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路及LE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6159发布日期:2019-11-12 22:4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开关电路及LE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开关电路及LED显示屏。



背景技术:

随着LED显示屏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类型产品走向市场。由于LED显示屏主要是面向公众可视化媒体,其播放内容经常需要做到安全性、保密性和稳定性。然而由于LED显示屏箱体设计时普遍要求易维护,显示屏箱体门都是极易打开。在运输、存储或者拼装完成后等待工作等过程中,极容易被非法打开实施非法入侵。

但是,传统的LED显示屏只能在有电且前端与LED显示屏通讯正常的情况下实时监测,才能发现被箱体门被非法打开,使得在没有外部电源供电的情况下,无法监测到LED显示屏箱体门曾被非法打开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在无外部供电情况下监测箱体门开关状态的开关电路及LED显示屏。

一种开关电路,包括:电池电路、开关门信号电路以及控制电路,所述电池电路通过所述开关门信号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开关门信号电路包括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二端用于接地,所述电池电路与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一端还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供电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和电源选择电路,所述电源选择电路包括第一压降管和第二压降管,所述第一压降管的正极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压降管的负极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供电端连接,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压降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压降管的负极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供电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降压电路,所述第一压降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二压降管的负极通过所述降压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供电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以及降压器,所述第一压降管的负极通过第一滤波电容接地,所述第一压降管的负极与所述降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降压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滤波电输容接地,所述降压器的出端还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供电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门信号电路还包括第一分压电路,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二端用于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分压电路,所述第二分压电路包括第三分压电阻和第四分压电阻,所述电池电路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三分压电阻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二供电端连接,所述电池电路的正极还通过所述第三分压电阻与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电路包括充电电池和第三滤波电容,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用于接地,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还通过所述第三滤波电容接地,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用于连接外部电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池充电电路,所述电池充电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电路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电路的输出端还通过所述开关门信号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充电电路还包括单向二极管,所述单向二极管的正极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单向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三端连接。

一种LED显示屏,包括箱体、门体以及微动开关,所述门体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所述微动开关的部分收容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箱体连接,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开关电路。

在上述开关电路及LED显示屏中,当外部电源停止供电且箱体门被打开时,微动开关由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变为第一端和第三端导通,使得开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出端由低电位转变为高电位,从而使得电池电路通过开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出端为控制电路供电,电池电路通过开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出端将高电位输送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控制电路将高电位信号进行监测,实现在无外部电源供电情况下对箱体门的开启状态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开关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的开关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又一实施例的开关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开关电路,包括:电池电路、开关门信号电路以及控制电路,所述电池电路通过所述开关门信号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开关门信号电路包括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二端用于接地,所述电池电路与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一端还与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供电端连接。在上述开关电路中,当外部电源停止供电且箱体门被打开时,微动开关由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变为第一端和低三端导通,使得开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出端由低电位转变为高电位,从而使得电池电路通过开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出端为控制电路供电,电池电路通过开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出端将高电位输送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控制电路将高电位信号进行监测,实现在无外部电源供电情况下对箱体门的开启状态的检测。各实施例中,开关电路也可称为开关检测电路。

请参阅图1,其为一实施例的开关电路10,包括:电池电路100、开关门信号电路200以及控制电路300,所述电池电路100通过所述开关门信号电路200与所述控制电路300连接;所述开关门信号电路200包括微动开关J1,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300连接,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池电路100与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300,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3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还与所述控制电路300的第一供电端连接。

具体地,微动开关的第一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该输入端为信号输入端,当微动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三端导通时,电池电路用于通过微动开关向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输入低电平或者高电平信号,以唤醒控制电路。当微动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三端导通时,电池电路还用于通过微动开关向控制电路的第一供电端输入电能,为控制电路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当门体关闭时,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与微动开关J1的第二端导通,使得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的输出电压为零电位;当门体开启时,即门体被打开,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与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三端导通,使得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的输出电压为高电位。这样,通过将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的输出电压的变化作为门体关闭与开启状态的变化,即将对门体开启与打开状态转换为电信号的变化,便于所述控制电路300获得对应的信号,从而便于通过所述控制电路300监测门体的当前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控制电路300包括控制芯片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或者单片机)1和电源选择电路,所述电源选择电路包括第一压降管D2和第二压降管D3,所述第一压降管D2的正极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压降管D2的负极与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第一供电端连接,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压降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压降管D3的负极与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第一供电端连接。

具体地,第一压降管D2和第二压降管D3均为二极管,外部电源通过所述第一压降管D2与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第一供电端连接,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压降管D3与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第一供电端连接,当门体与箱体分离时,即门体被打开,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与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三端导通,使得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三端的电压与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的电压相等。而当外部电源供电正常时,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三端的电压与所述电池电路100的输出电压相同,即外部电源通过所述第一压降管D2为所述控制芯片MCU1进行供电,同时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三端的输出电压为所述控制芯片MCU1进行供电,根据电压并联原理,选择电压值较大的一个端口为所述控制芯片MCU1进行供电,从而通过所述控制芯片MCU1对门体被打开的状态进行监测;当外部电源供电异常时,例如,外部电源的输出电压为零,使得加载于所述第一压降管D2的电压为零,即使得所述第一压降管D2截止,同时所述电池电路100通过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三端为所述控制芯片MCU1进行供电,在此情况下,所述电池电路100通过所述微动开关J1为所述控制芯片MCU1进行供电,即所述电池电路100通过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和微动开关J1的第三端的连通为所述控制芯片MCU1进行供电,使得在外部电源不供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芯片MCU1正常工作,从而确保无论外部电源是否正常供电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电源选择电路为所述控制芯片MCU1供电,确保所述控制芯片MCU1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在无外部电源供电的情况下,也能通过所述控制芯片MCU1对门体被打开的状态进行监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降管D2和所述第二压降管D3还可作为在接入所述控制芯片MCU1前进行降压处理,所述第一压降管D2对外部电源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处理,所述第二压降管D3对所述电池电路100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处理,使得避免了所述电源选择电路的输出电压过高,从而避免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第一供电端接入的电压过大,进而避免了所述控制芯片MCU1长期处于高电压情况下而过热损坏,延长了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了所述开关电路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额定工作电压为3~5V,所述第一压降管D2的压降值和所述第二压降管D3压降值为0.4V,当外部电源正常供电时,外部电源的输出电压为5V,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第一供电端连接的电压值为4.8V;当外部电源不供电时,所述电池电路100输出电压值为4.2V,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第一供电端连接的电压值为3.8V。这样,无论外部电源是否正常供电,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第一供电端连接的电压值均在5V以下,避免了所述控制芯片MCU1长期处于5V的高电压情况下因过热而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降压电路,所述第一压降管D2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二压降管D3的负极通过所述降压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供电端连接。所述降压电路具有降压和稳压的作用,使得所述电源选择电路的输出电压经过所述降压电路后稳定输出固定电压,即无论外部电源是否正常供电,所述电源选择电路的输出电压经过所述降压电路后输出固定值的电压。例如,当外部电源正常供电时,所述电源选择电路的输出电压为4.8V,所述降压电路最终输出的电压为3.3V;又如,当外部电源不供电时,所述电源选择电路的输出电压为3.8V,所述降压电路最终输出的电压为3.3V。这样,无论外部电源是否供电,所述降压电路最终输出的电压均为固定值,即所述降压电路最终输出的电压均为3.3V,进一步避免了所述控制芯片长期处于5V的高电压情况下因过热而损坏。其中,所述降压电路最终输出的电压为稳定电压输出信号,所述降压电路的内部结构可根据所述控制芯片的型号具体决定,对于其他根据不同的额定工作电压的控制芯片选择不同的降压电路,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降压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容CV1、第二滤波电容CV2以及降压器U15,所述第一压降管D2的负极通过第一滤波电容CV1接地,所述第一压降管D2的负极还与所述降压器U1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降压器U15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滤波电输容接地,所述降压器U15的输出端还与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第一供电端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有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V1,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V1对所述电源选择电路输出的电压进行滤波,滤除所述电源选择电路输出电压中的高频信号以及噪声信号,使得接入所述降压器U15的信号为低频信号;第二滤波电容CV2与所述降压器U15的输出端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V2对所述降压器U15的输出信号进行二次滤波,从而将所述降压器U15输出电压中的高频信号以及噪声信号过滤,进而使得所述降压器U15输出电压中的信号直流信号,便于所述降压器U15输出电压适用于接入所述控制芯片MCU1,避免高频信号对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信号干扰;所述降压器U15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经过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V1处理的电压信号,所述降压器U15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经过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V2处理的电压信号,而且,所述降压器U15的输出电压为稳定且唯一的电压,所述降压器U15的信号可根据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工作电压具体决定,即所述降压器U15的信号可根据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信号具体决定,使得所述降压器U15与所述控制芯片MCU1相匹配,从而使得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第一供电端的电压处于工作电压,进一步避免了所述控制芯片MCU1长期处于高电压情况下因过热而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降压器包括TLV1117LV降压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降压器的输出电压3.3V,且所述降压器的输出电压为稳定电压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选择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开关门信号电路200还包括第一分压电路,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阻R22和第二分压电阻R23,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22与所述控制电路3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22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3的第二端用于接地。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连接,当无外部电源供电且门体处于开启状态时,即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与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三端导通,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三端接入所述电池电路100的输出电压,即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22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三端接入所述电池电路100的输出电压,使得所述电池电路100的输出电压作用于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即所述电池电路100的输出电压作用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22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3,也即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22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3依据欧姆定律按照一定比例分摊所述电池电路100的输出电压,使得所述控制电路300的输入端的电压为加载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3上的电压。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22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电路30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22的第二端的电压经过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22的降压处理,使得所述控制电路300的输入端接入的电压大于零,从而使得控制电路300的输入端接入的电压为高电压。这样,所述控制电路300的输入端将高电压信号接入,并监测所述控制电路300的输入端的电压变化情况,便于所述控制芯片MCU1对门体的开启状态进行监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的电压与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一端的电压比为(0.7:1)~(0.8: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300的输入端的电压与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的电压比为0.77:1。所述控制电路300的输入端的电压为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22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3组成电路的节点电压,即所述控制电路300的输入端的电压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22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3相关,也即所述控制电路300的输入端的电压为加载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3上的电压。例如,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22的阻值为220KΩ,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3的阻值为750KΩ。这样,所述控制电路300的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为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的电压的0.77倍,使得所述控制电路300的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低于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的电压,在保证所述控制电路300的输入端的输入电压大于零的情况下,避免所述控制电路300的输入端的输入电压过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为信号接收端,所述控制电路将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的输出电压信号存储于储存器中,从而便于对所述控制芯片对门体的开启状态进行监测。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控制电路300还包括第二分压电路,所述第二分压电路包括第三分压电阻R24和第四分压电阻R25,所述电池电路100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三分压电阻R24与所述控制电路300的第二供电端连接,所述电池电路100还通过所述第三分压电阻R24与所述第四分压电阻R2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分压电阻R25的第二端接地。当无外部电源供电时,所述电池电路100为所述第二分压电路供电,所述电池电路100的输出VBAT作用于所述第二分压电路,即所述电池电路100的输出电压作用于所述第三分压电阻R24和所述第四分压电阻R25,也即所述第三分压电阻R24和所述第四分压电阻R25依据欧姆定律按照一定比例分摊所述电池电路100的输出电压,使得所述控制电路300的第二供电端接入的电压为加载于所述第四分压电阻R25上的电压。这样,当无外部电源供电且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控制电路300的第一供电端的电压为零,而通过所述第二分压电路,所述控制电路300的第二供电端的接入电压大于零,使得所述电池电路100为所述控制电路300供电,确保所述控制电路300的工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300的第二供电端为低功耗模式供电端,这样,当无外部电源供电且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电池电路100为所述控制电路300的第二供电端提供接入电压,使得所述控制电路300处于低功耗模式,既保证了所述控制电路300的工作,又避免了在此状态下所述控制电路300的能耗,从而避免了无外部电源供电且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控制电路300不工作的情况,进而使得在无外部电源供电且门体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控制电路300处于低功耗运行状态,便于所述控制电路300随时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即便于所述控制电路300及时监测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一端的电压变化情况,也即便于所述控制电路300及时监测门体的开启和关闭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300中包括有控制芯片MCU1,所述控制芯片MCU1具有输入端、第一供电端以及第二供电端,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输入端用于接入加载于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23上的电压,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第一供电端用于接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第二供电端用于接入加载于所述第四分压电阻R25上的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外部晶振电路,在所述控制芯片处于低功耗状态时,所述外部晶振电路为所述控制芯片提供时钟信号,确保所述控制芯片的运行状态,便于所述控制芯片随时由待机状态进入正常运行状态,所述外部晶振电路产生的时钟信号频率为768KHZ。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对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信号进行对应的处理,例如,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报警器,当所述控制电路输的信号与报警信号相匹配,所述报警器发送报警信号;又如,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显示器,将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信号数字化,并显示于所述显示器上,使得门体开关状态转换为数值大小的改变,便于对门体开启和关闭状态的监测;又如,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接收卡和前端操控显示台,所述接收卡与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接收卡接收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信号,再通过所述接收卡反馈至前端操控显示台,通过所述前端操控显示台的报警软件输出警告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电路还包括处理单元,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电信号转换为对应的可视化信号,便于对门体的开启和关闭状态的监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芯片的信号为STM32F030C8。控制芯片的输入端对应于控制芯片MCU1的11号管脚;控制芯片MCU1的第一供电端对应于控制芯片MCU1的8号管脚、24号管脚以及48号管脚中的一个;控制芯片MCU1的第二供电端对应于控制芯片MCU1的1号管脚;外部晶振电路分别与控制芯片MCU1的3号管脚以及4号管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芯片的输出端对应于控制芯片的12号管脚以及13号管脚。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电池电路100包括充电电池BAT1和第三滤波电容C23,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三端与所述充电电池BAT1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电池BAT1的负极用于接地,所述充电电池BAT1的正极还通过所述第三滤波电容C23接地,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10还包括电池充电电路400,所述电池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电路400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电路100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电路400的输出端还与所述微动开关的第三端连接。当外部电源正常供电时,所述电池充电电路400为所述充电电池BAT1充电,使得所述充电电池BAT1携带电量,从而使得所述充电电池BAT1在无外部电源供电情况下为所述控制电路300供电。当门体开启时,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三端的电流将发生变化,使得所述充电电池BAT1输出的瞬间电流变化,为了避免所述微动开关J1的瞬间电流变化产生的高频信号干扰,所述电池充电电路400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三滤波电容C23接地,使得所述充电电池BAT1的输出信号中的高频信号滤除,避免了高频信号对所述开关电路的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电池包括纽扣电池。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电池充电电路400还包括单向二极管D1,所述单向二极管D1的正极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单向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微动开关J1的第三端连接。当外部电源正常供电时,外部电源通过所述单向二极管D1与所述电池电路100连接,并为所述充电电池BAT1进行充电,使得在无外部电源供电的情况下所述充电电池BAT1可作为一个提供电能的电源,即所述充电电池BAT1为所述开关门信号电路200供电。当无外部电源供电时,所述充电电池BAT1输出电流,由于所述电池充电电路400与所述充电电池BAT1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电池BAT1的部分输出电流会流入所述电池充电电路400,使得所述充电电池BAT1输出至所述开关门信号电路200的电流减小。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所述单向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充电电池BAT1的正极连接,使得所述充电电池BAT1输出的电流全部流入所述开关门信号电路200中,保证了所述开关门信号电路200的电流,使得所述开关门信号电路200输出的电压足够大,便于所述控制电路300获取所述开关门信号电路200的输出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单向二极管D1通过自身的导通压降对外部电源进行降压,所述单向二极管D1的压降值为0.42V。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电池充电电路400还包括限流电阻R21,所述限流电阻R21的第一端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限流电阻R21的第二端与所述单向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池充电电路400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充电电池BAT1以及所述微动开关J1连接,为了避免流经所述充电电池BAT1以及所述微动开关J1的电流过大,所述限流电阻R21与外部电源串联,使得外部电源输出的电流减小,从而使得流经所述充电电池BAT1以及所述微动开关J1的电流减小,避免了所述充电电池BAT1以及所述微动开关J1因电流过大而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流电阻R21的阻值为2K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LED显示屏,包括箱体、门体以及微动开关,所述门体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所述微动开关的部分收容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箱体连接,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开关电路。

具体地,微动开关包括本体和第一按键以及第二按键,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设置于本体上,第一按键用于与门体活动抵接,第二按键设置于本体与第一按键之间,当门体关闭时,门体抵接于第一按键,第一按键挤压第二按键,使得微动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此时,第一端和第三端断开,当门体打开时,第二按键弹起,同时第二按键也将第一按键弹起,使得第一按键远离本体,使得微动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三端导通,此时,第一端和第二端断开。

在上述LED显示屏中,外部电源正常工作时,电池充电电路为电池电路充电,当外部电源停止供电且箱体门被打开时,微动开关由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变为第一端和低三端导通,使得开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出端由低电位转变为高电位,从而使得电池电路通过开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出端为控制电路供电,电池电路通过开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出端将高电位输送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控制电路将高电位信号进行监测,实现在无外部电源供电情况下对箱体门的开启状态的监测。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控制芯片MCU1通过12号管脚和13号管脚和接收卡实现通讯,即通过UART_RXD和UART_TXD信号和接收卡实现通讯,再通过接收卡把开关门信息反馈给前端。

其中,箱体门一开始默认都是关闭的,即微动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并且微动开关的第三端断开。

在一实施例中,若一开始显示屏箱体有供电,即外部电源VDD接的是输出电压为5V的电压电源。

当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由于此时箱体门是关闭的,微动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且微动开关第一端和第三端断开,微动开关第三端的输出电压等于0V,即微动开关第三端的输出电平为低电平,电源选择电路经过第一压降管的降压,第一压降管的压降为0.4V,使得电源选择电路输出电压为4.6V,之后通过所述降压电路给控制芯片MCU1供电,使得MCU1处于监控状态,由于开关门信号的输出电平为低电平,则不往前端发送警报状态。

当箱体门被打开时,微动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断开,微动开关第一端和第三端导通,充电电池为开关门信号电路供电,根据欧姆定律,所述开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出端电位=4.2V*750Ω/(750Ω+220Ω)=3.25V,即开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出为高电平,此时由于外部电源电压大于微动开关第三端的输出电压,电源选择电路依旧是选择电源外部电源给MCU1供电,使得MCU1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由于检测开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出电平处于高电平,立刻获取当前时间,通过控制芯片的12号管脚以及13号管脚把门被打开的时间和状态信号反馈给接收卡,再通过接收卡反馈到前端操控显示台在软件上弹出警告显示,并一直保持直到人工确认取消警告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若LED显示屏箱体处于运输、存储、或者装配等未通电的过程中,则无外部电源供电,由于充电电池有蓄电能力,其输出电压为4.2V。箱体门默认都是关闭的,微动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通,微动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三端断开,微动开关第三端的输出电压为0V,即微动开关第三端的输出电平为低电平,在电源选择电路,由于微动开关第三端以及外部电源的输出电压都等于0V,使得降压电路输出电压为0V,此时MCU1只有由充电电池供电,处于低功耗休眠计时状态,可由充电电池供电保持长时间待机状态。

当箱体门被打开时,微动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断开,微动开关的第一端和第三端导通,微动开关第三端的电压与充电电池的输出电压均为4.2V,根据欧姆定律,开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出电压=4.2V*750Ω/(750Ω+220Ω)=3.25V,即开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出电平为高电平,此时电源选择电路由微动开关第三端的输出电压供电,使得电源选择电路的输出电压为3.8V,通过降压电路后,减压电路输出电压为3.3V,并为控制芯片MCU1供电。

此时控制芯片MCU1结束低功耗休眠计时状态,开始正常工作。由于开关门信号电路的输出电压为高电平,控制芯片MCU1获取门体打开的时间点。等显示屏重新上电,接收卡开始工作并与前端通讯正常时,通过控制芯片MCU1的12号管脚和13号管脚把箱体门被打开的时间和状态信号反馈给接收卡,再通过接收卡反馈到前端操控显示台在软件上弹出警告显示,并一直保持直到人工确认取消警告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12号管脚和13号管脚分别与外部测试接口的UART_RXD和UART_TXD对应连接,实现控制芯片的信号传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