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控的模拟训练红外线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3021发布日期:2020-08-14 19:1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基于声控的模拟训练红外线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演习训练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声控的模拟训练红外线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演习是在想定情况诱导下进行的作战指挥和行动的演练,是部队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基础训练之后实施的模仿实战的综合性训练,其演习中投入的装备都是现役装备,通常作为受训人员素质体现的射击环节是演习中必不可少的,演习中需要射击的环节较多,且演习环境不是唯一的。

由于演习与实战的目的不同,其演习使用的子弹通常为空包弹,以避免对参加演习的人员造成生命危险,而空包弹类型较多,分为无头空包弹和有头空包弹,使用有弹头的空包弹,其弹头通常是用木、压紧的纸纤维或者低密度聚乙烯塑料做的,空包弹可以模拟出武器发射的光、声、烟尘,演习人员只要站在枪口一米以内外的距离,其空包弹一般不会造成人员伤害。

例如在武警户外解救人质模拟训练过程中,除了人体外,还可能存在其他固体目标,通过在装备上安装激光装置,目标安装接收装置,发射的激光对人眼是安全的,目标被激光照射后,根据命中的部位冒出相应的烟雾或传递电子信号,由导演组派出的观察员判定目标“死亡”或者“被俘”。

现有的激光装置安装相对复杂,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将激光装置的开关与扳机位置对应,从而在射击过程中由参训人员手动控制,该过程易影响受训人员射击习惯,因此,如何优化激光射击的运用,使其在特定环境下,能够减少对受训人员的习惯影响是值得研究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声控的模拟训练红外线发射装置,以期望优化现有的激光装置安装相对复杂,在射击过程中由参训人员手动控制,该过程易影响受训人员射击习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声控的模拟训练红外线发射装置,包括载体,用于由载体安装在枪管上,上述载体中设有红外线发射器,上述载体侧壁设有采集口,上述载体中装有噪音传感器,上述噪音传感器的采集模组置于采集口中,上述采集口外壁设有防护片,上述载体中设有电源组件,上述红外线发射器与电源组件电连接,上述噪音传感器与红外线发射器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用于由噪音传感器将信号输送到红外线发射器控制单元,用于由红外线发射器控制单元控制红外线发射器启动。

作为优选,上述载体侧壁设有安装槽,上述安装槽中插入配装件,用于由配装件将载体固定在枪管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配装件包括托底部和插入部,上述插入部位于托底部两端,上述插入部穿过安装槽,上述插入部上端设有安装孔,用于由安装孔中装入螺栓进行锁紧。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托底部上端与枪管下端形状吻合,上述载体下端与枪管上端形状相吻合,用于由托底部和载体夹持枪管。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托底部上设有弹性元件,用于由弹性元件接触枪管。

作为优选,上述载体下端设有防滑层,用于由防滑层抵触枪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本实用新型通过枪械射击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触发红外线发射器,通过噪音传感器识别噪音分贝,进而降低外界环境对射击时机的影响,其声音通过采集口传递到噪音传感器的采集模组,通过内置的电源组件对红外线发射器和噪音传感器进行供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槽和配装件锁紧载体,从而使载体紧密贴合枪管;通过插入部上安装螺栓提高安装稳定性,通过弹性元件和螺栓相互作用,使载体被压紧在枪管上,有助于提高载体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载体下端设有防滑层,避免载体安装后在枪管上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片方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元件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载体、2-红外线发射器、3-采集口、4-噪音传感器、5-防护片、6-电源组件、7-配装件、8-弹性元件、101-安装槽、701-托底部、702-插入部、703-安装孔、a-枪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基于声控的模拟训练红外线发射装置,包括载体1,用于由载体1安装在枪管上,其中枪管为可以是现有服役枪管,需要注意的是,枪管的前端可能辅助器件,例如补偿器或消焰器,因此载体1在安装时,载体1的上端要高于辅助器件上端,但是超过瞄准器的准心下端。

上述载体1中设有红外线发射器2,其中红外发射器2为现有的红外线发射器,通过红外发射器2输出红外激光,以便于目标物上的红外线接收器识别,从而获取设计数据,以便于导演组或演习部根据相关数据,计算演习人员成绩。

上述载体1侧壁设有采集口3,其采集口3开设在载体1侧壁,上述载体1中装有噪音传感器4,上述噪音传感器4的采集模组置于采集口3中,其噪音传感器4可以是现有的数字式噪音计,例如byz08噪音传感器,采集原理是通过驻极电容式,其配置的枪支,由于使用空包弹,导致其射击声音通常是80到110分贝,而噪音传感器4的采集分贝范围为30-120分贝,且精度约1.5分贝,因此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枪械射击的噪音来源主要是枪械内部机构撞击过程中产生的,以及弹丸射击后膛口出现气流噪音,通常而言气流噪音大于内部机构噪音,因此噪音传感器4采集的主要音源是弹丸射击过程的气流噪音;其气流噪音属于脉冲声,作用持续时间为数百微妙,其作用时间在噪音传感器4采集精度范围内,因此通过噪音传感器4能够通过采集的噪音分贝确认射击时机。

上述采集口3外壁设有防护片5,其中防护片5可以是隔尘板;若枪支为特种枪支时,由于枪支产生的噪音可能大于120分贝,因此防护片5还可以是消音板,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消音板,即噪音传感器4设定的阈值需要适用性调整。

上述载体1中设有电源组件6,其中电源组件6可以通过在载体中设置电源盒进行存放,从而易于更换和补充电能;上述红外线发射器2与电源组件6电连接,上述噪音传感器4与红外线发射器2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用于由噪音传感器4将信号输送到红外线发射器2控制单元,用于由红外线发射器2控制单元控制红外线发射器2启动。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载体1侧壁设有安装槽101,其中安装槽101分布在载体1两侧,且成对设置,上述安装槽101中插入配装件7,通过配装件7插入安装槽101并通过安装槽101向载体1施加压力,用于由配装件7将载体1固定在枪管上。

进一步的,上述配装件7包括托底部701和插入部702,托底部701可以是不锈钢材质,其插入部702为金属片,上述插入部702位于托底部701两端,上述插入部702穿过安装槽101,其中安装槽101的尺寸与插入部702尺寸相适配,上述插入部702上端设有安装孔703,用于由安装孔703中装入螺栓进行锁紧;其中,锁紧方式可以是多样的:

例如,若插入部702厚度可以发生形变,其载体1上设有与安装孔703对应的限位孔,通过将插入部702上的安装孔703对齐限位孔,并插入螺栓进行固定。

例如,若插入部702厚度较大,不能发生形变,其载体1上设有与安装孔703,其两个安装孔703之间插入螺栓,通过螺钉抵触载体1上端,以避免配装件7从载体1脱落。

更进一步的,上述托底部701上端与枪管下端形状吻合,上述载体1下端与枪管上端形状相吻合,用于由托底部701和载体1夹持枪管;从而避免载体1在枪管上抖动,有效提高红外线发射器3发射过程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参考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托底部701上设有弹性元件8,用于由弹性元件8接触枪管,由于枪支涉及过程中,枪管存在抖动现象,其弹性元件8可以是弹性橡胶,也可以是分布在托底部701的弹簧组,由弹性元件8抵触枪管后,向托底部701施加一定的下压力,从而进一步稳定载体1下端与枪管的接触。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由于枪支的枪管呈圆柱形的情况较多,而圆柱形可能存在载体1在枪管上轴向运动的风险,因此,上述载体1下端设有防滑层,用于由防滑层抵触枪管,通过防滑层贴合枪管,增大枪管与载体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在载体1紧压枪管时,有效防止载体1在枪管上滑动,保证红外发射器2的使用稳定性。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