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屏一码式防伪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2415发布日期:2018-10-12 22:12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屏一码式防伪标签,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进一步加强了防伪性能的一屏一码式防伪标签。



背景技术:

商品自身的防伪是杜绝被假冒伪劣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实现商品的有效防伪,专利号为CN2013204149124、发明名称为“柔性射频电子标签”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防伪电子标签;专利号为2017200937225、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电子防伪标签”,其防伪原理是射频电路接收外围设备(如带有NFC功能的智能手机)的高频信号,将高频信号转化为直流电源信号以驱使薄膜显示屏显示防伪标示。

但上述防伪标签的结构完全一致,所显示的防伪图案也完全一致,这导致不能通过防伪标签将不同商品的防伪有区别地显示出来,譬如厂商要发行限量(几件、几十件、几百件、几千件甚至更多)的商品,由于商品的价格不菲,消费者购买商品之后,不仅希望通过防伪标签来验证商品的真伪,而且还希望通过防伪标签获取商品编号,这样更能体现防标签的不可篡改性,更有利于消费者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购买的是正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一屏一码式防伪标签。

本发明的一屏一码式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防伪标签上设置有防伪标示和商品编码,防伪标签由上透明导电膜、防伪标示显示层、编码显示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组成,编码显示层由若干编码显示块组成,防伪标示显示层用于形成防伪标示,编码显示块用于形成商品编码;第一电极与上透明导电膜相连接;

防伪标示显示层和编码显示块的上表面均贴于上透明导电膜上,防伪标示显示层的下表面贴有防伪标示下导电膜,每个编码显示块的下表面上均贴有单独的编码下导电膜,防伪标示下导电膜、编码下导电膜经导线与第二电极相连接,编码下导电膜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导线选择性连通或断开,以形成不同的商品编码。

本发明的一屏一码式防伪标签,所述商品编码包括但不限于条形码、按照行列分布的二维码、按照行列分布的图像或者多位7段数码。

本发明的一屏一码式防伪标签,在防伪标签制作过程中使用但不限于打磨、冲切或激光烧蚀方法使第二电极与编码下导电膜之间的导线选择性通断,以对商品和防伪标签进行编码显示。

本发明的一屏一码式防伪标签,包括与智能终端通信的射频电路,射频电路上设置有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连接的直流电源正、负输出端。

本发明的一屏一码式防伪标签,包括固定于防伪标示下导电膜和编码下导电膜外侧的绝缘保护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屏一码式防伪标签,防伪标签上不仅设置有防伪标示,而且还设置有由若干编码显示块组成的商品编码,在防伪标签制作过程中使用但不限于打磨、冲切或激光烧蚀等方法使电极与编码下导电膜之间的导线选择性通断,以对商品和防伪标签进行编码显示;在防伪验证过程中,商品编码会与防伪标示一同显示出来,实现了一屏一码,有利于消费者获取商品编码信息,防伪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1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2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3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1种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2种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3种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1种实施例的使用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2种实施例的使用原理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3种实施例的使用原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3种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方式。

图中:1防伪标签,2防伪标示,3商品编码,4上透明导电膜,5防伪标示显示层,6编码显示层,7防伪标示下导电膜,8编码显示块,9导线,10断开口,11第一电极,12第二电极,13保护膜,14射频电路,15智能终端,16网址,17对比防伪图案,18编码下导电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和图4所示,分别给出了本发明的第1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和结构爆炸图,所示的防伪标签1上设置有防伪标示2和商品编码3,也可仅设置防伪标示2或仅设置商品编码3。通常情况下防伪标示2和商品编码3均不显色,只有当手持智能终端15(智能手机)靠近防伪标签1时其才可显示,以达到检验商品真伪的作用。防伪标签1由上透明导电膜4、防伪标示显示层5、编码显示层6、防伪标示下导电膜7、编码下导电膜18、第一电极11以及第二电极12组成,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分别作为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第一电极11与上透明导电膜4相连接。所示的防伪标示显示层5和防伪标示2由柔性显示材料形成,防伪标示显示层5用于形成商品的防伪标示2,编码显示层6用于形成商品的编码。

所示编码显示层6由若干编码显示块8组成,通过不同的编码显示块8着色形成商品的不同编码,本实施例中的编码显示层6组成条形码形式的商品编码。防伪标示显示层5和编码显示块8的上表面均贴有上透明导电膜4上,防伪标示显示层5的下表面贴于防伪标示下导电膜7上,每个编码显示块8的下表面贴于单独的编码下导电膜18上。防伪标示下导电膜7、编码下导电膜18均通过导线9与第二电极12连接,且编码下导电膜18与第二电极12之间的导线选择性连通或断开,以便不同的防伪标签1具有不同的编码3,也使得每个商品具有不同的编码。

在防伪标签1制作的过程中,不可能一个屏一套制作工艺,以获取具有不同编码的防伪显示屏。但编码下导电膜18与第二电极12之间的导线9使用但不限于打磨、冲切或激光烧蚀等方法很容易断开,形成图中所示的断开口10。在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之间施加电压时,对于断开的导线9所连接的编码显示块8不会显色,而没有断开的导线9所连接的编码显示块8会显色,显色的编码显示块8就形成了商品的编码,这样,就实现了一屏一码(或一商品一码)的商品编码显示,增强了防伪标签1的防伪性能。

射频电路14与智能终端15(如智能手机)相通信,射频电路14中设置有直流电压输出端,直流电压的正负输出端与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相连接。射频电路14通过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高频信号,将其整流后可转化为直流电压施加在第一、第二电极两端,以驱使防伪显示层5和编码显示层6进行显色。

如图7所示,给出了本发明的第1种实施例的使用原理图,所示条形码的条数为10个,其可对210个商品进行编码,对商品验证时,将智能终端15(如带NFC功能的智能手机)靠近防伪标签1,即可使防伪标签1上的防伪标示2和条形商品编码3显色,实现一屏一码的防伪显示。图4中,从左至右与编码下导电膜18相连接的第一根、第三根、第四根、第七根和第九根导线9是断开的,因此图7中条形商品编码3中,从左至右第二条、第五条、第六条、第八条、第十条是显色的;同时智能终端通过获取射频电路14中标签信息,可登录相应的验证网站并打开待验证的商品防伪标示2和商品编码3,消费者可通过对比网页中显示的防伪图案与防伪标签显示的图案是否一致,来确认商品的真伪。在本实施例中,除了点阵式的方块或点来表示商品编码外,还可采用按照点阵排列的汉字、数字字或母等来显示商品编码,其需要采用比较多的点阵数量,如32*32个。

实施例2,如图1和图4所示,分别给出了本发明的第2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和结构爆炸图,除了其编码显示块8采用按照行列分布的二维码形式外,其余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均相同。如图8所示,给出了本发明的第2种实施例的使用原理图,由图5中第二电极12与编码导电膜18之间导线9的通断可知,在商品验证过程中,图8中由左至右第一行中的后4个、第二行中的第三个和第四个、第三行中的前4个、第四行中的第三个和第五个、第五行中的前三个编码显示块8会显色,实现商品的编码显示,其所显示的商品编码数为225个。

实施例3,如图1和图4所示,分别给出了本发明的第3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和结构爆炸图,除了商品编码3采用5位7段数码外,其余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均相同。如图9所示,给出了本发明的第3种实施例的使用原理图,由图6中第二电极12与编码导电膜18之间导线9的通断可知,在商品验证过程中,图9中显示的编码为43280。其可对10万个商品进行编码。如图10所示,给出了本发明的第3种实施例的另一种显示方式,7段数码除了显示商品编码外,还可显示生产日期和批次,如图中显示的2018年06月01日的生产日期,以及0008325的生产批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