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屏幕显示区域尺寸的调节方法、基于上述屏幕的终端设备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528962阅读:来源:国知局
1、主屏第二壳体22、主屏第一内藏支撑板25和主屏第二内藏支撑板26构成并支撑主屏下半部分102的平面,两平面成O度的夹角,此时,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实施例1的主屏10也会随着“辅屏体”的转动而沿着中间部位继续折叠,使得主屏上半部分101和主屏下半部分102也成O度夹角而完全贴合,则本实施例的电子终端即可作为平板电脑使用,结合程序的运行,主屏10完全退出工作,不再提供显示功能,而辅屏20则完全承担显示功能。
[0086]请参阅图15,在图14的基础上,推动主屏第二壳体22和辅屏第二壳体37,使其分别沿着与主屏第一壳体21和辅屏第一壳体36相向的方向运动,主屏伸缩构件34和辅屏伸缩构件49也会逐渐收缩,主屏支撑板支撑件35随着主屏伸缩构件34收缩过程中其螺旋线的旋转而旋转,从而下降,不再支撑主屏第一内藏支撑板25、主屏第二内藏支撑板26、主屏第三内藏支撑板27和主屏第四内藏支撑板28,失去支撑的主屏第一内藏支撑板25、主屏第二内藏支撑板26、主屏第三内藏支撑板27和主屏第四内藏支撑板28借助相互之间连接的滑块沿着滑槽运动,与此同时,主屏第一壳体挡板29、主屏第二壳体挡板31、主屏第三壳体挡板32、主屏第四壳体挡板33也借助相互之间连接的滑块沿着滑槽一起运动,以上构件一同被收纳进主屏第一壳体21、主屏第二壳体22、主屏第一壳体上盖23、主屏第二壳体上盖24的内部。
[0087]同样的,辅屏支撑板支撑件51随着辅屏伸缩构件49收缩过程中其螺旋线的旋转而旋转,从而下降,不再支撑辅屏第一内藏支撑板41、辅屏第二内藏支撑板42、辅屏第三内藏支撑板43和辅屏第四内藏支撑板44,失去支撑的辅屏第一内藏支撑板41、辅屏第二内藏支撑板42、辅屏第三内藏支撑板43和辅屏第四内藏支撑板44借助相互之间连接的滑块沿着滑槽运动,与此同时,辅屏第一壳体挡板45、辅屏第二壳体挡板46、辅屏第三壳体挡板47、辅屏第四壳体挡板48也借助相互之间连接的滑块沿着滑槽一起运动,以上构件一同被收纳进辅屏第一壳体36、辅屏第二壳体37、辅屏第一壳体上盖38、辅屏第二壳体上盖39的内部。
[0088]在上述主屏伸缩构件34和辅屏伸缩构件49逐渐收缩的过程中,位于主屏第一壳体21和主屏第二壳体22中的屏幕卷轴50,也会绕自身的中轴线转动,带动折叠后的屏幕实施例I (包括主屏10和辅屏20) —起卷入位于主屏第一壳体21和主屏第二壳体22中的屏幕收纳筒60内。则本实施例的电子终端即可作为手机使用,结合程序的运行,主屏10完全退出工作,不再提供显示功能,而辅屏20的露出部分则完全承担显示功能。
[0089]上述图10、图13、图14、图15依次展示并说明了本实施例终端设备通过折叠、卷曲收缩的步骤,实现依次从台式电脑(或电视机)到笔记本电脑到平板电脑到手机的状态切换过程。如若要实现本实施例终端设备从手机到平板电脑到笔记本电脑到台式电脑(或电视机)状态的依次切换,只需通过拉伸、打开的步骤按照从图15到图14到图13到图10的顺序操作即可。实现了本实施例电子终端设备在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屏幕尺寸相差较大的、不同型号、不同外观大小、不同功能要求、不同应用场景要求的电子终端设备间(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或电视机等)的自由切换,非常适用于个人通讯、娱乐游戏、观赏视频、移动办公、演讲交流、商务活动等多个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既适合个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适合企业等社会机构的消费需求。
[0090]请同时参阅图16和图17,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略作调整形成以下衍生方案:当仅保留下述构件“主屏下半部分102、屏幕卷轴50、主屏第一壳体21、主屏第二壳体22、主屏第一壳体上盖23、主屏第二壳体上盖24、主屏第一内藏支撑板25、主屏第二内藏支撑板26、主屏第三内藏支撑板27、主屏第四内藏支撑板28、主屏第一壳体挡板29、主屏第二壳体挡板31、主屏第三壳体挡板32、主屏第四壳体挡板33、主屏伸缩构件34、主屏支撑板支撑件35”重新组合成的终端设备,随着主屏伸缩构件34的收缩(或展开),相应的主屏支撑板支撑件35会下降(或升起),同时主屏第一内藏支撑板25、主屏第二内藏支撑板26、主屏第三内藏支撑板27、主屏第四内藏支撑板28、主屏第一壳体挡板29、主屏第二壳体挡板31、主屏第三壳体挡板32、主屏第四壳体挡板33也会借助相互之间连接的滑块沿着滑槽滑入收纳(或滑出升起、滑出伸展),其屏幕102也会随着屏幕卷轴50的转动而卷起收纳(或放出展开),适合于在一个方向屏幕尺寸较小且该方向屏幕尺寸相同或者相近的终端设备(如手机和平板电脑)之间的兼容,非常适合于个人通讯、娱乐游戏、观赏视频等多种场景的应用需求,适合个人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0091]基于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屏幕的多功能一体电子终端设备实施例2:
[0092]如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组成部件包括: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实施例2 (由主屏10和辅屏20组成)、屏幕卷轴50、主屏内壳体55、主屏内壳体上盖56、主屏中壳体57、主屏外壳体58、主屏外壳体上盖59、主屏伸缩构件61、辅屏内壳体62、辅屏内壳体补充件63、辅屏内壳体上盖64、辅屏中壳体65、辅屏中壳体补充件66、辅屏外壳体67、辅屏外壳体上盖68、辅屏伸缩构件69、辅屏壳体支撑件71、主辅屏壳体连接件52、台式底座53 (仅适用于终端作为台式电脑或电视机等屏幕完全展开的情况)、台式转轴54(仅适用于终端作为台式电脑或电视机等屏幕完全展开的情况)。
[0093]请同时参阅图18、图19、图20,此时上述终端处于完全展开用于台式电脑(或电视机)状态。其组成构件中,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实施例2的主屏10的下半部分102的一侧与屏幕卷轴50连接在一起,另一侧固定在主屏外壳体58上,屏幕卷轴50安装在主屏内壳体55内的空腔构成的屏幕收纳筒60里,并且屏幕卷轴50可以在屏幕收纳筒60内绕自身中心轴转动,同时,主屏伸缩构件61的两侧分别与主屏内壳体55和主屏外壳体58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主屏内壳体55与主屏内壳体上盖56紧密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壳体,主屏内壳体55、主屏内壳体上盖56分别与主屏中壳体57的两侧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且由主屏内壳体55和主屏内壳体上盖56组成的壳体可以通过滑槽与滑块的相对运动沿着滑槽藏入主屏中壳体57中或从中滑出,主屏外壳体58和主屏外壳体上盖59紧密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壳体,主屏中壳体57的两侧分别与主屏外壳体58和主屏外壳体上盖59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并且主屏中壳体57可以通过滑槽与滑块的相对运动沿着滑槽藏入由主屏外壳体58及主屏外壳体上盖59组成的壳体中或从中滑出。此时,主屏伸缩构件61完全伸展,使得由主屏内壳体55和主屏内壳体上盖56组成的壳体从主屏中壳体57中沿滑槽完全滑出,也使得主屏中壳体57从由主屏外壳体58及主屏外壳体上盖59组成的壳体中沿滑槽完全滑出,并且滑出后的由主屏内壳体55和主屏内壳体上盖56组成的壳体、滑出后的主屏中壳体57、由主屏外壳体58和主屏外壳体上盖59组成的壳体,其各自与主屏下半部分102接触的那一面均处于一个平面,以保证主屏下半部分102的平整及使用过程中有足够的平面外刚度。以上构件共同组成“主屏体”。
[0094]同样的,下述构件共同组成“辅屏体”,辅屏内壳体62和辅屏内壳体上盖64紧密连接,再与辅屏内壳体补充件63 —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壳体,辅屏内壳体补充件63分别与辅屏内壳体62、辅屏内壳体上盖64通过滑块和滑槽连接,使得辅屏内壳体补充件63可以通过滑槽与滑块的相对运动升起或者降下。辅屏中壳体65和辅屏中壳体补充件66通过滑槽与滑块的连接方式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壳体,并且辅屏中壳体补充件66可以通过滑槽与滑块的相对运动升起或者降下,辅屏内壳体62、辅屏内壳体上盖64分别与辅屏中壳体65的两侧通过滑槽与滑块的方式连接,使得由辅屏内壳体62、辅屏内壳体补充件63以及辅屏内壳体上盖64组成的壳体可以通过滑槽与滑块的相对运动沿着滑槽藏入由辅屏中壳体65和辅屏中壳体补充件66组成的壳体中或从中滑出。辅屏外壳体67和辅屏外壳体上盖68紧密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壳体,辅屏中壳体65的两侧分别于辅屏外壳体67、辅屏外壳体上盖68通过滑块和滑槽连接,使得由辅屏中壳体65和辅屏中壳体补充件66组成的壳体可以通过滑槽与滑块的相对运动沿着滑槽藏入由辅屏外壳体67和辅屏外壳体上盖68组成的壳体中或从中滑出。辅屏伸缩构件69的两侧分别与辅屏内壳体62和辅屏外壳体67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此时,辅屏伸缩构件69完全伸展,使得由辅屏内壳体62、辅屏内壳体补充件63和辅屏内壳体上盖64组成的壳体从由辅屏中壳体65和辅屏中壳体补充件66组成的壳体中沿滑槽完全滑出,也使得由辅屏中壳体65和辅屏中壳体补充件66组成的壳体从由辅屏外壳体67和辅屏外壳体上盖68组成的壳体中沿滑槽完全滑出。滑出后的由辅屏内壳体62、辅屏内壳体补充件63和辅屏内壳体上盖64组成的壳体,滑出后的由辅屏中壳体65和辅屏中壳体补充件66组成的壳体,以及由辅屏外壳体67和辅屏外壳体上盖68组成的壳体,其各自与主屏上半部分101接触的那一面均处于一个平面,以保证主屏上半部分101的平整及使用过程中有足够的平面外刚度。另外,辅屏壳体支撑件71安装在辅屏伸缩构件69上,并可通过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方式沿着辅屏伸缩构件69内的螺旋线旋转,从而升起或下降,此时,伴随着辅屏伸缩构件69的完全伸展,辅屏壳体支撑件71因辅屏伸缩构件69伸展过程中螺旋线的旋转而处于升起状态,顶起并支撑住辅屏内壳体补充件63和辅屏中壳体补充件66,使得辅屏内壳体补充件63、辅屏中壳体补充件66、由辅屏外壳体67和辅屏外壳体上盖68组成的壳体与辅屏20接触的那一面均处于一个平面,以保证辅屏20的平整及使用过程中有足够的平面外刚度。以上构件共同组成“辅屏体”。
[0095]上述“主屏体”与“辅屏体”通过设置在主屏外壳体上盖59与辅屏外壳体67之间的主辅屏壳体连接件52、以及辅屏内壳体62与主屏内壳体上盖56之间的滑块与滑槽连接在一起,既构成了本实施例所述“基于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屏幕的多功能一体电子终端设备”,并且,“主屏体”与“辅屏体”均可以整体绕主辅屏壳体连接件52作夹角从O度到180度的转动,上述图19和图20所示即为“主屏体”与“辅屏体”整体绕主辅屏壳体连接件52成180度角时的状态,此时,将本实施例的电子终端插入台式转轴54内并固定在台式底座53上(台式转轴54可绕台式底座53转动,以调节终端屏幕角度),本实施例的电子终端即可作为台式电脑或者电视机使用,结合程序的运行,在不同使用场景及需求下,主屏10可以显示一个完整画面,也可以分别在主屏上半部分101和主屏下半部分102显示不同的画面,同时,辅屏20也可同时显示相同或者不同的画面,并可以通过触摸方式或者外接实体键盘及鼠标于终端的方式,实现同一台台式电脑可多人同时使用。
[0096]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辅屏壳体支撑件71可采用上述螺旋式升起或下降方式,也可采用弹簧式、液压式等多种升起或下降方式,因此,本实施例上述辅屏壳体支撑件71采用的螺旋式升起或下降方式,只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起限定作用。
[0097]请参阅图21,在图18的基础上,当“辅屏体”整体绕主辅屏壳体连接件52旋转,使得由辅屏内壳体62、辅屏中壳体65和辅屏外壳体67构成并支撑主屏上半部分101的平面,与由主屏内壳体55、主屏中壳体57和主屏外壳体58构成并支撑主屏下半部分102的平面,两平面成大于O度小于180度的夹角,此时,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实施例2的主屏10也会随着“辅屏体”的转动而沿着中间部位折叠,使得主屏上半部分101和主屏下半部分102也成大于O度小于180度的夹角,则本实施例的电子终端即可作为笔记本电脑使用,结合程序的运行,主屏上半部分101可作为主显示区域,而主屏下半部分102可借助输入法软件(如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等)的虚拟键盘使该区域作为笔记本电脑的键盘输入区,还可作为主屏上半部分101主显示区域的辅助显示区域,实现多程序、多任务的协同工作(比如主屏上半部分101主显示区域可调用视频软件用来看电影,主屏下半部分102辅助显示区域可以调用文档处理软件听写电影中的英语句子;再比如主屏上半部分101主显示区域可以调用阅读软件读书,主屏下半部分102辅助显示区域可以调用文档处理软件记录读书心得等等。),另外,在不同使用场景及需求下,辅屏20也可同时显示相同或者不同的画面,并可以通过触摸方式或者外接实体键盘及鼠标于终端的方式,实现同一台笔记本电脑多人同时使用。
[0098]请参阅图22,在图21的基础上,当“辅屏体”整体绕主辅屏壳体连接件52继续旋转,使得由辅屏内壳体62、辅屏中壳体65和辅屏外壳体67构成并支撑主屏上半部分101的平面,与由主屏内壳体55、主屏中壳体57和主屏外壳体58构成并支撑主屏下半部分102的平面,两平面成O度的夹角,此时,能调节显示区域尺寸的屏幕实施例2的主屏10也会随着“辅屏体”的转动而沿着中间部位继续折叠,使得主屏上半部分101和主屏下半部分102也成O度夹角而完全贴合,则本实施例的电子终端即可作为平板电脑使用,结合程序的运行,主屏10完全退出工作,不再提供显示功能,而辅屏20则完全承担显示功能。
[0099]请参阅图23,在图22的基础上,同时推动由主屏外壳体58和主屏外壳体上盖59组成的壳体、由辅屏外壳体67和辅屏外壳体上盖68组成的壳体,使它们沿着与主屏内壳体55相向的方向运动,与此同时,主屏伸缩构件61和辅屏伸缩构件69也会逐渐收缩,辅屏壳体支撑件71随着辅屏伸缩构件69收缩过程中其螺旋线的旋转而旋转,从而下降,不再支撑辅屏内壳体补充件63和辅屏中壳体补充件66,失去支撑的辅屏内壳体补充件63下降,并与辅屏内壳体62及辅屏内壳体上盖64 —起,借助辅屏内壳体62及辅屏内壳体上盖64分别与辅屏中壳体65两侧连接的滑块沿着滑槽运动,滑入收纳进由辅屏中壳体65和辅屏中壳体补充件66组成的壳体内。同样的,失去支撑的辅屏中壳体补充件66下降,并与辅屏中壳体65 —起,借助辅屏中壳体65分别与辅屏外壳体67、辅屏外壳体上盖6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