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9561发布日期:2020-10-20 16:56阅读:64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包含可挠式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面板工艺的发展,可挠式显示面板的制造技术逐渐成熟而使可挠式显示面板普及于消费产品。可挠式显示面板可应用于折叠式的手机及平板电脑等折叠式电子装置,其同时配置于电子装置的两个机体并可随着两个机体的相对翻转而挠曲。在此种电子装置中,一般会将可挠式显示面板的两个非弯折区段分别叠合于不锈钢片并分别配置于两个机体,故而可挠式显示面板的两个非弯折区段较无受撞击而变形的问题。然而,可挠式显示面板的连接于两个非弯折区段之间的弯折区段则未能受到不锈钢片及机体的保护,故其受到撞击时容易变形或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可挠式显示面板的弯折区段受到撞击时不易变形或损坏。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一承载主体、一可挠式显示面板、两个支撑层及一弹性缓冲结构。承载主体包括可相对展开及相对闭合的两个机体。可挠式显示面板具有一可弯折区段及两个非弯折区段,可弯折区段连接于两个非弯折区段之间。两个支撑层分别叠设于两个非弯折区段且分别配置于两个机体上,可挠式显示面板适于随着两个机体的相对展开而展开。弹性缓冲结构连接于两个支撑层之间,且位于可弯折区段以及承载主体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挠式显示面板适于随着两个机体的相对闭合折叠于两个机体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缓冲结构包括一缓冲元件及至少两个弹性连接件,缓冲元件分别通过至少两个弹性连接件连接两个支撑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元件胶合于各弹性连接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弹性连接件胶合于对应的支撑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弹性连接件的一末端具有一勾环,并通过勾环勾合于对应的支撑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元件及至少两个弹性连接件为一体成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元件为圆柱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元件与可弯折区段之间具有间距。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元件的材质包括金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元件的材质包括聚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弹性连接件为一弹性绳索,其中弹性绳索的材质包括聚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弹性连接件为一弹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弹性连接件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缓冲元件的延伸方向,其中缓冲元件的一侧连接n个弹性连接件,缓冲元件的另一侧连接m个弹性连接件,n≥2,m≥2,缓冲元件的两侧的这些弹性连接件为一对一对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弹性连接件的延伸方向倾斜于缓冲元件的延伸方向,其中缓冲元件的一侧连接n个弹性连接件,缓冲元件的另一侧连接m个弹性连接件,n≥2,m≥2,这些弹性连接件实质上构成x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缓冲元件的长度介于0.5毫米与200毫米之间,缓冲元件的宽度介于8毫米与30毫米之间,缓冲元件的高度介于8毫米与30毫米之间,其中各弹性连接件的长度介于1毫米与15毫米之间,各弹性连接件的宽度介于0.5毫米与200毫米之间,各弹性连接件的高度介于8毫米与30毫米之间。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增设了连接于两个支撑层之间的弹性缓冲结构,此弹性缓冲结构对应于可挠式显示面板的可弯折区段。由此,当显示装置受到撞击时,弹性缓冲结构会吸收撞击力而避免撞击力直接传递至可挠式显示面板的可弯折区段,从而弯折区段不易因撞击而变形或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2示出图1的两个机体相对闭合。

图3a及图3b分别示出未设置图1的弹性缓冲结构及有设置图1的弹性缓冲结构的模拟撞击测试。

图4a及图4b分别示出图3a及图3b的可挠性结构受撞击时的应变分布。

图5示出图1的弹性缓冲结构的各元件的连接方式。

图6是图5的弹性缓冲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图7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弹性缓冲结构的各元件的连接方式。

图8是图7的弹性缓冲结构及支撑层的局部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弹性缓冲结构及支撑层的局部俯视图。

图10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弹性缓冲结构的各元件的连接方式。

图11是图10的弹性缓冲结构及支撑层的局部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弹性缓冲结构及支撑层的局部俯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50:可挠性结构

60:缓冲元件

70:不锈钢球体

100:显示装置

110:承载主体

112、114:机体

116:枢轴结构

120:可挠式显示面板

120a:可弯折区段

120b、120c:非弯折区段

130:弹性缓冲结构

132:缓冲元件

134、134’:弹性连接件

134a:勾环

140:支撑层

d:外径

d1、d1’、d2:方向

f:撞击力

g:间隙

h1、h2:高度

l1、l2:长度

r:曲率半径

w1、w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2示出图1的两个机体相对闭合。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例如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且包括一承载主体110、一可挠式显示面板120、两个支撑层140及一弹性缓冲结构130。承载主体110包括两个机体112、114及一枢轴结构(hinge)116,两个机体112、114通过枢轴结构116相互枢接而可如图1所示相对展开及如图2所示相对闭合。本发明不对两个机体112、114的可展开角度加以限制,其可从图1所示状态继续展开而有更大的展开角度,例如呈现完全平面显示状态(未示出)。

可挠式显示面板120具有一可弯折区段120a及两个非弯折区段120b、120c,可弯折区段120a连接于两个非弯折区段120b、120c之间。于位于非完全平面显示状态的显示装置100而言,相较于可弯折区段120a的弯折程度,非弯折区段120b、120c的弯折程度较低。在非完全平面显示状态或完全平面显示状态下,弯折区段120b、120c例如为完全不弯折,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两个支撑层140例如是不锈钢片,其分别叠设于两个非弯折区段120b、120c且分别配置于两个机体112、114上,可挠式显示面板120可如图1所示随着两个机体112、114的相对展开而展开,且可如图2所示随着两个机体112、114的相对闭合而折叠于两个机体112、114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挠式显示面板120可随着两个机体112、114的相对反折而外露于显示装置100的相对两侧,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0中,增设了连接于两个支撑层140之间的弹性缓冲结构130,弹性缓冲结构130位于可挠式显示面板120的可弯折区段120a以及承载主体110之间。由此,当显示装置100受到撞击时,对应于可弯折区段120a的弹性缓冲结构130会吸收撞击力而避免撞击力直接传递至可弯折区段120a,从而弯折区段120a不易因撞击而变形或损坏。此外,如图1所示,缓冲元件130与可挠式显示面板120的可弯折区段120a之间具有间距g,如此更确保撞击力不会从缓冲元件130直接传递至可弯折区段120a,而可进一步降低可弯折区段120a所承受的撞击力。

图3a及图3b分别示出未设置图1的弹性缓冲结构及有设置图1的弹性缓冲结构的模拟撞击测试,其中可挠性结构50等效于图1的可挠式显示面板120,其弯折区段的曲率半径r设为2毫米,以缓冲元件60等效于图1的弹性缓冲结构,其材质设为超弹性材料(hyper-elasticmaterial),以由上往下移动的不锈钢球体70产生的作用力等效于一撞击力,其外径d设为3毫米,其等效撞击力f设为0.2牛顿。图4a及图4b分别示出图3a及图3b的可挠性结构受撞击时的应变分布。若如图3a所示未设置缓冲元件60(等效于图1的弹性缓冲结构130),则作用于可挠性结构50(等效于图1的可挠式显示面板120)的撞击力f使可挠性结构50产生的最大应变为0.5%。若如图3b所示设置缓冲元件60(等效于图1的弹性缓冲结构130),则作用于可挠性结构50(等效于图1的可挠式显示面板120)的撞击力f使可挠性结构50产生的最大应变为0.08%。并且,比较图4a及图4b的可挠性结构50的应变分布,可看出可挠性结构50在如图3b中设置了缓冲元件60的情况下,其变形程度如图4b所示有明显下降。由此可知,如本实施例在可挠式显示面板120的可弯折区段120a以及承载主体110之间增设弹性缓冲结构130,可有效降低可挠式显示面板120的弯折区段120a在整体结构承受撞击力时所产生的变形量。

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弹性缓冲结构130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一缓冲元件132及至少两个弹性连接件134,缓冲元件132分别通过两个弹性连接件134连接两个支撑层140。至少两个弹性连接件134例如分别位于缓冲元件132两侧。各弹性连接件134的材质可为金属或聚合物。当显示装置100的两个机体112、114相对翻转时,各弹性连接件134随之产生弹性变形,而缓冲元件132维持为通过两个弹性连接件134分别连接于两个支撑层140的状态。缓冲元件132的材质可为金属或聚合物。当显示装置100受到撞击时,弹性缓冲结构130通过缓冲元件132来吸收撞击力。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元件132及各弹性连接件134的材质可相同而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以下通过附图进一步说明缓冲元件132及弹性连接件134的详细配置方式。

图5示出图1的弹性缓冲结构的各元件的连接方式。图6是图5的弹性缓冲结构的局部俯视图。请参考图5及图6,本实施例的弹性连接件134的数量为多个,缓冲元件132的一侧连接n个弹性连接件134,该缓冲元件132的另一侧连接m个弹性连接件134,n≥2,m≥2,在本实施例中,n=m=4,缓冲元件132的两侧的弹性连接件134为一对一对位。各弹性连接件134例如为一弹性绳索,其材质可包括聚合物。缓冲元件132例如以胶合的方式而连接于各弹性连接件134。各弹性连接件134远离缓冲元件132的一末端具有一勾环134a,并通过勾环134a勾合于对应的支撑层140上的勾合部140a。图1及图2所示的两个机体112、114内可具有容纳空间,用以容置支撑层140上的勾合部140a。本实施例的缓冲元件132例如为圆柱状,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其可为其他适当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元件132的长度l1(标示于图6)例如介于0.5毫米与200毫米之间,缓冲元件132的宽度w1(标示于图5及图6)例如介于8毫米与30毫米之间,且缓冲元件132的高度h1(标示于图5)例如介于8毫米与30毫米之间。此外,各弹性连接件134的长度l2(标示于图5及图6)例如介于1毫米与15毫米之间,各弹性连接件134的宽度w2(标示于图6)例如介于0.5毫米与200毫米之间,且各弹性连接件134的高度h2(标示于图5)例如介于8毫米与30毫米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依据显示装置100的结构的尺寸来调整缓冲元件132及各弹性连接件134的尺寸,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本发明不对弹性连接件134的连接方式及种类加以限制,举例说明如下。

图7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弹性缓冲结构的各元件的连接方式。图8是图7的弹性缓冲结构及支撑层的局部俯视图。图7及图8所示实施例与图5及图6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在图7及图8所示实施例中,各弹性连接件134是以胶合的方式而连接于对应的支撑层140。此外,在图6所示实施例及图8所示实施例中,各弹性连接件134的延伸方向d1垂直于缓冲元件132的延伸方向d2,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弹性缓冲结构及支撑层的局部俯视图。图9所示实施例与图8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在图9所示实施例中,各弹性连接件134的延伸方向d1’倾斜于缓冲元件132的延伸方向d2,弹性连接件134的分布实质上呈放射状,举例构成x状。

图10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弹性缓冲结构的各元件的连接方式。图11是图10的弹性缓冲结构及支撑层的局部俯视图。图10及图11所示实施例与图5及图6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在图10及图11所示实施例中,各弹性连接件134’为一弹簧,其材质包括金属或聚合物。在其他实施例中,各弹性连接件134’更可为不同于绳索及弹簧的其他弹性元件,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在图11所示实施例中,各弹性连接件134’的延伸方向d1垂直于缓冲元件132的延伸方向d2,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弹性缓冲结构及支撑层的局部俯视图。图12所示实施例与图11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在图12所示实施例中,各弹性连接件134’的延伸方向d1’倾斜于缓冲元件132的延伸方向d2,弹性连接件134’的分布实质上呈放射状,举例构成x状。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增设了连接于两个支撑层之间的弹性缓冲结构,此弹性缓冲结构对应于可挠式显示面板的可弯折区段。由此,当显示装置受到撞击时,弹性缓冲结构会吸收撞击力而避免撞击力直接传递至可挠式显示面板的可弯折区段,从而弯折区段不易因撞击而变形或损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