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证实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酸的实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56206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证实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酸的实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属化学领域,涉及一种化学实验装置,具体的是用于演示初中化学课本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
[0003]二、
【背景技术】
[0004]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的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第42页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课本中是这样演示的:打开一瓶汽水的瓶盖,用带导气管的橡皮塞塞紧汽水瓶,将导气管伸入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溶解在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外逸,并与水作用生成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物质一一碳酸,然后对呈红色的液体加热,溶液又变为紫色。课本上这样做实验存在缺陷: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这到底是二氧化碳气体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还是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使它变红色,并不能肯定,缺乏说服力。
[0005]三、【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证实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酸的实验装置。使用本实用新型做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明显,说服力强。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的:
[0008]—种证实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酸的实验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它由装有石灰石(2)的第一广口瓶(1)、第一双孔橡皮塞(3)、装有稀盐酸的分液漏斗(4)、第一导气管(5)、第一乳胶管(6)、第二导气管(7)、第二双孔橡皮塞(8)、装有浓硫酸的第二广口瓶(9)、第三导气管(10)、第二乳胶管(11 )、装有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13)的第一干燥管(12)、第一单孔橡皮塞(14)、装有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16)的第二干燥管(15)、第二单孔橡皮塞
(17)、第四导气管(18)、第三乳胶管(19)、第五导气管(20)、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21)组成。
[0009]带分液漏斗(4)和第一导气管(5 )的第一双孔橡皮塞(3 )塞紧装有石灰石(2 )的第一广口瓶(1);带第二导气管(7)和第三导气管(10)的第二双孔橡皮塞(8)塞紧装有浓硫酸的第二广口瓶(9),第二双孔橡皮塞(8)里端的第二导气管(7)的末端伸进浓硫酸中,第二双孔橡皮塞(8 )里端的第三导气管(10 )稍微露出橡皮塞。第一乳胶管(6 )连接第一双孔橡皮塞(3 )外端的第一导气管(5 )和第二双孔橡皮塞(8 )外端的第二导气管(7 );第二乳胶管
(11)连接第二双孔橡皮塞(8)外端的第三导气管(10)和装有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13)的第一干燥管(12)较小的那端管口。带装有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16)的第二干燥管(15)的第一单孔橡皮塞(14)塞紧装有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13)的第一干燥管(12)较大的那端管口 ;带第四导气管(18)的第二单孔橡皮塞(17)塞紧装有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16)的第二干燥管(15)较大的那端管口。第三乳胶管(19)连接第四导气管(18)和第五导气管(20),第五导气管(20)的末端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21)中。
[0010]实验过程: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分液漏斗(4)和第一导气管(5)插在第一双孔橡皮塞(3 )上,把适量的石灰石(2 )装进第一广口瓶(1)中,用带分液漏斗(4)和第一导气管(5 )的第一双孔橡皮塞(3 )塞紧装有石灰石(2 )的第一广口瓶(1);在第二广口瓶(9 )中装适量浓硫酸,将第二导气管(7 )和第三导气管(10 )插在第二双孔橡皮塞(8 )上,用带第二导气管(7)和第三导气管(10)的第二双孔橡皮塞(8)塞紧装有浓硫酸的第二广口瓶(9),第二双孔橡皮塞(8)里端的第二导气管(7)的末端伸进浓硫酸中,第二双孔橡皮塞
(8)里端的第三导气管(10)稍微露出橡皮塞。用第一乳胶管(6)连接第一双孔橡皮塞(3)外端的第一导气管(5)和第二双孔橡皮塞(8)外端的第二导气管(7);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13 )装进第一干燥管(12 )中,用第二乳胶管(11)连接第二双孔橡皮塞(8 )外端的第三导气管(10)和装有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13)的第一干燥管(12)较小的那端管口 ;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16)装进第二干燥管(15)中,第二干燥管(15)较小的那端插在第一单孔橡皮塞(14)上,带装有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16)的第二干燥管(15)的第一单孔橡皮塞(14)塞紧装有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13)的第一干燥管(12)较大的那端管口 ;第四导气管(18)插在第二单孔橡皮塞(17)上,带第四导气管(18)的第二单孔橡皮塞(17)塞紧装有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16)的第二干燥管(15)较大的那端管口。用第三乳胶管(19)连接第四导气管(18)和第五导气管(20),第五导气管(20)的末端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21)中。实验时,往分液漏斗(4)中加稀盐酸,打开分液漏斗(4)的活塞,稀盐酸流进第一广口瓶(1)中与石灰石(2)接触后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然后关闭分液漏斗(4)的活塞。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第一导气管(5 )和第二导气管(7 )后进入装有浓硫酸的第二广口瓶(9 )中,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被浓硫酸吸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第一干燥管(12 )与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13)接触,干燥的石蕊试纸(13)没有变化,这说明二氧化碳气体本身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第二干燥管(15)中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16)变红色,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与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16)上的水分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烧杯(21)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通过第一干燥管(12)和第二干燥管(15)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没有氯化氢气体。以上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不能直接使石蕊变色,而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红色,从而证明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生成酸。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本实用新型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现象明显,说服力强。
[0012]四、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14]图中的标识分别表示:
[0015](1)第一广口瓶(2)石灰石 (3)第一双孔橡皮塞(4)装有稀盐酸的分液漏斗
(5)第一导气管 (6)第一乳胶管 (7)第二导气管 (8)第二双孔橡皮塞 (9)装有浓硫酸的第二广口瓶 (10)第三导气管(11)第二乳胶管(12)第一干燥管(13)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14)第一单孔橡皮塞(15)第二干燥管(16)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17)第二单孔橡皮塞(18)第四导气管(19)第三乳胶管(20)第五导气管 (21)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0016]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种证实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酸的实验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它由装有石灰石(2)的第一广口瓶(1)、第一双孔橡皮塞(3)、装有稀盐酸的分液漏斗(4)、第一导气管
(5)、第一乳胶管(6)、第二导气管(7)、第二双孔橡皮塞(8)、装有浓硫酸的第二广口瓶(9)、第三导气管(10)、第二乳胶管(11 )、装有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13)的第一干燥管(12)、第一单孔橡皮塞(14)、装有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16)的第二干燥管(15)、第二单孔橡皮塞
(17)、第四导气管(18)、第三乳胶管(19)、第五导气管(20)、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21)组成。
[0019]带分液漏斗(4)和第一导气管(5 )的第一双孔橡皮塞(3 )塞紧装有石灰石(2 )的第一广口瓶(1);带第二导气管(7)和第三导气管(10)的第二双孔橡皮塞(8)塞紧装有浓硫酸的第二广口瓶(9),第二双孔橡皮塞(8)里端的第二导气管(7)的末端伸进浓硫酸中,第二双孔橡皮塞(8 )里端的第三导气管(10 )稍微露出橡皮塞。第一乳胶管(6 )连接第一双孔橡皮塞(3 )外端的第一导气管(5 )和第二双孔橡皮塞(8 )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