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同田间措施下的水土流失模拟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48231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同田间措施下的水土流失模拟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然地理教学教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同田间措施下的水土流失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方面,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用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目前的自然地理教学中,由于地理现象涉及对象较复杂,空间尺度较大、时间尺度模拟较难,多数自然地理因素表达受到条件限制,到目前为止,自然地理方面的教具较鲜见,很少有成功的教学经验。这就使得在自然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让教师授课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起来非常抽象,难以理解。高等学校自然地理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各种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具才能使课堂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只有通过设计各种便于操作,便于制作的教具,才能使教师从繁重的理论讲解中解脱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潜力,通过教具演示自然地理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以达到学生轻松掌握教师所授内容之效果。
[0003]另一方面,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而且给下游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灾害。水土流失是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下产生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人为因素主要是田间耕作、采取田间措施等。如何采用合理方法治理水土流失,成为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
[0004]在人为因素中,采取田间措施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水土流失模型构建时,是否采取田间措施,采取什么样的田间措施又是影响水土流失强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能够有一种能够形象、直观揭示不同田间措施对水土流失影响程度的教学演示装置用于自然地理课堂教学中水土流失的学习,一方面将使学生深刻理解水土流失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将为学生研宄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提供参考,但是,现有技术中缺乏结构简单、实现方便且成本低、使用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的能够形象、直观揭示不同田间措施对水土流失影响程度的教学演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不同田间措施下的水土流失模拟装置,其结构简单,实现方便且成本低,使用操作方便,在自然地理的理论课堂上能够方便、形象、直观地演示不同田间措施对水土流失情况的影响程度,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同田间措施下的水土流失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坡面支撑架和降雨设备支撑架,以及安装在箱体坡面支撑架顶部的箱体坡面和安装在降雨设备支撑架顶部的降雨设备;所述箱体坡面由坡度相同的鱼鳞坑坡面、平滑坡面和水平阶坡面组成,所述鱼鳞坑坡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水槽,所述第一出水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量杯,所述平滑坡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出水槽,所述第二出水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量杯,所述水平阶坡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出水槽,所述第三出水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三量杯;所述降雨设备包括与降雨设备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的降雨平板、水源连接管和设置在水源连接管上且用于调节降雨强度的阀门,所述降雨平板上嵌入安装有多根位于鱼鳞坑坡面、平滑坡面和水平阶坡面上方且均匀布设的带孔降雨管,多根所述带孔降雨管分别通过多根连接水管与水源连接管连接。
[0007]上述的一种不同田间措施下的水土流失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鳞坑坡面的坡度、平滑坡面的坡度和水平阶坡面的坡度均为20°?80°。
[0008]上述的一种不同田间措施下的水土流失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坡面支撑架由多根竖直支撑杆构成。
[000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0]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
[0011]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操作方便,在自然地理的理论课堂上能够方便、形象、直观地演示不同田间措施对水土流失情况的影响程度,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变得形象生动,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水土流失的理论知识,且能够为学生研宄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提供参考。
[0012]3、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水土流失教学演示装置中模拟不同田间措施的问题,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00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方便且成本低,使用操作方便,在自然地理的理论课堂上能够方便、形象、直观地演示不同田间措施对水土流失情况的影响程度,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0014]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I一箱体坡面支撑架;2—降雨设备支撑架;3—第一出水槽;
[0018]4一鱼鳞坑坡面; 5—平滑坡面;6—第二出水槽;
[0019]7—第一量杯;8—降雨平板;9 一水源连接管;
[0020]10—阀门;11 一连接水管; 12—带孔降雨管;
[0021]13—第二量杯;14 一水平阶坡面; 15—第三出水槽;
[0022]16一第二量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坡面支撑架I和降雨设备支撑架2,以及安装在箱体坡面支撑架I顶部的箱体坡面和安装在降雨设备支撑架2顶部的降雨设备;所述箱体坡面由坡度相同的鱼鳞坑坡面4、平滑坡面5和水平阶坡面14组成,所述鱼鳞坑坡面4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水槽3,所述第一出水槽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量杯7,所述平滑坡面5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出水槽6,所述第二出水槽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量杯13,所述水平阶坡面14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出水槽15,所述第三出水槽15的下方设置有第三量杯16 ;所述降雨设备包括与降雨设备支撑架2顶部固定连接的降雨平板8、水源连接管9和设置在水源连接管9上且用于调节降雨强度的阀门10,所述降雨平板8上嵌入安装有多根位于鱼鳞坑坡面4、平滑坡面5和水平阶坡面14上方且均匀布设的带孔降雨管12,多根所述带孔降雨管12分别通过多根连接水管11与水源连接管9连接。其中,平滑坡面5即为没有采取田间措施的坡面。
[00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鱼鳞坑坡面4的坡度、平滑坡面5的坡度和水平阶坡面14的坡度均为20°?80°。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坡面支撑架I由多根竖直支撑杆构成。
[0026]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在鱼鳞坑坡面4、平滑坡面5和水平阶坡面14内覆盖质地完全一样的黄土层,然后将水源连接管9连接到水源的水龙头上,拧开水龙头,并拧动阀门10,使降雨设备中的带孔降雨管12以合适的强度降雨,这时鱼鳞坑坡面4内、平滑坡面5内和水平阶坡面14内会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情况发生,经过一定时间的模拟降雨后,关闭水龙头停止模拟降雨,通过观察第一量杯7、第二量杯16和第三量杯16中的水土刻度可以发现,平滑坡面5水土流失较多,鱼鳞坑坡面4和水平阶坡面14水土流失较少,从而可以得到结论:在同等坡度和降水条件下、相同质地的黄土层水土流失强度与田间措施相关,应该因地制宜的修建不同的田间措施以达到保持水土的效果。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不同田间措施下的水土流失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坡面支撑架(I)和降雨设备支撑架(2),以及安装在箱体坡面支撑架(I)顶部的箱体坡面和安装在降雨设备支撑架(2)顶部的降雨设备;所述箱体坡面由坡度相同的鱼鳞坑坡面(4)、平滑坡面(5)和水平阶坡面(14)组成,所述鱼鳞坑坡面(4)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水槽(3),所述第一出水槽(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量杯(7),所述平滑坡面(5)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出水槽¢),所述第二出水槽(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量杯(13),所述水平阶坡面(14)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出水槽(15),所述第三出水槽(15)的下方设置有第三量杯(16);所述降雨设备包括与降雨设备支撑架(2)顶部固定连接的降雨平板(8)、水源连接管(9)和设置在水源连接管(9)上且用于调节降雨强度的阀门(10),所述降雨平板(8)上嵌入安装有多根位于鱼鳞坑坡面(4)、平滑坡面(5)和水平阶坡面(14)上方且均匀布设的带孔降雨管(12),多根所述带孔降雨管(12)分别通过多根连接水管(11)与水源连接管(9)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同田间措施下的水土流失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鳞坑坡面(4)的坡度、平滑坡面(5)的坡度和水平阶坡面(14)的坡度均为20°?8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同田间措施下的水土流失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坡面支撑架(I)由多根竖直支撑杆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同田间措施下的水土流失模拟装置,包括箱体坡面支撑架、降雨设备支撑架、箱体坡面和降雨设备;箱体坡面由坡度相同的鱼鳞坑坡面、平滑坡面和水平阶坡面组成,鱼鳞坑坡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水槽,第一出水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量杯,平滑坡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出水槽,第二出水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量杯,水平阶坡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出水槽,第三出水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三量杯;降雨设备包括降雨平板、水源连接管和阀门,降雨平板上嵌入安装有多根带孔降雨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方便且成本低,使用操作方便,能够方便、形象、直观地演示不同田间措施对水土流失情况的影响程度,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IPC分类】G09B25-06
【公开号】CN204557936
【申请号】CN201520277599
【发明人】郭斌
【申请人】西安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