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灯板及具有其的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625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显示灯板及具有其的显示屏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灯板及具有其的显示屏。



背景技术:

显示屏通常需要长期在户外运行,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防潮防水保护措施。市场上的防水技术包括采用防水槽、在显示屏正面灌胶和刷三防漆等。然而,上述防水技术只适用于像素间距较大的显示屏,对于小间距产品而言,因像素单元中各像素的密度越来越大,从而导致间距越来越小,进而很难进行灌胶、设置防水槽等工艺,在刷三防漆的防水工艺中也可能由于三防漆的涂刷不均匀而使水汽进入,从而导致器件失效。

派瑞林(Parylene)是一种防水性能绝佳的透明绝缘材料,具有很好地化学惰性,通过升温裂解再沉积的方法使其覆盖于需要防水的物体表面,派瑞林(Parylene)的气态颗粒无孔不入,能够进入到传统涂覆工艺所不能到达的任何地方,但又不会像液态涂层那样,在角落发生堆积。然而,派瑞林(Parylene)对波长在340nm以下的紫外光吸收强烈,光照后表面逐渐变黄,脆性增加,且抗拉伸强度降低。因此,来自外界和显示灯板中像素单元的光线照射至派瑞林(Parylene)材料会使其老化发黄,而老化后的派瑞林(Parylene)材料透湿率增加,防潮性能降低,且发黄的(Parylene)材料覆盖在显示灯板中像素单元的表面,必将会对显示屏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造成显示屏透光率降低,从而降低了观看亮度、清晰度和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灯板及具有其的显示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设置于显示灯板中的防水涂层在紫外线照射下老化防潮性降低且易变黄从而影响显示屏显示效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灯板,包括发光组件和信号接口,发光组件具有出光面,信号接口设置于发光组件的远离出光面的一侧,显示灯板还包括:第一紫外阻隔层,设置于出光面上;防水涂层,设置于发光组件和第一紫外阻隔层的裸露表面上。

进一步地,防水涂层为派瑞林涂层。

进一步地,防水涂层为派瑞林涂层的厚度为5μm~50μm。

进一步地,防水涂层为派瑞林涂层的厚度为5μm~15μm。

进一步地,第一紫外阻隔层包括具有第一紫外线吸收剂的第一透明绝缘层。

进一步地,第一紫外阻隔层的厚度为0.05mm~0.2mm。

进一步地,显示灯板还包括第二紫外阻隔层,第二紫外阻隔层设置于防水涂层对应第一紫外阻隔层且远离第一紫外阻隔层的表面上,且第二紫外阻隔层包括具有第二紫外线吸收剂的第二透明绝缘层。

进一步地,第二紫外阻隔层的厚度为0.15mm~0.3mm。

进一步地,显示灯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紫外阻隔层与出光面之间的第三透明绝缘层。

进一步地,第三透明绝缘层的厚度为1μm~5μm。

进一步地,第一紫外阻隔层为具有抗紫外功能的导电层。

进一步地,第一紫外阻隔层的厚度为0.2μm~2μm。

进一步地,显示灯板还包括部分或全部覆盖于防水涂层的裸露表面的第二紫外阻隔层,至少部分第二紫外阻隔层与第一紫外阻隔层对应设置,且第二紫外阻隔层为具有抗紫外功能的导电层。

进一步地,第二紫外阻隔层的厚度为0.2μm~2μm。

进一步地,发光组件包括电路板、像素单元和集成芯片,像素单元和集成芯片分别设置于电路板的两侧,且像素单元的远离电路板的一侧表面构成出光面。

进一步地,像素单元为LED像素或OLED像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包括显示灯板,显示灯板为上述的显示灯板。

进一步地,显示屏还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上的金属支架,显示灯板设置在金属支架的远离箱体的表面上,且显示灯板中的信号接口靠近金属支架设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包括发光组件和信号接口的显示灯板,由于该显示灯板还包括第一紫外阻隔层和防水涂层,第一紫外阻隔层设置于发光组件的出光面上,且防水涂层设置于发光组件和第一紫外阻隔层的裸露表面上,从而能够通过上述第一紫外阻隔层对发光组件中发射出的紫外线进行阻隔,有效地避免了防水涂层由于紫外线照射而变黄的现象,进而降低了防水涂层变黄对上述显示灯板显示效果的影响。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灯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包括第二紫外阻隔层的显示灯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包括第三透明绝缘层的显示灯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另一种包括第三透明绝缘层的显示灯板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箱体;2、金属支架;3、显示灯板;31、信号接口;32、第一紫外阻隔层;33、防水涂层;34、第二紫外阻隔层;35、第三透明绝缘层;36、电路板;37、像素单元;38、集成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由背景技术可知,现有技术中派瑞林Parylene等防水材料覆盖在显示灯板中像素单元的表面,必将会对显示屏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从而降低了观看清晰度和舒适度。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提供了一种显示灯板,如图1至4所示,包括发光组件和信号接口31,发光组件具有出光面,信号接口31设置于发光组件的远离出光面的一侧,显示灯板还包括:第一紫外阻隔层32,设置于出光面上;防水涂层33,设置于发光组件和第一紫外阻隔层32的裸露表面上。

该显示灯板中由于第一紫外阻隔层设置于发光组件的出光面上,且防水涂层设置于发光组件和第一紫外阻隔层的裸露表面上,从而能够通过上述第一紫外阻隔层对发光组件中发射出的紫外线进行阻隔,有效地避免了防水涂层由于紫外线照射防潮性降低且变黄的现象,进而降低了防水涂层变黄对上述显示灯板显示效果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显示灯板中,发光组件可以包括电路板36、像素单元37和集成芯片38,像素单元37和集成芯片38分别设置于电路板36的两侧,且像素单元37的远离电路板36的一侧表面构成出光面,如图1至4所示。通过电路板36上的集成芯片38使上述像素单元37能够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出射光,上述像素单元37可以为LED像素或OLED像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显示灯板中,优选地,防水涂层33为派瑞林涂层,派瑞林是一种对二甲苯的聚合物。由于派瑞林(Parylene)对波长在340nm以下的紫外光吸收强烈,光照后表面逐渐变黄,脆性增加,且抗拉伸强度降低,当来自外界和显示灯板中像素单元的光线照射至派瑞林(Parylene)材料时,由派瑞林形成的防水涂层会老化发黄,而老化后的派瑞林(Parylene)材料防水性降低,其覆盖在发光组件的表面,必将会对显示灯板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而当采用本申请的显示灯板时,由于第一紫外阻隔层设置于发光组件的出光面上,且派瑞林涂层设置于发光组件和第一紫外阻隔层的裸露表面上,从而能够通过上述第一紫外阻隔层对发光组件中发射出的紫外线进行阻隔,有效地避免了派瑞林涂层由于紫外线照射而老化变黄的现象,进而降低了由于派瑞林涂层变黄而对显示灯板的显示效果造成的影响。

并且,当上述防水涂层33为派瑞林涂层时,优选地,上述防水涂层33的厚度为5~50μm,更有选为5~15μm。将上述防水涂层33的厚度限定在上述优选的参数范围,能够在保证上述防水涂层33的效果的同时降低派瑞林涂料的成本。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紫外阻隔层32包括具有第一紫外线吸收剂的第一透明绝缘层。此时,上述第一紫外阻隔层32可以与发光组件的出光面接触设置,且第一紫外阻隔层32中的第一紫外线吸收剂为非导电材料。为了提高紫外线吸收剂的吸收效率,优选地,上述第一紫外线吸收剂为脂类紫外吸收剂和/或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为了降低第一透明绝缘层对发光组件出光效率的影响,上述第一透明绝缘层优选为SiO2层、SiN层、SiO层、SOG层和聚酰亚胺层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复合层。并且,优选第一紫外阻隔层32的厚度为0.05mm~0.2mm。将第一紫外阻隔层32的厚度限定在上述优选的参数范围,能够在保证第一紫外阻隔层32的效果的同时降低形成第一紫外阻隔层32的原料的成本。

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显示灯板还可以包括第二紫外阻隔层34,且第二紫外阻隔层34设置于防水涂层33对应第一紫外阻隔层32且远离第一紫外阻隔层的表面上,如图2所示。上述第二紫外阻隔层34能够对来自外界的紫外线进行阻隔,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防水涂层33由于紫外线照射而变黄的现象。此时,上述第二紫外阻隔层34包括具有第二紫外线吸收剂的第二透明绝缘层。

同样地,为了降低第二透明绝缘层对发光组件出光效率的影响,上述第二透明绝缘层优选为SiO2层、SiN层、SiO层、SOG层和聚酰亚胺层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复合层;为了提高紫外线吸收剂的吸收效率,上述第二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也可以为环氧树脂和/或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并且,优选第二紫外阻隔层34的厚度为0.05mm~0.2mm。将第二紫外阻隔层34的厚度限定在上述优选的参数范围,能够在保证第二紫外阻隔层34的效果的同时降低形成第二紫外阻隔层34的原料的成本。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显示灯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紫外阻隔层32与出光面之间的第三透明绝缘层35,如图3和4所示。此时,形成上述第一紫外阻隔层32的材料可以为具有抗紫外功能的导电材料。上述第三透明绝缘层35能够对第一紫外阻隔层32起到绝缘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第一紫外阻隔层32直接与发光组件接触而造成的短路。

为了使第一紫外阻隔层32能够在具有较高导电性的同时提高对紫外线的吸收效率,优选地,上述第一紫外阻隔层32为TiO2层、CeO2层和ZnO层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复合层;并且,为了提高自发光组件的出光效率,优选地,上述第三透明绝缘层35为SiO2层、SiN层、SiO层、SOG层和聚酰亚胺层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复合层。但并不局限于上述优选的材料种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对形成上述第一紫外阻隔层32和第三透明绝缘层35的材料进行选取。

并且,优选第三透明绝缘层35的厚度为1μm~5μm,优选第一紫外阻隔层32的厚度为0.2μm~2μm。将第三透明绝缘层35和第一紫外阻隔层32的厚度限定在上述优选的参数范围,能够在保证第三透明绝缘层35和第一紫外阻隔层32的效果的同时降低形成第三透明绝缘层35和第一紫外阻隔层32的原料的成本。

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显示灯板还可以包括部分或全部覆盖于防水涂层33的裸露表面的第二紫外阻隔层34,至少部分第二紫外阻隔层与第一紫外阻隔层32对应设置,且第二紫外阻隔层34为具有抗紫外功能的导电材料。此时,可以通过设置第二紫外阻隔层34以将发光组件包裹,形成如图4所示的显示灯板,上述显示灯板不仅能够防潮防水,还能够具有电磁屏蔽的效果。

同样地,为了使第一紫外阻隔层32能够在具有较高导电性的同时提高对紫外线的吸收效率,上述第二紫外阻隔层34优选为TiO2层、CeO2层和ZnO层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复合层。并且,优选第二紫外阻隔层34的厚度为0.2μm~2μm。将第二紫外阻隔层34的厚度限定在上述优选的参数范围,能够在保证第二紫外阻隔层34的效果的同时降低形成第二紫外阻隔层34的原料的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包括上述的显示灯板。由于该显示屏的显示灯板中第一紫外阻隔层设置于发光组件的出光面上,且防水涂层设置于发光组件和第一紫外阻隔层的裸露表面上,从而能够通过上述第一紫外阻隔层对发光组件中发射出的紫外线进行阻隔,有效地避免了防水涂层由于紫外线照射而变黄的现象,进而降低了由于防水涂层变黄而对设置有上述显示灯板的显示屏显示效果的影响。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屏还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于箱体1上的金属支架2,显示灯板3设置在金属支架2的远离箱体1的表面上,且显示灯板3中的信号接口(未在图中示出)靠近金属支架2设置,如图5所示。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显示灯板。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灯板包括发光组件和信号接口,其中,发光组件包括电路板、像素单元和集成芯片,且像素单元的远离电路板的一侧表面构成出光面,显示灯板还包括第一紫外阻隔层和防水涂层,第一紫外阻隔层设置于出光面上,防水涂层设置于发光组件和第一紫外阻隔层的裸露表面上。

其中,第一紫外阻隔层包括第一透明绝缘层以及设置于第一透明绝缘层中的第一紫外线吸收剂,第一紫外线吸收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第一透明绝缘层为聚酰亚胺,第一紫外阻隔层的厚度为0.25mm,形成防水涂层的材料为派瑞林,防水涂层的厚度为3μ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灯板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显示灯板还包括第二紫外阻隔层,第二紫外阻隔层设置于防水涂层对应第一紫外阻隔层且远离第一紫外阻隔层的表面上,且第二紫外阻隔层包括第二透明绝缘层以及设置于第二透明绝缘层中的第二紫外线吸收剂,第二紫外阻隔层中第二紫外线吸收剂为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第二透明绝缘层为聚酰亚胺,第二紫外阻隔层的厚度为0.1mm。

防水涂层的厚度为50μ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灯板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第一紫外阻隔层的厚度为0.05mm,第二紫外阻隔层的厚度为0.15mm,防水涂层的厚度为5μ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灯板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第一紫外阻隔层的厚度为0.2mm,第二紫外阻隔层的厚度为0.3mm,防水涂层的厚度为15μm。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灯板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显示灯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紫外阻隔层与出光面之间的第三透明绝缘层,且形成第一紫外阻隔层的材料为具有抗紫外功能的导电材料,导电材料为TiO2,第一紫外阻隔层的厚度为0.1μm,第三透明绝缘层为聚酰亚胺,第三透明绝缘层的厚度为0.5μm。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灯板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

显示灯板还包括全部覆盖于防水涂层的裸露表面的第二紫外阻隔层,部分第二紫外阻隔层与第一紫外阻隔层对应设置,且形成第二紫外阻隔层的材料为具有抗紫外功能的导电材料,导电材料为TiO2,第二紫外阻隔层的厚度为0.1μm。

防水涂层的厚度为50μm。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灯板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

第一紫外阻隔层的厚度为0.2μm,第二紫外阻隔层的厚度为0.2μm,第三透明绝缘层的厚度为1μm,防水涂层的厚度为5μm。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灯板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

第一紫外阻隔层的厚度为2μm,第二紫外阻隔层的厚度为2μm,第三透明绝缘层的厚度为5μm,防水涂层的厚度为15μm。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的显示灯板包括发光组件和信号接口,其中,发光组件包括电路板、像素单元和集成芯片,且像素单元的远离电路板的一侧表面构成出光面,显示灯板还包括防水涂层,防水涂层设置于发光组件的裸露表面上。

其中,形成防水涂层的材料为派瑞林,防水涂层的厚度为15μm。

采用水蒸气透过率测试方法和分光光度计法测试上述实施例1至8和对比例1制备的显示灯板的透湿率和透光率。

实验前,测量各样品的透光率,记为A。实验分为两组,一组置于黑暗潮湿环境中,不点亮显示灯板,不加紫外光照射,60天后,测量样品的透湿率,记为B;另一组点亮显示灯板并在灯板前设置紫外光照射灯板,且置于潮湿环境中,60天后,测量样品的透湿率,记为C,透光率,记为D。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述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对B和C两组透湿率进行比较,实施例1至8中的样品在紫外线照射后其透湿率变化幅度较小,而对比例1中的样品在紫外线照射后其透湿率变化幅度较大,可见,实施例1至8中的样品由于设置有第一紫外阻隔层和/或第二紫外阻隔层,从而减少了紫外线照射对防水涂层造成的破坏;对A和D两组透光率进行比较,实施例1至8中的样品在紫外线照射后其透光率变化幅度较小,对比例1中的样品在紫外线照射后其透光率变化幅度较大,可见,实施例1至8中的样品由于设置有第一紫外阻隔层和/或第二紫外阻隔层,从而减轻了防水涂层变黄的程度,进而减少了防水涂层变黄对透光率的影响。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通过上述第一紫外阻隔层对发光组件中发射出的紫外线进行阻隔,有效地避免了防水涂层由于紫外线照射而老化变黄、防潮性降低的现象,进而降低了防水涂层变黄对上述显示灯板显示效果的影响;

2、上述第二紫外阻隔层能够对来自外界的紫外线进行阻隔,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防水涂层33由于紫外线照射而老化变黄、防潮性降低的现象;

3、当形成上述第一紫外阻隔层的材料可以为具有抗紫外功能的导电材料时,上述第三透明绝缘层能够对第一紫外阻隔层起到绝缘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第一紫外阻隔层直接与发光组件接触而造成的短路;

4、通过设置第二紫外阻隔层以将发光组件包裹,从而使形成的显示灯板不仅能够防潮防水,还能够具有电磁屏蔽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