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信息化的可视化数据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7137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信息化的可视化数据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信息化的可视化数据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技术逐渐普及。

远程教育又称为网络教育,是指利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进行教学,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直接面授的教学模式。远程教育通过音频、视频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优质教育资源传送到师资力量薄弱地区,能够有效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实现随时随地获取优质教育资源。

远程教育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将教师授课的视频、音频以及课件等数据处理成授课文件,使学生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实时观看或者随时下载。因此,如何对教师授课的视音频数据、课件数据、板书数据等进行控制和显示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信息化的可视化数据控制方法及系统,以实现对教师授课的视音频数据、课件数据、板书数据等进行控制和显示。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信息化的可视化数据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教师授课用的电子媒体流数据;

第一视频终端采集教室黑板的第一视频数据,并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

第二视频终端采集教师远景/近景的第二视频数据,并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

第一音频终端采集教师授课时的第一音频数据,并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

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显示控制指令,在主显示区和从显示区中切换显示所述电子媒体流数据、第一视频数据或第二视频数据,并连同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进行解码显示;

所述第二服务器的主显示区显示的内容与所述第一服务器的主显示区显示的内容相同,所述第二服务器的从显示区显示的内容与所述第一服务器的从显示区显示的内容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三视频终端采集学生听课时近景/远景的第三视频数据,并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

第二音频终端采集学生听课时的第二音频数据,并发送给所述第二服务器;

所述第二服务器将所述第三视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进行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一服务器发送远端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服务器向所述第二服务器转发所述远端控制信息;

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远端控制信息控制所述第三视频终端采集学生听课时的第三视频数据,或控制所述第二音频终端采集学生听课时的第二音频数据。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显示控制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分别将所述电子媒体流数据、第一视频数据或第二视频数据处理为不同格式、不同清晰度的文件。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在主显示区和从显示区显示所述电子媒体流数据、第一视频数据或第二视频数据,同时显示授课教师信息、授课时间信息、授课内容信息、授课学校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教师授课用的电子媒体流数据具体包括:教师授课所用到的课件数据。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信息化的可视化数据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第一服务器、第一视频终端、第二视频终端、第一音频终端、第一终端和第二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信息化的可视化数据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对教师授课的视音频数据进行采集、控制和根据需要进行显示,使远端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实时观看或者随时下载教师授课的视音频文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信息化的可视化数据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信息化的可视化数据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显示区和从显示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信息化的可视化数据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教师授课用的电子媒体流数据。

其中,第一服务器近端教师端录播主机的服务器,录播主机能够将接收到的视音频数据处理成视音频文件进行播放。第一终端为具有处理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媒体流数据为教师授课用的课件数据。

步骤102,第一视频终端采集教室黑板的第一视频数据,并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

第一视频终端为具有视频数据采集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摄像机等。第一视频终端采集教师授课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板书视频数据,发送给录播主机服务器。

步骤103,第二视频终端采集教师远景/近景的第二视频数据,并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

第二视频终端为具有视频数据采集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摄像机等。第二视频终端采集教师授课时的远景/近景的视音频数据发送给录播主机服务器。

步骤104,第一音频终端采集教师授课时的第一音频数据,并发送给所述第一服务器。

第一音频终端为具有音频数据采集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麦克风等。第一音频终端采集教师授课时的音频数据发送给录播主机服务器,服务器将接接收到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根据时间整合为视音频数据。

步骤105,所述第一服务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显示控制指令,在主显示区和从显示区中切换显示所述电子媒体流数据、第一视频数据或第二视频数据,并连同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进行解码显示。

其中,第一服务器的主显示区和从显示区的数量和具体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如图3所示,教师授课的远景/近景的视音频数据在主显示区进行显示,教师授课的课件数据和板书数据分别在从显示区进行显示。显示数据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切换。

其中,第二服务器为远端学生端录播主机的服务器,录播主机能够将接收到的视音频数据处理成视音频文件进行播放。第二服务器的主显示区显示的内容与第一服务器的主显示区显示的内容相同,第二服务器的从显示区显示的内容与第一服务器的从显示区显示的内容相同。

第一服务器在主显示区和从显示区显示电子媒体流数据、第一视频数据或第二视频数据,同时显示授课教师信息、授课时间信息、授课内容信息、授课学校信息。

在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显示控制指令之前,第一服务器分别将电子媒体流数据、第一视频数据或第二视频数据处理为不同格式、不同清晰度的文件。

第一服务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可以如下:

视频输入:5路3G-SDI/HD-SDI/SD-SDI、1路HDMI、1路DVI-D、1路Y/PB/PR;

视频支持1920×1080P采集显示分辨率/双码流压缩分辨率支持1920×1080P+960×540P;

多媒体框架协议:ITU-TH.323/H.320、IETF SIP;

支持DVI/VGA电影画面硬件输出;

视频编解码:H.264;

音频编解码:AAC-LD。

第一服务器的具体功能可以包括:

支持不少于7路视频通道输入及预监;

支持录制生成电影模式、多资源模式、支持多分屏和多种切换特效;

录制时自动生成片头片尾,可自定义图片片头片尾的添加;

支持Flash远程不少于7路视频预监;

支持1080P全高清电影模式和资源模式同时录制;

支持双码流录制和直播,主码流1080P;

文件录制成MP4、FLV格式;

支持LOGO/水印;

支持远程控制摄像机云台和不少于6个预置位的添加及调用;

预监界面支持音量显示;

支持音视频交互。

另外,本申请技术方案还包括:

第三视频终端采集学生听课时近景/远景的第三视频数据,并发送给第二服务器;

第二音频终端采集学生听课时的第二音频数据,并发送给第二服务器;

第二服务器将第三视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一服务器进行显示。

以上步骤表明,本申请还可以引入第三视频终端采集学生听课的视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处理后发送给第一服务器显示。使授课教师可以了解到远端学生听课的情况。

另外,还可以根据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终端向第一服务器发送远端控制信息,第一服务器向第二服务器转发所述远端控制信息;

第二服务器根据远端控制信息控制第三视频终端采集学生听课时的第三视频数据,或控制第二音频终端采集学生听课时的第二音频数据。

以上步骤表明,本申请技术方案还包括通过第一终端来控制远端的第二服务器,第二服务器控制视音频终端采集视音频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信息化的可视化数据控制方法,通过对教师授课的视音频数据进行采集、控制和根据需要进行显示,使远端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实时观看或者随时下载教师授课的视音频文件。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信息化的可视化数据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信息化的可视化数据控制系统包括:第一视频终端1、第二视频终端2、第一音频终端3、第一服务器4、第一终端5和第二服务器6。第一服务器4接收第一终端1发送的教师授课用的电子媒体流数据;第一视频终端1采集教室黑板的第一视频数据,并发送给第一服务器4;

第二视频2终端采集教师远景/近景的第二视频数据,并发送给第一服务器4;第一音频终端3采集教师授课时的第一音频数据,并发送给第一服务器4;第一服务器4接收第一终端5发送的显示控制指令,在主显示区和从显示区中切换显示电子媒体流数据、第一视频数据或第二视频数据,并连同第一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二服务器6进行解码显示;其中,第二服务器6的主显示区显示的内容与第一服务器4的主显示区显示的内容相同,第二服务器6的从显示区显示的内容与第一服务器4的从显示区显示的内容相同。

其中,第一终端为具有处理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媒体流数据为教师授课用的课件数据。第一视频终端、第二视频终端为具有视频数据采集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摄像机等。第一音频终端为具有音频数据采集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麦克风等。第一服务器为教师端录播主机的服务器,第二服务器为学生端录播主机的服务器。

用于信息化的可视化数据控制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已经在方法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信息化的可视化数据控制系统,通过对教师授课的视音频数据进行采集、控制和根据需要进行显示,使远端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实时观看或者随时下载教师授课的视音频文件。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