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书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294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书写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调节书写板,包括主板、固定机构和至少一副板,该主板和副板均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上,所述主板相对固定机构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所述副板相对固定机构沿侧向方向滑动设置,当副板沿侧向方向以远离主板的方式移动至最外端后,使主板沿前后方向移动至最后端,且主板和副板的侧边紧靠,从而使主板与副板的前板面平整,当主板沿前后方向移动至最前端,使副板沿侧向方向以靠近主板的方式移动后,从而使副板的前板面抵靠于主板的后板面。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副板沿固定机构拉出的距离,能够调整书写板的书写面积,当副板完全拉出时,主板的书写面能移动至与副板的书写面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从而保证书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专利说明】
一种可调节书写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书写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书写板。【背景技术】
[0002]书写板因为它易书写、易擦拭、不会产生粉笔灰的特性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青睐, 它多用于会议室、培训机构、公司备忘墙等地方。但是现有的书写板面积固定、高度固定、不易移动、稳定性不高,不方便存储和运输,而且在不同光线条件下无法原地调节角度,使观看者容易产生视觉模糊,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方案由此产生。【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书写面积可调节、书写板的位置和高度可调整、 稳定性尚的可调节书与板。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可调节书写板,包括主板、固定机构和至少一副板,该主板和副板均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上,固定机构所限制的板面的垂直方向为前后方向,固定机构所限制的板面的延伸方向为侧向方向,所述主板相对固定机构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所述副板相对固定机构沿侧向方向滑动设置,当副板沿侧向方向以远离主板的方式移动至最外端后,使主板沿前后方向移动至最后端,且主板和副板的侧边紧靠,从而使主板与副板的前板面平整,当主板沿前后方向移动至最前端,使副板沿侧向方向以靠近主板的方式移动后,从而使副板的前板面抵靠于主板的后板面;
[0006]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座,该支座沿所述侧向方向设置,该支座上沿支座延伸的方向设有第一滑轨,该第一滑轨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副板固定在第一滑块上,该副板能随该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滑轨上侧向滑动;
[0007]所述支座上沿垂直于该支座的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滑轨,每个第二滑轨上设有第二滑块,所述主板固定在第二滑块上,该主板能随该第二滑块沿该第二滑轨进行前后滑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轨上靠近外端设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滑块上靠近内外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挡块和第三挡块,当所述副板移动至最外端后,所述第二挡块能移动至与所述第一挡块相抵靠的位置,当所述副板移动至最内端后,所述第三挡块能移动至与所述第一挡块相抵靠的位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座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主板和所述副板均竖向设置该上支座与所述支座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副板设有两个,包括左副板和右副板,该左副板和右副板分别能向所述主板的两侧滑动,当该左副板和右副板分别向所述主板的两侧滑动至最外端后,所述主板能向后移动到该左副板和右副板之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上竖向设有限位板,当副板沿侧向方向以远离主板的方式移动至最外端后,使主板沿前后方向移动至最后端,该主板能抵靠在所述限位板上,当副板沿侧向方向以靠近主板的方式移动至最内端后,该副板能抵靠在所述限位板上。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主支架,该主支架包括底座和活动杆,该活动杆竖向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用于支撑所述固定机构,该活动杆能上下移动以调节所述主板和副板的高度;
[0013]所述底座包括底盘和固定杆,该固定杆竖向固定在所述底盘上,该固定杆顶部竖向设有让位孔,所述活动杆与让位孔配合并能在该让位孔中上下移动,该活动杆上套有锁死套,该锁死套抵靠在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并能调松和锁紧所述活动杆以调节该活动杆的高度。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副支架,该副支架包括至少一个转向杆,该转向杆的上端枢接在所述底座上,该转向杆的下端设置在地面上;
[0015]所述底座靠近上端的位置设有与所述转向杆相对应的连杆,该连杆的一端枢接在所述底座上,该连杆的另一端枢接在所述转向杆的上端。
[001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上设有与所述转向杆相配合的卡套,该转向杆能向上转动至与所述卡套相卡合的位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设有三个支脚,每个支脚分别安装有能在地面上活动的转向轮。
[0018]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杆的下端设有吸盘,该吸盘能吸合在地面上。
[0019]本实用新型中副板能在固定机构上进行滑动,通过调节副板沿固定机构滑动的距离,能够调整书写板的书写面积,当副板从固定机构上完全拉出时,即当副板沿侧向方向以远离主板的方式移动至最外端后,主板沿前后方向移动至最后端,且主板和副板的侧边紧靠,从而使主板与副板的前板面平整主板,从而保证主板的书写面能与副板的书写面处于同一平面,保证书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更好的满足书写要求。
[0020]本实用新型设置底座和活动杆,该活动杆能够调节主板和副板的高度,既能满足不同书写者的要求,还能满足不同观察者的要求,从而增强书写板的实用性。【附图说明】[0021 ]图1是实施例一可调节书写板中副板完全拉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实施例一可调节书写板中副板部分拉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的部分分解图;[〇〇24]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〇〇25]图5是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0026]图6是图5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7是实施例二可调节书写板的结构图;[〇〇28]图8是图7另一角度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一:
[0031] —种可调节书写板,图1是实施例一可调节书写板中副板完全拉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主板100、固定机构200和至少一副板300,该主板100和副板300均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200上,固定机构200所限制的板面的垂直方向为前后方向,固定机构200所限制的板面的延伸方向为侧向方向,所述主板100相对固定机构200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 所述副板300相对固定机构200沿侧向方向滑动设置,当副板300沿侧向方向以远离主板100 的方式移动至最外端后,使主板100沿前后方向移动至最后端,且主板100和副板300的侧边紧靠,从而使主板100与副板300的前板面平整,图2是实施例一可调节书写板中副板部分拉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主板100沿前后方向移动至最前端,使副板300沿侧向方向以靠近主板100的方式移动后,从而使副板300的前板面抵靠于主板100的后板面;具体地,可调节书写板在使用时,如图1所示,该副板300从所述固定机构200上完全拉出时,即当副板300沿侧向方向以远离主板100的方式移动至最外端后,向后移动所述主板100,当主板 100沿前后方向移动至最后端,所述主板100的书写面能与该副板300的书写面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同时该主板100的一侧边缘与该副板300的一侧边缘相抵靠,从而保证书写的平整性;如图2所示,当需要将副板300推进所述固定机构200时,先将主板100沿前后方向移动至最前端,然后使副板300沿侧向方向以靠近主板100的方式移动,以使所述副板300移进固定机构200,此时在主板100上进行书写时,主板100的后板面会抵靠在副板300的前板面上, 从而保证书写时主板100的稳定性;[〇〇32]图3是图1的部分分解图,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机构200包括支座201,该支座201沿所述侧向方向设置,该支座201上沿支座201延伸的方向设有第一滑轨202,该第一滑轨202 上设有第一滑块203,所述副板300固定在第一滑块203上,该副板300能随该第一滑块203在所述第一滑轨202上侧向滑动;[〇〇33]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和图3所示,所述支座201上沿垂直于该支座201 的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滑轨207,每个第二滑轨207上设有第二滑块208,所述主板100固定在第二滑块208上,该主板100能随该第二滑块208沿该第二滑轨207进行前后滑动。具体地,图5是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图,图6是图5中B的局部放大图,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支座 201上设有槽孔211,该槽孔211前后设置并与所述支座201垂直,所述第二滑轨207和第二滑块208均设置在该槽孔211中,该槽孔211的顶部敞开,所述第二滑块208上设有“L”型角铁 209,所述主板100的底部固定在该角铁209上,该角铁209能在该槽孔211中进行一定范围的前后移动,从而实现主板100的前后移动。
[0034]本实施例中副板能在固定机构上进行滑动,通过调节副板沿固定机构滑动的距离,能够调整书写板的书写面积,当副板从固定机构上完全拉出时,即当副板沿侧向方向以远离主板的方式移动至最外端后,主板沿前后方向移动至最后端,且主板和副板的侧边紧靠,从而使主板与副板的前板面平整主板,从而保证主板的书写面能与副板的书写面处于同一平面,保证书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更好的满足书写要求。
[003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滑轨202上靠近外端设有第一挡块204,所述第一滑块203上靠近内外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挡块205和第三挡块206,当所述副板300移动至最外端后,所述第二挡块205能移动至与所述第一挡块204相抵靠的位置,当所述副板300移动至最内端后,所述第三挡块206能移动至与所述第一挡块204相抵靠的位置。
[0036]本实施例在第一滑轨上设有第一挡块,通过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的抵靠配合,能够防止所述副板从所述支座上脱出,同时第一挡块也能够限制副板相对固定机构沿侧向方向滑动至最外端的位置,从而此时保证主板沿前后方向移动至最后端,主板和副板的侧边紧靠,并使主板与副板的前板面平整,主板书写面能与副板的书写面正好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如果没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的配合,主板与副板可能有部分重合或者主板与副板之间会产生间隙,不便于书写,会造成书写不连贯,给使用者带来极大地不便。[〇〇3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支座201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 所述主板100和所述副板300均竖向设置该上支座与所述支座之间。[〇〇38]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上支座和下支座能够提高主板和副板的稳定性,保证书写时, 能够减轻书写时主板副板产生的晃动,能够提高书写质量,也便于旁听者观看。[〇〇3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副板300设有两个,包括左副板和右副板,该左副板和右副板分别能向所述主板100的两侧滑动,当该左副板和右副板分别向所述主板100的两侧滑动至最外端后,所述主板100能向后移动到该左副板和右副板之间。
[0040]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左副板和右副板,能够进一步增大书写面积,而且当左副板和右副板完全拉出时,左右也会对称,从而保证书写板结构的稳定性和平稳性。
[004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每个副板300均包括前副板和后副板,所述副板300的外侧设有用于拉出和推进该副板300的拉手301。[0〇42 ]本实施例每个副板均包括如副板和后副板,能够增强副板结构的稳定性,提尚在前副板书写面上书写的质量。
[0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书写板,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机构200上竖向设有限位板210,当副板300沿侧向方向以远离主板100的方式移动至最外端后,使主板100沿前后方向移动至最后端,该主板100能抵靠在所述限位板210上,当副板300沿侧向方向以靠近主板的方式移动至最内端后,该副板300能抵靠在所述限位板210上。
[0044]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限位板,当副板完全拉出时,主板后移能够抵靠在该限位板上, 一方面使主板的书写面与副板的书写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另一方面,保证在主板上进行书写时,主板不发生移动,保证主板结构的稳定性,便于书写。
[0045]实施例二:
[0046]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图7是实施例二可调节书写板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还包括主支架400,该主支架400包括底座401和活动杆402,该活动杆402竖向设置在所述底座401 上并用于支撑所述固定机构200,该活动杆402能上下移动以调节所述主板100和副板300的高度;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200的下方可以设有U型支架407,所述活动杆402穿过该U型支架407并与该固定机构200连接。通过设置U型支架,进一步提高主板副板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书写时主板与副板的平稳性,提高书写质量。[〇〇47] 如图7所示,所述底座401包括底盘403和固定杆404,该固定杆404竖向固定在所述底盘403上,该固定杆404顶部竖向设有让位孔(图中未示出),所述活动杆402与让位孔配合并能在该让位孔中上下移动,该活动杆402上套有锁死套405,该锁死套405抵靠在所述固定杆404的顶端并能调松和锁紧所述活动杆402以调节该活动杆402的高度。
[0048]本实施例设置底座和活动杆,该活动杆能够调节主板和副板的高度,既能满足不同书写者的要求,还能满足不同观察者的要求,从而增强书写板的实用性。[〇〇49]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7所示,还包括副支架500,该副支架500包括至少一个转向杆501,该转向杆501的上端枢接在所述底座101上,该转向杆501的下端设置在地面上;
[0050]如图7所示,所述底座401靠近上端的位置设有与所述转向杆501相对应的连杆 502,该连杆502的一端枢接在所述底座401上,该连杆502的另一端枢接在所述转向杆501的上端。
[0051]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转向杆,该转向杆的下端设置在地面上,在书写时,能够保证书写板整体的稳定性,不会在书写时发生移动,优选的,可以设置两个转向杆,这样两个转向杆与底座形成三个支腿,能够很好提升书写板的稳定性。另外,底座能够相对转向杆进行一定范围的转动,这样在使用书写板时,便于根据光线环境,原地调整书写板的角度,有利于旁听者进行观看,不会产生视觉模糊。
[005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图8是图7另一角度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所述固定机构200上设有与所述转向杆501相配合的卡套503,该转向杆501能向上转动至与所述卡套503相卡合的位置。
[0053]本实施例中转向杆能够卡合在卡套中,在不用时,可以将转向杆收进卡套中,然后把书写板移动到其他地方,便于书写板的移动和运输。[〇〇5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底座403设有三个支脚,每个支脚分别安装有能在地面上活动的转向轮406。
[0055]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转向轮,便于书写板的移动,便于不同地点的使用,更好地满足生产和生活要求。[〇〇5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转向杆501的下端设有吸盘504, 该吸盘504能吸合在地面上,优选的,该吸盘504可以采用球头吸盘。[〇〇57]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吸盘,吸盘能够适用不同的环境,吸盘与地面紧密接触后,吸盘能够吸合在地面上,能够进一步提高书写板的稳定性。
[005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可调节书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固定机构和至少一副板,该主板和副板 均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上,固定机构所限制的板面的垂直方向为前后方向,固定机构所限 制的板面的延伸方向为侧向方向,所述主板相对固定机构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所述副板 相对固定机构沿侧向方向滑动设置,当副板沿侧向方向以远离主板的方式移动至最外端 后,使主板沿前后方向移动至最后端,且主板和副板的侧边紧靠,从而使主板与副板的前板 面平整,当主板沿前后方向移动至最前端,使副板沿侧向方向以靠近主板的方式移动后,从 而使副板的前板面抵靠于主板的后板面;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支座,该支座沿所述侧向方向设置,该支座上沿支座延伸的方向设 有第一滑轨,该第一滑轨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副板固定在第一滑块上,该副板能随该第一 滑块在所述第一滑轨上侧向滑动;所述支座上沿垂直于该支座的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滑轨,每个第二滑轨上设有第二 滑块,所述主板固定在第二滑块上,该主板能随该第二滑块沿该第二滑轨进行前后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书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上靠近外端设 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滑块上靠近内外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挡块和第三挡块,当所述副板移 动至最外端后,所述第二挡块能移动至与所述第一挡块相抵靠的位置,当所述副板移动至 最内端后,所述第三挡块能移动至与所述第一挡块相抵靠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书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上支座和下支 座,所述主板和所述副板均竖向设置该上支座与所述支座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书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设有两个,包括左 副板和右副板,该左副板和右副板分别能向所述主板的两侧滑动,当该左副板和右副板分 别向所述主板的两侧滑动至最外端后,所述主板能向后移动到该左副板和右副板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书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上竖向设有限 位板,当副板沿侧向方向以远离主板的方式移动至最外端后,使主板沿前后方向移动至最 后端,该主板能抵靠在所述限位板上,当副板沿侧向方向以靠近主板的方式移动至最内端 后,该副板能抵靠在所述限位板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书写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支架,该主支架包 括底座和活动杆,该活动杆竖向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用于支撑所述固定机构,该活动杆能 上下移动以调节所述主板和副板的高度;所述底座包括底盘和固定杆,该固定杆竖向固定在所述底盘上,该固定杆顶部竖向设 有让位孔,所述活动杆与让位孔配合并能在该让位孔中上下移动,该活动杆上套有锁死套, 该锁死套抵靠在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并能调松和锁紧所述活动杆以调节该活动杆的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书写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支架,该副支架包 括至少一个转向杆,该转向杆的上端枢接在所述底座上,该转向杆的下端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底座靠近上端的位置设有与所述转向杆相对应的连杆,该连杆的一端枢接在所述 底座上,该连杆的另一端枢接在所述转向杆的上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书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上设有与所述 转向杆相配合的卡套,该转向杆能向上转动至与所述卡套相卡合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书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三个支脚,每 个支脚分别安装有能在地面上活动的转向轮。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调节书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杆的下端设有吸 盘,该吸盘能吸合在地面上。
【文档编号】B43L1/00GK205674742SQ201620045667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8日 公开号201620045667.8, CN 201620045667, CN 205674742 U, CN 205674742U, CN-U-205674742, CN201620045667, CN201620045667.8, CN205674742 U, CN205674742U
【发明人】张剑滨, 唐友名, 林小聪, 郑兴民, 田肖, 韩琪, 林艺福
【申请人】厦门理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