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作业收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8741发布日期:2021-04-09 12:58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作业收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作业收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学生大部分仍然采用纸质作业载体,每天收发作业基本是老师收集统计本组作业,或者由各小组长收集后统一由班级课代表统计并报送至老师办公室。这一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如下:

(1)仍然采用人工统计,特别是在早晨收作业时,时间紧张容易发生错记、漏记,在组长向课代表传递信息时容易发生信息交流中的误传、遗漏;

(2)作业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发生遗漏,即从组长向课代表传递时遗漏;

(3)收作业占用了组长和课代表早晨的早读时间,经常发生课代表缺席早读的情况;

(4)作业过多时无法单人一次将作业送至老师办公室,需要往返2-3次或者邀请其他同学协助搬送,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5)学生报送作业难免要双臂用力或者利用身体约束作业本,造成作业本磨损、变形甚至撕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收发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作业收发装置,包括收发框体,收发框体内上端设有滑轨,滑轨为环形轨道,滑轨上设有多个能够沿滑轨移动的本子夹,收发框体一侧设有本子放入口,收发框体另一侧开设有用于收取作业本的侧门。

进一步的,侧门与收发框体通过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收发框体的本子放入口开口宽度大于待交作业本宽度,本子放入口开口高度大于作业本厚度,本子放入口开口高度小于8cm。

进一步的,滑轨的环形轨道上轨道位于收发框体上端,下轨道位于收发框体内。

进一步的,本子夹侧边设有编号。

进一步的,还包括移动车体,移动车体上设有多个隔离框,每个隔离框内可以放置一个收发框体,收发框体的本子放入口位于移动车体侧边。

进一步的,收发框体内底部设有用于放置作业本的作业放置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作业收发装置,采用收发框体结构,通过在收发框体内上端设置滑轨,滑轨为环形轨道,滑轨上设有多个能够沿滑轨移动的本子夹,可以实现本子夹在收发框体循环转动,在收发框体一侧设有本子放入口,用于待交作业本投放进入收发框体内,利用本子夹夹持,结构简单,在收发框体另一侧开设有用于收取作业本的侧门,便于老师按照顺序取放作业本,采用本装置能够减少了老师和同学收集作业的时间,每个完成作业的同学可以自行交作业,避免干扰其他同学学习,也避免了已经上交的作业被抄袭。

进一步的,收发框体的本子放入口开口宽度大于待交作业本宽度,本子放入口开口高度大于作业本厚度,本子放入口开口高度小于8cm,防止学生逆向取出已交作业本。

进一步的,滑轨的环形轨道上轨道位于收发框体上端,下轨道位于收发框体内,使本子夹未夹持本子时位于收发框体上端,便于本子夹移动夹持待交作业本,然后在收发框体形成封闭空间,确保作业安全。

进一步的,本子夹侧边设有编号,有利于统计递交作业数量,节省了收集作业的时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移动车体,移动车体上设有多个隔离框,每个隔离框内可以放置一个收发框体,收发框体的本子放入口位于移动车体侧边,能够同时收集多科目作业,减小了老师和同学搬运作业的强度。

进一步的,收发框体内底部设有用于放置作业本的作业放置框,有利于老师区分批阅作业和未批阅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发框体与移动车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收发框体;2、滑轨;3、本子夹;4、本子放入口;5、侧门;6、移动车体;7、隔离框;8、待交作业本;9、作业放置框;10、推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作业收发装置,包括收发框体1,收发框体1内上端设有滑轨2,滑轨2为环形轨道,滑轨2上设有多个能够沿滑轨2移动的本子夹3,收发框体1一侧设有本子放入口4,收发框体1另一侧开设有侧门5,用于收取作业本。侧门5与收发框体1通过转轴连接,通过转动侧门5,能够收取夹持在本子夹上的作业本。如图2所示,收发框体1上端设有开口滑槽,滑轨2的上端滑轨位于开口滑槽内,有利于移动本子夹3,使本子夹3沿开口滑槽移动,位于收发框体1内的滑轨2部分,待交作业本取下后,移动至收发框体1上端的开口滑槽。

收发框体1的本子放入口4开口宽度大于待交作业本8宽度,本子放入口4开口高度大于作业本厚度,本子放入口4开口高度小于8cm,允许作业本进入,防止学生手进入。具体的,如图1、图2所示,滑轨2的环形轨道上轨道位于收发框体1上端,下轨道位于收发框体1内,交作业时,将待交作业本夹持于位于本子放入口4处的本子夹3,然后将待交作业本8连通本子夹3一起通过滑轨2滑入收发框体1内,实现作业本的收集,同时防止学生从本子放入口4反向取回本子抄袭。

本子夹3侧边设有编号,用于对本子夹3进行编号,通过本子夹3上的编号有利于统计递交作业数量,不需要人为统计,节省了收集作业的时间。

如图2所示,还包括移动车体6,移动车体6上设有多个隔离框7,每个隔离框7内可以放置一个收发框体1,利用移动车体6作为收发框体1的移动载体,可在每个教室内设置一个移动车体6,根据教学科目数量设置相同数量的收发框体1,对不同收发框体1进行编号或者颜色区别,实现多个作业同时收集,不需要学生收集整理,收集完成后,各科老师统一将收发框体1收回,从侧门5处挨个取出作业本进行批阅,即,批阅一个,取下一个作业本,同时能够防止作业本乱放丢失的问题。移动车体6一侧设有推把10,用于挪移移动车体6。如图2所示,为收发框体1本子放入口4一侧示意图,收发框体1的本子放入口4位于移动车体6侧边,防止相邻收发框体1之间的干扰。

收发框体1内底部设有作业放置框9,用于放置老师批阅完成的作业本,批阅过程中,从滑轨2上的本子夹3依次取出作业本,批阅完成后直接放入放置框9内,不占用老师办公桌面空间,同时能够形成批阅记录,能够明确区分已经批阅作业和未批阅作业,批阅完成后直接连同收发框体1放回教室,进行下一次作业收集,这样减少了老师和同学收集作业的时间,每个完成作业的同学可以自行交作业,避免干扰其他同学学习,也避免了已经上交的作业被抄袭。

移动车体6为轻型铝材车体。移动车体6的底板采用c型钢支撑确保板面平整,移动车体6的车轮为阻尼胶质车轮,靠近车把一侧为定向轮,推行前向车轮为可变导向车轮。在移动车体6上还可以设置车载电源盒和用于驱动车轮的驱动电机,车载电源盒安装电源部件,工作电压为直流5v,低于国家安全电压标准最小值6v标准,属于安全电源。推把10采用锁紧式推车把手,按下车把后车轮解锁,确保停车时不会意外滑动,移动车体6的隔离框7采用不同颜色区分,便于学生投放作业和课代表送作业。

采用移动车体,解决了学生抱送和搬运作业的体力负担,推车可实现单人运送班级多课作业的效果,以小学为例每日作业数学、语文和英语,现在单科需要2名学生搬送,共需要6名学生。采用移动车体后实现了一名学生轻松推送的效果,不仅减少5名学生,而且降低了这名送作业学生的劳动强度,而且采用推车搬送效率较人工搬运更高。

通过在本子夹3上设置编号,解决了传统学生统计遗漏、错误登记等不足,确保了作业统计的实时高效,减少了学生非学习负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