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柱广告机风向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2701发布日期:2019-05-11 00:4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棱柱广告机风向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广告机械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棱柱广告机风向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户外大形广告显示屏都是安装在室外路边的,为了增加广告效果,增加对群众的吸引力,许多广告机生产厂商都把广告屏做大,但是广告屏面积越大,受到的风的破坏力越大,并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根据风向调整广告机方向并能根据风力的大小自动调整广告屏展开的面积的棱柱广告机风向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棱柱广告机风向控制系统,其中包括:棱柱广告机主体、风向控制系统,其特点在于:所述的风向控制系统包括风向接收器、控制器、驱动器、PLC电脑,所述的风向接收器安装在所述的棱柱广告机主体上方,控制器、驱动器、PLC电脑安装在棱柱广告机主机下方的配电控制室内,所述的风向接收器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驱动器,驱动器连接PLC电脑,PLC电脑连接伺服电机。

根据上述的棱柱广告机风向控制系统,其特点在于:所述的风向接收器包括风压旋转翼、风压施转翼下方设计有风向尾翼,所述的风向尾翼下方设计有纬度传感装置,所述的纬度传感装置下方设计有安装盘,安装盘内设计有螺旋杠,螺旋杠上设计有力矩缓冲簧,力矩缓冲簧中部安装有输导盘,力矩缓冲簧上下安装有集成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一、在本实用新型中,风向接收器中的风向尾翼感受风的方向,传给纬度传感装置,纬度传感装置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驱动器,驱动器连接PLC电脑,PLC电脑连接棱柱广告机主体内的360度旋转伺服电机,360度施转伺服电机控制棱柱广告机主体旋转,根据风向调整,顺应风的方向,减小受风面,降低风的破坏力。

二、当风速加大时,风向接收器中的风压旋转翼转动,通过力矩缓冲簧扭动将输导盘提升,输导盘上有信号接触点,信号接触点接触到集成板,集成板传出信号又通过控制器,驱动器,PLC电脑传送到棱柱广告机主体内的显示屏控制伺服电机,显示屏控制伺服电机控制显示屏展开状态进行关闭,减小显示屏受风面积,必免因风速风压过大损坏显示屏。当风速减小时,力矩缓冲簧反向扭动,输导盘下降,脱离和集成板的接触,显示屏展开。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风向接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棱柱广告机主体 2、风向接收器 3、控制器 4、驱动器 5、PLC电脑 6、风压旋转翼 7、风向尾翼 8、 纬度传感装置 9、安装盘 10、螺旋杠 11、力矩缓冲簧 12、输导盘13、集成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棱柱广告机风向控制系统,如图1、2所示,其中包括:棱柱广告机主体1、风向控制系统,风向控制系统包括风向接收器2、控制器3、驱动器4、PLC电脑5,所述的风向接收器2安装在所述的棱柱广告机主体1上方,控制器3、驱动器4、PLC电脑5安装在棱柱广告机主机1下方的配电控制室内,所述的风向接收器2连接控制器3,控制器3连接驱动器4,驱动器4连接PLC电脑5,PLC电脑5连接伺服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风向接收器2包括风压旋转翼6、风压施转翼6下方设计有风向尾翼7,风向尾翼7下方设计有纬度传感装置8,所述的纬度传感装置8下方设计有安装盘9,安装盘9内设计有螺旋杠10,螺旋杠10上设计有力矩缓冲簧11,力矩缓冲簧11中部安装有输导盘12,力矩缓冲簧11上下安装有集成板13。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一、在本实用新型中,风向接收器中的风向尾翼感受风的方向,传给纬度传感装置,纬度传感装置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驱动器,驱动器连接PLC电脑,PLC电脑连接棱柱广告机主体内的360度旋转伺服电机,360度施转伺服电机控制棱柱广告机主体旋转,根据风向调整,顺应风的方向,减小受风面,降低风的破坏力。

二、当风速加大时,风向接收器中的风压旋转翼转动,通过力矩缓冲簧扭动将输导盘提升,输导盘上有信号接触点,信号接触点接触到集成板,集成板传出信号又通过控制器,驱动器,PLC电脑传送到棱柱广告机主体内的显示屏控制伺服电机,显示屏控制伺服电机控制显示屏展开状态进行关闭,减小显示屏受风面积,必免因风速风压过大损坏显示屏。当风速减小时,力矩缓冲簧反向扭动,输导盘下降,脱离和集成板的接触,显示屏展开。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风向调整广告机方向并能根据风力的大小自动调整广告屏展开的面积,最大限度的减小风的破坏力。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未说明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