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触摸广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5959发布日期:2018-09-04 22:45阅读:8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触摸广告机。



背景技术:

广告机是新一代的智能设备,通过终端软件控制、网络信息传输和多媒体终端显示构成一个完整的广告播控系统,并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小插件(天气、汇率等)等多媒体素材进行广告宣传。其中,触摸广告机是在广告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可以进行触摸查看。

而触屏广告机一般包括机体及设置机体底部的底座,底座与机体垂直设置。在正常情况下,许多机体与底座都是做成一体结构。但是,一体结构的触屏广告机在运输过程中,所占用的空间大,成本高昂。同时形状不规则,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的问题。

或者说有一些机体与底座是分体结构,是利用螺栓进行锁紧固定的,但是这种方式安装的牢固性不够好,而且安装对位时特别不方便,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安装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触摸广告机,通过使用该结构,降低了触屏广告机的运输安装成本,减小了运输破损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式触摸广告机,包括底座及安装于底座上的机体,所述机体垂直于所述底座设置,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左侧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中部左端,所述凹槽的右侧与所述底座的右侧面相连通;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复数个支撑滚球,所述机体滑动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机体的底部抵于所述支撑滚球上;所述凹槽的右侧还设有一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的右侧面与所述底座的右侧面齐平设置,所述限位挡块的左侧面与所述机体的右侧面相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的前侧内壁及后侧内壁上分别设有一滑条,所述机体的底部前侧及后侧分别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分别与一滑条相匹配,所述机体底部的前侧及后侧分别经所述滑槽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条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复数个弧形槽,每个所述支撑滚球对应滚动放置于一个弧形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体的底部设有一条状弧形槽,所述条状弧形槽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滚球的外缘面相匹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体的顶部还设有至少两个螺孔,每个所述螺孔内能够安装一吊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两条叉车槽。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将机体与底座分体设置,同时在底座上设置凹槽,这样在进行运输过程中,能够分开打包运输,能够有效减小运输空间的占用,降低了运输成本,同时利用凹槽对机体及底座进行组装,组装效率高,质量好;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凹槽的底部设置支撑滚球,这样在对机体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只需要推动机体即可使机体在凹槽的支撑滚球上移动,这样能够降低组装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组装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在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滑条,在机体的侧壁上设置与滑条匹配的滑槽,这样在组装完成之后,利用滑条及滑槽对机体进行限位,防止机体倾倒,能够体改组装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限位挡块未画出);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机体的侧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底座的侧部结构示意图(限位挡块未画出);

图6是图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机体;3、凹槽;4、支撑滚球;5、限位挡块;6、滑条;7、滑槽;8、弧形槽;9、条状弧形槽;10、螺孔;11、叉车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6所示,一种立式触摸广告机,包括底座1及安装于底座1上的机体2,所述机体2垂直于所述底座1设置,所述底座1上设有一凹槽3,所述凹槽3的左侧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中部左端,所述凹槽3的右侧与所述底座1的右侧面相连通;所述凹槽3的底部设有复数个支撑滚球4,所述机体2滑动设置于所述凹槽3内,且所述机体2的底部抵于所述支撑滚球4上;所述凹槽3的右侧还设有一限位挡块5,所述限位挡块5的右侧面与所述底座1的右侧面齐平设置,所述限位挡块5的左侧面与所述机体2的右侧面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与机体为分体设置,这样能够减小运输的空间,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在底座上设置凹槽,在组装过程中,机体的底部直接卡在凹槽内,这样在组装过程中,与以往螺栓连接的方式相比,无需对螺孔的位置进行长时间的对位,组装效率高,而且在凹槽的底部设置支撑滚球,这样在机体组装的过程中,直接通过支撑滚球滑入到凹槽内,组装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低。组装完成之后,利用限位挡块对凹槽的侧部进行阻挡,防止凹槽的外露,有效提高组装质量及美观性。

参见图1~6所示,所述凹槽3的前侧内壁及后侧内壁上分别设有一滑条6,所述机体2的底部前侧及后侧分别设有一滑槽7,所述滑槽7分别与一滑条6相匹配,所述机体底部的前侧及后侧分别经所述滑槽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条上。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凹槽对机体侧部的限位,防止机体底部受力过小而倾倒或折弯,通过设置滑条及滑槽,利用滑条及滑槽对机体进一步限位,提高组装质量。

参见图5所示,所述凹槽3的底部设有复数个弧形槽8,每个所述支撑滚球4对应滚动放置于一个弧形槽8内。

所述机体2的底部设有一条状弧形槽9,所述条状弧形槽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滚球的外缘面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机体底部设置条状弧形槽,利用条状弧形槽与支撑滚球匹配,这样能够增大支撑滚球与机体底面的接触面积,这样能够减小支撑滚球对机体底部的压力,防止机体底部局部受力过大,提高机体的承重能力,延长机体的使用寿命,防止机体底部受力变形。

其中,所述机体2的顶部还设有至少两个螺孔10,每个所述螺孔10内能够安装一吊环。这样在对机体进行运输移动过程中,利用在螺孔内安装吊环,这样便于机体的移动及安装,无需操作人员手动搬动,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参见图1、4所示,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两条叉车槽11。这样便于底座的运输,利用叉车插入到叉车槽内,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