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缓冰川流失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4077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减缓冰川流失的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地球减少自然灾害、减缓气候变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方法,是一种减缓冰川流失预防地极偏移和地壳突然翻转180度南北颠倒的方法。

技术背景

地处海中;中国唯一的海岛县长岛;没有高山,也没有高大的人工建筑。岛上空气潮湿,水汽和风能都很丰富,却是山东省降雨最少的一个县;岛上淡水极缺,目前在用海水淡化供应淡水。

而最高山峰只有海拔1576米的美国夏威夷考爱岛;年降雨量高达12000多毫米;是全世界降雨最多的地方。

地处渤海海边,华北大平原的天津市年降雨量只有500多毫米;远离海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的地方年降雨只有几毫米;但是,具有迎风“V”形山谷的新疆伊犁山区,年降雨量却高达1000多毫米;

我在地图上寻找年降雨量达到过26461毫米的世界“雨极”、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阿萨密邦的乞拉朋齐,研究形成地形雨的地形、研究人工改造气候、消除干旱、把我们地处秦岭北麓渭北旱原上的家乡改造成与秦岭南麓鱼米之乡的汉中盆地一样的气候、研究怎样把中国最大沙漠塔里木盆地改造成天府之国四川盆地时发现;

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西边都有南北向的山脉与圆弧形的喜马拉雅山两端相连,好像塔里木盆地本来就在四川盆地这个位置、南北向的喀喇昆仑山好像到过横断山脉!

同样的南北向山脉:位于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上的南北向的直线型山脉乌拉尔山的东西两边却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

圆弧形的中蒙边界线和圆弧形的东南海岸线像四分之一平面圆环、像有回转中心的四分之一螺母垫片!

中国西边的伊朗扎格罗斯山脉;它的弧形像是与喜马拉雅山的弧形平行、像是与喜马拉雅山有共同的回转中心!

中国东边的岛国日本;像是与贝加尔湖和雅布洛诺夫山脉的弧形平行、像与圆弧形的贝加尔湖和雅布洛诺夫山有共同的回转中心!

中国北边的新地岛;其圆弧中心也朝向贝加尔湖!

中国西边;从北到南,有很多弧形山脉。

中国东边;从北到南,圆弧形的千岛群岛的南端与圆弧形的日本群岛的北端紧密相连,圆弧形的日本群岛的南端与圆弧形的琉球群岛的北端紧密相连;

中国南北方向的横断山脉,像圆弧形的喜马拉雅山和圆弧形的东南海岸线的对称中心,把地图翻转180度背面朝上时圆弧形的喜马拉雅山到了圆弧形的东南海岸线的位置,圆弧形 的东南海岸线到了圆弧形的喜马拉雅山的位置,与地球翻转180度把南极转到北极、把北极转到南极,把中国转到地球另一面时的情况完全一样。

四川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也有与横断山脉90度重直的沿东西方向延伸、与地球赤道平行的秦岭山脉!

南北向的直线型山脉乌拉尔山像是曾经位于地球赤道,像是古赤道留下的痕迹!

地壳像是在从西到东旋转过程中还多次整体向其它方向转动过、使地球地极在地壳上的位置不断变换、在地球大陆上不断扩展冰盖范围、不断制造“冰期”和“间冰期”、一次又一次的用冰盖冰山把平原压成盆地、一次又一次的让盆地变成高原(冰盖融化流失后)、一次又一次的灭绝生物!

查看和研究完世界“雨极”、年降雨量达到过26461毫米的位于圆弧形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阿萨密邦的乞拉朋齐的地形后,我又去查看位于太平洋中心位置的世界“湿极”,世界年平均降雨量最大,周围没有高大山脉干扰,形成地形雨环境最好最真实的美国夏威夷考爱岛的地形:准备根据形成天然地形雨的自然环境;人造能形成地形雨的地理环境、人造地形雨,解决干旱缺水等问题、人工改造气候。

夏威夷考爱岛南北接近完全对称的天然地形再次证明:地球地壳真的在从西到东旋转过程中还多次整体向其它方向转动过、地球南北颠倒过、南极变成过北极,北极变成过南极,中国成语“翻天覆地”、“翻江倒海”、“地动山摇”、“太阳从西方出来”有真实根据!。

因为以赤道为对称中心,地球南北两个半球的大气环流对称相等!

因为只有地球这种特殊的运动环境才能把夏威夷考爱岛的南北两面侵蚀成对称地形。

当夏威夷考爱岛位于现在的北半球时,处于东北信风带中,常年盛行东北风,北面和东面被东北风侵蚀,在东北部形成地形雨。

如果考爱岛永远处于现在位置不移动,圆形的考爱岛就会被东北风和东北方向的地形雨侵蚀成东北面缺失的岛屿、考爱岛就不会形成现在的西边流线型和南北两边对称型地形。

如果考爱岛向南移动,移动到南纬10度到25度的东南信风带中;

如果地球的整个地壳在围绕自转轴自西向东旋转中又沿西经160度经线从北向南翻转40度;把欧洲移动到地球北极,在欧洲形成冰盖和冰期。把地球南极移动到南非附近的南大西洋,在非洲南部形成冰盖和冰期。把夏威夷考爱岛从现在的北纬22度移动到南纬18度时;考爱岛又处于东南信风带中,常年盛行东南风,考爱岛的南面和东面被东南风侵蚀,在东南部形成地形雨。

只有这样;夏威夷考爱岛才会被侵蚀成现在的南北对称的形状。

所以,考爱岛的对称地形;是地球整个地壳在从西到东旋转中多次向其他方向转动的结果、是考爱岛相对地极的位置多次变动的结果、是地球不但围绕自转轴旋转,而且在旋转的过程中还可以向其它方向任意翻转的证据。而且凯尔盖朗岛、东岛、科雄岛、罗斯岛、圣诞岛、复活节岛也是对称地形。

人们说地球围绕自转轴自西向东旋转,其实像乒乓球一样的地球是球体没有自转轴、可以向任意方向旋转、向任意方向滚动、向任意方向翻转。

像鸡蛋一样的地球内部中心位置还有一个名为“地核”的固体球体,“地核”与“地壳”之间不但有液态熔岩,还有粘度很小的液体,像机器上使用的滑动轴承一样可以相互运动、地壳可以相对地核转动。

所以,整个地壳可以相对地极和磁极移动,使地极和磁极出现在地壳的不同地区。就像太阳不动,地球转动:形成了白天黑夜、春夏秋冬一样。

1975年我在研究磁悬浮和高压气悬浮时,又想起地球的地壳与地核之间也有高压液体,地壳与地核被高压液体隔离。地球的结构相当于摩擦阻力很小的“悬浮轴承”、相当于地核悬浮在地壳内,很容易向任何方向转动!

更加证明地壳可以相对地核轻松转动!

所以,地壳是可以相对地核向任意方向旋转、向任意方向翻转的。

所以,在地球自转轴线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地壳上的南极洲可以在自转的同时,突然翻转到北极圈、北极圈突然翻转到南极洲!

所以,在地球自转轴线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地壳上的南极洲也可以在自转的同时,逐渐移动到赤道,现在位于赤道上的非洲也可以逐渐移动到南极或者北极。

亚洲的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和天山山脉位于北纬40度东经90度附近。由于离心力,高速旋转的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会趋向赤道。

以地球自转轴线为中心与青藏高原和天山山脉对称于地球另一面、北纬40度西经90度附近的北美洲,也有趋向赤道的离心力,两处的离心力相对平衡。

所以,现在的北极位于北冰洋。

如果青藏高原不建大坝拦水,拦冰川,拦泥沙阻止水土流失的话,青藏高原的物质会越来越少,青藏高原的离心力会越来越小,青藏高原会逐渐移向北极,北美洲会逐渐移向赤道或者突然、瞬间发生大范围地壳翻转。

除南极洲和北极圈外,在低纬度的高原,山间,火山口建水库存储雨水拦截泥沙防止陆地物质流失减缓地球陆地消失,在冰川建拦冰川水库阻拦冰雪减缓冰川溶化成流水流失就能长时间保护地球现状,保持地壳现有平衡,就能预防地震。

1976年,我认为不断发生,反复循环的“地震”!就是因为地球陆海的不断循环、是陆地物质不断向海洋转移的结果。地震带就是地球陆地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带……

在查看世界地震带分布图和世界地震断裂带分布图时:

想起自行车和架子车用坏了的旧轮胎侧面(相当于地球的赤道面)上的圆环形裂纹与圆形世界地图上的圆环形地震断裂带很相像:

这样,我又发现地震断裂带和又长又深的地壳断裂缝是地球赤道曾经平行通过的地方。进一步证明了地极在地壳上不断的位移。

在研究地震断裂带和地壳断裂缝时;我还发现地震和火山多发地的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地中海周边、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之间的卡奔塔利亚湾都有凹槽式缺口。

特别是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岛之间的凹凸地形;像是新几内亚岛的凸出刚好能插入澳大利亚的凹槽之中!

因为我会木工,亲自制作过“榫卯结构”;所以,多次看到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岛之间的凹凸地形后;我想起了榫卯结构!

木工制作榫头时,要先沿垂直方向锯出榫舌,再沿水平方向锯出榫肩。

沿垂直方向锯榫舌时,尽管已经锯出了四道垂直缝隙,但是,木头的形状还是与原来完全一样,只有再沿水平方向锯榫肩时,想去掉的多余木块才会自动掉下来露出榫舌。

所以,地壳上出现类似榫卯形状的地形时;说明这里的地壳上有互相接近垂直的交叉断裂缝、地球赤道在这里交叉出现过!

地球赤道曾经交叉经过的地方,存在交叉断裂缝,火山就是从地壳的交叉断裂缝中喷发出来的、这就是火山形成的原因。

因为交叉断裂缝处的地壳,不但强度低,而且交叉点周围全是有尖角的岩块,尖角很容易被地壳下的高温熔岩熔化后从交叉点喷出。

在研究南北向的大西洋洋中脊大断裂缝时我还发现:不但大西洋洋中脊断裂缝是古赤道形成的、“S”型的大西洋中脊断裂缝是由多段多个方向的古赤道断裂缝组合成的也是古赤道留下的痕迹;

而且与大西洋洋中脊交叉、沿南北向洋中脊大断裂缝分布的东西方向的小的洋底断裂缝也是过去赤道通过时留下的痕迹、是古赤道从不同地点不同方向通过时形成的断裂缝。

而且地球古地极留在地壳陆地上的痕迹和古赤道留在大洋洋底的痕迹可以相互验证、由陆地上圆弧形地形确定的古地极,不但能在陆地上找到古地极的古赤道痕迹,也能在大洋洋底找到古赤道形成的海底断裂缝;

证明了地壳会相对地核运动、地极和地磁极不断的在地壳上移动。

2005年,我就在《一种治理漠漠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方法》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保护地球的方法。

2010年,我在《改造气候预防地震的方法》的发明中又公开了一种建“人造山”保护地球减轻自然灾害、减缓气候变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方法。

2011年,我在《预防破坏性大地震和火山大喷发的方法》的发明中又公开了在火山口建水库预防陆地物质流入海洋破坏地壳平衡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用保护赤道到北纬50度和赤道到南纬50度之间的冰雪和冰川的方法,保护地壳现有平衡、预防地壳在从西到东旋转中突然向其它方向翻转。

采用在地球赤道附近0度到北纬50度和0度到南纬50度之间的冰川中建阻拦冰雪下滑、储存冰雪融水的与现有拦水水库完全一样的水库,阻拦冰雪储存冰雪融化的流水,让固体冰川以固态和流体的形式保留在地壳原来位置减缓冰川流失预防地壳因陆地物质流失转移失去平衡而相对地核大范围移动。

在地球上预防地极翻转的方法有三种:

一、修建水库大坝拦水拦泥沙。

二、修建拦风大坝拦风沙拦沙尘暴。

三、修建拦冰大坝拦冰雪拦砾石拦泥沙拦融水;让陆地物质尽可能的留在原地保持地壳现有平衡。至此,这三种方法我全公开了。

附图说明

图1是地球北极在中国北面北纬60度东经100度附近时的示意图。

图2是地球北极在中国南面北纬14度东经118度附近时的示意图。

图3是美国夏威夷考爱岛示意图。

图4是地球大气环流示意图

图5是四川省海螺沟冰川和拦冰水库位置示意图。

图中标号:1山脊。2大冰瀑布上端拦冰水库。3大冰瀑布下端拦冰水库。4冰川末端拦冰水库。5海螺沟出口处拦水拦泥沙水库。6大渡河上的拦水拦泥沙水库。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四川省海螺沟冰川建拦冰水库。

海螺沟冰川的上端是海螺沟大冰瀑布,是一个巨大的陡壁,冰川运动到这里,便成瀑状下降,形成一个巨大的固体冰坝。大冰瀑布高1080米,宽1100米,是我国最高最大的冰瀑布。

如图5所示,在大冰瀑布上端海拔4900米处建高度200米的拦冰水库就能拦截大量冰雪恢复海螺沟冰川原貌预防冰川消退。拦冰水库积满后让冰雪从水库顶端自由流出。

再在大冰瀑布下端建一座150米高的拦冰水库拦截从上端冰库顶端流出来的冰雪。

再在冰川末端建一座100米高的拦冰水库拦截从大冰瀑布下端的拦冰水库顶部流出的冰雪。

最后在海螺沟出口处建一座100米高的拦水水库,存储冰雪融化的水,沉淀水中泥沙不让陆地物质流失转移破坏地壳平衡。

目前,海螺沟的冰川融水毫无阻拦的流入了大渡河。在大渡河修建阶梯水库,不但能将海螺沟的固态冰川消退的部分以液态形式保留在海螺沟附近,而且能把整个贡嘎山冰川的150多条冰川融化的流水以液态形式保留在贡嘎山冰川附近!所以,修建水库就是保护冰川,水库就是液态冰川。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