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3131发布日期:2019-02-26 18:4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总体说来涉及液晶面板显示领域,更具体地讲,尤其涉及一种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



背景技术:

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是当前平板显示的主要品种之一,已经成为了现代IT、视讯产品中重要的显示平台。TFT-LCD使用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等主动式组件来控制每一像素单元的开启与关闭,并根据影像信号来控制液晶材质对光线的穿透率以显示影像。液晶显示器上设有包含像素阵列的显示面板及用来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显示面板上设有多条平行的数据线和扫描线,数据线和扫描线彼此垂直交错,且在交错处设有像素单元及控制像素单元的薄膜晶体管开关。驱动电路包含源极驱动器与栅极驱动器,源极驱动器提供数据线相关于显示影像的信号,而栅极驱动器提供扫描线开启或关闭薄膜晶体管的讯号。

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技术中TFT-LCD驱动架构示意图,现有TFT-LCD主要驱动原理包括:系统主板将R/G/B信号、控制信号及动力通过线材与PCB板1上的连接器(connector)相连接,PCB板通过S-COF(Source-Chip on Film,薄膜上源极芯片)芯片2和G-COF(Gate-Chip on Film,薄膜上栅极芯片)芯片3与显示区域(Display Area)4连接,从而使得LCD获得所需的电源、以及信号。为了实施窄边框设计,并响应电子产品朝轻薄短小、功能好及速度快发展,驱动芯片封装的技术也朝向厚度愈薄、面积愈小的趋势发展,栅极芯片及源极芯片都采用了薄膜上芯片(Chip on Film,COF)型封装方式。图1中可见,扇出区域(Fan Out Area)5是显示区域4信号线路与驱动芯片连接的部分,栅极信号线及源极数据线经由扇出区域5连接至S-COF芯片2和G-COF芯片3,位于栅极驱动芯片G-COF芯片3一侧的扇出区域5可以称为栅极侧扇出区域。

但是,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异形屏开始应用于商用显示中,由于异形屏其长宽与传统设计不同(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的异形屏),因此,会导致异形屏的分辨率与传统设计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辨率不同,因此,为了配合异形屏显示需要用户手动调整设置于与传统设计的液晶显示面板匹配的PCB板1上的时序控制器(T-CON)的显示模式,或者,搭配针对异形屏的PCB,但是通过上述方式造成了PCB的管理成本和制作成本的提高,无法适应目前降低管理成本和制作成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以解决现有的PCB的管理成本和制作成本较高,无法适应目前降低管理成本和制作成本的需求的缺陷。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提供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栅极芯片组和电路模块组,所述栅极芯片组包括N个栅极芯片,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电路模块组根据所述N个栅极芯片提供的输入信号产生并输出相应的输出信号。

可选地,显示装置的时序控制器侦测从电路模块组产生的输出信号,并基于侦测到的输出信号来控制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

可选地,所述电路模块组包括N个并联的电路模块,每个电路模块根据相应的栅极芯片提供的输入信号产生并输出相应的输出信号,其中,所述N个栅极芯片与所述N个并联的电路模块一一对应。

可选地,每个电路模块将产生的输出信号输出到源极侧扇出区域的源极芯片组中的相应的源极芯片,其中,源极芯片组包括N个源极芯片,所述N个源极芯片与所述N个并联的电路模块一一对应。

可选地,显示装置的时序控制器侦测源极芯片从电路模块接收的输出信号,并基于侦测到的输出信号来控制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

可选地,所述N个电路模块中的每个电路模块为一个开关,其中,每个开关响应于相应的栅极芯片提供的输入信号导通或截止。

可选地,所述开关为NMOS晶体管。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具有N种显示模式。

可选地,所述N个栅极芯片中的每个栅极芯片为薄膜上栅极芯片。

可选地,所述N个源极芯片中的每个源极芯片为薄膜上源极芯片。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不仅可以自动地调整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还有效地降低了PCB的管理成本和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架构示意图;

图2示出一个现有技术中异形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架构示意图;

图3示出另一个现有技术中异形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架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的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的示例;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在一个周期内时序控制器侦测的信号的示意图;

图7示出另一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的示例;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的示例;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不同的示例实施例,其中,一些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的框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包括栅极芯片组10和电路模块组20,其中,所述栅极芯片组10包括N个栅极芯片,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这里,作为示例,所述N个栅极芯片中的每个栅极芯片均为薄膜上栅极芯片。具体说来,所述电路模块组20根据所述N个栅极芯片提供的输入信号产生并输出相应的输出信号。所述输出信号可用于控制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

此外,作为示例,当电路模块组20根据所述N个栅极芯片提供的输入信号产生并输出相应的输出信号后,设置于显示装置的PCB板上的时序控制器可侦测从电路模块组20产生的输出信号,并基于侦测到的输出信号来控制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的示例。

如图5所示,假设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所包括的栅极芯片组10包括三个栅极芯片(如图5中G-COF1—G-COF3),所述电路模块组20可以包括一根导线A和电阻R,其中,导线A为栅极侧扇出区域的走线,导线A的一端通过源极侧扇出区域的源极芯片(例如,一个薄膜上源极芯片)与时序控制器相连接,导线A的另一端经过电阻R接地,栅极芯片G-COF1—G-COF3的输出引脚a、b和c分别连接至导线A。这里,应理解,根据本示例中的栅极芯片组10不仅可包括三个栅极芯片,也可以更多或更少,但至少包括两个。

具体说来,当垂直扫描信号传输至栅极芯片G-COF1—G-COF3时,G-COF1—G-COF3的输出引脚a、b和c同时输出垂直扫描信号和栅极芯片G-COF1—G-COF3的输出至显示区的开启信号,这里,所述垂直扫描信号与显示区的开启信号相同。电路模块组20可根据栅极芯片G-COF1—G-COF3提供的信号产生并输出相应的输出信号,时序控制器T-CON可基于经由源极芯片接收的从电路模块组20产生的输出信号来控制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

例如,当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架构如图1所示时,导线A在一个扫描周期内输出至时序控制器的信号如图6中的(a)所示,即,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有三个方波输出(例如,三个33V的方波),此时,时序控制器基于侦测到的这三个方波信号将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设定为正常显示模式。

作为另一示例,当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架构如图2所示时,导线A在一个扫描周期内输出至时序控制器的信号如图6中的(b)所示,导线A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有两个方波输出(例如,两个33V的方波),此时,时序控制器T-CON基于侦测到的这两个方波信号将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设定为垂直分辨率减少至原来三分之一的异形显示模式。

作为另一示例,当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架构如图3所示时,导线A在一个扫描周期内输出至时序控制器的信号如图6中的(c)所示,导线A在一个扫描周期内有一个方波输出(例如,一个33V的方波),此时,时序控制器T-CON基于侦测到的这一个方波信号将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设定为垂直分辨率减少至原来三分之二的异形显示模式。

通过上述方式,在显示装置为不同架构时,时序控制器可以基于检测的高压方波信号的数量,相应地设定不同的显示模式,使得多种显示装置的架构可以共用同一PCB,提高了PCB的共用性,降低了管理成本。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的示例。

如图7所示,假设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所包括的栅极芯片组10包括三个栅极芯片(如图7中G-COF1—G-COF3),所述电路模块组20可包括两根导线A和B以及两个相同阻值的电阻R1和R2,其中,导线A和B为栅极侧扇出区域的走线,导线A和B的一端均通过源极侧扇出区域的源极芯片与PCB板上的时序控制器相连接(图7中未示出),导线A的另一端连接至栅极芯片G-COF2的输出引脚b,栅极芯片G-COF1的输出引脚a与电阻R1串联后连接至导线A,导线B的另一端经过电阻R2接地。这里,应理解,根据本示例中的栅极芯片组10不仅可包括三个栅极芯片,也可以更多或更少,但至少包括两个。

具体说来,电路模块组20可根据栅极芯片G-COF1—G-COF3提供的信号产生并输出相应的输出信号,时序控制器T-CON可基于经由源极芯片接收的从电路模块组20产生的输出信号来控制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

例如,当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架构如图1所示时,当时序控制器经由源极芯片接收的从电路模块20产生的输出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和高电平信号时,时序控制器基于侦测到的低电平信号和高电平信号将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设定为正常显示模式。

作为另一示例,当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架构如图2所示时,当时序控制器经由源极芯片接收的从电路模块20产生的输出信号为两个低电平信号时,时序控制器基于侦测到的两个低电平信号将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设定为垂直分辨率减少至原来三分之一的异形显示模式。

作为另一示例,当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架构如图3所示时,当时序控制器经由源极芯片接收的从电路模块组20产生的输出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和低电平信号时,时序控制器基于侦测到的高电平信号和低电平信号将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设定为垂直分辨率减少至原来三分之二的异形显示模式。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显示装置为不同架构时,时序控制器可以基于检测的电路模块组20产生的输出信号,相应地设定不同的显示模式,使得多种显示装置的架构可以共用同一PCB,提高了PCB的共用性,降低了管理成本。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的示例。

如图8所示,假设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所包括的栅极芯片组10包括三个栅极芯片(如图8中G-COF1—G-COF3),所述电路模块组20可包括三根导线A、B和C以及分别与导线A、B和C串联的电阻R1、R2和R3,其中,导线A、B和C为栅极侧扇出区域的走线,导线A、B和C的一端均通过源极侧扇出区域的源极芯片与PCB板上的时序控制器相连接(图8中未示出),导线A、B和C的另一端分别经由与每根导线串联的电阻接地。栅极芯片G-COF1的输出引脚a连接导线A,栅极芯片G-COF2的输出引脚b连接导线B,栅极芯片G-COF3的输出引脚c连接导线C。这里,应理解,根据本示例中的栅极芯片组10不仅可包括三个栅极芯片,也可以更多或更少,但至少包括两个。

具体说来,电路模块组20可根据栅极芯片G-COF1—G-COF3提供的输出信号产生并输出相应的输出信号,时序控制器可基于经由源极芯片接收的从电路模块组20产生的输出信号来控制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

例如,当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架构如图1所示时,当时序控制器经由源极芯片接收的从电路模块20产生的输出信号为三个高电平信号时,时序控制器基于侦测到的三个高电平信号将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设定为正常显示模式。

作为另一示例,当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架构如图2所示时,当时序控制器经由源极芯片接收的从电路模块20产生的输出信号为高电平信号、高电平信号和低电平信号时,时序控制器基于侦测到的高电平信号、高电平信号和低电平信号将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设定为垂直分辨率减少至原来三分之一的异形显示模式。

作为另一示例,当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架构如图3所示时,当时序控制器经由源极芯片接收的从电路模块组20产生的输出信号为三个低电平信号时,时序控制器基于侦测到的三个低电平信号将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设定为垂直分辨率减少至原来三分之二的异形显示模式。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显示装置为不同架构时,时序控制器可以基于检测的电路模块组20产生的输出信号,相应地设定不同的显示模式,使得多种显示装置的架构可以共用同一PCB,提高了PCB的共用性,降低了管理成本。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模块组包括N个并联的电路模块,每个电路模块根据相应的栅极芯片提供的输入信号产生并输出相应的输出信号,其中,所述N个栅极芯片与所述N个并联的电路模块一一对应。

具体说来,每个电路模块根据相应的栅极芯片提供的输入信号产生并输出相应的输出信号。例如,所述栅极芯片组中的每个栅极芯片为薄膜上栅极芯片,所述N个电路模块中的每个电路模块为一个开关,其中,每个开关可响应于相应的栅极芯片提供的输入信号导通或截止。

此外,作为示例,当每个电路模块产生了相应的输出信号后,可将所述输出信号输出到源极芯片组中,以用于控制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

具体说来,源极芯片组可包括N个源极芯片,这里,所述N个源极芯片中的每个源极芯片可以为薄膜上源极芯片。所述N个源极芯片与所述N个并联的电路模块一一对应,每个电路模块可将产生的输出信号输出到源极侧扇出区域的源极芯片组中的相应的源极芯片。显示装置的时序控制器侦测源极芯片从电路模块接收的输出信号,并基于侦测到的输出信号来控制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这里,作为示例,所述显示装置可具有N种显示模式。

通过上述方式,电路模块可根据输入信号产生并输出相应的输出信号,从而使时序控制器基于输出信号设定与当前显示装置架构匹配的显示模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的示例。

参照图9,作为示例,假设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100所包括的栅极芯片组10包括三个栅极芯片(如图5中G-COF1—G-COF3),相应地,电路模块组20包括与栅极芯片G-COF1—G-COF3一一对应的电路模块(如图5中的M1-M3),这里,作为示例,所述电路模块组中的每个电路模块可以为一个开关,例如,NMOS管,其中,每个开关可响应于与其相应的栅极芯片提供的输入信号导通或截止,例如,当开关为NMOS管时,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NMOS管导通。这里,应理解,在该示例中,电路模块组20包括3个并联的电路模块,当然,也可以更多或更少,但至少两个以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他可以实现类似功能的电路模块也适用于本发明。此外,作为示例,所述三个栅极芯片和与所述三个栅极芯片一一对应的三个开关可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栅极侧扇出区域中。

具体说来,每个开关(即,M1-M3)的栅极a1-a3分别连接相应的栅极芯片G-COF1—G-COF3的输出引脚A1-A3,例如,栅极芯片G-COF1的A1输出引脚连接栅极芯片G-COF1对应的开关M1的栅极a1,栅极芯片G-COF2的A2输出引脚连接栅极芯片G-COF2对应的开关M2的栅极a2,栅极芯片G-COF3的A3输出引脚连接栅极芯片G-COF3对应的开关M3的栅极a3。此外,开关M1-M3的源极b1-b3分别与源极扇出区域的源极芯片组中的相应的源极芯片连接,例如,开关M1的源极b1连接至源极芯片S-COF1的输入引脚d1,开关M1的源极b2连接至源极芯片S-COF2的输入引脚d2,开关M3的源极b3连接至源极芯片S-COF3的输入引脚d3。时序控制器T-CON的输入引脚k分别与源极芯片S-COF1—S-COF3的输出引脚e1-e3相连接,开关M1-M3的漏极c1-c3接地。这里,图9中的电阻R为NMOS导通时的等效电阻。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具体说来,栅极芯片可向与其对应的开关发送输入信号,开关根据栅极芯片发送的输入信号导通或截止,并将产生的相应的输出信号输出给源极侧扇出区域的源极芯片,显示装置的时序控制器侦测源极芯片从开关接收的输出信号,并基于侦测到的输出信号来设定适合当前液晶显示装置架构的显示模式。

例如,现有技术中标准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架构如图1所示,当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架构如图1所示时,栅极芯片G-COF1通过输出引脚A1向开关M1的栅极a1发送高电平信号、G-COF2通过输出引脚A2向开关M2的栅极a2发送高电平信号、G-COF3通过输出引脚A3向开关M3的栅极a3发送高电平信号,开关M1、M2和M3导通,则通过源极b1-b3传输到源极芯片S-COF1、S-COF2和S-COF3的输出信号为低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和低电平信号,此时,时序控制器T-CON侦测从开关M1、M2和M3接收的三个低电平信号,并基于侦测到的三个信号将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设定为正常显示模式。

作为另一示例,当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架构如图2所示时,栅极芯片G-COF1通过输出引脚A1向开关M1的栅极a1发送高电平信号、G-COF2通过输出引脚A2向开关M2的栅极a2发送高电平信号,M3的栅极a3未接收到输入信号,则开关M1、M2导通,M3截止,则通过源极b1-b3传输到源极芯片S-COF1、S-COF2和S-COF3的输出信号为低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和高电平信号,此时,时序控制器T-CON侦测从开关M1、M2和M3接收的低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和高电平信号,并基于侦测到的三个信号将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设定为垂直分辨率减少至原来三分之一的异形显示模式。

作为另一示例,当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架构如图3所示时,栅极芯片G-COF1通过输出引脚A1向开关M1的栅极a1发送高电平信号、M2和M3的栅极a2和a3未接收到输入信号,则开关M1导通,M2、M3截止,则通过源极b1-b3传输到源极芯片S-COF1、S-COF2和S-COF3的输出信号为低电平信号、高电平信号和高电平信号,此时,侦测从开关M1、M2和M3接收的低电平信号、高电平信号和高电平信号,并基于侦测到的三个信号将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设定为垂直分辨率减少至原来三分之二的异形显示模式。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栅极侧扇出区域电路,不仅可以自动地调整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还有效地降低了PCB的管理成本和制作成本。

显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