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防工程的物联网智能疏散指示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5765发布日期:2021-01-05 17:5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消防工程的物联网智能疏散指示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消防工程的物联网智能疏散指示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消防”即消除防患(即预防和解决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人为与自然、偶然灾害的总称),当然狭义的意思在人们认识初期是:(扑灭)火灾的意思。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运输和物流、工业制造、健康医疗、智能环境(家庭、办公、工厂)等,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物联网技术也在消防工程领域也有深入广泛的应用,如应急照明灯,但是,目前的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大楼内如果发生火灾,并没有一种使人们快速有效撤离火灾现场的指示和照明设备。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消防工程的物联网智能疏散指示及照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消防工程的物联网智能疏散指示及照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消防工程的物联网智能疏散指示及照明装置,包括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表面固定安装有灯箱,灯箱的周侧设置有若干照明灯,照明灯的外侧套设有固定安装于装置底座表面的透明罩,透明罩周侧设置有滑动板,滑动板的底面设置有清洁框,清洁框的周侧固定安装有外齿环,且外齿环的左侧设有与其啮合的蜗杆,蜗杆转动连接于滑动板左侧底面,所述装置底座的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竖直条块,且竖直条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蜗杆的前端固定安装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装置底座的表面右侧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且滑动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往复丝杆螺纹连接的螺块;

所述灯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净化筒,净化筒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层,且活性炭层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滤网布,且上层滤网布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位于净化筒内部的风机,所述净化筒的上安装有若干报警喇叭,报警喇叭的上方固定安装有装置箱,且装置箱的周侧设置有若干led显示屏。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板的内圆侧设置有多个滚珠,滚珠贴在透明罩表面,且滑动板通过滚珠上下滑动连接在透明罩周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洁框转动连接于滑动板底面,且清洁框的内圆侧设置有清洁刷。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底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电机轴与往复丝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箱内设置有智能控制单元,且控制单元分别串联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且控制单元分别与装置底座内的电机、若干报警喇叭、若干led显示屏、风机、若干照明灯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净化筒的上侧开设有位于风机上方的进风口,且净化筒的下侧开设有位于下层滤网布下方的出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底座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万向轮,且万向轮内设有制动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照明灯,用于应急照明,同时吸引人们注意装置,再通过观察led显示屏上显示的指示标志,进行有序疏散,并通过在透明罩的周侧设置清理机构,对透明罩进行清理,避免烟尘粘附在照明灯上,影响照明灯的照明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装置箱内设置若干个传感器,对大楼内的温度、湿度、烟尘浓度进行实时侦测,以求第一时间发现火灾隐患,提醒人们,由物联网智能终端控制单元合理控制各路电器元件工作,对火灾现场的人员撤离进行有序指挥。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装置上设置净化机构,通过风机将装置周围的烟雾进行吸收,由滤网布和活性炭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火灾现场的烟雾浓度,进而提高人们在火灾现场得救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消防工程的物联网智能疏散指示及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用于消防工程的物联网智能疏散指示及照明装置中滑动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用于消防工程的物联网智能疏散指示及照明装置中图1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用于消防工程的物联网智能疏散指示及照明装置中图1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用于消防工程的物联网智能疏散指示及照明装置中智能终端的运行框架图。

图中:1、装置底座;2、灯箱;3、照明灯;4、透明罩;5、滑动板;6、清洁框;7、外齿环;8、往复丝杆;9、螺块;10、报警喇叭;11、装置箱;12、led显示屏;13、蜗杆;14、竖直条块;15、齿条;16、齿轮;17、滚珠;18、净化筒;19、滤网布;20、活性炭层;21、风机;22、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消防工程的物联网智能疏散指示及照明装置,包括装置底座1,所述装置底座1表面固定安装有灯箱2,灯箱2的周侧设置有若干照明灯3,照明灯3的外侧套设有固定安装于装置底座1表面的透明罩4,透明罩4周侧设置有滑动板5,滑动板5的内圆侧设置有多个滚珠17,滚珠17贴在透明罩4表面,且滑动板5通过滚珠17上下滑动连接在透明罩4周侧,滑动板5的底面设置有清洁框6,清洁框6转动连接于滑动板5底面,且清洁框6的内圆侧设置有清洁刷,清洁框6的周侧固定安装有外齿环7,且外齿环7的左侧设有与其啮合的蜗杆13,蜗杆13转动连接于滑动板5左侧底面,所述装置底座1的表面左侧固定安装有竖直条块14,且竖直条块1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齿条15,所述蜗杆13的前端固定安装有与齿条15啮合的齿轮16,所述装置底座1的表面右侧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8,且滑动板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往复丝杆8螺纹连接的螺块9,装置底座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电机轴与往复丝杆8的下端固定连接,电机使往复丝杆8转动,由于滑动板5与螺块9螺纹连接,将带动通过滚珠17滑动在透明罩4周侧的清洁框架6往复上下移动,与此同时,在滑动板5往复上下移动的同时,由于齿轮16与齿条15啮合,使得与齿轮16固定连接的蜗杆13转动,由于蜗杆13与外齿环7啮合,将带动转动连接在滑动板5底面的清洁框同时转动,配合清洁框6内的清理刷,往复上下移动,同时转动的清理框6能对透明罩4的外表面进行高效清理,避免烟尘粘附在照明灯3上,影响照明灯3的照明效果;

所述灯箱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净化筒18,净化筒18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层20,且活性炭层20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滤网布19,且上层滤网布19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位于净化筒18内部的风机21,净化筒18的上侧开设有位于风机21上方的进风口,且净化筒18的下侧开设有位于下层滤网布19下方的出风口,控制风机21工作,通过风机21将装置周围的烟雾进行吸收,由滤网布19和活性炭层20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火灾现场的烟雾浓度,进而提高人们在火灾现场得救的概率,所述净化筒18的上安装有若干报警喇叭10,报警喇叭10的上方固定安装有装置箱11,且装置箱11的周侧设置有若干led显示屏12,通过led显示屏12上的指示标志进行有序疏散,照明灯3用于应急照明,同时吸引人们注意装置上的led显示屏12,装置箱11内设置有智能控制单元,且控制单元分别串联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且控制单元分别与装置底座1内的电机、若干报警喇叭10、若干led显示屏12、风机21、若干照明灯3电性连接,所述装置底座1的底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万向轮22,且万向轮22内设有制动件,本装置箱11内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烟雾传感器能够对大楼内的温度、湿度、烟尘浓度、光度进行实时侦测,当发生火灾时,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传输信号给物联网智能终端控制单元,由其发送指令给报警喇叭10和led显示屏12以及照明灯3,第一时间提醒人们发生火灾。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装置箱11内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烟雾传感器能够对大楼内的温度、湿度、烟尘浓度、光度进行实时侦测,当发生火灾时,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传输信号给物联网智能终端控制单元,由其发送指令给报警喇叭10和led显示屏12以及照明灯3,第一时间提醒人们发生火灾,通过led显示屏12上的指示标志进行有序疏散,照明灯3用于应急照明,同时吸引人们注意装置上的led显示屏12,同时控制装置底座1内的电机工作,电机使往复丝杆8转动,由于滑动板5与螺块9螺纹连接,将带动通过滚珠17滑动在透明罩4周侧的清洁框架6往复上下移动,与此同时,在滑动板5往复上下移动的同时,由于齿轮16与齿条15啮合,使得与齿轮16固定连接的蜗杆13转动,由于蜗杆13与外齿环7啮合,将带动转动连接在滑动板5底面的清洁框同时转动,配合清洁框6内的清理刷,往复上下移动,同时转动的清理框6能对透明罩4的外表面进行高效清理,避免烟尘粘附在照明灯3上,影响照明灯3的照明效果,控制风机21工作,通过风机21将装置周围的烟雾进行吸收,由滤网布19和活性炭层20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火灾现场的烟雾浓度,进而提高人们在火灾现场得救的概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