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用便捷式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425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工程用便捷式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警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市政工程用便捷式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在我国,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上水,中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等,还有广场,城市绿化等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

市政工程施工时需要在施工现场摆放警示牌,用来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必须采取一定防范措施,所以警示牌一定需要十分醒目。

目前的警示牌存在搬运费时费力,警示效果差的缺点,因此亟待研发一种能够便于搬运、省时省力,警示效果好的市政工程用便捷式警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目前的警示牌存在搬运费时费力,警示效果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便于搬运、省时省力,警示效果好的市政工程用便捷式警示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市政工程用便捷式警示装置,底板、支撑座、升降机构、左右移动机构、旋转机构、警示牌、保护框和车轮,用于支撑底板的支撑座固接于底板底部,用于带动车轮升降的升降机构固接于底板两侧部,车轮与升降机构的输出端固接,用于保护左右移动机构和旋转机构的保护框固接于底板;左右移动机构固接于底板顶部,且左右移动机构位于保护框内;保护框顶部开设有一字孔,旋转机构和左右移动机构的输出端固接,警示牌与旋转机构的输出端固接。

优选地,升降机构包括有固定板、弹簧、第一插杆、升降杆、插块、安装框和第二插杆,安装框固接于底板侧部,安装框顶部和底部开设有供升降杆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固定板固接于升降杆顶端;弹簧一端部固接于固定板,弹簧另一端部固接于安装框;升降杆开设有供第一插杆穿过的第五通孔,安装框远离底板的一侧部开设有供第一插杆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一插杆开设有供第二插杆穿过的第四通孔,安装框顶部开设有供第二插杆穿过的第六通孔,插块固接于安装框内底部,第二插杆底端开设有供插块插入的插孔。

优选地,左右移动机构包括有安装板、滑轨、支撑杆、滑块、第一皮带轮、第一转轴、电机、凸轮和移动框,安装板固接于底板顶部,滑轨固接于安装板顶部,移动框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式连接,支撑杆固接于安装板顶部,电机固接于支撑杆顶端;第一转轴一端部与电机的输出端固接,第一转轴另一端部与凸轮固接,第一皮带轮固接于第一转轴上。

优选地,旋转机构包括有第一平皮带、连接杆、第二皮带轮、第一锥齿轮、第二转轴、第一轴承座、第二锥齿轮、第二轴承座、第三转轴、第三皮带轮、第二平皮带、第四转轴、第四皮带轮和第三轴承座,连接杆固接于移动框一侧部,第一轴承座固接于连接杆一端部;第二转轴一端部与第一轴承座枢接,第二转轴另一端部与第一锥齿轮固接;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一平皮带与第一皮带轮传动式连接,第二轴承座固接于移动框一侧部,第三转轴枢接于第二轴承座;第二锥齿轮固接于第三转轴底端,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三皮带轮固接于第三转轴顶端,第三轴承座固接于移动框顶部,第四转轴与第三轴承座枢接,第四皮带轮固接于第四转轴,第四皮带轮通过第二平皮带与第三皮带轮传动式连接。

优选地,升降机构还包括有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第一拉线一端部与第一插杆固接,第一拉线另一端部与安装框固接;第二拉线一端部与第二插杆固接,第二拉线另一端部与安装框固接。

优选地,保护框的材质为不锈钢。

工作原理:当市政工程施工需要摆放警示牌时,控制升降机构将车轮放下,施工人员可以将警示牌推动到需要摆放的位置,当警示牌需要固定时,控制升降机构将车轮收起,让支撑座与底板接触,使得警示牌固定不动,此时控制左右移动机构运作,左右移动机构带动警示牌左右移动,左右移动机构同时带动旋转机构运作,旋转机构带动警示牌旋转,警示牌左右移动的同时旋转,使得警示牌更醒目,让更多人注意到此处正在施工。

因为升降机构包括有固定板、弹簧、第一插杆、升降杆、插块、安装框和第二插杆,安装框固接于底板侧部,安装框顶部和底部开设有供升降杆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固定板固接于升降杆顶端;弹簧一端部固接于固定板,弹簧另一端部固接于安装框;升降杆开设有供第一插杆穿过的第五通孔,安装框远离底板一侧部开设有供第一插杆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一插杆开设有供第二插杆穿过的第四通孔,安装框顶部开设有供第二插杆穿过的第六通孔,插块固接于安装框内底部,第二插杆底端开设有供插块插入的插孔,当警示牌需要移动时,控制升降杆向下运动,升降杆带动固定板向下运动,固定板挤压弹簧,当第五通孔与第一插杆成同一水平位置时,将第一插杆插入第五通孔固定升降杆不再移动,当第四通孔与第二插杆成同一竖直线时,控制第二插杆插入第四通孔,使得插块与插孔结合固定第二插杆不发生移动,从而警示牌可以通过车轮进行移动。

因为左右移动机构包括有安装板、滑轨、支撑杆、滑块、第一皮带轮、第一转轴、电机、凸轮和移动框,安装板固接于底板顶部,滑轨固接于安装板顶部,移动框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式连接,支撑杆固接于安装板顶部,电机固接于支撑杆顶端;第一转轴一端部与电机的输出端固接,第一转轴另一端部与凸轮固接,第一皮带轮固接于第一转轴上,所以当警示牌需要左右移动时,控制电机顺时针转动,电机带动第一转轴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带动第一皮带轮和凸轮顺时针转动,当凸轮最远端与移动框右壁接触时,凸轮带动移动框向右运动,从而带动警示牌向右运动,当凸轮最远端与移动框左壁接触时,凸轮带动移动框向左移动,从而带动警示牌向左移动。

因为旋转机构包括有第一平皮带、连接杆、第二皮带轮、第一锥齿轮、第二转轴、第一轴承座、第二锥齿轮、第二轴承座、第三转轴、第三皮带轮、第二平皮带、第四转轴、第四皮带轮和第三轴承座,连接杆固接于移动框一侧部,第一轴承座固接于连接杆一端部;第二转轴一端部与第一轴承座枢接,第二转轴另一端部与第一锥齿轮固接;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一平皮带与第一皮带轮传动式连接,第二轴承座固接于移动框一侧部,第三转轴贯穿于第二轴承座;第二锥齿轮固接于第三转轴底端,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三皮带轮固接于第三转轴顶端,第三轴承座固接于移动框顶部,第四转轴与第三轴承座枢接,第四皮带轮固接于第四转轴,第四皮带轮通过第二平皮带与第三皮带轮传动式连接,所以当第一皮带轮顺时针转动式,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平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顺时针转动,第二皮带轮带动第二转轴顺时针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一锥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配合,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逆时针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三转轴逆时针转动,第三转轴带动第三皮带轮逆时针转动,第三皮带轮通过第二平皮带带动第四皮带轮逆时针转动,第四皮带轮带动第四转轴逆时针转动,第四转轴带动警示牌逆时针转动。

因为升降机构还包括有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第一拉线一端部与第一插杆固接,第一拉线另一端部与安装框固接;第二拉线一端部与第二插杆固接,第二拉线另一端部与安装框固接,第一拉线使得第一插杆不会与安装框脱离,第二拉线使得第二插杆不会与安装框脱离,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人工启动和关闭开关来控制,动力元件的接线图与电源的提供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机构带动车轮运动,使得警示牌移动时省时省力,通过左右移动机构和旋转机构带动警示牌运动,使得警示牌达到更醒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右移动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板,2-支撑座,3-升降机构,31-固定板,32-弹簧,33-第一通孔,34-第一插杆,35-第二通孔,36-第三通孔,37-升降杆,38-第四通孔,39-第五通孔,310-插孔,311-插块,312-安装框,313-第二插杆,314-第六通孔,315-第一拉线,316-第二拉线,4-左右移动机构,41-安装板,42-滑轨,43-支撑杆,44-滑块,45-第一皮带轮,46-第一转轴,47-电机,48-凸轮,49-移动框,5-旋转机构,51-第一平皮带,52-连接杆,53-第二皮带轮,54-第一锥齿轮,55-第二转轴,56-第一轴承座,57-第二锥齿轮,58-第二轴承座,59-第三转轴,510-第三皮带轮,511-第二平皮带,512-第四转轴,513-第四皮带轮,514-第三轴承座,6-警示牌,7-一字孔,8-保护框,9-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市政工程用便捷式警示装置,如图1-5所示,底板1、支撑座2、升降机构3、左右移动机构4、旋转机构5、警示牌6、保护框8和车轮9,用于支撑底板1的支撑座2固接于底板1底部,用于带动车轮9升降的升降机构3固接于底板1两侧部,车轮9与升降机构3的输出端固接,用于保护左右移动机构4和旋转机构5的保护框8固接于底板1;左右移动机构4固接于底板1顶部,且左右移动机构4位于保护框8内;保护框8顶部开设有一字孔7,旋转机构5和左右移动机构4的输出端固接,警示牌6与旋转机构5的输出端固接。

升降机构3包括有固定板31、弹簧32、第一插杆34、升降杆37、插块311、安装框312和第二插杆313,安装框312固接于底板1侧部,安装框312顶部和底部开设有供升降杆37穿过的第一通孔33和第三通孔36,固定板31固接于升降杆37顶端;弹簧32一端部固接于固定板31,弹簧32另一端部固接于安装框312;升降杆37开设有供第一插杆34穿过的第五通孔39,安装框312远离底板1的一侧部开设有供第一插杆34穿过的第二通孔35,第一插杆34开设有供第二插杆313穿过的第四通孔38,安装框312顶部开设有供第二插杆313穿过的第六通孔314,插块311固接于安装框312内底部,第二插杆313底端开设有供插块311插入的插孔310。

左右移动机构4包括有安装板41、滑轨42、支撑杆43、滑块44、第一皮带轮45、第一转轴46、电机47、凸轮48和移动框49,安装板41固接于底板1顶部,滑轨42固接于安装板41顶部,移动框49通过滑块44与滑轨42滑动式连接,支撑杆43固接于安装板41顶部,电机47固接于支撑杆43顶端;第一转轴46一端部与电机47的输出端固接,第一转轴46另一端部与凸轮48固接,第一皮带轮45固接于第一转轴46上。

旋转机构5包括有第一平皮带51、连接杆52、第二皮带轮53、第一锥齿轮54、第二转轴55、第一轴承座56、第二锥齿轮57、第二轴承座58、第三转轴59、第三皮带轮510、第二平皮带511、第四转轴512、第四皮带轮513和第三轴承座514,连接杆52固接于移动框49一侧部,第一轴承座56固接于连接杆52一端部;第二转轴55一端部与第一轴承座56枢接,第二转轴55另一端部与第一锥齿轮54固接;第二皮带轮53通过第一平皮带51与第一皮带轮45传动式连接,第二轴承座58固接于移动框49一侧部,第三转轴59枢接于第二轴承座58;第二锥齿轮57固接于第三转轴59底端,且第二锥齿轮57与第一锥齿轮54啮合;第三皮带轮510固接于第三转轴59顶端,第三轴承座514固接于移动框49顶部,第四转轴512与第三轴承座514枢接,第四皮带轮513固接于第四转轴512,第四皮带轮513通过第二平皮带511与第三皮带轮510传动式连接。

升降机构3还包括有第一拉线315和第二拉线316;第一拉线315一端部与第一插杆34固接,第一拉线315另一端部与安装框312固接;第二拉线316一端部与第二插杆313固接,第二拉线316另一端部与安装框312固接。

保护框8的材质为不锈钢。

工作原理:当市政工程施工需要摆放警示牌6时,控制升降机构3将车轮9放下,施工人员可以将警示牌6推动到需要摆放的位置,当警示牌6需要固定时,控制升降机构3将车轮9收起,让支撑座2与底板1接触,使得警示牌6固定不动,此时控制左右移动机构4运作,左右移动机构4带动警示牌6左右移动,左右移动机构4同时带动旋转机构5运作,旋转机构5带动警示牌6旋转,警示牌6左右移动的同时旋转,使得警示牌6更醒目,让更多人注意到此处正在施工。

因为升降机构3包括有固定板31、弹簧32、第一插杆34、升降杆37、插块311、安装框312和第二插杆313,安装框312固接于底板1侧部,安装框312顶部和底部开设有供升降杆37穿过的第一通孔33和第三通孔36,固定板31固接于升降杆37顶端;弹簧32一端部固接于固定板31,弹簧32另一端部固接于安装框312;升降杆37开设有供第一插杆34穿过的第五通孔39,安装框312远离底板1一侧部开设有供第一插杆34穿过的第二通孔35,第一插杆34开设有供第二插杆313穿过的第四通孔38,安装框312顶部开设有供第二插杆313穿过的第六通孔314,插块311固接于安装框312内底部,第二插杆313底端开设有供插块311插入的插孔310,当警示牌6需要移动时,控制升降杆37向下运动,升降杆37带动固定板31向下运动,固定板31挤压弹簧32,当第五通孔39与第一插杆34成同一水平位置时,将第一插杆34插入第五通孔39固定升降杆37不再移动,当第四通孔38与第二插杆313成同一竖直线时,控制第二插杆313插入第四通孔38,使得插块311与插孔310结合固定第二插杆313不发生移动,从而警示牌6可以通过车轮9进行移动。

因为左右移动机构4包括有安装板41、滑轨42、支撑杆43、滑块44、第一皮带轮45、第一转轴46、电机47、凸轮48和移动框49,安装板41固接于底板1顶部,滑轨42固接于安装板41顶部,移动框49通过滑块44与滑轨42滑动式连接,支撑杆43固接于安装板41顶部,电机47固接于支撑杆43顶端;第一转轴46一端部与电机47的输出端固接,第一转轴46另一端部与凸轮48固接,第一皮带轮45固接于第一转轴46上,所以当警示牌6需要左右移动时,控制电机47顺时针转动,电机47带动第一转轴46顺时针转动,第一转轴46带动第一皮带轮45和凸轮48顺时针转动,当凸轮48最远端与移动框49右壁接触时,凸轮48带动移动框49向右运动,从而带动警示牌6向右运动,当凸轮48最远端与移动框49左壁接触时,凸轮48带动移动框49向左移动,从而带动警示牌6向左移动。

因为旋转机构5包括有第一平皮带51、连接杆52、第二皮带轮53、第一锥齿轮54、第二转轴55、第一轴承座56、第二锥齿轮57、第二轴承座58、第三转轴59、第三皮带轮510、第二平皮带511、第四转轴512、第四皮带轮513和第三轴承座514,连接杆52固接于移动框49一侧部,第一轴承座56固接于连接杆52一端部;第二转轴55一端部与第一轴承座56枢接,第二转轴55另一端部与第一锥齿轮54固接;第二皮带轮53通过第一平皮带51与第一皮带轮45传动式连接,第二轴承座58固接于移动框49一侧部,第三转轴59贯穿于第二轴承座58;第二锥齿轮57固接于第三转轴59底端,且第二锥齿轮57与第一锥齿轮54啮合;第三皮带轮510固接于第三转轴59顶端,第三轴承座514固接于移动框49顶部,第四转轴512与第三轴承座514枢接,第四皮带轮513固接于第四转轴512,第四皮带轮513通过第二平皮带511与第三皮带轮510传动式连接,所以当第一皮带轮45顺时针转动式,第一皮带轮45通过第一平皮带51带动第二皮带轮53顺时针转动,第二皮带轮53带动第二转轴55顺时针转动,第二转轴55带动第一锥齿轮54顺时针转动,第一锥齿轮54与第二锥齿轮57配合,第一锥齿轮54带动第二锥齿轮57逆时针转动,第二锥齿轮57带动第三转轴59逆时针转动,第三转轴59带动第三皮带轮510逆时针转动,第三皮带轮510通过第二平皮带511带动第四皮带轮513逆时针转动,第四皮带轮513带动第四转轴512逆时针转动,第四转轴512带动警示牌6逆时针转动。

因为升降机构3还包括有第一拉线315和第二拉线316;第一拉线315一端部与第一插杆34固接,第一拉线315另一端部与安装框312固接;第二拉线316一端部与第二插杆313固接,第二拉线316另一端部与安装框312固接,第一拉线315使得第一插杆34不会与安装框312脱离,第二拉线316使得第二插杆313不会与安装框312脱离,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人工启动和关闭开关来控制,动力元件的接线图与电源的提供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