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内容的指示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4460发布日期:2018-09-21 21:22阅读:12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示牌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更换内容的指示牌。



背景技术:

指示牌是指用来引起人们关注,向人们传达方向和位置等信息,从而达到指示的牌子,广泛应用于展示馆、社区、银行、机场、商场、酒店、医院、学校、办公室、卫生间和停车场等需要提醒行人注意某些事项的公共场所。

现有的指示牌,一般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板、立柱和底盘,面板与立柱固定连接,立柱与底盘固定连接,一般在面板上粘贴或喷绘相应的指示标记;还有部分指示牌采用整体标识,即指示标记与面板、立柱和底盘为一体。

由于现在的信息更新速度较快,指示牌上相对应的指示标识也需及时更换;通过粘贴或喷绘相应的指示标记,在更换内容时,需要清理附着在面板上的残留物,导致指示标记更换操作复杂;此外,整体标识的指示牌在更换的过程中,需要重新制作指示牌,导致指示标记更换成本较大,且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更换内容的指示牌,具有使指示牌的指示标记更换操作简单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更换内容的指示牌,包括底盘、与底盘固定连接的立柱和与立柱固定连接的面板,所述立柱顶端设有供面板插接的插槽,立柱贯穿设有穿过插槽的第一插孔,面板贯穿设有第二插孔,第一插孔插接有穿过第二插孔的插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面板与插槽插接,便于安装和拆卸面板;利用插杆与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插接,便于将面板与立柱固定,使得面板的更换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抵触设有两个用于盖合插杆两端的装饰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装饰件,防止杂物附着在第一插孔内以及插杆两端上而影响插杆与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插接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插杆使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为螺杆,插杆穿过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后通过螺母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母和插杆螺纹配合,便于将插杆固定,减少插杆在外力作用下滑出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插杆使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饰件面向立柱的侧面设有卡块,立柱侧面设有供卡块卡接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块和卡槽卡接,使得装饰件的安装与拆卸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可穿过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限位块,装饰件面向立柱的侧面设有供限位块插接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块与限位槽插接,在防止杂物附着在第一插孔内以及插杆两端上的同时限制插杆在外力作用下与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脱离插接状态,进一步使得面板的更换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为三边形杆、四边形杆或其它多边形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多边形杆,限制插杆与第一插孔相对转动,便于限位块与限位槽对齐插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饰件面向立柱的侧面环设有挤压垫圈,挤压垫圈为弹性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挤压垫圈,当限位块与限位槽处于插接状态时,使得装饰件在挤压垫圈的弹力作用下将插杆拉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包括主杆和至少两个支杆,支杆与主杆顶端固定连接;每一个支杆均对应设有供面板插接的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至少两个支杆,使得立柱对面板的支撑力较为均匀分布。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面板与插槽插接,便于安装和拆卸面板;利用插杆与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插接,便于将面板与立柱固定,使得面板的更换操作简单;利用装饰件,防止杂物附着在第一插孔内以及插杆两端上而影响插杆与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插接的情况发生;利用卡块和卡槽卡接,使得装饰件的安装与拆卸操作简单;利用限位块与限位槽插接,在防止杂物附着在第一插孔内以及插杆两端上的同时限制插杆在外力作用下与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脱离插接状态;利用挤压垫圈,使得装饰件在挤压垫圈的弹力作用下将插杆拉紧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 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剖开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剖开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11、立柱;111、主杆;112、支杆;12、面板;13、加强筋;14、插槽;15、第一插孔;16、第二插孔;17、插杆;18、螺母;2、装饰件;21、空腔;22、卡块;23、卡槽;3、限位槽;31、限位块;32、挤压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可更换内容的指示牌,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面板12、立柱11和底盘1,底盘1配重设置并放置在地面上。立柱11与底盘1上表面垂直固定,底盘1上设有四个与立柱11固定连接的加强筋13,四个加强筋13沿底盘1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如图1与图2所示,立柱11远离底盘1的顶端设有供面板12插接的插槽14,立柱11贯穿设有穿过插槽14的第一插孔15,面板12贯穿设有第二插孔16,第一插孔15插接有穿过第二插孔16的插杆17。利用面板12与插槽14插接,便于安装和拆卸面板12;利用插杆17与第一插孔15和第二插孔16插接,便于将面板12与立柱11固定,使得面板12的更换操作简单。

如图1与图2所示,立柱11包括主杆111和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杆112,支杆112与主杆111顶端固定连接,每一个支杆112均对应设有供面板12插接的插槽14。利用两个支杆112,使得立柱11对面板12的支撑力较为均匀分布。

如图2所示,支杆112的对称侧面抵触设有两个用于盖合插杆17两端的装饰件2。利用装饰件2,防止杂物附着在第一插孔15内以及插杆17两端上而影响插杆17与第一插孔15和第二插孔16插接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插杆17使用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插杆17采用螺杆,插杆17穿过第一插孔15和第二插孔16后两端螺纹配合有与支杆112侧面抵触的螺母18。利用螺母18和插杆17螺纹配合,便于将插杆17固定,减少插杆17在外力作用下滑出第一插孔15和第二插孔16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插杆17使用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装饰件2面向支杆112的侧面设有空腔21,螺母18置于空腔21内。装饰件2面向支杆112的侧面设有T型的卡块22,支杆112侧面设有T型的卡槽23,卡块22与卡槽23卡接,使得装饰件2的安装与拆卸操作简单。

实施例2:一种可更换内容的指示牌,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 的不同之处在于:插杆17两端穿过第一插孔15和第二插孔16后支杆112的对称侧面持平。插杆17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可穿过第一插孔15和第二插孔16的限位块31,装饰件2面向支杆112的侧面设有供限位块31插接的限位槽3。利用限位块31与限位槽3插接,在防止杂物附着在第一插孔15内以及插杆17两端上的同时限制插杆17在外力作用下与第一插孔15和第二插孔16脱离插接状态,进一步使得面板12的更换操作简单。

本实施例中的插杆17采用四边形杆,还可采用为三边形杆或其它多边形杆。利用多边形杆,限制插杆17与第一插孔15相对转动,便于限位块31与限位槽3对齐插接。

装饰件2面向支杆112的侧面环设有挤压垫圈32,挤压垫圈32为弹性体。利用挤压垫圈32,当限位块31与限位槽3处于插接状态时,使得装饰件2在挤压垫圈32的弹力作用下将插杆17拉紧固定。

工作原理:将面板12与插槽14插接后,再将插杆17穿过第一插孔15和第二插孔16,利用面板12与插槽14插接,便于安装和拆卸面板12;利用插杆17与第一插孔15和第二插孔16插接,便于将面板12与支杆112固定,使得面板12的更换操作简单。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