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屏及互动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5773发布日期:2018-07-31 22:3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及互动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LED显示屏功能单一,只具有显示、指示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智能化的趋势,使得现有的单一的显示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近年来演艺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足下之美"称号的LED地砖屏逐渐成为了舞台演出、婚庆、酒店等御用产品,而拥有互动技术的LED屏则成为近年来大受欢迎的产品之一。

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具有互动功能的显示屏,但是这些显示的互动效果不稳定,用户体验不好。现有的实现互动功能大多采用红外线传感、雷达传感和压力传感。但是红外线传感由于只对发光发热的物体产生反应,由于LED 显示屏自身就是一个发光发热的物体,所以不适用红外传感;而雷达传感方式是在外部设置一个信号发送装置,与LED显示屏内部接收装置配合实现互动,这种方式易受遮挡物的影响,从而影响感应效果,使得用户体验不佳;压力传感器对重量有要求,感应分辨率不高,过重或者过轻都会影响感应效果,特别是具有透明保护板的LED显示屏,压力过重会压迫整个透明保护板,使得传感器接受的是整个透明保护板的压力,而不是局部部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的显示屏及互动显示系统。

为实现前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保护面罩、显示板,以及显示屏感应装置,所述显示屏感应装置包括感应线圈及与感应线圈连接的电容传感器,所述感应线圈在其周围形成一个感应区域,有物体位于感应区域内就会引起检测的感应电容值变化,使所述电容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感应线圈位于所述保护面罩与所述显示板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面罩朝显示板一侧的表面设有用于放置感应线圈的凹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容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显示板远离所述保护面罩一侧的表面,所述显示板穿设铜柱,所述感应线圈通过所述铜柱与所述电容传感器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板设有转接板,所述显示板设有转接板,所述转接板电性连接所述电容传感器,所述转接板连接多个所述电容传感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板上还装有单片机 ,所述单片机连接多个所述电容传感器,所述单片机用以向电容传感器发送命令、接收电容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以及向外部元件发送信号。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保护面罩与显示板之间,所述感应线圈为矩形,一个保护面罩对应一个感应线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1个所述显示板、4个所述感应线圈及与感应线圈对应的电容传感器和4保护面罩形成显示模块,所述显示屏包括多个所述显示模块。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位于显示屏外侧的透明保护面板。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显示屏和所述透明保护面板组装形成显示地砖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互动显示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显示屏、接收卡、发送卡、上位机,每个所述显示屏连接一个所述接收卡,所述接收卡用以向所述显示屏发送命令、接收所述显示屏发送的信号以及向发送卡发送信号,所述发送卡用以向所述接收卡发送命令、接收到所述接收卡发送的信号以及向上位机发送信号;所述上位机用以接收所述发送卡发送的信号以及向所述发送卡发送命令。

为实现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互动显示系统,包括显示屏、接收卡、发送卡、上位机,每个所述显示屏连接一个所述接收卡,接收卡用以向显示屏发送命令、接收显示屏发送的信号以及向发送卡发送信号,发送卡用以向接收卡发送命令、接收到接收卡发送的信号以及向上位机发送信号,上位机用以接收发送卡发送的信号以及向发送卡发送命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及互动显示系统,其显示屏感应装置包括感应线圈及与感应线圈连接的电容传感器,通过电容传感器来检测物体是否位于显示屏,从而能实现抗干扰能力强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屏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互动显示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护面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显示屏包括透明保护面板10、保护面罩20、显示板50、显示屏感应装置、转接板70。

显示屏感应装置包括感应线圈30及与感应线圈30连接的电容传感器60,感应线圈30位于所述保护面罩20与所述显示板50之间。所述感应线圈30 在其周围形成一个感应区域,有物体位于感应区域内就会引起检测的感应电容值变化,使电容传感器60检测到。电容传感器60反应灵敏度高。

本实施例中,显示板50为LED显示板,包括基板及设于基板上表面的多个LED灯。感应线圈30设于基板上表面,基板下表面设有电容传感器60和电性连接结构。基板上设有4个通孔,每一通孔穿有铜柱40,每一铜柱40 穿过显示板50使对应的每一感应线圈30与电容传感器60连接,从而使电容传感器60能通过感应线圈30采集信号。在其它实施例中,显示板50也可以为液晶显示板或其它类型的显示板。

保护面罩20为格栅状,用于环绕在LED灯四周以保护LED灯。保护面罩 20与感应线圈30相对的表面设有凹槽201(如图3),用于安装感应线圈30,使感应线圈30嵌设固定于保护面罩20与显示板50之间,既能对感应线圈 30起保护作用,又不会增加显示屏厚度。

本实施例中,保护面罩20与所述显示板50之间设有感应线圈30,感应线圈30为矩形,1个感应线圈30对应1个保护面罩20,使得显示板50产生的感应区域覆盖面宽。显示板50也对应设有4个电容传感器60。4个保护面罩20、4个感应线圈30、4个电容传感器60、1个显示板50形成1个显示模块。

本实施例中,一个显示屏包括4个显示模块。透明保护面板10设于显示屏外侧,既能透光,又能对显示灯起保护作用,还能防水。显示屏内侧(即显示板50下方)设有转接板70,1个显示屏连接1个转接板70,转接板70 上装有单片机、接收卡和端口,单片机、接收卡和端口相互电性连接,单片机通过电性连接结构与电容传感器60连接,1个显示屏可以只设1个单片机,因此1个单片机可以连接16个电容传感器60,从而减少单片机数量,降低成本且占用较少空间。通过单片机再将汇总一起的信息传给接收卡,由接收卡将电容传感器60的感应信号转接到外部元件(如发送卡)。

多个上述显示屏可以组装形成大屏幕,本实施例中,将多个上述显示屏与透明保护面板10形成的大屏幕用于显示地板上,形成互动地砖。当人踩在互动地砖上,就会接近感应线圈30,这时电容传感器60就能感应到,然后通过控制系统,在显示屏上显示flash动画的内容。例如,如果flash 是一条游动的鱼,人走到哪里,鱼就会跟着人游到哪里。如果flash是盛开的鲜花,人踩到哪里,哪个位置就会盛开鲜花。

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互动显示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屏、接收卡、发送卡、上位机,每个显示屏连接一个接收卡,接收卡用以向显示屏发送命令、接收显示屏发送的信号以及向发送卡发送信号,发送卡用以向接收卡发送命令、接收到接收卡发送的信号以及向上位机发送信号;上位机用以接收发送卡发送的信号以及向发送卡发送命令。在实时操作时,通过端口经网线使接收卡与发送卡连接,发送卡通过以太网与上位机连接。

下面以互动地砖屏为例,描述互动效果实现原理如下:

当物体靠近显示屏,位于保护面罩20凹槽内的感应线圈30所产生的电磁场会产生变化,形成电容。电容传感器60检测到电容时,将产生电信号,单片机通过总线连接16个电容传感器30,单片机与电容传感器60之间双向通信(单片机由此总线向电容传感器60发送命令),电容传感器60将此信号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将收到的信息存储在单片机上。

单片机与接收卡之间通信是双向的。单片机实时向接收卡发送感应信息,还有中断信号。当接收卡收到上位机发下来的命令之后,会给一个中断信号到单片机,单片机会立即响应,读取命令,并执行各种命令。

接收卡将接收的信息存储并发送给经端口连接的发送卡,发送卡将信息传输给通过以太网连接上位机。

同时,上位机对接收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即,如果收到的数据中有感应信息就执行感应显示,如果无感应信息就执行无感应显示;也可以通过此通道将指令发送给单片机,这些指令是用于设置电容传感器60灵敏度、软件抗干扰设置、读取程序版本号、电容传感器60异常复位,从而实现单片机与上位机的信息互通,进而实现人机互动。

本实施例设计巧妙,具有许多优点。通过感应线圈30及与感应线圈30 连接的电容传感器,利用感应线圈在其周围形成一个感应区域,有物体位于感应区域内就会引起检测的感应电容值变化,使电容传感器检测到,感应线圈位于所述保护面罩与所述显示板之间,达到抗干扰能强的效果。

通过将保护面罩一侧设置成凹槽,使感应线圈内嵌在此槽中,有效地保护了感应线圈。

通过设计显示屏与接收卡连接、接收卡连接发送卡和上位机,并使其相互构成双向传输的通道,实现了感应信号与指令信号的互通,从而实现了人机互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