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方便的削铅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761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方便的削铅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日常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方便的削铅笔装置。



背景技术:

削铅笔装置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它是削铅笔的工具。17世纪的时候,人们只是用刀来削铅笔。随著社会的进步,到了19世纪初,人们不仅仅需要用到更多的铅笔,而且对削铅笔花费的时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机械原理的削铅笔装置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时而生的。世界上第一个这样的削铅笔装置,是1828年一个法国人发明的。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的中,削铅笔装置逐渐发展成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样子。削铅笔装置的黄金时代大概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90年代初,出现了自动或者是电动的削铅笔装置。削铅笔装置和削笔器也有两大不足之处:其一,削出的笔尖太尖,书写时易划破纸张,笔尖容易折断,由于笔尖粗细差别太大,在书写时造成字迹不均匀;第二,刀片或铣刀对铅笔芯的切削量太大,铅芯的大部分实际是被削掉的而不是书写掉的,浪费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削铅笔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更换成本低,便于清理,实用性强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使用方便的削铅笔装置,包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支撑架的顶端连接有箱体,箱体的侧面设有箱盖箱盖和箱体之间连接有衔接口,箱盖上连接有夹紧按钮,箱体的中间设有笔槽,笔槽上连接有刀槽,笔槽和刀槽位于箱体的外表面,箱体的顶端连接有支架,支架包括三脚架和固定圈,三脚架链接在箱体的顶端,固定圈穿过三脚架,支架的顶端设有笔孔。具体使用时,把笔放入笔孔里,支架能固定住笔,使笔不会摇摆,往里按夹紧按钮时,刀槽会往里夹紧,从而可以改变刀槽的大小,使得削铅笔装置能削各种不同大小尺寸的笔,箱体和箱盖之间连接有衔接口,箱盖可以从箱体侧面取出,从而清理掉里面的残渣,也便于清洗,刀槽位于笔槽的内部,刀槽可以拔出,当削铅笔装置上的刀损坏时,可以更换刀槽里的岛片即可,成本低。

进一步,笔孔上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可以带动笔在笔孔里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削出各种笔头尖细的铅笔。

进一步,支撑架上设有防滑保护套,在削铅笔时,防滑保护套可以让支撑架增加和地面的摩擦力,从而工作运转起来轻松不易滑倒。

本发明由支撑架的顶端连接有箱体,箱体的侧面设有箱盖箱盖和箱体之间连接有衔接口,箱盖上连接有夹紧按钮,箱体的中间设有笔槽,笔槽上连接有刀槽,笔槽和刀槽位于箱体的外表面,箱体的顶端连接有支架,支架包括三脚架和固定圈,三脚架链接在箱体的顶端,固定圈穿过三脚架,支架的顶端设有笔孔。具体使用时,把笔放入笔孔里,支架能固定住笔,使笔不会摇摆,往里按夹紧按钮时,刀槽会往里夹紧,从而可以改变刀槽的大小,使得削铅笔装置能削各种不同大小尺寸的笔,箱体和箱盖之间连接有衔接口,箱盖可以从箱体侧面取出,从而清理掉里面的残渣,也便于清洗,刀槽位于笔槽的内部,刀槽可以拔出,当削铅笔装置上的刀损坏时,可以更换刀槽里的岛片即可,成本低,笔孔上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可以带动笔在笔孔里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削出各种笔头尖细的铅笔,支撑架上设有防滑保护套,在削铅笔时,防滑保护套可以让支撑架增加和地面的摩擦力,从而工作运转起来轻松不易滑倒。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使用方便的削铅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笔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箱体;3-箱盖;4-衔接口;5-夹紧按钮;6-笔槽;7-刀槽;8-支架;9-笔孔;10-三角架;11-固定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种使用方便的削铅笔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顶端连接有箱体2,箱体2的侧面设有箱盖3箱盖3和箱体2之间连接有衔接口4,箱盖3上连接有夹紧按钮5,箱体2的中间设有笔槽6,笔槽6上连接有刀槽7,笔槽6和刀槽7位于箱体2的外表面,箱体2的顶端连接有支架8,支架8包括三脚架和固定圈11,三脚架链接在箱体2的顶端,固定圈11穿过三脚架,支架8的顶端设有笔孔9。具体使用时,把笔放入笔孔9里,支架8能固定住笔,使笔不会摇摆,往里按夹紧按钮5时,刀槽7会往里夹紧,从而可以改变刀槽7的大小,使得削铅笔装置能削各种不同大小尺寸的笔,箱体2和箱盖3之间连接有衔接口4,箱盖3可以从箱体2侧面取出,从而清理掉里面的残渣,也便于清洗,刀槽7位于笔槽6的内部,刀槽7可以拔出,当削铅笔装置上的刀损坏时,可以更换刀槽7里的岛片即可,成本低,笔孔9上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可以带动笔在笔孔9里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削出各种笔头尖细的铅笔,支撑架1上设有防滑保护套,在削铅笔时,防滑保护套可以让支撑架1增加和地面的摩擦力,从而工作运转起来轻松不易滑倒。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