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屏幕显示区域尺寸的调节方法、基于上述屏幕的终端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528962阅读:来源:国知局
则固定在主屏外壳体58(图5中未示出,参见图19、图22、图23)上。
[0071]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实施例3
[0072]本实施例也是基于上述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屏幕实施例1的一种修改,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由于应用本实施例屏幕的终端设备与应用上述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屏幕实施例1的终端设备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别,故本实例在上述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屏幕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一些修改。图6和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在完全展开用于台式电脑(或电视机)屏幕时的状态。
[0073]本实施例与上述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屏幕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其组成除了主屏10和辅屏20以外,还有主屏上半部分撑托件11、主屏下半部分撑托件12以及辅屏撑托件13。图8为主屏上半部分撑托件11、主屏下半部分撑托件12以及辅屏撑托件13处于卷曲状态时的透视图、前视图。
[0074]所述主屏上半部分撑托件11和主屏下半部分撑托件12分别设置在主屏上半部分101背面以及主屏下半部分102背面,辅屏撑托件13设置在辅屏20背面。所述主屏10及主屏撑托件(包括主屏上半部分撑托件11和主屏下半部分撑托件12)至少在与屏幕卷轴50(图6至图9中均未示出,参见图30、图32、图33)平行的方向紧密连接,同样的,辅屏20及辅屏撑托件13至少在与屏幕卷轴50平行的方向紧密连接,以保证所述屏幕及撑托件能够随着屏幕卷轴50的卷动而一起运动,卷起收纳进屏幕收纳筒60 (图6至图9中均未示出,参见图30、图32、图33)内或从屏幕收纳筒60内放出展开。
[0075]所述主屏上半部分撑托件11采用在金属手表带结构基础上修改后的结构,如图8和图9所示,该结构能够使主屏上半部分撑托件11在两个方向均可卷曲,另外所述主屏上半部分撑托件11在不与主屏上半部分101接触的背面设置有卡槽16,所述主屏上半部分撑托件11需要与应用本实施例屏幕的电子终端上安装的撑托中部固定件14和撑托边部固定件15 —起共同配合作用,当撑托中部固定件14和撑托边部固定件15卡入卡槽16时,能使主屏上半部分撑托件11具有足够的平面外刚度,以起到支撑主屏上半部分101的作用,而当撑托中部固定件14和撑托边部固定件15脱离了卡槽16时,又能使主屏上半部分撑托件11平面外刚度为零,使其能够随主屏上半部分101 —起卷曲收进到屏幕收纳筒60内。
[0076]所述主屏下半部分撑托件12和辅屏撑托件13均采用在金属手表带结构基础上修改后的结构,如图6、图7和图8所示,该结构使得主屏下半部分撑托件12和辅屏撑托件13只能够沿一个方向卷曲而在相反的方向无法卷曲只能展开形成一个平面,故能够使主屏下半部分撑托件12和辅屏撑托件13在展开时分别为主屏下半部分102和辅屏20提供足够的平面外支撑,而在屏幕卷轴50转动时,又能够随主屏下半部分102和辅屏20 —起被卷入或被放出屏幕收纳筒60。
[0077]基于i:述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屏幕的屏幕显示区域尺寸的调节方法,参见图36,其包括:
S100、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呈完全展开状态。如图10、图18、图29所示状态,此时,屏幕的显示区域尺寸最大,适合于大屏幕尺寸电子终端设备(如台式电脑、电视机等)的显示需求。
S200、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在上述步骤SlOO的基础上,沿着主屏中间部位折叠,如图13、图21、图31所示状态,使得主屏上半部分101正面和主屏下半部分102正面的角度大于O度小于180度,适合于较大屏幕尺寸便携式移动办公电子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等)的显示需求,此时主屏10正面的上半部分101可同传统的笔记本电脑一样,作为主显示区域,而主屏10正面的下半部分102区域即能够借助驱动程序以及输入法软件(如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等)的虚拟键盘使该区域具备传统笔记本电脑的键盘输入功能,还能作为上述主屏10正面上半部分101主显示区域的辅助显示区域102,实现多程序、多任务的协同工作(比如主显示区域101可调用视频软件用来看电影,辅助显示区域102可以调用文档处理软件听写电影中的英语句子;再比如主显示区域101可以调用阅读软件读书,辅助显示区域102可以调用文档处理软件记录读书心得等等。),同样的,辅屏20也以在主屏上半部分101的背面提供显示功能,实现一台设备多人使用。
S300、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在上述步骤S200的基础上,沿着主屏10中间部位进一步折叠,如图14、图22、图32所示状态,使得主屏上半部分101的正面和主屏下半部分102正面的角度等于O度,也就是主屏上半部分101正面和主屏下半部分102正面完全贴合,此时借助驱动程序以及软件,主屏10不再提供显示作用,而位于主屏10背面的辅屏20开始提供显示作用,适合于较小屏幕尺寸便携式电子终端设备(如平板电脑等)的显示需求,
S400、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在上述步骤S300的基础上,如图15、图23、图33所示状态,屏幕卷轴50卷动,带动折叠后的屏幕一起运动,卷裹在屏幕卷轴50上,使得被卷裹屏幕收纳进屏幕收纳筒60内,此时主屏10依然不提供显示作用,而由位于主屏10背面的辅屏20露出区域提供显示作用,适合于小屏幕尺寸便携式电子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等)的显示需求,
S500、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其上述由步骤SlOO至步骤S200至步骤S300至步骤S400的过程,是上述屏幕显示区域尺寸由大到小逐渐变化以实现不同电子终端设备显示需求的过程。若要使上述屏幕显示区域尺寸实现由小到大逐渐变化,只需要按照由步骤S400至步骤S300至步骤S200至步骤SlOO的过程进行操作即可。
[0078]基于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屏幕的多功能一体电子终端设备实施例1:
[0079]如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组成部件包括: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实施例1 (由主屏10和辅屏20组成)、屏幕卷轴50、主屏第一壳体21、主屏第二壳体22、主屏第一壳体上盖23、主屏第二壳体上盖24、主屏第一内藏支撑板25、主屏第二内藏支撑板26、主屏第三内藏支撑板27、主屏第四内藏支撑板28、主屏第一壳体挡板29、主屏第二壳体挡板31、主屏第三壳体挡板32、主屏第四壳体挡板33、主屏伸缩构件34、主屏支撑板支撑件35、辅屏第一壳体36、辅屏第二壳体37、辅屏第一壳体上盖38、辅屏第二壳体上盖39、辅屏第一内藏支撑板41、辅屏第二内藏支撑板42、辅屏第三内藏支撑板43、辅屏第四内藏支撑板44、辅屏第一壳体挡板45、辅屏第二壳体挡板46、辅屏第三壳体挡板47、辅屏第四壳体挡板48、辅屏伸缩构件49、辅屏支撑板支撑件51、主辅屏壳体连接件52,台式底座53(仅适用于终端作为台式电脑或电视机等屏幕完全展开的情况),台式转轴54(仅适用于终端作为台式电脑或电视机等屏幕完全展开的情况)。
[0080]请同时参阅图10、图11、图12,此时上述终端处于完全展开用于台式电脑(或电视机)状态。其组成构件中,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实施例1的主屏10的下半部分102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屏幕卷轴50连接在一起,两侧的屏幕卷轴50分别安装在主屏第一壳体21、主屏第二壳体22内的空腔构成的屏幕收纳筒60里,并且屏幕卷轴50可以在屏幕收纳筒60内绕自身中心轴转动,同时,主屏伸缩构件34的两侧分别与主屏第一壳体21和主屏第二壳体22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此时,主屏伸缩构件34完全伸展。主屏支撑板支撑件35安装在主屏伸缩构件34上,并可通过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方式沿着主屏伸缩构件34内的螺旋线旋转,从而升起或下降,此时,由于主屏伸缩构件34完全伸展,主屏支撑板支撑件35因主屏伸缩构件34伸展过程中螺旋线的旋转而处于升起状态,顶起并支撑住主屏第一内藏支撑板25、主屏第二内藏支撑板26、主屏第三内藏支撑板27和主屏第四内藏支撑板28。主屏第一内藏支撑板25与主屏第二内藏支撑板26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主屏第三内藏支撑板27与主屏第四内藏支撑板28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主屏第一壳体挡板29与主屏第二壳体挡板31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主屏第三壳体挡板32与主屏第四壳体挡板33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主屏第二壳体22与主屏第二壳体上盖24紧密连接,主屏第一壳体21与主屏第一壳体上盖23紧密连接,主屏第一内藏支撑板25的两侧以及主屏第三内藏支撑板27的两侧分别与主屏第一壳体21和主屏第一壳体上盖23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主屏第二内藏支撑板26的两侧以及主屏第四内藏支撑板28的两侧分别与主屏第二壳体22和主屏第二壳体上盖24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主屏第一壳体挡板29与主屏第二壳体22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主屏第二壳体挡板31与主屏第一壳体21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主屏第三壳体挡板32与主屏第二壳体上盖24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主屏第四壳体挡板33和主屏第一壳体上盖23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以上构件共同组成“主屏体”。
[0081]同样的,下述构件共同组成“辅屏体”,辅屏伸缩构件49的两侧分别与辅屏第一壳体36和辅屏第二壳体37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此时,辅屏伸缩构件49完全伸展。辅屏支撑板支撑件51安装在辅屏伸缩构件49上,并可通过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方式沿着辅屏伸缩构件49内的螺旋线旋转,从而升起或下降,此时,由于辅屏伸缩构件49完全伸展,辅屏支撑板支撑件51因辅屏伸缩构件49伸展过程中螺旋线的旋转而处于升起状态,顶起并支撑住辅屏第一内藏支撑板41、辅屏第二内藏支撑板42、辅屏第三内藏支撑板43和辅屏第四内藏支撑板44。辅屏第一内藏支撑板41与辅屏第二内藏支撑板42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辅屏第三内藏支撑板43与辅屏第四内藏支撑板44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辅屏第一壳体挡板45与辅屏第二壳体挡板46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辅屏第三壳体挡板47与辅屏第四壳体挡板48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辅屏第二壳体37与辅屏第二壳体上盖39紧密连接,辅屏第一壳体36与辅屏第一壳体上盖38紧密连接,辅屏第一内藏支撑板41的两侧以及辅屏第三内藏支撑板43的两侧分别与辅屏第一壳体36和辅屏第一壳体上盖38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辅屏第二内藏支撑板42的两侧以及辅屏第四内藏支撑板44的两侧分别与辅屏第二壳体37和辅屏第二壳体上盖39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辅屏第一壳体挡板45与辅屏第二壳体37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辅屏第二壳体挡板46与辅屏第一壳体36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辅屏第三壳体挡板47与辅屏第二壳体上盖39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辅屏第四壳体挡板48和辅屏第一壳体上盖38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可以相对运动。
[0082]上述“主屏体”与“辅屏体”通过设置在主屏第二壳体上盖24与辅屏第二壳体37之间、主屏第一壳体上盖23与辅屏第一壳体36之间的主辅屏壳体连接件52连接在一起,既构成了本实施例所述“基于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屏幕的多功能一体电子终端设备”,并且,“主屏体”与“辅屏体”均可以整体绕主辅屏壳体连接件52作夹角从O度到180度的转动,上述图10和图13所示即为“主屏体”与“辅屏体”整体绕主辅屏壳体连接件52成180度角时的状态,此时,将本实施例的电子终端插入台式转轴54内并固定在台式底座53上(台式转轴54可绕台式底座53转动,以调节终端屏幕角度),本实施例的电子终端即可作为台式电脑或者电视机使用,结合程序的运行,在不同使用场景及需求下,主屏10可以显示一个完整画面,也可以分别在主屏上半部分101和主屏下半部分102显不不同的画面,同时,辅屏20也可同时显示相同或者不同的画面,并可以通过触摸方式或者外接实体键盘及鼠标于终端的方式,实现同一台台式电脑可多人同时使用。
[0083]应当理解的是,上述主屏支撑板支撑件35和辅屏支撑板支撑件51可采用上述螺旋式升起或下降方式,也可采用弹簧式、液压式等多种升起或下降方式,因此,本实施例上述主屏支撑板支撑件35和辅屏支撑板支撑件51采用的螺旋式升起或下降方式,只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起限定作用。
[0084]请参阅图13,在图10的基础上,当“辅屏体”整体绕主辅屏壳体连接件52旋转,使得由辅屏第一壳体36、辅屏第二壳体37、辅屏第一内藏支撑板41和辅屏第二内藏支撑板42构成并支撑主屏上半部分101的平面,与由主屏第一壳体21、主屏第二壳体22、主屏第一内藏支撑板25和主屏第二内藏支撑板26构成并支撑主屏下半部分102的平面,两平面成大于O度小于180度的夹角,此时,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实施例1的主屏10也会随着“辅屏体”的转动而沿着中间部位折叠,使得主屏上半部分101和主屏下半部分102也成大于O度小于180度的夹角,则本实施例的电子终端即可作为笔记本电脑使用,结合程序的运行,主屏上半部分101可作为主显示区域,而主屏下半部分102可借助输入法软件(如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等)的虚拟键盘使该区域作为笔记本电脑的键盘输入区,还可作为主屏上半部分101主显示区域的辅助显示区域,实现多程序、多任务的协同工作(比如主屏上半部分101主显示区域可调用视频软件用来看电影,主屏下半部分102辅助显示区域可以调用文档处理软件听写电影中的英语句子;再比如主屏上半部分101主显示区域可以调用阅读软件读书,主屏下半部分102辅助显示区域可以调用文档处理软件记录读书心得等等。),另外,在不同使用场景及需求下,辅屏20也可同时显示相同或者不同的画面,并可以通过触摸方式或者外接实体键盘及鼠标于终端的方式,实现同一台笔记本电脑多人同时使用。
[0085]请参阅图14,在图13的基础上,当“辅屏体”整体绕主辅屏壳体连接件52继续旋转,使得由辅屏第一壳体36、辅屏第二壳体37、辅屏第一内藏支撑板41和辅屏第二内藏支撑板42构成并支撑主屏上半部分101的平面,与由主屏第一壳体2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