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砾石基础灌浆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4673发布日期:2019-03-19 22:1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砾石基础灌浆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试验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砂砾石基础灌浆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砂砾石基础灌浆,以往的教学中只是从理论方面阐述了关于砂砾石基础的灌浆技术,学生缺乏直观的认识。为更好的为同学展示工程实践中关于砂砾石基础灌浆的方法以及特点,实验室需要相关的实验装置来模拟砂砾石基础灌浆的过程。而一般的灌浆试验装置,不能很好的观察灌浆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砂砾石基础灌浆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模拟砂砾石基础灌浆过程,同时,便于观察浆液的扩散过程。

直观的观察砂砾石灌浆的灌浆过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砂砾石基础灌浆实验装置,包括试验台和放置在试验台上的试验盒,所述试验盒上侧开口,试验盒至少一侧设有观察口,观察口设有透明观察板,试验盒内设有砂砾石,输送浆液的灌浆泵通过进浆管与注浆管连通,注浆管下端延伸至试验盒内,试验盒内设有出浆管。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进浆管设有压力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观察口的口壁设有滑槽,透明观察板插装在滑槽内。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注浆管和出浆管均为半圆柱形的透明管,注浆管和出浆管的平面侧与透明观察板贴合,注浆管通过连接管与进浆管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连接管包括圆形连接段、过渡段和半圆形连接段,所述圆形连接段与进浆管连接,半圆形连接段与注浆管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透明观察板材质为有机玻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砂砾石基础灌浆实验装置,能够很好的模拟砂砾石基础灌浆过程,同时,设置的透明的观察板,有利于观察砂砾石基础灌浆过程中的浆液扩散情况。优选的方案中,设置的压力表,可以方便观察不同压力情况下的灌浆过程。通过透明观察板插装在滑槽,方便观察口的打开或关闭,方便清洗砂砾石,有助于试验装置重复操作。注浆管和出浆管均为半圆柱形,并且平面侧贴合透明观察板,防止试验盒内的砂砾石对注浆管和出浆管造成实现遮挡,有利于观察灌浆全过程。设置的连接管,能够很好的将进浆管和注浆管连接,防止浆液漏出,同时,不影响灌浆过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试验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优选的注浆管和出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试验台1,试验盒2,观察口3,透明观察板4,灌浆泵5,进浆管6,注浆管7,出浆管8,压力表9,滑槽10,圆形连接段11,过渡段12,半圆形连接段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砂砾石基础灌浆实验装置,包括试验台1和放置在试验台1上的试验盒2,所述试验盒2上侧开口,试验盒2至少一侧设有观察口3,观察口3设有透明观察板4,试验盒2内设有砂砾石,输送浆液的灌浆泵5通过进浆管6与注浆管7连通,注浆管7下端延伸至试验盒2内,试验盒2内设有出浆管8。

试验台1可以采用钢架台,满足承重和稳定性要求即可。试验盒2选用长50㎝、宽50㎝、高50㎝的上端开口的矩形容器,这样既便于观察又不至于耗费实验材料。为了试验盒2放置平稳,试验台1的尺寸大于试验盒2的尺寸,长60㎝、宽60㎝、高60㎝,这样整个实验装置的高度约为110㎝左右,长度为60㎝,宽度为60㎝,便于操作又不会占用太大空间,很好地满足了室内实验室的需求。

试验盒2的其中三个侧面采用钢板焊接而成,透明观察板4选用有机玻璃,便于直接观察。

在进行实验时,首先将装置组装完成,在拌浆桶内对进行灌浆的浆液搅拌,砂砾石基础的灌浆一般以水泥黏土浆为宜,水泥与黏土的比例为1:1~1:4。水泥黏土浆在灌浆泵5的作用下,经过进浆管6进入注浆管7开始灌浆,多余的浆液从出浆管8排出,通过观察板4观察灌浆过程。

所述进浆管6设有压力表9。通过调节灌浆泵5,观察不同的压力下灌浆过程。

如图2和3所示,所述观察口3的口壁设有滑槽10,透明观察板4插装在滑槽10内。方便观察板4的拆卸,便于对砂砾石以及装置进行清洗从而实现装置反复利用。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注浆管7和出浆管8均为半圆柱形的透明管,注浆管7和出浆管8的平面侧与透明观察板4贴合,注浆管7通过连接管与进浆管6连接。注浆管7和出浆管8管径约为1㎝。

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管包括圆形连接段11、过渡段12和半圆形连接段13,所述圆形连接段11与进浆管6连接,半圆形连接段13与注浆管7连接。

由于注浆管7和出浆管8的平面侧与透明观察板4贴合,没有砂砾石的阻挡,通过注浆管7和出浆管8的平面侧更加方便观察灌浆全过程,设置的连接管,防止浆液漏出,同时,不影响灌浆过程。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