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函数形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7313发布日期:2018-06-21 22:5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数学教学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学函数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在数学领域,函数是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使一个集合里的每一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里的唯一元素。数学函数教学中,一般教师采用理论教学,中国专利文献CN103192633A公开了三角函数曲线绘图仪,该专利可以绘制正弦曲线、余弦曲线图,可以得到不同周期的曲线图形;可调节任意大小的振幅。该专利在几何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直观绘制几何曲线,绘制的几何曲线不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学函数形成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几何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直观绘制几何曲线,以及绘制的几何曲线不标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数学函数形成系统,包括基座板、画纸转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导向杆、画笔、控制器和计算机;基座板是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两侧有挡板;画纸转动装置包括主动卷轮、从动卷轮和画纸,基座板后端的弧形凹槽内安装有主动卷轮,基座板前端的弧形凹槽内安装有从动卷轮;主动卷轮两端轴头设置于挡板的轴孔中,卷轮电机固定在基座板外侧,卷轮电机转轴连接主动卷轮;从动卷轮内孔中安装有从动卷轮轴,从动卷轮轴两端设置于挡板的轴孔中,从动卷轮外面卷绕有画纸,画纸的末端通过基座板的上表面连接在主动卷轮上;在基座板的中间位置横向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两端固定连接于基座板左右边缘;在导向杆上安装有纵向移动装置,导向杆中心线位置有贯通的横向滑道;所述纵向移动装置包括纵向齿条、纵向电机滑动架、纵向电机和纵向齿轮,纵向齿条固定于导向杆侧边,纵向齿条上面设置有纵向电机滑动架,纵向电机滑动架下面的凹槽与纵向齿条上边沿滑动配合,纵向电机固定于纵向电机滑动架上,纵向电机转轴上固定有纵向齿轮,纵向齿轮与纵向电机啮合;横向滑道中设置有画笔,画笔上端与纵向齿轮中心固定连接,画笔的笔尖在画纸上;控制器输出端分别连接横向电机和纵向电机,控制器输入端连接计算机。

本发明的优点有:能够直观标准的绘制几何曲线,所绘制的曲线精确、误差低,提高了教学效率,方便学生学习,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I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电器部件连接图。

图中符号说明:基座板1,弧形凹槽2,挡板3,画纸转动装置4,画纸5,卷轮电机6,主动卷轮7,从动卷轮8,从动卷轮轴9,纵向移动装置10,纵向齿条11,纵向电机滑动架12,纵向电机13,纵向齿轮14,导向杆15,横向滑道16,画笔17,控制器18,计算机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3所示,数学函数形成系统,包括基座板1、画纸转动装置4、纵向移动装置10、导向杆15、画笔17、控制器18和计算机19;基座板1是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弧形凹槽2,弧形凹槽2两侧有挡板3;画纸转动装置4包括主动卷轮7、从动卷轮8和画纸5,基座板1后端的弧形凹槽2内安装有主动卷轮7,基座板1前端的弧形凹槽2内安装有从动卷轮8;主动卷轮7两端轴头设置于挡板3的轴孔中,卷轮电机6固定在基座板1外侧,卷轮电机6转轴连接主动卷轮7;从动卷轮8内孔中安装有从动卷轮轴9,从动卷轮轴9两端设置于挡板3的轴孔中,从一侧取下从动卷轮轴9可以拆卸下从动卷轮8进行更换;从动卷轮8外面卷绕有画纸5,画纸5的末端通过基座板1的上表面连接在主动卷轮7上;在基座板1的中间位置横向设置有导向杆15,导向杆15两端固定连接于基座板1左右边缘;在导向杆15上安装有纵向移动装置10,导向杆15中心线位置有贯通的横向滑道16;

如图2所示,所述纵向移动装置10包括纵向齿条11、纵向电机滑动架12、纵向电机13和纵向齿轮14,纵向齿条11固定于导向杆15侧边,纵向齿条11上面设置有纵向电机滑动架12,纵向电机滑动架12下面的凹槽与纵向齿条11上边沿滑动配合,纵向电机13固定于纵向电机滑动架12上,纵向电机13转轴上固定有纵向齿轮14,纵向齿轮14与纵向电机13啮合;横向滑道16中设置有画笔17,画笔17上端与纵向齿轮14中心固定连接,画笔17的笔尖在画纸5上。

如图4所示,控制器18输出端分别连接横向电机6和纵向电机13,控制器18输入端连接计算机19。

使用时,计算机19将设计好的指令传送到控制器18,控制器18分别控制横向电机6的速度和纵向电机13的速度和运动方向,这样画笔17可以在画纸5上绘制出设计的几何曲线。当画纸5用没时,将从动卷轮轴9抽出,在从动卷轮轴9上缠绕画纸5,然后套装于从动卷轮8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