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157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印刷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印刷物,尤其涉及立体印刷中的图像品质的提升的技术。
背景技术
:开发出了各种使得印刷出的图像能够立体地感知的印刷物(专利文献1~5)。例如,存在:在印刷在介质上的图像上形成柱状透镜而成的印刷物(专利文献1)、通过由透明树脂制成的透明层形成凹凸而使得能够立体地感知在其上或其下形成的图像的印刷物(专利文献2、3)等。另外,也存在:在介质上局部设置白色反射层且在该白色反射层上印刷图像,由此,利用设置有白色反射层的部位与未设置白色反射层的部位的视觉效果的差异而能够立体地感知的印刷物等(专利文献4、5)。然而,除了从印刷物的正面照射光并通过其反射光使观看者感知图像的方式之外,还开发出了使光从介质的背面入射并通过透射的光使观看者感知图像这一方式的印刷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5560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7636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23062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5-131799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87287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4-203671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为了能够立体地感知而形成了多层透明层的情况下,存在从介质的背面照射的光会带色调这一问题。例如,在想用白色来表现的部位,在层叠有多层透明层的部位发生黄色污浊。这样的在透射光中带色调这一问题,成为使利用透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下的图像品质降低的原因。本发明为了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物,该印刷物能够在利用透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和利用反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得到较高的图像品质。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印刷物具备:基板、层叠透明层和调光层。基板具有光透射性。层叠透明层,通过将光透射性的透明要素层层叠多层而形成,被配置于基板的一个主面(一主面)的上方。调光层,具有调整透射的光的光量的功能,被配置于层叠透明层的上方以及层叠多层而成的透明层的层间中的至少一方。本方式中的调光层,具有多个光反射性微粒,被设置成覆盖成为其基底的层的表面的一部分。多个光反射性微粒的各微粒呈粒状,表面具有光反射性。而且,在俯视视图中,调光层对成为基底的层的表面按面积比覆盖2%~50%。发明的效果在上述方式的印刷物中,能够在通过透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和通过反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得到较高的图像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照明装置1的外观的示意立体图。图2是示出照明装置1所具备的印刷物10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图3(a)是示出从背面10b入射印刷物10的光的行进情况的示意图,(b)是示出从背面90b入射比较例1涉及的印刷物90的光的行进情况的示意图,(c)是示出从正面91a入射比较例2涉及的印刷物91的光的行进情况的示意图。图4(a)是示出印刷物10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b)是示出调光层107与成为其基底的颜色层106的一部分的示意俯视图,(c)是俯视调光层107以及颜色层106的示意俯视图。图5是示出照明装置1的使用例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印刷物10的制造方法的概略的工序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印刷物30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图8(a)是示出实施方式3涉及的印刷物40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b)是示出变形例涉及的印刷物45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图9(a)是示出实施方式4涉及的印刷物50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b)是示出从背面入射印刷物50的光的行进情况的示意图,(c)是示出从正面入射印刷物50的光的行进情况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5涉及的印刷物60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图11(a)是示出实施方式6涉及的印刷物70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b)是示出实施方式7涉及的印刷物80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图12(a)是从背面对印刷物70照射了光的状态下的纵截面上的截面图像,(b)是从背面对印刷物80照射了光的状态下的纵截面上的截面图像,(c)是从背面对印刷物70照射了光的状态下的横截面上的截面图像,(d)是从背面对印刷物80照射了光的状态下的横截面上的截面图像。图13(a)是在从背面对印刷物70照射了光的状态下从正上方拍摄到的图像,(b)是在从背面对印刷物80照射了光的状态下从正上方拍摄到的图像,(c)是在从背面对印刷物70照射了光的状态下从斜上方拍摄到的图像,(d)是在从背面对印刷物80照射了光的状态下从斜上方拍摄到的图像。图14(a)~(o)是示出使调光层的浓度在2%~30%的范围内变化的情况下的光的透射状态的图。图15(a)~(g)是示出使调光层的浓度在40%~100%的范围内变化的情况下的光的透射状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各方式]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印刷物具备:基板、层叠透明层和调光层。基板具有光透射性。层叠透明层通过将光透射性的透明要素层层叠多层而形成,被配置于基板的一个主面(一主面)的上方。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配置于上方”包含直接配置于成为基底的层之上的情况和隔着其他层配置于成为基底的层之上的情况这两种情况。调光层具有调整透射的光的光量的功能,被配置于层叠透明层的上方以及层叠多层而成的透明层的层间中的至少一方。本方式中的调光层具有多个光反射性微粒,被设置成覆盖成为其基底的层的表面的一部分。多个光反射性微粒的各微粒,呈粒状并且表面具有光反射性。而且,在俯视视图中,调光层对成为基底的层的表面按面积比覆盖2%~50%。在上述方式的印刷物中,调光层被设置为对成为基底的层的表面按面积比覆盖2%~50%的范围(有时记载为“2%~50%的浓度”),因此,能够在通过透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和通过反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实现较高的图像品质。此外,在上述方式的印刷物中,在采用将调光层配置于层叠透明层的上方的方式的情况下,例如,在获得强调黑色(暗度)、进深感等图像的高品质方面也起到效果。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印刷物中,在上述结构中,调光层被设置成网点状。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通过透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和通过反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实现较高的图像品质。此外,所谓“网点”是指在印刷中在基底的表面上用小点的图案(dotpattern)来形成层,也包括邻接的点彼此相连的情况。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印刷物中,可以设为下述结构:在上述结构中还具备颜色层。颜色层,利用一种颜色或多种颜色在沿着基板的一个主面的方向上形成,并被配置于基板的一个主面的上方。在采用这样具有颜色层的结构的方式中,能够使观看者感知到表现力丰富的图像。另外,通过具备调光层,能够在特别是通过透射光来感知的情况下,实现优异的色彩再现性。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假设,设为“第1方式”)的印刷物中,在上述结构中,颜色层被配置为覆盖层叠透明层的上表面,调光层被配置为覆盖颜色层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层叠透明层以及颜色层的侧面的一部分。通过这样将调光层配置为覆盖层叠透明层以及颜色层之上的一部分,在使光向基板的背面(另一主面)入射并透射了层叠透明层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光带色调(例如,黄色污浊)。因此,在观看者感知通过颜色层构成的图像时,能够在利用反射光的情况和利用透射光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确保高图像品质。特别是,当想要在图像中表现白色或淡色时等情况下,从实现图像品质的提升这一个观点来看是有效果的。此外,在第1方式中,通过在调光层之上进一步增加层厚薄的透明层,也能够再现有透明感的图像。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假设,设为“第2方式”)的印刷物中,上述结构中具备第2调光层。第2调光层配置于上述一个主面与层叠透明层之间,具有调整透射的光的光量的功能。而且,第2调光层还具有多个光反射性微粒,各微粒呈粒状,并且各微粒的表面具有光反射特性。第2调光层被设置为,在俯视视图中对成为其基底的层的表面按面积比覆盖2%~50%的范围。此外,关于想要对透射光进行完全遮光的区域,例如,能够通过以100%的浓度形成反射层(白色层)来应对。这样,在基板的一个主面与层叠透明层之间配置第2调光层的情况下,在观看者通过反射光来感知图像时,从上方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在第2调光层被反射。因此,能够使反射光相对于从上方入射的光的光量比例增加。因此,在第2方式的印刷物中,能够在通过透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和通过反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进一步实现图像品质的提升。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印刷物中,在上述结构中,第2调光层覆盖成为基底的层的表面的比率(浓度),比调光层覆盖成为基底的层的表面的比率(浓度)高。由此,能够可靠地得到在第2调光层的光反射功能。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假设,设为“第3方式”)的印刷物中,在上述结构中,调光层被配置为覆盖层叠透明层的上表面以及侧面的各一部分,颜色层被配置为覆盖调光层的上表面。这样,在调光层覆盖层叠透明层之上的一部分且配置于颜色层之下的方式中,在从基板的背面(另一个主面)照射光而通过透射光使观看者感知图像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层叠透明层发生的光的漫发射对色调的影响。此外,认为:在层叠透明层发生的透射光的漫反射,例如是由于各透明要素层的上侧或下侧表面的凹凸等而产生的。因此,在第3方式的印刷物中,在观看者感知通过颜色层构成的图像时,能够在利用反射光的情况和利用透射光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确保高图像品质。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印刷物中,上述结构中,颜色层是将多层颜色要素层层叠而形成的层叠体。通过这样将颜色层设为多层构造,能够提高图像的质感。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印刷物中,上述结构中,还具备保护层。保护层具有光透射性,被配置为覆盖层叠构造的上表面(保护层配置于印刷物的最上面)。在这样在层叠构造的最上面配置保护层的方式中,通过层叠透明层的配置而施加了近似压花加工,因此,即使在感知到了图像的观看者用手触及了印刷物的表面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配置于调光层或透明要素层等保护层之下的层。另外,在具备颜色层的方式中,通过选择保护层的种类也能够防止颜色层等的退色。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印刷物中,上述结构中,保护层被实施了粗糙化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在表面形成凹凸来实现。这样,在对保护层的表面实施粗糙化处理(去光泽处理)的方式中,能够在实施了该粗糙化处理的区域和未实施该粗糙化处理的区域改变图像的质感。例如,对要用图像来表现有光泽的金属表面等的区域不实施粗糙化处理,预先设为有光泽感,对要用图像来表现表面粗涩的事物的区域可以实施粗糙化处理等。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印刷物中,上述结构中,在比层叠透明层以及调光层靠上方的位置,配置有通过将光透射性的透明要素层层叠多层而形成的第2层叠透明层。通过这样配置第2层叠透明层,能够进一步强调图像中的色调。尤其是在具备颜色层的方式中,能够进一步强调颜色层中的浓色部分的颜色,能够实现更高的质感。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印刷物中,上述结构中,调光层覆盖成为基底的层的表面的比率(浓度)按面积比在25%~35%的范围内调整。通过设为这一浓度范围,能够在观看者通过透射光视觉辨认图像的情况和观看者通过反射光视觉辨认图像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确保更高的印刷物质。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印刷物中,上述结构中,在调光层中,调光层所含的光反射性微粒由白色颜料制成。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例如能够使用喷墨装置滴下uv(紫外线)固化墨而形成调光层,能够容易地形成。此外,考虑到墨对成为基底的层的亲液性,也可以预先在成为基底的层的表面涂敷底涂剂。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印刷物中,上述结构中,调光层的层厚在0.010mm~0.030mm的范围内。通过将调光层的层厚规定在上述范围内,由此,能够在利用透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和利用反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确保高图像品质。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印刷物中,上述结构中,作为基板可以采用由树脂或玻璃制成的基板。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涉及的实施方式,是作为用于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的结构上的特征以及通过该结构上的特征所起到的作用效果的例子而使用的,本发明除了其本质的特征部分之外完全不受以下方式的限定。[实施方式1]1.照明装置1的概略结构利用图1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装置1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具有背光20和印刷物10而构成。照明装置1除此之外还具备驱动电路等,但是省略了图示。印刷物10的一个主面(正面)10a被实施了近似压花处理(印墨压花(inkemboss)处理)。背光20具备作为光源的led21,并配置为与导光板22的端面相向(边缘照明方式)。印刷物10以紧贴状态载置于导光板22的z轴方向上表面。导光板23的z轴方向下表面以及不与led21相向的端面被反射板23覆盖。2.印刷物10的概略结构使用图2对印刷物1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a部的示意剖视图。如图2所示,预先将作为基板的光扩散板100形成为基体,对一个主面(正面)10a实施了印墨压花处理。另一方面,背面10b以紧贴导光板22的状态被配置(参照图1)。在此,光扩散板100由丙烯酸树脂构成,通过使表面具有粗糙感而被赋予光扩散性能。在光扩散板100的z轴方向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凸部10d1、10d2、··,邻接的凸部10d1、10d2、··之间成为凹部10c、··。凸部10d1、10d2、··的区域中,在光扩散板100的上表面层叠有透明要素层102~105。将多个透明要素层102~105的层叠体称为层叠透明层101。以覆盖层叠透明层101的上表面以及侧面的方式,层叠颜色层106。图中,示意性地图示了颜色层106,详细而言,通过全彩印刷c(青色;cyan)、m(品红色;magenta)、y(黄色;yellow)、k(黑色;keyplate)这4种颜色的墨来形成颜色层106。此外,墨可以使用uv固化型墨,使用喷墨装置进行涂敷。以覆盖颜色层106的上表面的方式,形成调光层107。调光层107形成为也覆盖凹部10c中的光扩散板100的表面。关于调光层107,使用uv固化型的墨,以网点状形成,在墨的涂敷中使用喷墨装置。此外,在形成调光层107时,考虑到墨对成为基底的层的亲液性,也可以预先在成为基底的层的表面涂敷底涂剂。在印刷物10中,在led21点亮时光l1从背面10b朝向正面10a透射,在led21熄灭时从正面10a入射的光l2发生反射,由此,向观看者侧出射。此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要素层102~105都被设为梯形形状的截面形状,从z轴方向下侧起依次层叠成金字塔状。但是,各层的截面形状不限定于此,既可以设为一部分的层具有与上下层相同的截面尺寸的方式,也可以设为所有的层具有相同的截面尺寸的方式。只是,通过如图2所示层叠成金字塔状,也能够在层叠透明层101的侧面形成颜色层106,能够在观看者能视觉辨认的所有区域无一处遗漏地形成图像。另外,通过使各层的上部角落部分带圆弧,能够提高观看者视觉辨认的图像的品质。3.入射至印刷物10后的光的行进和调光层107所起的作用利用图3对入射至印刷物10后的光的行进和调光层107所起的作用进行说明。图3(a)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情况,(b)、(c)示出比较例的情况。如图3(a)所示,在led21点亮时从背面10b入射至印刷物10的光l1,透射颜色层106以及调光层107而出射(出射光l3)。另一方面,在led21熄灭时,从正面10a入射的光l2在比颜色层106靠z轴方向下方的界面等处发生反射,反射光透射颜色层106以及调光层107而出射(出射光l3)。在此,调光层107具有对透射该调光层107的光的一部分进行遮光的功能。而且,使一部分光原样透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调光层107形成为网点状,起到实现光的透射光量与反射光量的平衡的作用。具体结构将后述。另外,由于在印刷物10中形成有凸部10d1、10d2,因此,虽然形成有层叠透明层101,但是,尤其在透射光中存在容易出射产生了黄色污浊的光的倾向。但是,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物10中,在颜色层106上形成有调光层107,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层叠透明层101引起的黄色污浊,在利用透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下,利用透射颜色层106而出射的光l3得到的色彩再现性也优异。尤其是,在颜色层106以淡色为中心的情况下,从其色彩再现性这一观点来看也很优异。如图3(b)所示,设想如下结构的印刷物90:在基板900上依次层叠层叠透明层901、颜色层906,且在颜色层906的z轴方向上侧不具备调光层。在使光l1从背面90b入射至印刷物90并透射印刷物90而出射光l4的情况下,会由于层叠透明层901的透射而产生黄色污浊。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一般认为,在利用反射光识别图像的情况下也会产生黄色污浊,但是与利用透射光的情况相比,其程度为轻。关于原因不作详细阐述,但是发明人认为该现象起因如下:在利用反射光的情况下在层叠透明层的上部存在反射,这种情况下光通过的透明要素层间的界面少,与此相对,在利用透射光的情况下,光通过层叠透明层中的所有透明要素层间的界面引发折射等,由此,一部分波长区域的吸收较大。因此,在图3(b)所示的比较例1的情况下,观看者通过透射光和反射光感知的图像的色调不对。即,认为:尤其会导致在通过透射光使观看者感知图像的情况下的图像品质降低。进一步,如图3(c)所示,设想如下印刷物91:将纸等介质用作基板910,在其上依次形成有白色反射层917、层叠透明层911和颜色层916。从z轴方向上方入射于这样的结构的印刷物91的光l5,其光量的大部分在白色反射层917被反射并透射颜色层916而从正面91a出射(光l6)。在该比较例2的方式中,并不期望利用透射光来感知图像,因此,作为白色反射层917的功能,在于尽可能地反射从上方入射的光l5。因此,即使从背面对比较例2的印刷物91照射光,也几乎不透射,观看者不能感知到通过透射光形成的图像。即,以光反射为目的而设置的白色反射层917,不仅对来自z轴方向上方的光而且对来自z轴方向下方的光也同样进行反射。4.各层的厚度与调光层107的结构(各层的厚度)利用图4(a)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所采用的各层的层厚进行说明。如图4(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物10中,层叠透明层101的总厚度tca为0.08mm左右。而且,构成层叠透明层101的透明要素层102~105的各层厚tc1为0.02mm左右。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4层的透明要素层102~105的层叠体而构成了层叠透明层101,但是也可以根据想要表现的图像来改变层叠层数。另外,各透明要素层的层厚并不是必须要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形成于颜色层106之上的调光层107的层厚tvl为0.010mm~0.030mm的范围,更优选为0.010mm~0.020mm的范围(例如,0.020mm)。此外,调光层107的层厚tvl,可以根据透射光量与层叠透明层的厚度等的关系而适当地决定。接下来,如图4(b)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调光层107对成为基底的颜色层106的表面形成为网点状。而且,调光层107含白色颜色而构成。此外,一般认为,调光层107中除了白色微粒之外还含有树脂成分,通过该树脂成分而接合于颜色层106的表面。作为树脂成分的具体例子,可以采用例如环氧系树脂材料、聚氨酯系树脂材料、聚酯系树脂材料等。在调光层107中,白色微粒不凝集而是处于分散的状态。如图4(b)、(c)所示,调光层107在颜色层106的表面以覆盖该表面的一部分状态形成(形成为网点状),被调整为按面积比在2%~50%的范围内覆盖颜色层106的表面。更优选地,调光层107对颜色层106的表面的覆盖比率被设为按面积比在20%~30%的范围内。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按面积比30%。5.应用例利用图5对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物10以及具备该印刷物10的照明装置1的应用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配置于通路80两侧的侧壁800、801上形成有图样。另外,在两侧壁800、801的下部埋入有多个照明装置1。照明装置1具有上述结构,在led21点亮时出射光l3。如图5所示,照明装置1的图样(图像以及凹凸)与其以外的两侧壁800、801的图样(图像以及凹凸)大致相同。即,不管是在led21点亮时、还是在led21熄灭时,经过通路80的人都会觉得好像是侧壁800、801的一部分区域在发光,另外,在led21熄灭时会难以意识到照明装置1的存在。此外,在本应用例中,设为使照明装置1中的印刷物10的表面图样与两侧壁800、801的表面图样一致,但是没有必要一定使两者一致。例如,也可以在照明装置中的印刷物的表面预先形成绘画等。也可以是,在led熄灭时使观看者仅识别到画在墙壁上的绘画,另外在led点亮时看到被背光照亮的绘画。6.印刷物10的制造方法利用图6对印刷物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1)拍摄以及扫描如图6所示,对成为印刷对象的参照对象表面部进行拍摄以及扫描(图6的步骤s1)。具体而言,例如用ccd相机、cmos相机等对想要再现的对象物的表面部进行拍摄,并且用激光移位计测装置等对表面的凹凸进行计测。此时,预先进行拍摄到的部位与对凹凸进行了计测的部位的相对应。(2)颜色数据以及凸数据的取得如图6所示,根据进行拍摄以及扫描而得到的数据,按每个部位计算cmyk这4种颜色和凸部的高度(凸数据)并保存到存储器等(图6的步骤s2)。(3)印刷(3-1)透明要素层的层叠从上述存储器中依次读出凸数据,对光扩散板(基板)100的上表面涂敷透明墨并使其干燥而再层叠透明要素层(图6的步骤s31)。在此,上述中,设为用4层的透明要素层102~105来构成层叠透明层101,但是层叠数也可以根据凸数据而改变。(3-2)颜色层的形成从上述存储器中依次读出颜色数据,以覆盖层叠形成的层叠透明层101的上表面以及侧面的方式,形成颜色层106(图6的步骤s32)。颜色层106的形成,可以通过例如使用喷墨装置涂敷含有各色颜料的uv(紫外线)固化型墨并进行uv照射使其固化来实现。此外,在想要表现更鲜艳的颜色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形成2层以上的颜色层来应对。(3-3)调光层的形成接下来,以覆盖颜色层106的上方以及光扩散板100的露出面的上方的方式,形成调光层107(图6的步骤s33)。调光层107的形成,通过例如用喷墨装置涂敷包含由白色颜料(例如,氧化钛)制成的白色微粒的uv固化型墨并通过uv照射使其固化来实现。此外,如上述那样,考虑到墨对成为基底的层的亲液性,也可以预先在成为基底的层的表面涂敷底涂剂。如以上那样,印刷(图6的步骤s3)结束,印刷物10完成。[实施方式2]利用图7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印刷物30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图7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图3(a)对应的图,印刷物30中的其他结构可以设为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如图7(a)所示,在光扩散板100的上表面,从z轴方向下侧起依次层叠形成有作为7层透明要素层302~308的层叠体的层叠透明层301、调光层309、颜色层310。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构成层叠透明层301的透明要素层302~308的层数为7层和调光层309的形成位置在颜色层310的下方。另外,构成层叠透明层301的各透明要素层302~308的层厚,例如可以设为0.010mm~0.030mm。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物30,也在背面30b侧配置有背光20,在led21点亮时入射的光l7透射印刷物30而从正面30a出射,但是省略了图示。在此,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调光层309中,也形成为,俯视视图中,对成为基底的透明要素层308的表面按面积比覆盖2%~50%(例如,30%)的状态。具体而言,调光层309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形成为网点状。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物30中,当在透明要素层302~308的表面存在图7(b)所示那样的凹凸302a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调光层309来抑制由该凹凸302a引起的漫反射的影响。即,若由于漫反射而沿相对于z轴方向倾斜的方向行进的光,直接入射至颜色层310,则光路长度长,因此出射的光的波长会改变。但是,在层叠透明层301与颜色层310之间配置调光层309,由此,能够使沿倾斜方向行进的光朝向z轴方向上方改变光路。这是因为:沿倾斜方向入射于调光层309的光,照射到该调光层309中所含的白色微粒上的概率变高。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物中,能够抑制来自背光的光l7入射时在层叠透明层301发生的漫反射的影响,在想要采用照片等具有进深感的图像而使透明要素层的层数变多等情况下也适合。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构成层叠透明层301的透明要素层的层数设成了7层,但是也可以设为8层以上(例如,10层)。由此,能够提高图像的质感。[实施方式3]利用图8(a)对实施方式3涉及的印刷物40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图8(a)也是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图3(a)对应的图,印刷物40中的其他结构可以设为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如图8(a)所示,在印刷物40中,在光扩散板100的上表面从z轴方向下侧起依次层叠形成有作为7层透明要素层的层叠体的层叠透明层301、调光层309、颜色层310以及保护层411。与上述实施方式2的不同点在于:颜色层310的上表面被保护层411覆盖。保护层411例如用硬质树脂材料形成。例如,可以采用聚丙烯(pp)、丙烯酸树脂(pmma)、as树脂(san)、abs树脂、聚碳酸酯(pc)等。在此,调光层309的浓度也在2%~50%(例如,30%)的范围内。另外,具体而言,调光层309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形成为网点状。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采用用保护层411覆盖了颜色层310上方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人接触印刷物表面时对颜色层310的保护、对水分等造成颜色层310、调光层309、层叠透明层301的劣化的抑制等。尤其是,对于实施了印墨压花处理的印刷物,设想与其接近的人接触到它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保护颜色层310。此外,关于不具备颜色层的印刷物,通过在层叠构造的最上表面配置保护层,能够实现对被保护层覆盖了的调光层、层叠透明层等的保护。[变形例]利用图8(b)对变形例涉及的印刷物45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本变形例类似于上述实施方式3涉及的印刷物40,省略了图示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3同样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如图8(b)所示,本变形例涉及的印刷物45,在光扩散板100的上表面层叠的层叠透明层301、调光层309、颜色层31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3涉及的印刷物40相同。而且,在颜色层310之上层叠形成有保护层51这一点也相同。只是,在本变形例中,如图8(b)的放大部分所示,保护层451的上表面被实施了凹凸处理(凹凸451a),由此变为有粗糙感。此外,保护层451中的凹凸451a,并不是必须设置于保护层451的整个面,考虑到与图像的关系,也可以,设置图8(a)所示那样的有光泽感的保护层411和图8(b)所示那样的有粗糙感的保护层451。在此,调光层309的浓度也在2%~50%(例如,30%)的范围内。另外,具体而言,调光层309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为网点状。在以上那样的具备保护层451的印刷物45中,能够实现对颜色层310的保护,并且,对于通过颜色层310形成的图像,也可以通过有粗糙感的保护层451来进一步提高图像质感。此外,通过配置调光层309所得的效果与上述相同。[实施方式4]利用图9对实施方式4涉及的印刷物50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图9(a)~(c)中,标注有与上述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位与上述结构相同,省略对其的说明。另外,省略图示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如图9(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物50中,在光扩散板100的上表面与层叠透明层101之间配置有第2调光层512。层叠透明层101、颜色层106、以及调光层107的层叠方式等与上述实施方式1涉及的印刷物10相同。配置在光扩散板100与层叠透明层101之间的第2调光层512的结构,与图4(b)所示的调光层107基本相同。只是,第2调光层512的浓度(俯视视图中第2调光层512覆盖光扩散板100的表面的面积比)在2%~50%的范围内,且设定为比调光层107高。这样使第2调光层512的浓度比位于上方的调光层107高,是因为作为第2调光层512的功能要考虑对从上方入射的光进行反射。若使第2调光层512的浓度比50%高,则从光扩散板100的背面入射来的背光20的光大多会被遮挡,因此需要注意。此外,在想要使俯视视图中的一部分区域完全对透射光进行遮光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浓度比50%高(例如,100%)。这可以根据与图像的关系来考虑。接下来,利用图9(b)、(c)对使背光20中的led21点亮的情况和使led21熄灭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的光的行进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如图9(b)所示,在使背光20中的led21点亮了的状态下,光l8从印刷物50的背面50b入射。入射的光透射第2调光层512、层叠透明层101、颜色层106以及调光层107而从正面50a出射(光l9)。观看者通过光l9来感知图像。在此,如上所述,若使第2调光层512的浓度过高,则透射光的衰减变得过大,因此,需要预先设定在2%~50%的范围内。从透射光的衰减这一观点来看,第2调光层512的浓度特别优选预先设为25%~35%(例如30%)。接下来,如图9(c)所示,在使背光20中的led21熄灭、光l10从正面50a侧入射了的情况下,入射的光l10被第2调光层512朝向z轴方向上方反射。在第2调光层512被反射的光透射层叠透明层101、颜色层106以及调光层107而从正面50a出射(光l11)。观看者也可以通过光l11来感知图像。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物50中,通过调整第2调光层512的浓度,能够在背光20中的led21点亮时和熄灭时、换言之能够在观看者通过透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和观看者通过反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确保高图像品质。此外,通过将调光层107配置于上方所得到的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1涉及的印刷物10相同。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物50的结构,则能够在通过透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和通过反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实现更高的图像品质。此外,第2调光层512的配置位置,不一定需要在光扩散板100与层叠透明层101之间,也可以配置在层叠透明层101中的透明要素层102~105之间等处。另外,关于构成层叠透明层的透明要素层的层数,也可以考虑与图像的关系等而适当地变更。[实施方式5]利用图10对实施方式5涉及的印刷物60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0中,标注有与上述实施方式4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位与上述实施方式4中的各部位的结构相同,省略对其的说明。另外,省略图示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物60中,在光扩散板100的上表面依次层叠形成有第2调光层512、层叠透明层101、调光层607。调光层607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4中的调光层107相同的结构,另外,第2调光层512与上述实施方式4相同。在印刷物60中,调光层607中的z轴方向上侧层叠形成有层叠颜色层606,在该层叠颜色层606上方进一步层叠形成有层叠透明层611,上述层叠颜色层606是层叠2层颜色要素层608、609而形成的,上述层叠透明层6114是层叠4层透明要素层612~615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物60中,采用层叠2层颜色要素层608、609而成的层叠颜色层606,是为了在想要以浓色来表现的部位使颜色的浓度突出。另外,在层叠颜色层606之上进一步形成层叠透明层611,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图像中的浓色部位的质感。在本实施方式中,按俯视视图中的面积比计,将调光层607以及第2调光层607的浓度设为2%~50%的范围。在具有以上结构的印刷物60中,能够在使光从背面60b入射且通过其透射光使观看者感知图像的情况和使光从正面60a入射且通过其反射光使观看者感知图像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实现高图像品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物60中,通过采用图10所示的结构也能够提高层叠颜色层606中的浓色部位的质感。[实施方式6]利用图11(a)对实施方式6涉及的印刷物70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1(a)中,标注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位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各部位的结构相同。如图11(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物70中,在光扩散板100的上表面依次层叠形成有层叠透明层101和调光层107。调光层107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物70相对于上述实施方式1涉及的印刷物10,不同点在于:不具备颜色层而是在层叠透明层101之上直接层叠形成有调光层107。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调光层107的浓度,被设为在俯视视图中按面积比在2%~50%的范围内。在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印刷物70中,在使光从背面入射且通过透射光使观看者感知图像(白色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黄色污浊,得到高图像品质。因此,能够在通过透射光感知形成于印刷物70的图像的情况和通过反射光感知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实现高图像品质。[实施方式7]利用图11(b)对实施方式7涉及的印刷物8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1(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物80中,依次层叠形成有透明层812、调光层807、透明层813、调光层808、透明层814、调光层809、透明层815和调光层810。换言之,在印刷物80中,在由4层构成的层叠透明层811的各层间以夹持的状态配置有调光层807~810。关于调光层807~810的各浓度,调光层807~809为7%、调光层810为10%。各调光层807~810的层厚,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优选0.010mm~0.030mm的范围,更优选0.010mm~0.020mm的范围(例如,0.020mm)。在此,在印刷物80中,调光层807~810的各浓度的合计值31%(7%×3+10%)会成为“调光层的浓度”。在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印刷物80中,在使从光背面入射且通过透射光使观看者感知图像(白色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黄色污浊,得到高的图像品质。因此,能够在通过透射光感知形成于印刷物80的图像的情况和通过反射光感知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得到高的图像品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印刷物80中,通过交替层叠透明层812~815和调光层807~810,观看者能够感受到更强的进深感。这是因为调光层807~810的各点在x-y面方向上错开一些,一般认为,由于点的错开而光向倾斜方向折射,由此能够使观看者感受到进深感。此外,调光层807~810中的点的错开,既可以在制造时有意设置,也可以利用喷墨装置的精度偏差而形成。[印刷物中的光的透射状态]利用图12以及图13对从背面照射印刷物的光的透射状态进行说明。在图12以及图13中示出上述实施方式6涉及的印刷物70以及上述实施方式7涉及的印刷物80中的各透射状态。1.印刷物70利用图12(a)、(c)以及图13(a)、(c)针对光对印刷物70的透射状态进行说明。此外,图12(a)是沿着墨涂敷时的喷墨头的扫描方向截断印刷物70所得的截面图像,(c)是沿着与喷墨头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截断所得的截面图像。另外,图13(a)是从光的出射侧的正上方对印刷物70进行拍摄而得的图像,(c)是从斜上方拍摄到的图像。首先,如图12(a)、(c)所示,在配置有浓度为30%的调光层107的印刷物70中,光也良好地从正面出射。如图13(a)所示,若从正上方对印刷物70进行拍摄,则观察到分别呈细小点状的调光层107,如图13(c)所示,从斜上方拍摄的情况下也是一样的。在此,一般认为,观看者观看印刷物70,多是带有少许角度的状态,看到的几乎都是像图13(c)那样的图像。另外,在图中不能表现光的色调等,但是无论使用了层叠透明层101与否都观察不到黄色污浊。2.印刷物80利用图12(b)、(d)以及图13(b)、(d)针对光对印刷物80的透射状态进行说明。此外,图12(b)是沿着墨涂敷时的喷墨头的扫描方向截断印刷物80所得的截面图像,(d)是沿着与喷墨头的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截断所得的截面图像。另外,图13(b)是从光的出射侧的正上方对印刷物80进行拍摄得到的图像,(d)是从斜上方拍摄到的图像。如图12(b)、(d)所示,在交替层叠形成有透明层812~815和调光层807~810的印刷物80中,光也良好地从正面出射。如图13(b)、(d)所示,在从正上方以及斜上方对印刷物80进行了拍摄的情况下,也是相对于印刷物70没有大幅变化的状态。[调光层的形成方式]如图2等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1~6以及上述变形例中,设为:在成为调光层107、309、607的基底的层叠透明层101、301中以在截面上呈金字塔状地层叠形成透明要素层102~105、302~308,并且以覆盖这些透明要素层的上表面以及侧面的方式形成调光层107、309、607。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7中,设为:交替层叠形成透明层812~815和调光层807~810。设置调光层107、309、607、807~810是为了:抑制由于透明要素层的层叠导致尤其是透射光带色调的情况,在观看者通过透射光感知的情况和观看者通过反射光感知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实现高图像品质。除此之外,在从背面照射背光20的光的情况下,应对来自构成层叠透明层101、301、807~810的各透明要素层102~105、302~308、812~815的侧面的光透射的情况。即,在观看者能够视觉辨认的整个范围形成图像并且配置调光层107、309、607、807~810,由此,能够使观看者感知高品质的图像。另外,通过以覆盖层叠透明层101、301的上方的方式配置调光层107、309、607,也能够强调图像中用浓色表现的质感、进深感等。[层叠透明层的结构]在上述实施方式1~7以及上述变形例中,设为:层叠透明层101、611、811由4层透明要素层102~105、612~615、812~815构成,层叠透明层301由7层透明要素层302~308构成。层叠透明层的层叠层数,根据与想要用颜色层来表现的图像的各部位的关系而适当地规定。例如,根据布、木材、皮革、金属表面等的表面状态来改变层叠层数即可。[调光层的浓度]利用图14以及图15对调光层的浓度(俯视视图中调光层覆盖成为基底的层的表面的面积比)进行说明。如图14(a)~(o)以及图15(a)、(b)所示,从维持通过透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模式和通过反射光来识别图像的模式这两个模式下的图像品质较高这一观点来看,可以允许调光层的浓度在2%~50%的范围内。特别优选图14(j)~(o)所示的20%~30%的范围。另一方面,如图15(c)~(g)所示,在调光层的浓度超过了50%的情况下,对入射了的光量的被遮挡的光量变多,变得难以像上述那样将两种模式下的图像品质维持为高。此外,可以参考形成的透明层的层数、颜色层的色调、还有想要表现的图像的质感等而适当地设定调光层的浓度。[调光层的浓度和层厚]在上述实施方式1~7以及上述变形例中,设为:通过利用喷墨装置涂敷uv墨并使其干燥来形成调光层。在这样经过墨涂敷、干燥这样的过程而形成调光层的情况下,调光层的浓度与层厚(最低厚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调光层的浓度与层厚的关系示于表1。[表1]浓度层厚100%0.030mm50%以上且小于100%0.029mm40%以上且小于50%0.025mm30%以上且小于40%0.020mm20%以上且小于30%0.017mm10%以上且小于20%0.014mm小于10%0.010mm(注)调光层涂刷1次此外,在此所说的“层厚”是指调光层中的点(参照图4(b))的最大高度。如表1所示,调光层的浓度变得越高层厚就变得越厚。具体而言,在浓度小于10%的情况下层厚为0.010mm,与此相对,在浓度为30%的情况下层厚变为0.020mm,在浓度为100%的情况下层厚变为0.030mm。作为参考,将涂刷了2次的情况下的颜色层的浓度与层厚的关系示于表2。[表2]浓度层厚100%0.046mm60%以上且小于100%0.033mm50%以上且小于60%0.029mm40%以上且小于50%0.028mm30%以上且小于40%0.023mm20%以上且小于30%0.021mm10%以上且小于20%0.016mm小于10%0.015mm(注)调光层涂刷2次如表2所示,涂刷了2次的颜色层的浓度变得越高,层厚也变得越厚。数值虽与表1所示的调光层的情况不同,但可知有同样的倾向。如上所述,在规定调光层的浓度的情况下,必须也考虑与所形成的调光层的层厚关系。[其他事项]在上述实施方式1~7以及上述变形例中,设为将光扩散板100兼用作基板,但是,本发明不受其限定。也可以区别于在背光20中的导光板22上载置的光扩散板,而采用由树脂或玻璃制成的基板。由此,作为基板可以采用的材料选择的自由度增加,能够根据与图像品质的关系进行适当的选择。此外,在采用由树脂或玻璃制成的基板的情况下,从光的透射光率这方面来看,优选,使用有光泽感的基板(有光泽的基板),但是,也可以根据与想要形成的图像的关系而使用有粗糙感的基板(实施了去光泽处理的基板)。另外,作为基板可以使用薄膜等柔性基板,也可以使用日本纸或将木材薄薄地切片所得的薄片等作为基板。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7以及上述变形例中,设为:使用喷墨装置将调光层107、309、607、807~810以及第2调光层512印刷成网点状,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溅射、cvd等方法在成为基底的层的表面直接接合光反射性微粒,由此形成层。只是从制造成本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利用了喷墨装置的形成较容易的树脂。另外,作为调光层所含的光反射性微粒,也可以采用由氧化钛以外的材料制成的微粒、在透明树脂的表面涂敷了光反射性的涂层的微粒等。另外,光反射性微粒的微粒形状不限定于球状。例如,也可以采用柱状、多面体形状的微粒等。另外,在形成针对成为基底的层的表面的调光层时,并不是必须设为网点。例如,也可以设为网板(halftone)等,另外,也可以采用邻接的点彼此相连那样的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1~5以及上述变形例中,关于构成层叠透明层101、301、611、811的各透明要素层102~105、302~308、612~615、812~815的构成材料,虽然没有特别提及,但是,从能够使用喷墨装置简易地形成这一观点来看,优选使用树脂材料。只是,从图像质感等观点来看,也可以使用氧化硅、氮化硅、还有氮氧化硅等无机物层。在上述实施方式1~5以及上述变形例中,设为颜色层106、310以及层叠颜色层606通过印刷4种颜色的颜色墨(c、m、y、k)来构成,但是本发明并不受其限定。例如,既可以使用上述4种颜色中的3种以下的颜色,也可以设为除了上述4种颜色外还加上lc(淡青绿色)以及km(淡品红色)等的6种颜色。另外,形成颜色层的墨,也可以使用荧光墨、夜光墨等。进而,也可以使用黑光灯墨(blacklightink)等。另外,在本发明的印刷物中也含有单调(monotone)印刷。在上述实施方式1~5以及上述变形例中,设为:采用了作为照明装置1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印刷物10、30、40、45、50、60、70、80,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作为印刷物单体也能够得到上述效果。例如,通过将印刷物装配于现有的照明器具或者安装于建筑物的窗户,也能够起到上述效果。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7以及变形例中,作为背光20采用了所谓边缘照明型的装置,但本发明不受此限定。例如,也可以采用直下型背光。另外,并不是必须具备导光板。具体而言,在使用有机el面板或无机el面板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无导光板的结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7以及变形例中,设为采用led21作为光源,但是本发明不受此限定。例如,也可以使用热阴极灯、冷阴极灯、或者无机el(electronicluminescence;场致发光)灯、有机el灯等。另外,光源的发光色不一定限定为白色,也可以是发出各种波长区域的光。另外,也可以根据光源发出的光的波长区域,来调整调光层吸收、反射的光的波长区域。另外,在采用白色以外的发光色的光源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光路中配置波长变换构件而变换成白色。作为波长变换构件的具体例子,也可以采用荧光体层、含半导体量子点的波长变换膜等。另外,本发明,除了单体用作照明装置之外,还能够通过与显示面板的组合等来使用。例如,在使用平面型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面板、有机el面板、无机el面板等)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无导光板的结构。也可以用于通过与投影机的组合来实现数字标牌。本发明的“照明”这一术语,作为也包含显示装置等的意思来使用。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1~7以及变形例中,在层叠透明层的上方以及层叠多层的透明要素层的层间中的至少一方配置调光层,由此,在通过透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和通过反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实现了高图像品质。这里的“高图像品质”这一术语,作为其一例,包含在通过透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和通过反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下抑制观看者感知到的图像品质的差异这一内容。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用于实现:作为室内装饰、广告媒体、甚至建材(墙壁、顶棚等)的一部分且能够在观看者通过透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和观看者通过反射光来感知图像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下都得到高图像品质的印刷物。附图标记的说明1.照明装置10、30、40、45、50、60、70、80.印刷物20.背光21.led22.导光板23.反射板80.通路100.光扩散板101、301、611、811.层叠透明层102~105、302~308、612~615、812~815.透明要素层106、310.颜色层107、309、607、807、808、809、810.调光层411、451.保护层512.第2调光层606.层叠颜色层608、609.颜色要素层800、801.侧壁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