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设备及移动式应急救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05835发布日期:2020-08-18 19:19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训练设备及移动式应急救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急救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训练设备及移动式应急救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应急救援训练的训练塔一般为水泥构造,固定安装于特定的训练场中,在训练场中设置相应的训练塔不仅成本较高,且不能随训练位置的不同而改变,在地域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应的应急救援所面对的情况更加多种多样,所要求掌握的专业技能更加多样,现有的训练塔只有传统的训练设施,不能够满足多样性训练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训练设备及移动式应急救援系统,通过模块间的可拆卸连接以及各模块内的可拆卸式组合连接,能够根据需求使其方便快速的安装于所需位置,便于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训练设备,用于应急救援训练,包括第一训练模块和第二训练模块,所述第一训练模块和所述第二训练模块之间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训练模块包括第一训练单元,沿高度方向,两个及以上所述第一训练单元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训练模块包括第二训练单元,沿高度方向,两个及以上所述第二训练单元可拆卸连接。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相邻所述第一训练单元和相邻所述第二训练单元之间均分别通过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配合的卡扣和锁扣;

沿高度方向,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训练单元或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训练单元中的一者设有所述卡扣,另一者设有所述锁扣,所述卡扣和所述锁扣的扣合用于实现相邻训练单元的连接。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训练单元和所述第二训练单元中的一者侧壁设有攀登块,另一者侧壁设有倾斜的爬梯;

在所述第一训练模块或所述第二训练模块中,多组的第一训练单元或第二训练单元使位于同一侧的所述攀登块组合形成攀登壁,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爬梯组合形成模拟楼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训练单元和所述第二训练单元均采用钢结构。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训练模块和所述第二训练模块相邻设置;

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一训练模块位于所述第二训练模块的一侧,将所述第一训练模块与所述第二训练模块连接时,相邻的所述第一训练单元和所述第二训练单元之间可拆卸连接。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训练设备还包括第三训练模块,沿水平方向,所述第三训练模块位于所述第一训练模块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训练模块和所述第二训练模块的排布方向垂直;

所述第三训练模块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训练模块和/或所述第二训练模块。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训练模块至少包括支撑平台和攀爬绳,所述攀爬绳连接于所述支撑平台;

所述支撑平台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训练模块和/或所述第二训练模块,且沿高度方向,所述支撑平台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一训练单元和/或所述第二训练单元,所述攀爬绳从所述支撑平台向地面延伸。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训练设备还包括第四训练模块,沿高度方向,所述第四训练模块位于所述第一训练模块和所述第二训练模块上方;

所述第四训练模块与所述第一训练模块和/或所述第二训练模块可拆卸连接。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信息采集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各训练模块的信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应急救援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用于存放应急救援执勤用设备,且所述箱体能够移动;

训练设备,所述训练设备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训练设备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训练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训练设备,该训练设备用于应急救援训练,包括第一训练模块和第二训练模块,第一训练模块和第二训练模块之间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训练模块包括第一训练单元,沿高度方向,两个及以上第一训练单元可拆卸连接;第二训练模块包括第二训练单元,沿高度方向,两个及以上第二训练单元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可以根据实训的项目和种类需求,增减不同的训练模块,并且,将训练模块设置为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将训练设备模块化,以便于能够方便快速的安装于不同的场地,适用于不同的训练模式。同时,将训练模块以等分的形式,划分成多个相同的训练单元,能够方便将其转运至不同的场所,节约占用空间。并且,通过训练单元的可拆卸连接的形式,能够实现方便快速的安装,可以根据场地以及实际所需,适量增减训练单元的个数,调整所需的高度,在便于移动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而做相应调整,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式应急救援系统,该移动式应急救援系统包括箱体,箱体用于存放应急救援执勤用设备,且箱体能够移动;训练设备,训练设备与箱体可拆卸连接,训练设备为上所述的训练设备。

该移动式应急救援系统与上述中的训练设备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训练设备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训练设备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训练设备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训练模块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训练模块与第四训练模块组合主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训练模块;

11-第一训练单元;

12-通道;

13-攀登块;

2-第二训练模块;

21-第二训练单元;

22-爬梯;

3-第四训练模块;

31-训练平台;

32-护栏;

4-连接部;

5-第三训练模块;

51-支撑平台;

52-攀爬绳;

6-软梯。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训练设备,用于应急救援训练,包括第一训练模块1和第二训练模块2,第一训练模块1和第二训练模块2之间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训练模块1包括第一训练单元11,沿高度方向,两个及以上第一训练单元11可拆卸连接;第二训练模块2包括第二训练单元21,沿高度方向,两个及以上第二训练单元21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可以根据实训的项目和种类需求,增减不同的训练模块,并且,将训练模块设置为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将训练设备模块化,以便于能够方便快速的安装于不同的场地,适用于不同的训练模式。同时,将训练模块以等分的形式,划分成多个相同的训练单元,能够方便将其转运至不同的场所,节约占用空间。并且,通过训练单元的可拆卸连接的形式,能够实现方便快速的安装,可以根据场地以及实际所需,适量增减训练单元的个数,调整所需的高度,在便于移动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而做相应调整,方便实用。

更为具体的,相邻第一训练单元11和相邻第二训练单元21之间均分别通过连接部4可拆卸连接,即在将两个及以上第一训练单元11或第二训练单元21分别可拆卸连接时,相邻的两个第一训练单元11或相邻的两个第二训练单元21通过设置的连接部4可拆卸连接。一般的,在训练设备中,最基础的训练项目为攀爬和楼梯救援等体能训练,此类较为基础的训练项目所使用的训练设备都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不断重复的同样的体能训练。因此,对于用于此类训练的训练模块,均可以通过不同个数且沿高度方向增减的训练单元的装配来完成。此类的训练模块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减高度,节约占用空间,便于更换与移动。

其中,根据所需训练的种类,第一训练模块1和第二训练模块2中的多个训练单元可拆卸连接时,均为沿高度方向的进行增减。而为了能够适应更多的训练需求,也可以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其他具有训练单元的训练模块,在将相邻的训练模块连接时,可以沿高度方向,也可以沿水平方向,根据所需的训练模块,其训练单元的组合形式和排布方向、顺序不做具体限定。

另外,为了保证第一训练单元11与第一训练单元11、第二训练单元21与第二训练单元21之间通过连接部4连接的稳定性以及通用性(即多个训练单元连接时,训练单元排布的顺序随机,可自由组合,不受限制),连接部4包括配合的卡扣和锁扣;沿高度方向,每相邻的两个第一训练单元11或每相邻的两个第二训练单元21中的一者设有卡扣,另一者设有锁扣,卡扣和锁扣的扣合用于实现相邻训练单元的连接。通过卡扣和扣锁的形式,以保证训练单元之间能够方便快速的实现固定连接,并且便于拆卸。

可选的,相邻的第一训练单元11之间、相邻的第二训练单元21之间还可以通过焊接、螺栓固定连接等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由于一般的体能训练中,必备的训练项目为攀爬和爬楼梯,因此,第一训练单元11和第二训练单元21中的一者侧壁设有攀登块13,另一者侧壁设有倾斜的爬梯22;在第一训练模块1或第二训练模块2中,多组的第一训练单元11或第二训练单元21使位于同一侧的攀登块13组合形成攀登壁,位于同一侧的爬梯22组合形成模拟楼梯。

为了便于训练模块拆卸后的搬运,第一训练单元11和第二训练单元21均采用钢结构。钢结构的设计在作为训练设备使用时稳定性较好的同时,在训练模块拆卸后,能够便于对训练单元的转运。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训练模块1和第二训练模块2相邻设置;沿水平方向,第一训练模块1位于第二训练模块2的一侧,将第一训练模块1与第二训练模块2连接时,相邻的第一训练单元11和第二训练单元21之间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如图3所示,沿水平方向,第一训练模块11和第二训练模块21之间的位置可调,以根据训练设备所安装的位置做适应性调整。

具体的,如图2所示,根据训练项目的不同,训练设备还包括第三训练模块5,沿水平方向,第三训练模块5位于第一训练模块1的一侧,且与第一训练模块1和第二训练模块2的排布方向垂直;第三训练模块5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训练模块1和/或第二训练模块2。在第一训练模块1和第二训练模块2的基础上,对于有些如果独立设置的训练模块,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为了节约占用空间、最大利用训练设备的空间的基础上,各个训练项目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涉,可以将第三训练模块5可拆卸固定连接于第一训练模块1和/或第二训练模块2。该第三训练模块5可以为利用绳等从具有一定高度速降等训练项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当第三训练模块5为利用绳从具有一定高度速降的训练项目时,第三训练模块5至少包括支撑平台51和攀爬绳52,攀爬绳52连接于支撑平台51;支撑平台51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训练模块1和/或第二训练模块2,且沿高度方向,支撑平台51位于最上方的第一训练单元11和/或第二训练单元21,攀爬绳52从支撑平台51向地面延伸。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由训练单元组成的第一训练模块1和第二训练模块2,当两个训练模块分别用于训练攀爬和爬楼梯时,其只会占用训练模块的某一侧壁,为了提高利用率,可以在不与现有的训练项目干涉的基础上,在训练模块的其他位置可拆卸连接其他无需多个训练单元组成,且如果独立设置会占用较大空间的训练项目,如第三训练模块5、采用软梯6攀爬的训练模块。

更为具体的,如图5所示,训练设备还包括第四训练模块3,沿高度方向,第四训练模块3位于第一训练模块1和第二训练模块2上方;第四训练模块3与第一训练模块1和/或第二训练模块2可拆卸连接。为了提高第一训练模块和第二训练模块的利用率,沿高度方向,位于最上方的训练单元的上方,可以可拆卸连接相应的第四训练模块3,该第四训练模块3包括训练平台31和护栏32,适用于平台上的训练项目。通过此训练模块的设置,无需在地面上单独设置独立的平台空间,节约占地面积,在有限的面积中能够提供更多的训练项目。

可选的,训练设备还可以可拆卸连接其他训练模块,以满足不同的训练需求,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为了便于训练设备的安装和拆卸,不只训练单元之间通过连接部4可拆卸连接,配合的训练模块之间也可以通过连接部4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为了提高训练设备的利用率,各训练单元内开有空腔,侧壁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窗口或通道12,以用于模拟室内环境,从而作为室内救援等训练项目的使用。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训练设备还包括信息采集模块,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各训练模块的信息,以将训练员的体能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从而能够对个体体能训练计划优化。在训练设备中设置相应的信息采集模块,以收集训练中的信息,以便检测不同人的体能,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以针对性的设计训练方案,采用智能化的设备以提高训练的安全性和专业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应急救援系统,该应急救援系统能够根据需要安装设置在不同区域的不同位置上,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移动,机动性更高、反应速度更快。为了便于应急救援系统的移动,该应急救援系统包括箱体,箱体用于存放应急救援执勤用设备,且箱体能够移动。

具体的,该箱体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箱体可以采用不同规格过过的组合形式之间可拆卸连接,相邻的箱体之间可以连通,该箱体具有“集装箱”式的结构特征。箱体内部的空间可以用于工作人员的使用空间,如用于生活的生活模块、用于储存装备的装配模块、用于接收通信的通讯模块。

更为具体的,该应急救援系统还包括训练设备,训练设备与箱体可拆卸连接,训练设备为上述所述的训练设备。通过训练设备的设置,使其增加用于训练的训练模块,在不占用过多的训练空间的基础上,多个模块的组合,以保障应急救援站人员的生活、训练、工作,以全面完成应急救援任务。

可选的,由于该应急救援系统属于“集装箱”式的结构设计,对于需要较长时间在其内生活的应急救援人员来说,当将该应急救援系统规划放置于较独立的位置时,外界不能为内部提供生活所需,如饮用水,也不能持续较好的维持室内环境,并且对内部产生的各种垃圾,无法直接排放,从而与外界的生态圈脱离,对于应急救援员的生活可能带来多种的不便。针对此种情况,在箱体内设有相应的生态自循环系统,能够在低频率与外界实现物质交换的条件下,较长时间为系统内的人员提供生存所必须的空气、饮用水、食物,并具备垃圾生态化处理的功能的半开放系统,以降低外界资源不能持续供给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内部生活的应急救援人员基本的生活空间。

其中,半开放式的生态自循环系统可以包括液态自持系统、气态自持系统、固态自持系统、能源自持系统,且不同的系统所采用的自循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设备及移动式应急救援系统,可以根据城市的规划设置于不同的区域,方便了应急救援的预警和行动,提高了应急救援救灾的相应速度和行动速度。同时,模块化的设置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完善应急救援人员的不同需求,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适应性的能够设置多种训练项目,方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