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形悬浮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9021发布日期:2019-06-26 01:03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L形悬浮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汽车中控显示屏的安装结构,特别是一种L形悬浮屏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电子产品中,中控显示屏作为汽车中一个重要的部件,负责显示汽车的车载娱乐等信息。近几年,悬浮中控屏作为一种新的设计,越来越流行起来。如图1所示,1为IP中控台,2为悬浮中控屏,悬浮中控屏2是浮在IP中控台1上面,因此呈悬浮状。传统悬浮屏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1为显示屏组件,2为塑料前框,3为印刷电路板,4为金属支架,5为后盖,可以看出印刷电路板3、金属支架4和显示屏组件1是采用平行设计,相互叠加,造成整个产品厚度比较厚。但是目前很多客户要求开发超薄型悬浮中控屏产品,传统的设计无法满足客户对于产品的超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L形悬浮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L形悬浮屏结构, 包括显示屏组件和印刷电路板,所述显示屏组件和印刷电路板相互垂直且呈L形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L形悬浮屏结构还包括金属前框,所述金属前框包括相互连接的显示屏组件安装框部和印刷电路板安装框部,所述显示屏组件安装框部和印刷电路板安装框部相互垂直且呈L形布置,所述显示屏组件安装框部安装显示屏组件,所述印刷电路板安装框部安装印刷电路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前框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安装孔,固定部连接于印刷电路板安装框部的后侧。再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连接于印刷电路板安装框部后面的两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组件安装框部竖直朝向前侧,所述印刷电路板安装框部水平朝上地连接于显示屏组件安装框部的后侧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L形悬浮屏结构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呈L形,后盖盖于显示屏组件安装框部的后面和印刷电路板安装框部的上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组件为TFT显示屏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显示屏组件的下部且两者呈L形布局,同时将原塑料前框的材料改为金属材料,并将原金属支架的安装点设计集合到金属前框上,减去了金属支架,简化了结构,使得悬浮屏产品的厚度大大减小,可以满足客户对于产品超薄设计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爆炸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1中标注如下:

1 IP中控台、2悬浮中控屏。

图2和图3中标注如下:

1显示屏组件、2塑料前框、3 印刷电路板、4金属支架、5后盖。

图4和图5中标注如下:

1显示屏组件、2金属前框、201显示屏组件安装框部、202 印刷电路板安装框部、203固定部、3 印刷电路板、4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现本实用新型。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这些实施方案只是阐述,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L形悬浮屏结构,包括显示屏组件1和印刷电路板3,所述显示屏组件1和印刷电路板3相互垂直且呈L形布置。

L形悬浮屏结构还包括金属前框2和后盖4,所述金属前框2包括显示屏组件安装框部201和印刷电路板安装框部202,所述显示屏组件安装框部201和印刷电路板安装框部202相互垂直且呈L形布置,所述显示屏组件安装框部201竖直朝向前侧,显示屏组件安装框部201安装显示屏组件1,所述印刷电路板安装框部202水平朝上地连接于显示屏组件安装框部201的后侧下部,印刷电路板安装框部202安装印刷电路板3,所述后盖4同样呈L形,后盖4盖于显示屏组件安装框部201的后面和印刷电路板安装框部202的上面。由于印刷电路板3在显示屏组件1的下部且与显示屏组件1呈L形布局,并且减少了一个金属支架,因此悬浮屏产品的厚度大大减小。

其中,因为减少的金属支架(参见图2中的金属支架4)本身是用于将悬浮屏安装在IP中控台上的,起到支撑的作用,金属支架上设计有安装孔,故将原塑料前框的材料改成镁合金材料,并采用压铸工艺制成金属前框2,而且所述金属前框2还包括固定部203,所述固定部203上设有安装孔,固定部203连接于印刷电路板安装框部202的后侧。

另外,在实际实施时,所述显示屏组件1为TFT显示屏组件;所述金属前框2的固定部2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部203分别连接于印刷电路板安装框部202后面的两侧。

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实用新型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