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黑板边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4853发布日期:2019-04-20 03:09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黑板边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教学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黑板边框。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黑板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施,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黑板智能化也成为黑板发展的趋势。

目前很多学校用的黑板都是固定设置的,无法左右移动。在使用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后,黑板的部分区域会被遮挡而无法使用。在缺少部分的黑板的空间的情况下,可能无法满足老师的上课需求,老师需要在上课时多次擦黑板,导致浪费课堂上的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智能黑板边框。

一种智能黑板边框,应用于智能黑板中,包括一矩形的外部边框,所述外部边框的上边框和下边框的内侧均设置有两条平行的第一滑槽;

在每组上下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之间各设置有一第一移动框,所述第一移动框的上边框和下边框的外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应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嵌入至所述第一滑槽中;

所述第一移动框中设置有两个第二移动框,每个所述第二移动框的两侧边的外侧各设置有一延伸部,所述第一移动框的两侧边的内侧各设置有一连接滑槽,所述延伸部设置在所述连接滑槽内,所述第二移动框内设置智能黑板;

所述连接滑槽内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定滑轮,所述定滑轮上缠绕一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处于同一所述连接滑槽内的所述延伸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滑槽内设置一中空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移动框的侧边平行,所述第二滑槽朝向所述第二移动框的一侧设置有两条平行开口,每个所述开口对应连接一延伸部,

所述延伸部包括滑动组件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滑动组件和所述第二移动框,所述连接杆中部穿过所述平行开口,所述滑动组件嵌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滑动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绳。

优选的,每个所述定滑轮的侧边各设置有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定滑轮的转动轴。

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框的底部设置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移动框上的所述驱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连接滑槽内设置有一接触轨道,延伸部还包括一接触部件,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接触轨道滑动接触,所述接触轨道与所述接触部件均为金属材质,所述接触轨道与一电源装置形成电连接,所述接触部件与对应的所述智能黑板形成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部边框的外侧边还设置有扬声器。

优选的,所述外部边框的左边框的下部设置左话筒,所述外部边框的右边框的下部分别设置右话筒,所述外部边框的下边框的中部设置中部话筒;

所述左话筒、右话筒、中部话筒均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扬声器。

优选的,所述左话筒和右话筒的轴线与所述智能黑板的平面向内的夹角为25-35°,中部话筒的轴线与所述智能黑板的平面向上的夹角为30-45°。

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框的两侧边各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把手。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采用第一滑槽与第一移动框使得第一移动框内的智能黑板能够水平移动,采用第二移动框与连接滑槽使得第二移动框内的智能黑板能够垂直纵向移动,采用定滑轮控制同一第二移动框的智能黑板能够相对稳定的移动,上述方案实现了智能黑板在外部边框内便捷地移动,满足了实际课堂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黑板边框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部边框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框的内部结构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框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黑板边框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图1所示,一种智能黑板4边框,应用于智能黑板4中,包括一矩形的外部边框1,外部边框1的上边框和下边框的内侧均设置有两条平行的第一滑槽11;

根据图2所示,在每组上下对应的第一滑槽11之间各设置有一第一移动框2,第一移动框2的上边框和下边框的外侧均设置有与第一滑槽11相对应的第一滑轨21,第一滑轨21嵌入至第一滑槽11中;

根据图3所示,第一移动框2中设置有两个第二移动框3,每个第二移动框3的两侧边的外侧各设置有一延伸部31,第一移动框2的两侧边的内侧各设置有一连接滑槽,延伸部31设置在连接滑槽内,第二移动框3内设置智能黑板4;

根据图5所示,连接滑槽内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定滑轮7,定滑轮7上缠绕一连接绳73,连接绳73的两端分别连接处于同一连接滑槽内的延伸部31。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滑槽11与第一移动框2上的第一滑轨21,实现控制第一移动框2水平移动轨迹。采用两个第一移动框2分别在不同的第一滑槽11运行,避免互相之间的干扰。

采用第二移动框3两侧的延伸部31在第一移动框2的连接滑槽内滑动,控制第二移动框3的垂直上下运动的轨迹。

采用设置定滑轮7将同一第一移动框2的两个智能黑板4的运动相互联系起来,通过连接绳73传导延伸部31上的拉力,实现一个智能黑板4向下移动,另一智能黑板4同时向上移动,避免对两个智能黑板4分别进行位置调整,提升了智能黑板4的使用体验,同时,使得智能黑板4在边框内移动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图4所示,连接滑槽内设置一中空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与第二移动框3的侧边平行,第二滑槽朝向第二移动框3的一侧设置有两条平行开口22,每个开口22对应连接一延伸部31;

根据图4所示,延伸部31包括滑动组件33和连接杆32,连接杆32两端分别连接滑动组件33和第二移动框3,连接杆32中部穿过平行开口22,滑动组件33嵌置在第二滑槽内,滑动组件33连接连接绳73。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定滑轮7设置在第二滑槽的顶部中,通过连接绳73分别连接滑动组件33。在使用过程中,滑动组件33在第二滑槽内上下滑动,连接杆32在滑动组件33的滑动带动下使得第二移动框3也一起上下移动,实现了第一移动框2内两个智能黑板4联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图3所示,每个定滑轮7的侧边各设置有一驱动电机71,驱动电机71的转轴连接定滑轮7的转动轴。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采用驱动电机71直接驱动定滑轮7转动,带动连接绳73转动,

由于第二移动框3内为相同的智能黑板4,使得定滑轮7两端的重量较为平衡,驱动电机71只需要对定滑轮7较小的驱动力就可以将两个智能黑板4的位置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图1所示,第一移动框2的底部设置一控制器71,控制器71连接对应的第一移动框2上的驱动电机71。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控制器71对驱动电机71进行控制,提升了使用体验。控制器71通过设置按钮、开关等器件实现人机交互,完成对控制器71的指令输入。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图3所示,连接滑槽内设置有一接触轨道23,延伸部31还包括一接触部件,接触部件与接触轨道23滑动接触,接触轨道23与接触部件均为金属材质,接触轨道23与一电源装置形成电连接,接触部件与对应的智能黑板4形成电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由于智能黑板4需要外界供电实现其功能,通过接触部件将接触轨道23与智能黑板4构建导电连接,进一步通过电源装置进行供电,采用接触部件在接触轨道23上的滑动,实现了在智能黑板4上下运动的同时保证外部通过接触轨道23向智能黑板4供电。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图1和图6所示,外部边框1的外侧边还设置有扬声器94。外部边框1的左边框的下部设置左话筒91,外部边框1的右边框的下部分别设置右话筒92,外部边框1的下边框的中部设置中部话筒93;

左话筒91、右话筒92、中部话筒93均通过导线连接扬声器94。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采用左话筒91、右话筒92、中部话筒93收集智能黑板4周围的声音信息,并通过扬声器94进行放大。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图1和图6所示,左话筒91和右话筒92的轴线与智能黑板4的平面向内的夹角为25-35°,中部话筒93的轴线与智能黑板4的平面向上的夹角为30-45°。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采用对话筒的位置角度进行限定,有助于获取靠近智能黑板4中心位置的声音,以获取更好的扩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根据图1所示,第一移动框2的两侧边各设置有一凹槽81,凹槽81内设置有一把手82。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凹槽81和把手82,使得使用者在水平移动第一移动框2时,能够抓握把手82实现移动智能黑板4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