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画角平分线的教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5723阅读:2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画角平分线的教具,属于教学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学数学在几何教学过程中,往往要对已知角做角平分线的辅助线,即用一条直线把已知角从中间分成两个角度相等的角,画角平分线通常要用尺规作图才能做出,或者借助于量角器和直尺,这种方法需要用到两种画图工具,老师在演示过程中使用单手难以对两个工具进行同时固定,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存在的中垂线绘制不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画角平分线的教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画角平分线的教具,包括第一底边、第二底边和平分线板,所述第一底边、第二底边和平分线板端部通过活动轴固定;所述第一底边上垂直设置有第一垂直板,所述第二底边上垂直设置有第二垂直板,所述平分线板、第一垂直板和第二垂直板三者存在交点,所述平分线板中部开设有贯穿的条形画线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底边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垂直板端部设置有可沿第一滑槽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底边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垂直板端部设置有可沿第二滑槽滑动的第二滑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平分线板采用铁质材料制成,所述条形画线孔上远离活动轴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上依次连接有捆绑带和磁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底边和第二底边尚靠近平分线板上的一侧均设置有刻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教具在使用时,先将第一底边和第二底边分别与对齐到已知角的两条边上,然后将第一垂直板到活动轴的距离、与第二垂直板到活动轴的距离调整为相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原理,根据第一底边、第一垂直板和平分线板围合成的三角形全等于第二底边、第二垂直板和平分线板围合成的三角形,此时平分线板的位置即为已知角的角平分线位置,最后通过条形画线孔即可进行角平分线的绘制,能够在演示时单手进行固定操作,较现有的工具绘制速度更快,节约了课堂时间,具有有益的技术效果和显著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画角平分线的教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画角平分线的教具,包括第一底边10、第二底边20和平分线板50,所述第一底边10、第二底边20和平分线板50端部通过活动轴12固定;所述第一底边10上垂直设置有第一垂直板30,所述第二底边20上垂直设置有第二垂直板40,所述平分线板50、第一垂直板30和第二垂直板40三者存在交点,所述平分线板50中部开设有贯穿的条形画线孔51。

上述技术方案的教具在使用时,先将第一底边10和第二底边20分别与对齐到已知角的两条边上,然后将第一垂直板30到活动轴12的距离、与第二垂直板40到活动轴12的距离调整为相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原理,根据第一底边10、第一垂直板30和平分线板50围合成的三角形全等于第二底边20、第二垂直板40和平分线板50围合成的三角形,此时平分线板50的位置即为已知角的角平分线位置,最后通过条形画线孔51即可进行角平分线的绘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边10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1,所述第一垂直板30端部设置有可沿第一滑槽11滑动的第一滑块31;所述第二底边20上开设有第二滑槽21,所述第二垂直板40端部设置有可沿第二滑槽21滑动的第二滑块41,该优选方案提供了一种可自由滑动的第一垂直板30和第二滑块41,从而扩大对部分大角度钝角的支持。

更进一步的,所述平分线板50采用铁质材料制成,所述条形画线孔51上远离活动轴12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三滑块52,所述第三滑块52上依次连接有捆绑带53和磁铁54,该优选方案设计了一种可对交叉的第一垂直板30和第二垂直板40进行捆绑固定的滑动结构,使用时在确定平分线板50的位置后,将第三滑块52滑动到交叉位置,然后将捆绑带53捆压在第一垂直板30和第二垂直板40上,通过磁铁54与平分线板50的吸附性对平分线板50进行固定,而且可以暂时对整个教具进行短暂固定,方便平分线的绘制。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边10和第二底边20尚靠近平分线板50上的一侧均设置有刻度60,该优选方案能够精确控制第一垂直板30和第二垂直板40到活动轴12的距离,提高了该教具的精确度。

本套教具结构简单,方便携带,操作便捷,演示效果较好,用此教具教学,能够在演示时单手进行固定操作,较现有的工具绘制速度更快,节约了课堂时间,有益效果显著。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