分别设置被卡合部和被卡固部,随着针在收纳筒部中的缩进而能够减小施加于被卡合部以及被卡固部上的作用力。因此,能够抑制被卡合部、被卡固部发生变形或破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圆规中心脚的主要部分,其中,图Ι-a是碰撞构件位于收纳位置时的主视图;图l_b是碰撞构件位于收纳位置时的剖视图;图Ι-c是碰撞构件位于突出位置时的主视图;图ι-d是碰撞构件位于突出位置时的剖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圆规的主视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圆规碰撞构件的主视图。
[0014]图4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圆规,其中,图4-a是表示卡止解除构件位于推入位置的主视图;图4-b是表示卡止解除构件位于使用位置的主视图;图4-c是表示卡止解除构件位于非使用位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6]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圆规1,其中心脚2和旋转脚3各自的长度方向端部可自由转动地连结到突出设置有抓手40的轴支承构件4上,使中心脚2和旋转脚3以轴支承构件4为中心而自由开闭。圆规I与普通的圆规使用方法相同,打开两脚2、3,将设置于中心脚2的针8放置纸面上,捏住抓手40而使旋转脚3以中心脚2为中心转动,由此,能够由设置于旋转脚3的笔具在纸面上画出圆或圆弧。
[0017]两脚2、3为金属制品,通过例如压铸而制成。在旋转脚3的外侧部设置有能够供作为笔具的铅笔5自由装卸地安装部30。安装部30从旋转脚3的外侧部向与中心脚2相反一侧突出。在安装部30设置有越接近旋转脚3外侧部则越靠近中心脚2 —侧地倾斜设置的插通孔300。
[0018]在安装部30突出端部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部301。在外螺纹部301上安装有紧固构件31。紧固构件31内周呈环状设置有内螺纹部310。紧固构件31通过由内螺纹部310螺合到安装部30的外螺纹部301上而安装于安装部30。紧固构件31通过改变其螺入外螺纹部301上的螺入深度,来改变与中心脚2的距离。[0019]为了将铅笔5安装到安装部30中,而将铅笔5插入插通孔300,其后紧固螺合于安装部30上的紧固构件31,由紧固构件31将铅笔5按压到安装部30插通孔300的中心脚2侧面上。为了卸下安装于安装部30的铅笔5,松开与安装部30螺合的紧固构件31,其后将铅笔从插通孔300中5拉拔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脚3的前端部设置有铅笔5,但也可以设置笔芯、夏普铅笔等其他笔具,以代替铅笔5。
[0020]在中心脚2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收纳可自由出入的针8的收纳筒部20。收纳筒部20的轴向与中心脚2的长度方向平行,具体而言,使收纳筒部20越靠近中心脚2前端侧而越位于旋转脚3—侧倾斜。如图Ι-b以及图Ι-d所示,在收纳筒部20的内侧,形成有分别开口于中心脚2前端侧和转动中心侧(轴支承构件4侧)的收纳孔200。
[0021]在收纳筒部20的收纳孔200中收纳有碰撞构件6。碰撞构件6由沿收纳筒部20轴向延长的移动体7和设置于移动体7中心脚2前端侧的针8构成。
[0022]移动体7为树脂成型产品,包括:被收纳为能够沿着收纳筒部20轴向自由滑动的滑动部70以及与滑动部下端一体突出设置的针连接部71。移动体7前端部的针连接部71以埋入方式连接有尖锐形状的针8的终端侧。针8的前端侧从针连接部71向中心脚2的iu立而侧关出。
[0023]在收纳筒部20的中心脚2前端侧的部分收纳有作为施力机构的弹簧90。弹簧90为螺旋弹簧,在其内侧插入有针连接部71。弹簧90由设置于收纳筒部下端内表面上的台阶面202支撑。弹簧用于对碰撞构件6的滑动部70施加与针8相反一侧(中心脚2旋转中心侧)的作用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弹簧90构成用于对碰撞构件6施加与针8相反一侧的作用力的施力机构,但施力机构不受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螺旋弹簧以外的其他弹簧或橡胶等弹性体。
[0024]滑动部70其针8侧(中心脚2前端侧)的部分与针8相反一侧的部分,由位于与中心脚2相反一侧的连接片部700 —体地相互连接起来。
[0025]如图3所示,在滑动部70的与针8相反一侧那部分中的旋转脚3侧,形成有向针8 一侧突出的突出片部701。在突出片部701的突端部形成有向与两脚2、3开闭面(中心脚2的转动面)正交方向突出的突起702。
[0026]如图1所示,在收纳筒部20的中心脚2旋转中心侧的周壁部,形成有沿着收纳筒部20的轴向延长且沿着与两脚2、3的开闭面正交方向贯通的滑动孔203。碰撞构件6的突起702插入于滑动孔203内,且能够沿着收纳筒部20的轴向(滑动孔203的长度方向)自
由滑动。
[0027]碰撞构件6能够在突起702从滑动孔203的中心脚2旋转中心侧的端部到位于中心脚2前端侧的端部处的范围内,沿着收纳筒部20的轴向移动。
[0028]如图Ι-a所示,在碰撞构件6配置于使针8收纳到收纳筒部20内的收纳位置时,受到弹簧90作用力的碰撞构件6的突起702与收纳筒部20滑动孔203的中心脚2旋转中心侧的缘部204相抵接。S卩,滑动孔203的缘部204起到对配置于收纳位置的碰撞构件6进行保持的作用。另外,滑动孔203的缘部204构成了用于防止配置于收纳位置的碰撞构件6从收纳筒部20向与针8相反一侧脱落的卡固部。
[0029]在滑动部70与针8相反一侧那部分形成有导承孔703。导承孔703沿着收纳筒部20的轴向延长,且沿着与两脚2、3的开闭面正交的方向贯通。[0030]在收纳筒部20的中心脚2旋转中心侧端部的相互对置壁部之间,架设有与和两脚
2、3开闭面正交方向相平行的铆钉91。
[0031]通过将铆钉91的轴部910插到形成于收纳筒部20的周壁部的对应位置上的铆钉用孔中,并将铆钉91的与头部911 (参照图2)相反一侧的端部铆接到轴部910上,以实现将铆钉91安装到收纳筒部20中。
[0032]铆钉91的轴部910插于碰撞构件6的导承孔703内,且能够沿着收纳筒部20的轴向自由滑动。由此,碰撞构件6在圆周方向的转动受到限制,而在收纳筒部20的轴向上可自由滑动。
[0033]如图Ι-b所示,在碰撞构件6配置到使得针8收纳于收纳筒部20内的收纳位置上时,铆钉91的轴部910配置于导承孔703的端部上,且与导承孔703的针8侧的缘部对应。因此,当配置于收纳位置的碰撞构件6从收纳筒部20向与针8相反一侧脱落出的方向移动时,导承孔703的针8侧的缘部704从针8侧抵接到铆钉91的轴部910。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导承孔703的缘部704构成为第二被卡固部,由收纳筒部20架设的铆钉91的轴部910构成,用于防止配置于收纳位置的碰撞构件6从收纳筒部20与向针8相反一侧脱落出。此外,在碰撞构件6配置于收纳位置时,铆钉91的轴部910也能够与导承孔703的缘部704相抵接,也能够配置于靠近缘部704的位置而不与导承孔703的缘部704相接触。
[0034]滑动部70与针8相反一侧的端部成为在将碰撞构件6推入至针8侧时供用户手指按压的按压部705。按压部705从收纳筒部20向与针8相反一侧突出。按压部705的外周部比收纳筒部20的内周面更加突出于外周侧。该突出部分作为止动部来发挥功能作用,即,在配置于收纳位置的碰撞构件6以预定量被推向针8侧时,该突出部分与收纳筒部20的中心脚2旋转中心侧的端面相抵接,以防止碰撞构件6受到预定量以上的推力。
[0035]在滑动部70针8侧端部的旋转脚3 —侧,形成有向与针8相反一侧突出的突片部706。在突片部706的突出端部形成有向旋转脚3侧突出的爪部707,以作为被卡合部。突片部706隔着间隙位于连接片部700的中心脚2侧。利用该间隙,突片部706能够向与旋转脚3相反一侧挠曲变形。
[0036]突片部706的爪部707侧的端部为自由端,而且突片部706的厚度方向与爪部707的突出方向平行。由此,突片部706易于与爪部707突出方向相反一侧发生弹性变形。
[0037]在收纳筒部20的旋转脚3侧的壁部,形成有沿着该壁部厚度方向贯通的窗孔208。在收纳筒部20中,窗孔208的中心脚2旋转中心侧的缘部209构成为如下的卡合部,即,当碰撞构件6配置于使得针8从收纳筒部20向中心脚2前端侧突出的突出位置上时,其成为与该碰撞构件6的爪部707 (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另外,在收纳筒部20中,窗孔208的中心脚2旋转中心侧的内表面成为越靠近窗孔208而越位于收纳筒部20内侧倾斜的倾斜面201。
[0038]如图Ι-a,图Ι-b所示,为了从针8收纳于收纳筒部20内的状态,转变为使得针8从收纳筒部20向中心脚2如纟而侧关出的状态,而以手指将碰撞构件6的按压部705克服弹簧90的作用力而按压至针8 一侧,如图1-c,图Ι-d所示使碰撞构件6移动到突出位置。这样一来,碰撞构件6的爪部707受到收纳筒部20的倾斜面201的按压,突片部706向收纳筒部20的内侧发生挠曲变形。并且,一旦该爪部707载置到倾斜面201上且配置于与窗孔208相对应的位置时突片部706发生弹性复位,由此爪部707进入窗孔208中与窗孔208的缘部209相卡合。这样,通过将爪部707卡合起来,限制了碰撞构件6向针8的相反一侧移动,利用突出位置保持碰撞构件6。
[0039]如图1-c,图Ι-d所示,为了从使得针8自收纳筒部20突出至中心脚2前端侧的状态转变为如图l_a,图Ι-b所示那样使得针8收纳于收纳筒部20内的状态,用手指将自窗孔208露出于收纳筒部20外部的爪部707向收纳筒部20内侧按压,由此,使突片部706向与旋转脚3相反一侧挠曲变形,且使爪部707移动到解除其与窗孔208的缘部209相卡合的位置上。这样一来,如图l_a,图Ι-b所示,碰撞构件6受到弹簧90的作用力向中心脚2旋转中心侧移动而配置到收纳位置。另外,此时突片部706恢复弹性,爪部707沿着收纳筒部20的倾斜面201配置。
[0040]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圆规I在碰撞构件6上,形成有与被卡合部(爪部707)分体的被卡固部(突起702),在收纳筒部20上设置有卡固部(滑动孔203的缘部204),所述卡固部通过与被卡固部抵接来用于防止配置于收纳位置的碰撞构件6从收纳筒部20向与针8相反一侧脱落出。这样一来,形成于碰撞构件6的被卡合部与形成于收纳筒部20的卡合部(窗孔208的缘部209)相互卡合,由此对配置于突出位置碰撞构件6进行保持,形成于碰撞构件6上的被卡固部与设置于收纳筒部20卡固部相抵接,从而能够防止配置于收纳位置上的碰撞构件6向与针8相反一侧脱落出。因此,通过使碰撞构件6的被卡合部形成为与所对应的卡合部适合的形状等,能够适当地保持配置于突出位置的碰撞构件6 ;而且,通过使与碰撞构件6的被卡合部另外形成的被卡固部形成为与所对应的卡固部适应的形状等,能够适当地防止配置于收纳位置的碰撞构件6从收纳筒部20向与针8相反一侧脱落出。另外,通过在碰撞构件6中分别分开形成被卡合部和被卡固部,能够减小随着针8从收纳筒部20出入而施加于被卡合部和被卡固部上的作用力。因此,能够抑制被卡合部、被卡固部发生变形或破损。
[004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碰撞构件6上形成有与被卡合部以及被卡固部分体的第二被卡固部(导承孔703的缘部704),在收纳筒部20上设置有通过与第二被卡固部抵接而用于防止碰撞构件6向与针8相反一侧脱落出的第二卡固部(铆钉91的轴部910)。因此,通过卡固部与被卡固部相抵接以及第二卡固部与第二被卡固部相抵接,能够双重地防止碰撞构件6从收纳筒部20向中心脚2的转动中心侧脱落出。
[0042]并且,对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了重复的说明。
[0043]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圆规I在中心脚2上设置有卡止解除构件92,在碰撞构件6配置于突出位置的状态下,关闭两脚2、3时,利用卡止解除构件92,将配置于窗孔208的爪部707推动到窗孔208的缘部209的卡合外位置。
[0044]在中心脚2的收纳筒部20侧形成有向旋转脚3侧突出的枢支(枢轴支承)部21。卡止解除构件92为稍微弯曲的棒状,其一端部可自由转动连结到中心脚2的枢支部21上。卡止解除构件92其转动轴向与两脚2、3的转动轴向相平行,其以枢支部21侧的端部为中心沿着两脚2、3的开闭面转动。
[0045]卡止解除构件92在从如图4-c所示,配置于沿着中心脚2收纳筒部20靠近转动中心侧那部分的旋转脚3侧一面的非使用位置上的状态,到如图4-a所示,配置于沿着收纳筒部20转动脚3侧一面的推入位置上的状态的范围内,能够自由转动。[0046]使用卡止解除构件92时,使卡止解除构件92如图4_b所示那样向中心脚2前端侧转动,而将其配置于向中心脚2前端侧突出的使用位置上。此外,优选在中心脚2设置有弹簧等施力机构,以使配置于图4-a所示和推入位置上的卡止解除构件92移动到图4-b所示的使用位置。这样一来,能够减少用于配置于推入位置的卡止解除构件92转动到使用位置上的工时。
[0047]在卡止解除构件92的前端部(与枢支部21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形成有推入部920,所述推入部920从非使用位置向推入位置转动时突出于转动方向前侧。
[0048]如图4-b所示,在碰撞构件6配置于突出位置且卡止解除构件92配置于使用位置的状态下关闭了两脚2、3时,如图4-a所示,利用旋转脚3的前端部将卡止解除构件92的枢支部21侧推进至中心脚2侧,利用该卡止解除构件92的推入部920,将自窗孔208露出的爪部707推动至收纳筒部20内侧,并使其移动到用于解除爪部707与窗孔208的缘部209间卡合的位置。因此,在关闭两脚2、3时,利用卡止解除构件92解除了爪部707与窗孔208的缘部209之间的卡合,由此使碰撞构件6利用弹簧90的作用力移动到收纳位置。
[0049]在两脚2、3的对置面上,形成有向自另一个脚离开的方向凹陷的凹面93。在如图4-c-所示那样关闭了两脚2、3的状态下,在两脚2、3的各自凹面93之间形成有供配置于非使用位置上的卡止解除构件92配置的间隙。另外,在旋转脚3的中心脚2侧的面上,形成有用于在关闭两脚2、3时供枢支部21收纳的凹部94。
[0050]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圆规I在碰撞构件6配置于突出位置的状态下,关闭中心脚2和旋转脚3,利用卡止解除构件92,将配置于窗孔208的被卡合部(爪部707)推动到解除其与卡合部(窗孔208的缘部209)卡合的位置。因此,在碰撞构件6配置于突出位置的状态下关闭两脚2、3时,由卡止解除构件92推进被卡合部而解除被卡合部与卡合部之间的卡合,能够使碰撞构件6向收纳位置移动。因此,在结束了圆规I的操作时,无需用手指推按自窗孔208露出的被卡合部的作业,也能够简单地将针8收纳到收纳筒部20内。
[0051]此外,卡止解除构件92只要能够在碰撞构件6配置于突出位置的状态下关闭两脚
2、3时推入被卡合部,则能够设置于旋转脚3上。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圆规I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碰撞构件6上形成有与被卡合部不同的被卡固部,如以往那样,被卡合部也能够兼作为被卡固部。
[0052]另外,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的碰撞构件6使针8与移动体7—体地连接起来,但将针8配置于例如移动体7的前端侧,并且在收纳筒部20中设置有用于对针8向移动体7侧施力的施力机构,在将移动体7推入中心脚2前端侧时,由该移动体7将针8从收纳筒部20移动到向中心脚2前端侧突出的位置上,当解除了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卡合时,移动体7受到由施力机构施力的针8的推动,也能够与针8 一起向中心脚2的旋转中心侧移动。
[0053]另外,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利用被卡固部对卡固部的抵接以及第二被卡固部对第二卡固部的抵接,能够双重地防止碰撞构件6向与针8相反一侧脱落出,但是仅仅利用其中的一重抵接也能够实现对碰撞构件6的卡固。
[0054]另外,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能够变更例如卡合部、被卡合部、卡固部、被卡固部、第二卡固部和第二被卡固部的形状等,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设计。
【权利要求】
1.一种能够收纳中心针的圆规,包括设置于中心脚的收纳筒部以及在收纳筒部前端侧设置有针的碰撞构件,所述碰撞构件插入于收纳筒部内且能够向该收纳筒部的轴向移动,在所述收纳筒部内设置有用于对碰撞构件向与针相反一侧施力的施力机构,在所述收纳筒部内设置有卡合部,在所述碰撞构件上设置有被卡合部,当克服所述施力机构的作用力推动碰撞构件时,所述被卡合部卡合到卡合部中,所述碰撞构件保持在使针从收纳筒部突出的突出位置上,在所述碰撞构件位于突出位置上时,碰撞构件解除对被卡合部的卡合,所述碰撞构件利用施力机构的作用力移动到使针收纳于收纳筒部内的收纳位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碰撞构件上设置有与被卡合部分离的被卡固部,在所述收纳筒部设置有卡固部,所述卡固部通过与被卡固部抵接避免了收纳位置的碰撞构件从收纳筒部向与针相反一侧脱落的问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收纳中心针的圆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碰撞构件上设置有与被卡合部及被卡固部均分离的第二被卡固部,在所述收纳筒部设置有第二卡固部,第二卡固部通过与所述第二被卡固部抵接避免了碰撞构件从收纳筒部向与针相反一侧脱落的问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收纳中心针的圆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筒部设置有贯通该收纳筒部周壁部的窗孔,所述卡合部由窗孔以及缘部构成,在所述中心脚或与其连结为能够相对于该中心脚自由转动的旋转脚上设置有卡止解除构件,所述碰撞构件位于突出位置时,关闭所述中心脚和旋转脚,利用所述卡止解除构件,将设置于所述窗孔的被卡合部推动到解除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位置上。
【文档编号】B43L9/02GK203780144SQ201420215806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9日
【发明者】佐佐木康道 申请人:乐志明康(天津)文教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